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介
【生卒】:?—前202 【介紹】: 西漢豫章鄱陽人,秦時為番陽令,甚得民心,秦末率越人起兵,號曰番君。英布歸芮,芮以女妻之。從項羽入函谷關(guān),項羽分封諸侯王,封芮為衡山王。曾奉項羽命與九江王英布擊殺義帝于江中。項羽死,高祖即位,以芮部將梅鋗曾從入關(guān)功多,故德芮,封長沙王,都臨湘。卒謚文。
人物簡介
【生卒】:?—前152 【介紹】: 西漢淮南王劉長子。初封安陽侯。文帝十六年封衡山王。吳、楚之亂,勃無二心。景帝以為貞信,徙為濟北王。卒謚貞。簡介
劉勃(公元前176年—公元前152年)沛郡豐縣(今徐州豐縣)人,生于淮南(今屬安徽?。h朝宗室,西漢衡山王、濟北貞王,劉安之弟。劉勃是漢太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次子。公元前164年,被漢文帝封為衡山王,景帝時被改封為濟北王。公元前152年,劉勃去世,謚號貞,稱濟北貞王。其子劉胡嗣位。
人物簡介
【生卒】:約497—約548 【介紹】: 南朝梁南蘭陵(今江蘇常州)人,字敬范。蕭恪弟。梁武帝天監(jiān)八年封衡山縣侯。起家給事中,累遷湘州刺史。尋以雍州蠻文道拘引魏軍,詔恭赴援,除雍州刺史。性尚侈華,廣營第宅。坐私取官米,免官削爵。侯景亂,卒于城中。謚僖。
人物簡介
【介紹】: 五代時衡陽人,字元素。隱居衡山,號衡山居士。當(dāng)楚馬殷、馬希范之世,避亂不仕,與任鵠、王元等逸人同游。終于南岳。著《夢仙》、《題檜》諸詩,有時名。唐詩大辭典 修訂本
生卒年不詳。字元素,五代十國時楚人,后入宋。隱居衡山,與逸人任鵠、王正己、凌蟾、王元游,與楊徽之、翁宏、伍彬、張觀等亦有詩往來,所作《夢仙謠》、《題檜》、《退宮妓》等詩有名于時。楚王馬殷、馬希范時,避亂不仕,終于衡山。《十國春秋》卷七五有傳。《全唐詩》存詩6首,斷句3聯(lián)?!度圃娎m(xù)拾》補收詩2首。全宋詩
廖融,字元素。隱居衡山,與逸人任鵠、王正己、凌蟾、王元等為詩友。太宗太平興國末卒(《詩話總龜》前集卷一○引《雅言雜載》)。有詩集四卷(《宋史·藝文志》),已佚。今錄詩八首。
人物簡介
【生卒】:1470—1559 【介紹】: 明蘇州府長洲人,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號衡山。文林子。從吳寬學(xué)文章,從李應(yīng)楨學(xué)書法,從沈周學(xué)畫。與祝允明、唐寅、徐禎卿并稱“吳中四才子”。又與沈周、唐寅、仇英同以畫名,號吳門四家。為人謙和而耿介,寧王朱宸濠慕名相聘,托病不赴。正德末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院待詔。不事權(quán)貴,尤不肯為藩王、中官作畫。旋致仕歸。四方人士求詩文書畫者,絡(luò)繹道路。善詩文,工行草,精小楷。畫尤勝,擅山水、花卉、蘭竹、人物,有室名玉磬山房。又熟于元末明初故家遺老之軼事。每與人言,歷歷如數(shù)家珍。既卒,私謚貞獻先生。有《甫田集》。詞學(xué)圖錄
文征明(1470-1559) 初名璧,字徵明,以字行,改字徵仲,號衡山居士。蘇州長洲人。正德末以歲貢生薦試吏部,授翰林待詔。開"吳門畫派",與沈周、唐寅、祝允明有"明四家"之目。又擅書,工行草,尤精小楷。詩文與徐禎卿、唐寅、祝允明并稱"吳中四才子",主吳中風(fēng)雅之盟四十年。有《甫田集》。今人輯有《文徵明集》,詞在集中。人物簡介
文征明(一四七零—一五五九),初名璧,字征明,號衡山居士,明長洲人。擅畫山水,名重當(dāng)時,與唐寅、沈周、仇英合稱“明四家”。能詩,工行、草、隸書,尤精小楷。正德末以歲貢生薦授翰林院待詔。有《甫田集》。槜李詩系·卷三十九
