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149
詞典
1
分類詞匯
148
共148,分10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1
2
3
4
5
6
7
8
9
10
6
7
8
9
下一頁
分類詞匯
(續(xù)上)
靜盡
遺產
秉穗
散滯
遺在
遺痕
遺畫
遺績
遺息
遺著
遺筑
余聲
余跡
余澤
余習
《漢語大詞典》:
靜盡(靜盡)
猶凈盡。沒有遺留。 唐
白居易
《早春聞提壺鳥因題鄰家》
詩:“進士麄豪尋靜盡,拾遺風彩近都無?!?宋
岳飛
《乞淮南東路重難任使狀》
:“要當速行剿殺,殄滅靜盡,收復諸路?!?/div>
分類:
凈盡
遺留
《國語辭典》:
遺產(遺產)
拼音:
yí chǎn
1.人死后所遺留下來的一切財產。
2.泛稱由古代遺留后世的文物、事跡。如:「《詩經》、《楚辭》是我國極寶貴的文學遺產?!?/div>
分類:
遺產
死者
歷史
留下
遺留
財產
精神
財富
物質
《漢語大詞典》:
秉穗
收稻時遺留在田中的禾把與禾實。 清
羅有高
《鄧先生墓表》
:“見貧人子累累拾秉穗甚眾?!?/div>
分類:
遺留
田中
《漢語大詞典》:
散滯(散滯)
謂散發(fā)積壓的財物。
《晉書·食貨志》
:“古人權量國用,取贏散滯,有輕重平糴之法。”
指遺留下來的零散之物。 漢
荀悅
《
申鑒·時事
》
:“ 秦 之滅學也,書藏於屋壁,義絶於朝野,逮至 漢 興,收摭散滯,固已無全學矣?!?/div>
分類:
遺留
散發(fā)
留下
積壓
財物
零散
《漢語大詞典》:
遺在(遺在)
遺留,留存。 漢
王充
《
論衡·書虛
》
:“人若恨恚也,仇讎未死,子孫遺在可也?!?/div>
分類:
遺留
留存
《漢語大詞典》:
遺痕(遺痕)
遺留下來的痕跡。 宋
孔武仲
《平陽嘆》
:“ 伯升 何曾上青天,濺血遺痕芳草間。” 郭沫若
《今昔集·由詩劇說到奴隸制度》
:“ 中國 文字上所剩下來的奴隸字樣,如奴,如隸,如仆,如奚等等,的確都是家內的;但也有一部分升華為政治上的高級職位,如宰,如臣,如仆(古時有太仆)等,這正是一部階級統治史的轉變遺痕?!?范文瀾 蔡美彪 等
《中國通史》
第一編第二章第四節(jié):“這個革命是私有制度進一步的完成,與 夏 朝的發(fā)展方向,并沒有什么根本的不同,因而歷史沒有留下像 商 周 間那樣劇烈斗爭的遺痕?!?/div>
分類:
遺留
留下
痕跡
一編
四節(jié)
《漢語大詞典》:
遺畫(遺畫)
(1).指殘存之字。 宋
王十朋
《次韻梁尉秦碑古風》
:“我雖過 秦 愛遺畫, 南山 入望頻支頤。”
(2).指前人遺留之畫。 唐
皮日休
《初夏游楞伽精舍》
詩:“遺畫龍奴獰,殘香蟲篆薄?!?清 龔煒
《
巢林筆談·外曾祖葛芝山之死
》
:“ 五知 徐太史 題公遺畫詩,有云‘寄語揮毫貴公子,櫜弓臥鼓百年餘?!?/div>
分類:
前人
殘存
遺留
之字
《漢語大詞典》:
遺績(遺績)
(1).謂遺留功績于后世。 南朝 宋 鮑照
《傷逝賦》
:“志存業(yè)而遺績,身先物而長辭?!?br />(2).指前人遺留的功績。 明
何景明
《東昌公哀詞》
之二:“銘石看遺績,凄涼太史篇。”
分類:
遺留
前人
功績
《漢語大詞典》:
遺息(遺息)
