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呿嗋
指喘氣。呿,張口;嗋,閉口。 宋 沈遼 《德相所示論書聊復戲酬》詩:“或習以娛樂,或勞於呿嗋?!?/div>
《漢語大詞典》:諴口
閉口不言。 清 蔣恭棐 《景州董子故里》詩:“獲辠得免死,諴口全其軀?!?/div>
《國語辭典》:噤住  jìn zhù
閉口不出聲。如:「她那優(yōu)雅的舉止,似乎有一股魔力,把人的嘴給噤住了?!?/div>
《漢語大詞典》:噤閉(噤閉)
閉口不做聲。 漢 劉向 《九嘆·思古》:“心嬋媛而無告兮,口噤閉而不言?!?晉 陸機 《吊魏武帝文》:“迄在茲而蒙昧,慮噤閉而無端?!?/div>
《漢語大詞典》:噤唫
閉口不言貌。 宋 梅堯臣 《送師厚歸南陽同至姜店》詩:“馬鬣斜傾毛瑟縮,馭吏噤唫足后先?!?/div>
《漢語大詞典》:齰舌緘唇(齰舌緘唇)
咬舌閉口。形容閉口不言。《隋書·儒林傳·王孝籍》:“安可齰舌緘唇,吞聲飲氣,惡呻吟之響,忍酸辛之酷哉!”
分類:閉口不言
《漢語大詞典》:奄口
掩口,閉口不說。奄,通“ 掩 ”。史記·封禪書:“然臣恐效 文成 ,則方士皆奄口,惡敢言方哉!”
分類:閉口
《漢語大詞典》:啞噤(啞噤)
閉口無聲。 茅盾 《子夜》十四:“突然那烏黑黑的人層變做了啞噤?!?/div>
分類:閉口無聲
《漢語大詞典》:嚇噤(嚇噤)
嚇得閉口不作聲。 清 吳熾昌 《客窗閑話初集·無真叟》:“不識大王天威,故嚇噤不能言耳?!?茅盾 《子夜》四:“此時被嚇噤了的孩子也哇的一聲哭出來了?!?/div>
《國語辭典》:絕口不道(絕口不道)  拼音:jué kǒu bù dào
閉口不言,保持緘默。《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吉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孫遭遇,吉絕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div>
《國語辭典》:緘舌閉口(緘舌閉口)  拼音:jiān shé bì kǒu
閉口不說話。元。亢文苑〈一枝花。琴聲動鬼神套。梁州〉曲:「看別人苫眼鋪眉,笑自己緘舌閉口?!?/div>
《國語辭典》:杜口絕舌(杜口絕舌)  拼音:dù kǒu jué shé
閉口,不敢言語。也作「杜口結舌」。
《漢語大詞典》:柑口
閉口不敢說話。漢書·五行志中之上:“君炕陽而暴虐,臣畏刑而柑口?!?王先謙 補注:“官本柑作‘拑’,《晉志》作‘箝’?!?/div>
分類:閉口不敢
《國語辭典》:杜口裹足  拼音:dù kǒu guǒ zú
閉嘴不說話,住腳不敢前。形容十分畏懼而不敢進言。《戰(zhàn)國策。秦策三》:「天下見臣盡忠而身蹶也,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埂妒酚?。卷七九。范雎蔡澤傳》:「臣之所恐者,獨恐臣死之后,天下見臣之盡忠而身死,因以是杜口裹足,莫肯鄉(xiāng)秦耳?!?/div>
《國語辭典》:杜口吞聲(杜口吞聲)  拼音:dù kǒu tūn shēng
心中有怨恨卻絕口不敢作聲。比喻非常畏懼?!逗鬂h書。卷七八?;抡邆?。曹節(jié)傳》:「群公卿士杜口吞聲,莫敢有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