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戰(zhàn)國策》卷三十〈燕策二·趙且伐燕〉~5~
趙且伐燕,蘇代為燕謂惠王曰:「今者臣來,過易水,蚌方出曝,而鷸啄其肉,蚌合而鉗其喙。鷸曰:『今日不雨,明日不雨,即有死蚌?!话鲆嘀^鷸曰:『今日不出,明日不出,即有死鷸?!粌烧卟豢舷嗌?,漁者得而?禽之。今趙且伐燕,燕、趙久相支,以弊大眾,臣恐強秦之為漁父也。故愿王之熟計之也。」惠王曰:「善?!鼓酥?。
《漢語大詞典》:相爭
彼此爭奪;爭斗。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中:“相矜以知,相軋以勢,相爭以利。”二刻拍案驚奇卷十九:“ 萬 家兩個大兒子只好眼睜睜看他使勢行兇,不敢相爭?!?/div>
《高級漢語詞典》:鷸蚌相爭,漁翁得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yú wēng de lì
比喻雙方爭利、互不相讓,結(jié)果兩敗俱傷,反而使第三者得利
《國語辭典》:鷸蚌相爭(鷸蚌相爭)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
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使第三者獲利。參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條。如:「他倆為了這個標案,爾虞我詐,斗來斗去,最后被別人得標,這就是鷸蚌相爭的結(jié)果?!?/div>
《國語辭典》:兩虎相爭(兩虎相爭)  拼音:liǎng hǔ xiāng zhēng
比喻兩強互相爭斗。如:「兩隊實力相當,今晚冠亞軍爭奪戰(zhàn),是場兩虎相爭的比賽?!挂沧鳌竷苫⒐捕贰?、「兩虎相斗」。
分類:相爭爭斗
《國語辭典》:蠻觸相爭(蠻觸相爭)  拼音:mán chù xiāng zhēng
蠻氏是蝸牛右角上的國家,觸氏是左角上的國家,兩國為爭地,每十五日就戰(zhàn)一次,死傷逾萬。典出《莊子。則陽》。比喻為小利而時起爭端。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撫記下》:「顧答以蠻觸相爭,天朝從不過問?!挂沧鳌感U爭觸戰(zhàn)」、「蠻觸干戈」、「干戈蠻觸」、「蝸角之爭」。
《國語辭典》:鷸蚌相爭,漁人獲利(鷸蚌相爭,漁人獲利)  拼音:yù bàng xiāng zhēng,yú rén huò lì
比喻雙方爭持不下,而使第三者獲利。參見「鷸蚌相持,漁人得利」條。《冷眼觀》第二○回:「好在是他們抱的兒子當兵不肉疼,苦有大家來吃,便宜只是幾個少數(shù)人去討,這不同鷸蚌相爭,漁翁獲利嗎?」
《國語辭典》:楚漢相爭(楚漢相爭)  拼音:chǔ hàn xiāng zhēng
楚霸王項羽與漢王劉邦相互爭奪天下的時代。秦朝末年,群雄起兵反抗,楚人項梁、項羽起兵于江東,劉邦起于沛,后歸附項梁。劉邦首先入關(guān),攻破咸陽,此時項羽救趙,大破秦兵,乃引兵西向關(guān)中,進駐鴻門。劉邦因兵力不及項羽,至鴻門謝罪,佯裝服從。項羽得關(guān)中后,分封天下,自立為西楚霸王,封劉邦為漢王。后來齊國叛變,項羽攻齊,劉邦則趁機出兵聲討項羽,項羽因形勢不利,力盡糧絕,遂與劉邦和議,中分天下,以鴻溝為界。后劉邦背信,圍困項羽于垓下,項羽突圍,至烏江自刎而死。楚漢相爭共歷四年而結(jié)束。見《史記。卷七。項羽本紀》。
