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前2? 【介紹】: 西漢魏郡繁陽人,字子夏。武帝時徙茂陵,從張吉學(xué),尤長小學(xué)。哀帝即位,遷涼州刺史。元壽初,后父傅晏、帝舅丁明加爵,鄴直言諫阻,不聽。尋病卒。全漢文·卷四十九
鄴字子夏,魏郡繁陽人,居茂陵。成帝時舉孝廉為郎,病去官,起為衛(wèi)軍主簿,舉侍御史。哀帝即位,遷涼州刺史,以病免。元壽初舉方正直言,未拜卒。
人物簡介
谞,字叔智,魏郡鄴人。年十五,以舅宋光系詔獄,奏記梁商得原,由是顯名。舉孝廉,遷金城太守,再遷北海相。入為尚書、仆射,封鄴都亭侯。出為河南尹,遷司隸校尉,轉(zhuǎn)少府、廷尉。
人物簡介
【介紹】: 東漢魏郡鄴人,字叔智。少明經(jīng),年十五,營救舅宋光冤獄,由是顯名。舉孝廉,稍遷金城太守,有政聲?;傅蹠r為尚書仆射。梁冀秉權(quán),謂因陛見陳聞罪失。冀誅,桓帝嘉其忠節(jié),延熹二年封鄴都亭侯。官至少府、廷尉。
人物簡介
【生卒】:?—202 【介紹】: 東漢汝南汝陽人,字本初。出身四世三公之大族,好交結(jié)養(yǎng)士。初為郎。靈帝時為侍御史、虎賁中郎將。靈帝死,紹勸何進召董卓誅宦官,事泄,進被殺,紹引兵入宮,盡誅宦官。卓至京師,欲廢少帝另立,紹奔冀州,起兵討卓,自為盟主,號車騎將軍,領(lǐng)司隸校尉。后據(jù)冀、青、幽、并四州,獻帝建安二年稱大將軍,兼督四州。五年,與曹操爭雄,戰(zhàn)于官渡,兵敗病發(fā)而死。全后漢文·卷三十
紹,字本初,安玄孫。靈帝時,為侍御史,遷中軍校尉,至司隸。董卓廢立,拜渤海太守,封調(diào)邟鄉(xiāng)侯,起兵討卓,自號車騎將軍。尋領(lǐng)冀州牧,拜太尉,封鄴侯,不受。拜大將軍兼督冀、青、幽、并四州,與曹公戰(zhàn)官渡,家大潰。建安七年以憂死。
人物簡介
【介紹】: 西晉河內(nèi)懷人,字巨鄴。少為縣吏,轉(zhuǎn)主簿。大司馬石苞辟為掾。時晉武帝疑苞,密遣輕軍襲之。鑠為苞謀畫,苞賴以免。遷尚書郎。
人物簡介
【生卒】:300—317 【介紹】: 即司馬鄴。晉朝皇帝,字彥旗。武帝孫。初襲封秦王。懷帝永嘉二年,拜散騎常侍。洛陽為劉曜攻陷,輾轉(zhuǎn)至長安,被擁為太子。懷帝死,繼立。建興四年,劉曜陷長安,出降。被俘送平陽,漢主劉聰以為懷安侯。劉聰出獵,令帝執(zhí)戟為前導(dǎo)。宴會,令帝行酒洗爵。旋被殺。在位四年。全晉文·卷七
帝諱鄴,字彥旗,吳王晏之子。出繼伯父秦王柬,襲封秦王。以永嘉六年四月奉懷帝崩問即位,改元建興。在位四年,陷于劉聰,封懷安侯。明年遇弒。
人物簡介
【生卒】:485—532 【介紹】: 南朝梁時人,鮮卑族,字君立,一字秀和。北魏獻文帝孫,咸陽王元禧子。初仕魏為宗正卿。屬爾朱榮亂,以梁武帝天監(jiān)八年歸梁,封鄴王,拜散騎常侍,累官郢州刺史、侍中、鎮(zhèn)北將軍、都督北討諸軍事。普通中,曾數(shù)次率軍破魏建陵、壽陽等城。中大通四年伐魏,拔譙城。魏援軍至,圍樹。城陷被執(zhí),發(fā)憤而卒。全梁文·卷六十三
樹字秀和。(《梁書》作「君立」。)魏咸陽王禧第六子,仕魏為宗正卿。天監(jiān)八年來降,封魏郡王,改封鄴王,拜員外散騎常侍。普通中為平北將軍北青兗二州刺史,率眾迎無法僧,還遷持節(jié)督郢司霍三州諸軍事、云麾將軍、郢州刺史,加散騎常侍安西將軍。中大通中徵侍中鎮(zhèn)右將軍,出為使持節(jié)鎮(zhèn)北將軍都督北討諸軍事,進據(jù)譙城,為魏將杜德所擒,死于永寧佛寺。魏孝靜時,追贈侍中、都督青徐兗揚豫五州諸軍事、太師、司徒、尚書令、揚州刺史。
人物簡介
【介紹】: 北周河南洛陽人,字若汗。性機辯,強記博聞,雅重賓游,尤善談?wù)?。從魏孝武帝西遷。封鄴縣侯。北周武帝天和初,累遷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歷熊、絳州刺史,有能名。
人物簡介
