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36,分123頁顯示  上一頁  14  15  16  17  18  20  21  22  23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良魚
淑良
秦良玉
有良心
和良
都良
丹良
仁良
良執(zhí)
良貞
良席
良死
良騎
良國
五良
《漢語大詞典》:良魚(良魚)
大魚。詩·小雅·鶴鳴“魚潛在淵,或在于渚” 毛 傳:“良魚在淵,小魚在渚。” 孔穎達(dá) 疏:“不云大魚而云良魚者,以其喻善人,故變文稱良也?!?/div>
分類:大魚
《分類字錦》:淑良
潘岳京陵公主女王氏哀辭:猗歟公子,季女惟王;生自洪胄,秉茲義方;盻倩粲麗,窈窕淑良。
分類:
《國語辭典》:秦良玉  拼音:qín liáng yù
1.人名。生卒年不詳。明石砫宣撫史之妻,忠州人。饒膽智,善騎射,兼通詞翰,儀度嫻雅。馭下嚴(yán)峻,每行軍發(fā)令,戎伍肅然,所部號白桿兵,遠(yuǎn)近所憚。天啟崇禎年間,屢立戰(zhàn)功,官至總兵,拜都督僉事。
2.戲曲劇目。明代故事戲。敘秦良玉奉詔率軍攻蜀,至二郎廟,闖軍預(yù)埋地雷,秦識破,連夜移營而去,趁機(jī)攻入夔州。
《國語辭典》:有良心  拼音:yǒu liáng xīn
本性善良?!独蠚堄斡洝返谝黄呋兀骸笧榇洵h(huán)事,他又出了許多心,冷眼看去,也是個有良心的?!?/div>
《漢語大詞典》:和良
溫和純良。 漢 陸賈 新語·懷慮:“故氣感之符,清潔明光;情素之素,恬暢和良?!?span id="j0vozil" class="book">《史記·儒林列傳》:“ 寬 ( 兒寬 )在三公位,以和良承意從容得久,然無有所匡諫?!?span id="bi9cbtf" class="book">《南史·宋宗室及諸王傳論》:“ 晉剌 以獷暴摧軀, 巴哀 由和良酖體。”
分類:溫和純良
《漢語大詞典》:都良
香木名。即都梁香。漢書·禮樂志“都荔遂芳,窅窊桂華”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孟康 曰:“都良薜荔之香,鼓動桂華也。”文獻(xiàn)通考·樂十一:“ 女媧 命 娀陵氏 制都良之管,以一天下之音?!眳⒁姟?都梁 ”。
《漢語大詞典》:都梁
亦稱“ 都梁香 ”。 1.澤蘭的別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jīng)注·資水:“縣( 都梁縣 )西有小山,山上有淳水,既清且淺,其中悉生蘭草……俗謂蘭為都梁。山因以號,縣受名焉。” 明 李時珍本草綱目·草三·澤蘭﹝釋名﹞引 陶弘景 曰:“生於澤旁,故名澤蘭。亦名都梁香。”
(2).香名。 三國 魏 曹植 《妾薄命》詩之二:“御巾裛粉君傍,中有霍納、都梁,雞舌、五味雜香?!?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詩之四:“博山爐中百合香,鬱金蘇合及都梁?!?宋 王觀國 學(xué)林·五木香:“蓋謂鬱金香、蘇合香、都梁香也……皆蠻所產(chǎn),非中國物也。”
《漢語大詞典》:丹良
螢的別名。大戴禮記·夏小正:“丹鳥羞白鳥。丹鳥者謂丹良也,白鳥者謂蚊蚋也?!?晉 崔豹 古今注·魚蟲:“螢火……一名丹良,一名燐,一名丹鳥?!?明 楊慎 《后蚊賦》:“玄圭紀(jì)正,烱弗昧兮,丹良為羞?!?/div>
分類:
《漢語大詞典》:仁良
仁愛善良。亦指仁愛善良的人。管子·宙合:“仁良既明,通於可不利害之理,猶發(fā)蒙也?!?尹知章 注:“問於仁良,其事既明見?!?/div>
分類:仁愛善良
《漢語大詞典》:良執(zhí)(良執(zhí))
良友。 晉 潘岳 《夏侯常侍誄》:“慘爾其傷,念我良執(zhí)。”
分類:良友
《漢語大詞典》:良貞(良貞)
吉卦。史記·龜策列傳:“今日良日,行一良貞。”
《分類字錦》:良席
儀禮士昏禮:媵衽良席在東。鄭注:衽,臥席也。婦人稱夫曰良。賈疏:使御布婦席,使媵布夫席。
分類:
《漢語大詞典》:良死
猶善終。史記·秦本紀(jì):“庶長 壯 與大臣、諸侯、公子為逆,皆誅,及 惠文后 皆不得良死?!?span id="kpci7xo" class="book">《資治通鑒·周赧王十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死於正命曰良死?!?/div>
分類:善終
《漢語大詞典》:良騎(良騎)
良馬。漢書·晁錯傳:“今降胡 義渠 蠻夷之屬來歸誼者……可賜之堅甲絮衣,勁弓利矢,益以邊郡之良騎。”《后漢書·南匈奴傳》:“良騎野合,交鋒接矢,決勝當(dāng)時,戎狄之所長?!?/div>
分類:良馬
《漢語大詞典》:良國(良國)
猶強國。國語·吳語:“夫 吳 ,良國也,能博取於諸侯?!?清 王引之 經(jīng)義述聞·春秋名字解詁上“ 齊 高彊 字 子良 ”:“良亦彊也……《吳語》:‘夫 吳 ,良國也,能博取於諸侯?!紘瑥檱?。 韋 注曰‘良,善也?!е!?/div>
分類:強國
《駢字類編》:五良
周禮六廄注見一駑下。又汲冢周書:攻有四攻五良。五良:一取禮,二取智,三取勇,四取材,五取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