《國語辭典》:兩國相爭,不斬來使(兩國相爭,不斬來使)  拼音:liǎng guó xiāng zhēng,bù zhǎn lái shǐ
(諺語)比喻雙方交惡,不應為難或迫害中間的聯(lián)絡(luò)人?!度龂萘x》第四五回:「肅曰:『兩國相爭,不斬來使?!昏ぴ唬骸簲厥挂允就??!弧挂沧鳌竷蓢酄帲蛔鑱硎埂?、「兩國相爭,不罪來使」、「兩國戰(zhàn)爭,不斬來使」。
《漢語大詞典》:爭桑
(1).爭奪桑樹。《史記·吳太伯世家》:“初, 楚 邊邑 卑梁氏 之處女與 吳 邊邑之女爭桑,二女家怒相滅,兩國邊邑長聞之,怒而相攻,滅 吳 之邊邑。 吳王 怒,故遂伐 楚 ,取兩都而去?!焙笥脼檫吘巢粚幍牡鋵崱?span id="unfckgt" class="book">《周書·杜杲傳》:“ 陳國 息爭桑之心,本朝弘灌瓜之義。張旃拭玉,脩好如初?!?唐 劉禹錫 《酬鄭州權(quán)舍人見寄十二韻》:“風能行偃草,境靜不爭桑?!?黃人 《〈清文匯〉序》:“ 道 咸 兩朝,爭桑弄兵,四寓多故,男兒作健,志士苦心?!?br />(2).泛指相爭,不禮讓。 宋 陸游 《書喜》詩之二:“俗美農(nóng)夫知讓畔,化行蠶婦不爭桑?!?/div>
《漢語大詞典》:江關(guān)(江關(guān))
(1).古關(guān)名。相傳 戰(zhàn)國 時 巴 楚 相爭,于今 四川省 奉節(jié)縣 東 長江 北岸 赤甲山 上置關(guān),故名。又名 捍關(guān) 。后移于 長江 南岸,為 瞿塘峽 南面屏障,又名 瞿塘關(guān) 。
(2). 湖北省 枝城市 的 荊門 與 宜昌縣 的 虎牙 二山夾 江 對峙,稱 江關(guān) 。后漢書·岑彭傳:“ 劉歆 長驅(qū)入 江關(guān) ,令軍中無得虜掠。” 陳衍 《張廣雅督部電召來鄂》詩:“昔歲 沅 湘 單舸還,蒼茫風雪下 江關(guān) ?!?br />(3).猶言海內(nèi)。 唐 杜甫 《詠懷古跡》之一:“ 庾信 生平最蕭瑟,暮年詩賦動江關(guān)?!?br />(4).指 江 南。 清 龔自珍 《寒月吟》:“ 江 關(guān)斷消息,生死知無因?!?/div>
《國語辭典》:力爭(力爭)  拼音:lì zhēng
1.用武力相爭?!读凶?。說符》:「當今諸侯力爭,所務兵食而已?!固?。高適自淇涉黃河途中作〉詩一三首之一二:「力爭固難恃,驕戰(zhàn)曷能久?」
2.極力爭取、勸諫?!段宕菲皆?。周史。卷上》:「蘇逢吉力爭,以為無留守帶行樞密使的故事?!埂段拿餍∈贰返谌嘶兀骸竿鈬四兀倘坏米锊坏?,實在下不去的地方,也該據(jù)理力爭?!?/div>
《國語辭典》:鴻溝(鴻溝)  拼音:hóng gōu
1.河川名。在今河南省滎陽縣,為楚漢分界處。
2.比喻界限分明。如:「判若鴻溝」。
《國語辭典》:鴻門(鴻門)  拼音:hóng mén
地名。位于今陜西省臨潼縣東。楚漢之際,項羽、劉邦曾會宴于此。
《漢語大詞典》:酂侯(酇侯)
亦作“鄼侯”。 漢 蕭何 的爵號。 何 在 楚 漢 相爭中,佐 高祖 ,守 關(guān)中 ,轉(zhuǎn)漕給軍,兵不乏食,因以致勝。 高祖 即位,論功行賞,評為第一,封 酇侯 。 唐 皎然 詩式·三不同語意勢:“ 酇侯 務在匡佐,不暇采詩?!?宋 蘇轍 《因舊》詩:“ 酇侯 念子孫,不處高閈閎?!?清 宋琬 《行路難》詩:“家家少牢祀 鄼侯 ,有兒莫讀天人策。” 清 趙翼 《漂母祠》詩:“ 淮陰 生平一知己,相國 酇侯 而已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