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貽厲(貽厲)
謂遺留虐政。 清 全祖望 《十二雷茶灶賦》:“幸 徐公 兮惠民,罷榷租兮世祀,胡降臣兮固寵,開貢使兮貽厲?!?/div>
分類:遺留
《漢語大詞典》:遺厲(遺厲)
謂遺留禍患。 清 章學誠 文史通義·朱陸:“不知其口舌遺厲,深入似知非知之人心,去取古人,任惼衷而害於道也?!?/div>
分類:遺留禍患
《漢語大詞典》:遺聞逸事(遺聞逸事)
指前代或前人遺留下來而少為人知的傳聞,多指不見于正式記載的。 魯迅 《南腔北調(diào)集·題記》:“然而只有這一本,雖然淺薄,卻還借此存留一點遺聞逸事。”《大地》1981年第3期:“ 齊老先生 ( 齊白石 )的遺聞逸事也常聽人說起,可是都沒有 新鳳霞 寫的那么真?!币嘧鳌?遺聞軼事 ”、“ 遺聞瑣事 ”。 沈昌直 《柳溪竹枝詞》序:“詞中自遺聞軼事,名跡勝景,以及方言物產(chǎn)之瑣細,靡不詳載記之。” 章炳麟 《訄書·哀焚書》:“其佗遺聞軼事,皆前代逋臣所録?!?蠡勺居士 《〈昕夕閑談〉小序》:“本以存昔日之遺聞瑣事,以附於稗官野史,使避世者亦可考見世事而已?!?/div>
《國語辭典》:遺孽馀烈(遺孽餘烈)  拼音:yí niè yú liè
對壞勢力的后世子孫或其所遺留的馀黨的貶稱。宋。蘇轍唐論〉:「高帝之世,反者九起,其遺孽馀烈,至于文景,而為淮南、濟北、吳楚之亂?!?/div>
《漢語大詞典》:遺訓余風(遺訓餘風)
前代遺留下來的風尚教化。宋書·明帝紀論:“圣人立法垂制,所以必稱先王,蓋由遺訓餘風,足以貽之來世也?!?/div>
《國語辭典》:平均繼承(平均繼承)  拼音:píng jūn jì chéng
繼承人對親人所遺留下來的財產(chǎn)做平均的繼承,稱為「平均繼承」。民法上遺產(chǎn)以平均繼承為原則,但對于不同的親人,實際上有不同的規(guī)定。如民法對于配偶即定有特別的應繼分。
《國語辭典》:流風遺烈(流風遺烈)  拼音:liú fēng yí liè
前人遺留的風范、功勛。宋。蘇軾〈鳧繹先生文集敘〉:「后生不復見其流風遺烈,是以日趨于智巧便佞,而莫之止?!?/div>
《國語辭典》:流風遺澤(流風遺澤)  拼音:liú fēng yí zé
前人遺留下來的風尚、德澤。宋。曾鞏〈太祖皇帝總敘〉:「太祖經(jīng)始大基,流風遺澤,所被者遠,王圣尊業(yè)至今,百有二十馀年」。也作「流風馀澤」。
《國語辭典》:盛德遺范(盛德遺范)  拼音:shèng dé yí fàn
贊譽前人所遺留的美德懿范。《新唐書。卷一二二。韋安石傳》:「宋璟見陟嘆曰:『盛德遺范,盡在是矣。』」
《國語辭典》:潛伏分子(潛伏分子)  拼音:qián fú fèn zǐ
戰(zhàn)線推進后,遺留在我占領區(qū)的敵方情報人員。此種情報人員,以隱匿方式潛伏我方群眾中。
《國語辭典》:故家遺俗(故家遺俗)  拼音:gù jiā yí sú
功勛世家所遺留下來的風俗?!睹献印9珜O丑上》:「紂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遺俗,流風善政,猶有存者。」
《國語辭典》:飛鴻踏雪(飛鴻踏雪)  拼音:fēi hóng tà xuě
比喻往事所遺留的痕跡。參見「雪泥鴻爪」條。
《國語辭典》:鄒魯遺風(鄒魯遺風)  拼音:zōu lǔ yí fēng
孔孟遺留下來的儒家學風。《梁書。卷三九。羊侃傳》:「吾聞仁者有勇,今見勇者有仁,可謂鄒魯遺風,英賢不絕?!?/div>
《國語辭典》:無復孑遺(無復孑遺)  拼音:wú fù jié yí
沒有遺留任何東西。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五一。流金火鈴內(nèi)存振威大?!罚骸干搅植菽?,人民屋宅,兵寇鬼氣,盡令消滅,無復孑遺,四道豁然。」
《國語辭典》:遺恨千古(遺恨千古)  拼音:yí hèn qiān gǔ
遺留下來的怨恨將永遠存在。如:「一代英魂,無力回天,終是碧血丹心,遺恨千古?!?/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