字徵仲,吳人。嘉靖中為翰林待詔。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初名璧,以字行,更字徵仲,溫州知府林子。以歲貢入京,用薦授翰林待詔。有甫田集。明詩紀事·丁簽·卷十一(上)
徵明初名壁,以字行,更字徵仲,長洲人。用蔗授翰林院待詔。有《甫田集》三十五卷。 (《四庫總目》:徵明輿沈周皆以書畫名,亦并能詩。周詩揮灑淋漓,但自寫其天趣,如云容水態(tài),不可限以方圓。徵明詩則雅飭之中,時饒逸韻。 《藝苑卮言》:文徵仲詩如仕女迷妝,雛摩坐語,又如小閣疏客,位置都雅,而眼境易窮?!?a target='_blank'>讀書后》:馀當(dāng)謂吳興趙文敏公孟煩風(fēng)流才藝,惟吾郡文待詔微陰可以當(dāng)之,而亦少有差次,其同者詩文也、書畫也,又皆以蔗辟起家。趙詩小壯而俗,文稍雅而弱,共淺同也。文皆暢利而乏深沈,其離古同也。書小楷趙不能去俗,文不能去纖,其精絕同也。行押則趙于三王近,而文不能近,少遜也。署書則文復(fù)少遜也。八分古隸則文勝,小篆則趙勝也。然而篆不勝隸。畫則趙之入唐、宋人深,而文少淺,其天趣同也。其鑒賞博考復(fù)同也。位在趙至一品,而文僅登一命。壽則文逾九齡,而趙僅垂七帙,異也。若出處大節(jié)之異,前輩固巳紛紛言之,吾待詔不與同年語也。 《四友齊業(yè)說》:衡山當(dāng)對馀言;我少年學(xué)詩,從陸放翁入門,故格調(diào)卑弱,不若諸君皆唐聲也。 《國雅》:文徵仲,吳中往哲如公之博鑒雅步藝苑者。宜冠林壑矣。其文恬寂整飭,詩亦從實境中出,特調(diào)硝織弱。其字法畫品尤得三昧,故是一氏逸品。) 《(夷白齊詩話》:衡山文先生有《病起遺懷》二律,蓋不就寧藩之徵而作也。詞婉而峻,足以拒之于千里之外。詩云:「潦倒儒官二十年,業(yè)緣仍在利名間。敢言冀北無良馬,深愧推南賦小山。病起秋風(fēng)吹白發(fā),雨中黃葉暗松關(guān)。不嫌窮巷頻回轍,消受爐香一味閑?!埂附?jīng)時臥病斷經(jīng)過,自撥閑愁對灑歌。意外紛紜如命在,古來賢達患名多。千金逸驥空求骨,萬里冥鴻肯受羅。心事悠悠那復(fù)識,白頭辛苦服儒科?!购髮幏獢。矐?yīng)辟者崎嶇萬狀,公獨晏然,始知不可及也。 六硯齋二筆:文衡山先生詩有極似陸放翁者,如煮茶句云:「竹符調(diào)水沙泉活,瓦鼎燒松翠鬣香?!箙侵兄T公遺力往賓云取泉,恐其近取他水以欺,乃先以竹作籌子付山僧,侯力至隨水運出,以為質(zhì)??裳a茗社故寅?!而B衣佳話》:蘇郡虎丘劍池,其水不流,終崴不竭。正德辛未水忽涸,其下嵌巖空洞,深邃莫測。好事者執(zhí)燭而入,見內(nèi)有疊板如門戶狀,相傳闔閭王所葬處。文衡山詩云:「吳王埋玉幾千年,水落池空得墓瓦。地下誰曾求寶劍,眼中吾已見桑田。金裊寂寞隨麈規(guī),石闕分明有洞天。安得元之論往事,滿山寒日散蒼煙?!乖綒q其泉復(fù)舊。黃佐《泰泉集》:文公于書未嘗茍且,或答人簡劄,少不當(dāng)意,必再三易之不厭。故愈老而愈精妙,有細入毫發(fā)者。李文正公東陽以篆自負,及見公隸,曰:「吾之篆,文生之隸,蔑以加矣。」 《書史會要》:待詔小楷行草深得智永筆法,大畫仿涪翁尤佳。評者云,如鳳舞瓊花,泉鳴竹澗。謝肇制《五雜俎》:文徵仲書得法于峻子山而參以松雪,亦時為黃、米二家書,然皆非此公嘗行。惟小楷正書譬即山陰在世,亦當(dāng)虛高足一席。畫遠學(xué)郭熙,近學(xué)松雪,而得意之筆,往往以工致勝。至其氣韻神采,獨步一時。《丹青志》:文先生畫師李唐、吳仲圭,翩翩入室,大園小軸,莫非奇致。