死者遺留下來的子息。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記文》
:“且 李順 草寇,百日而已,乃 孟昶 后宮之遺息也。” 清
曹寅
《辛卯三月二十六日聞珍兒殤書此忍慟兼示四侄寄西軒諸友》
詩之二:“予仲多遺息,成材在四三?!?清
葉廷琯
《吹網錄·中山穆王無子國除誤從帝紀》
:“則 暢 薨之后,遺息猶存,舊封不改?!?/div>
分類:
死者
遺留
留下
子息
《國語辭典》:
遺著(遺著)
拼音:
yí zhù
死者生前遺留下來的著作。
分類:
死者
生前
遺留
留下
著作
《漢語大詞典》:
遺筑(遺築)
前代遺留下的建筑物。 南朝 梁
沈約
《上錢隨喜光宅寺啟》
:“伏惟 中陽 故里, 舂陵 舊居,夷漫滌蕩,曾無遺筑?!?元
柳貫
《晨度居庸至南關門》
詩:“矗崖巨石擎佛屋,壁門遺筑開軍城。” 清
繆沅
《訪汪鈍翁先生故居》
詩:“山光塔影尚嶙峋,遺筑丘南野水濵?!?/div>
分類:
前代
遺留
留下
建筑物
《漢語大詞典》:
余聲(餘聲)
(1).遺留下的聲響。
《文選·陸機〈于承明作與士龍〉詩》
:“佇眄要遐景,傾耳玩餘聲?!?劉良 注:“玩想其餘語之聲?!?span id="yiqx4nw" class="book">《
文選·沈約〈冬節(jié)后至丞相第詣世子車中作〉詩
》:“高車塵未滅,珠履故餘聲。” 呂延濟 注:“餘聲者,思昔時之履步,若在耳故也?!?br />(2).未盡之聲。 宋
王安石
《九井》
詩:“餘聲投林欲風雨,末勢卷土猶溪坑。”
(3).其他聲響。 唐
柳宗元
《夏晝偶作》
詩:“日午獨覺無餘聲,山童隔竹敲茶臼?!?/div>
分類:
遺留
未盡
留下
盡之
聲響
《漢語大詞典》:
余跡(餘跡)
見“ 餘跡 ”。
亦作“餘蹟”。 猶遺跡。死去的人或前代遺留的痕跡。 晉
陶潛
《贈羊長史》
詩:“賢圣留餘跡,事事在中都?!?span id="2ielbil" class="book">《
文選·潘岳〈悼亡詩〉之一
》:“幃屏無髣髴,翰墨有餘跡。” 張銑 注:“翰墨餘跡,平生所作之文,尚有餘跡也?!?唐
李白
《赤壁歌送別》
:“君去滄江望澄碧,鯨鯢唐突留餘跡?!?/div>
分類:
遺跡
前代
遺留
痕跡
《漢語大詞典》:
余澤(餘澤)
(1).指大水澤。 唐
韓愈
《海水》
詩:“一木有餘陰,一泉有餘澤?!?br />(2).指遺留給后人的德澤。 宋
曾鞏
《皇妣昌??h太君吳氏焚告文》
:“維先君先夫人積德累善, 鞏 獲蒙餘澤,備位於朝?!?宋
王安石
《寄題思軒》
詩:“萬屋尚歌餘澤在,一軒還向舊堂開。”
分類:
遺留
大水
水澤
后人
德澤
《漢語大詞典》:
余習(餘習)
沒有改掉的、遺留的習染、風尚。
《
維摩詰所說經·佛國品
》
:“深入緣起,斷諸邪見,有無二邊,無復餘習?!?唐
王維
《偶然作》
詩之六:“不能捨餘習,偶被世人知?!?span id="ax4zim0" class="book">《
朱子語類
》卷一○一:“ 游 、 楊 、 謝 三君子初皆學禪。后來餘習猶在,故學之者多流於禪?!?清
梅曾亮
《〈阮小咸詩集〉序》
:“或真樸無文飾,有 六朝 人餘習,其衣冠言動與南城人風氣固殊也?!?/div>
分類:
改掉
遺留
習染
風尚
粵公網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