【生卒】:?—705 【介紹】: 唐定州義豐人。美姿容。武則天萬歲通天二年由太平公主引薦入侍禁中,頗為則天所寵信。宮中呼為六郎。累官春官侍郎,封鄴國公。曾奉命與李嶠、張說等二十六人撰《三教珠英》。則天晚年,與兄易之專權(quán),敗壞政事。神龍元年,中宗復(fù)位,與易之俱為張柬之等所殺。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05 定州義豐(今河北安國)人。排行六,號六郎。武后神功元年(697)為太平公主所薦,與其兄易之皆傅朱粉,衣紈錦,諂侍武后。拜云麾將軍、行左千牛中郎將,旋進銀青光祿大夫、右(一作左)散騎常侍。圣歷二年(699)為控鶴監(jiān)內(nèi)供奉,歷司仆卿,封鄴國公,俄改春官侍郎。昌宗兄弟專權(quán)亂政,中宗神龍元年(705)為崔玄煒等人所殺。昌宗粗能屬文,其應(yīng)詔諸詩,為宋之問、閻朝隱代作。曾領(lǐng)銜引文學(xué)之士李嶠、張說、宋之問諸人撰集《三教珠英》。生平見新、舊《唐書·張行成傳》附?!?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3首。
人物簡介
【生卒】:722—789 【介紹】: 唐遼東襄平人,字長源。魏柱國李弼六世孫,徙居京兆。少聰穎,及長,博涉經(jīng)史,善屬文,尤工詩。常游嵩、華、終南山,慕神仙不死術(shù)。天寶間待詔翰林,供奉東宮,太子厚之,為楊國忠所疾。肅宗即位,入議國事,出陪輿輦,悉與謀議,為李輔國所疾,去隱衡山。代宗立,出為楚州、杭州刺史。德宗時,拜中書侍中、同平章事。出入中禁,事四君,為權(quán)幸所疾,常以智免。有讜直之風(fēng),好談神仙詭道。封鄴侯,卒贈太子太傅。有文集二十卷。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722—789 字長源,京兆(今陜西西安)人。玄宗天寶中詣闕上書,召待詔翰林。至德元載(756)赴靈武謁肅宗,顧問國事,權(quán)逾宰相。歷仕代宗、德宗。貞元三年(787)拜相,累封鄴縣侯。五年卒。生平事跡見新、舊《唐書》本傳,清楊希閔有《李鄴侯年譜》。李泌7歲能文,為張九齡所知。梁肅稱其“用比興之文,行易簡之道,贊事盛圣,辨章品物,疏通以盡理,閎麗而合雅?!?《丞相鄴侯李泌文集序》)《全唐詩》存李泌詩4首,又斷句6句,《全唐詩續(xù)拾》補斷句3句。唐詩匯評
李泌(722-789),字長源,祖籍遼東襄平(今遼寧遼陽),后徙居京兆(今陜西西安)。七歲能文。天寶中,玄宗召講《老子》,待詔翰林。因賦詩譏刺楊國忠等,詔斥置蘄春郡。肅宗即位靈武,參預(yù)軍國大政,拜元帥廣平王行軍司馬,二京收復(fù),歸隱衡山。代宗朝,召還,為澧、杭二州刺史。朱泚之亂,德宗奔奉天,召泌為左散騎常侍。亂平,為陜虢觀察使。貞元三年,拜中書侍郎、同平章事,累封鄴縣侯,半。有《李泌集》二十卷,己佚?!?a target='_blank'>全唐詩》存詩四首,或句三。全唐文·卷三百七十八
泌字長源。其先遼東襄平人。徙居京兆。天寶中自嵩山上書。召見。待詔翰林。為東宮供奉。肅宗北巡至靈武。泌奔赴行在。授銀青光祿大夫。掌樞務(wù)。判元帥廣平王軍司馬事。拜中書令。乞隱衡山。代宗立。召為翰林學(xué)士。德宗在奉天。授左散騎常侍。貞元三年拜中書門下平章事。累封鄴縣侯。五年卒。年六十八。贈太子太傅。
作品評論
人物簡介
【介紹】: 唐博陵人。安祿山反,昭客游陳州,召集驍勇,挫其鋒。肅宗末,為河南尹。代宗大歷三年,自左散騎常侍為京兆尹。復(fù)守右散騎常侍。五年,兼御史中丞,為宣、歙、池等州觀察使。十一年,移鎮(zhèn)浙東。德宗建中元年,為江西觀察使。旋奉使回紇,為冊立使。屢封至鄴國公。
人物簡介
憲宗時宦官。元和元年(806)任浙江東道中護軍。與節(jié)度使楊于陵同游越州石傘峰,作詩紀行?!?a target='_blank'>會稽掇英總集》卷四收其詩1首。《全唐詩續(xù)拾》據(jù)之收入。
人物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