海宇欽慕,縑素山積,喧溢里門,寸圖才出,千臨百摹,家藏市售,真贗縱橫。一時硯食之士沾脂浥香,往往自潤。年齡大耋,神明不凋,斷煙殘楮,篝燈夜作。故得者益深保愛,奉如圭璋。 《畫禪室隨筆》:文太史本色畫極頰趙承旨,筆微尖利耳。同能不如獨異,無取絕肖,似所謂魯男子學(xué)柳下惠。 《畫史會要》:朱子朗為衡山高足,衡山應(yīng)酬之作多出于朗手。金陵一人客寓蘇州,遺童子將幣于子朗,求衡山贗木。童子誤送衡山宅,致主人意,衡山笑而受之,曰:「我畫真衡山,聊當(dāng)假子朗可乎?」一時傅以為笑。 方薰《山靜居畫論》:衡山太史書畫辦香松雪,筆法到格,浸浸乎入?yún)桥d之室矣。然自有清和閑適之趣,別廠徑庭,亦由此老人品高潔所至。 《東泉詩話》:《甫田集戊午元旦》一律:「勞生九十漫隨緣,老病支離幸自全。百歲幾人登耄耋,一身五世見曾玄。祗將去日占來日,誰謂增年是減年。次第梅花春滿目,可容愁到酒樽前。」集中多有元日、除夕等題,衡山大年,幾至百歲,王弁州為作傅云:「海內(nèi)習(xí)文先生名久,幾以為異代人,而怪其在,謂為仙且不死?!骨槭卤普妗?田按:衡山詩龠州幫助以吳飲少之。馀謂和平蘊藉,于風(fēng)雅為近,奚必以模宋范唐,自矜優(yōu)孟衣冠耶!書畫亦精絕過人,為世實重。名德大年,林見索、王宗貫于藝事外推之,可稱具眼。)
人物簡介
【介紹】: 明淮安府山陽人,字衡山。讀書一覽成誦。正德九年進士,除編修,在史館幾三十年。官至禮部侍郎。有《頤貞堂集》。御選明詩姓名爵里
淮安人。正德甲戌進士廷試第三,除編修歷官禮部左侍郎贈尚書有頤貞堂槁維基
蔡昂(1480年—1540年),字衡仲,號鶴江,南直隸淮安人。明朝探花、政治人物。正德二年(1507年),鄉(xiāng)試中舉。正德九年(1514年)會試第三名、殿試第三名,授翰林院編修。嘉靖四年(1525年)參與修撰《武宗實錄》,書成升右春坊右贊善。嘉靖十一年(1532年)因修纂《大明會典》而升翰林院侍講學(xué)士,充日講官。后貶湖州府通判,次年恢復(fù)官職。累升至禮部左侍郎,兼翰林院翰林學(xué)士。嘉靖十九年(1540年)卒,贈禮部尚書。
人物簡介
人物簡介
沈鈞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字秉甫,號衡山,浙江嘉興人,沈鈞儒祖居在嘉興城內(nèi)南幫岸2號,現(xiàn)在改建成為沈鈞儒紀念館。清光緒甲辰(1904)進士。1905年留學(xué)日本?;貒髤⒓有梁ジ锩头磳Ρ毖筌婇y的斗爭。1912年加入中國同盟會。五四運動期間,撰文提倡新道德、新文化。曾任國會議員、廣東軍政府總檢察廳檢察長、上海法科大學(xué)教務(wù)長。1936年,他與宋慶齡等發(fā)起并組織了全國各界救國聯(lián)合會, 積極開展抗日救亡運動,觸怒當(dāng)局而遭入獄,為著名的救國會“七君子”領(lǐng)頭人。之后,他為反對內(nèi)戰(zhàn)爭取和平,建立和擴大愛國統(tǒng)一戰(zhàn)線作出了很大貢獻,是中國民主同盟的創(chuàng)始人之一。曾出席在柏林召開的國際民主法律工作者協(xié)會第五屆代表大會,當(dāng)選為國際民主法律工作者協(xié)會副主席。新中國成立后,歷任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和民盟中央主席等職,被譽為“民主人士左派的旗幟”、“愛國知識分子的光輝榜樣”。維基
沈鈞儒(1875年1月2日—1963年6月11日),字秉甫,號衡山,浙江嘉興人,生于江蘇蘇州。晚清進士,中國社會活動家、政治家、律師、教育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