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3詞典 2分類詞匯 31
《國語辭典》:渡水  拼音:dù shuǐ
橫渡河流?!段簳?。卷五一。列傳。孔伯恭》:「伯恭率眾渡水,大破顯達(dá)軍,俘斬十九?!埂度龂萘x》第三回:「有良馬一匹,日行千里,渡水登山,如履平地?!?/div>
《分類字錦》:銜衣渡水(銜衣渡水)
宋書王懿傳:懿字仲德,符氏之?dāng)?,仲德與兄睿同起義兵,與慕容垂戰(zhàn),被創(chuàng)走,路經(jīng)大澤,不能前,因臥林中。忽有青衣童兒騎牛行,見仲德,問曰食未,仲德告饑,兒攜食與之,仲德食畢欲行,水潦暴至,莫知所如。有一白狼至前,仰天而號,號訖,銜仲德衣,因渡水,仲德隨之獲濟(jì)。
分類:雜獸
《漢語大詞典》:渡濟(jì)(渡濟(jì))
渡水;過河。 漢 焦贛 《易林·坎之大有》:“乘船渡濟(jì),載水逢火?!?/div>
分類:渡水
《國語辭典》:南渡  拼音:nán dù
1.渡水而南?!妒酚洝>砣?。晉世家》:「還,自河南渡,侵曹,伐衛(wèi)。」《楚辭。屈原。九章。哀郢》:「當(dāng)陵陽之焉至兮,淼南渡之焉如?!?br />2.晉五胡亂華,晉室渡江,自洛陽遷都建業(yè),稱為「南渡」?!稌x書。卷五九。汝南王亮傳》:「永嘉末,以寇賊充斥,遂南渡江?!固?。李白 金陵詩:「晉家南渡日,此地舊長安。」
3.宋徽、欽二宗,為金人所執(zhí),宋室自汴梁,遷都臨安,稱為「南渡」?!端问?。卷三五。孝宗本紀(jì)。贊曰》:「高宗以公天下之心,擇太祖之后而立之,乃得孝宗之賢,聰明英毅,卓然為南渡諸帝之稱首。」《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后來高宗南渡稱帝,改號建炎。」
《國語辭典》:梯航  拼音:tī háng
梯山航海。比喻歷經(jīng)險阻的長途跋涉。唐。賀知章〈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詩:「荒境盡懷忠,梯航已自通?!顾?。張孝祥念奴嬌。弓刀陌上〉詞:「梯航入貢,路經(jīng)頭痛身熱?!?/div>
《國語辭典》:天潢  拼音:tiān huáng
1.皇族,帝王的宗室?!侗笔?。卷一五。魏諸宗室傳。論曰》:「上谷公等分枝若木,疏派天潢。」北周。庾信故周大將軍義興公蕭公墓志銘〉:「派別天潢,支分若木?!挂卜Q為「潢星」。
2.天河、天津。唐。盧照鄰 七夕泛舟詩二首之二:「天潢殊漫漫,日暮獨悠哉?!?/div>
《漢語大詞典》:天浮
古戰(zhàn)具,用以渡水。六韜·軍用:“以天浮張飛江濟(jì)大海,謂之天潢。”《水滸傳》第一百回:“城外 李俊 、二 張 、三 阮 ,乘著飛江、天浮,逼近城來,恰與城垣高下相等。”
《漢語大詞典》:濟(jì)師(濟(jì)師)
(1).增援軍隊。左傳·桓公十一年:“盍請濟(jì)師於王?”新唐書·李愬傳:“居半歲,知士可用,乃請濟(jì)師;詔益 河中 鄜坊 二千騎。”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緬甸東北兩路地形考:“ 曩占 既怨 永昌 ,又恨 緬 ,欲 緬 得罪天朝,遣使乞濟(jì)師?!?br />(2).軍隊渡水。 漢 潘勗 《冊魏公九錫文》:“濟(jì)師洪 河 ,拓定四州, 袁譚 高干 ,咸梟其首?!?晉 郭璞 《江賦》:“想 周穆 之濟(jì)師,驅(qū)八駿於黿鼉?!?/div>
《國語辭典》:杯渡  拼音:bēi dù
1.小說中法術(shù)高強(qiáng)者以杯渡河,故以杯渡比喻法力高強(qiáng)。明《照世杯。卷三。走安南玉馬換猩絨》:「五蘊(yùn)皆空,展施杯渡?!?br />2.南朝宋一位高僧的法號。不知其姓名,常乘木杯渡河。見《高僧傳。卷一○。杯渡》。
《國語辭典》:得濟(jì)(得濟(jì))  拼音:dé jì
1.得以保全?!逗鬂h書。卷六三。李固傳》:「朝廷傾亂,梁冀肆虐,令吾宗祀血食將絕。今弟幸而得濟(jì),豈非天邪!」
2.獲得救濟(jì)?!端问贰>硭牧?。外戚傳中。向傳范傳》:「歲饑,發(fā)廩興力役,饑者得濟(jì),而官舍帑廩一新。」
3.得到子女的奉養(yǎng)。《兒女英雄傳》第一九回:「從來父母生兒也要得濟(jì),生女也要得濟(jì)?!?/div>
《漢語大詞典》:同濟(jì)(同濟(jì))
同舟渡水。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下:“﹝處士 元藏幾 ﹞ 大業(yè) 元年,為過海使判官,遇風(fēng)浪壞船,黑霧四合,同濟(jì)者皆不救,而 藏幾 獨為破木所載,殆經(jīng)半月,忽達(dá)於洲島間?!?清 沈復(fù)《浮生六記·坎坷記愁》:“二十日曉鐘初動,即聞江口喚渡聲。余驚起,呼 曹 同 濟(jì) ?!?/div>
分類:渡水
《漢語大詞典》:乘杯
謂乘坐木杯渡水。 南朝 梁 惠皎 高僧傳·神異下·杯度:“ 杯度 者,不知姓名。常乘木杯度水,因而為目?!焙蠓褐赋舜?。 唐 楊炯 《送并州旻上人》詩序:“水上乘杯,更似神仙之別。” 唐 李白 《贈僧崖公》詩:“何日更攜手,乘杯向 蓬 瀛 ?” 清 趙翼 《題王摩詰渡水羅漢圖》詩:“乘杯過河駛往還,踏蘆渡江狎澔涆。”
《漢語大詞典》:飛江(飛江)
古代的一種渡水工具。六韜·軍用:“渡大水,飛江廣一丈五尺,長二丈以上,八具,以環(huán)利通索張之?!?span id="pxkctfm" class="book">《水滸傳》第一百回:“城外 李俊 、二 張 、三 阮 ,乘著飛江、天浮,逼近城來。恰與城垣高下相等?!?/div>
《國語辭典》:竹筏  拼音:zhú fá
以數(shù)根竹子并排綁成,為簡便的渡水交通工具。也稱為「竹排」。
《漢語大詞典》:水步
(1).水兵和步兵。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此天以君授孤也”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諸人徒見 操 書,言水步八十萬,而各恐懾,不復(fù)料其虛實,便開此議,甚無謂也。”南齊書·武帝紀(jì):“車駕幸 瑯邪城 講武,習(xí)水步軍?!?br />(2).指水上和陸上。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南中志:“自 僰道 至 朱堤 ,有水步道,水道有 黑水 及 羊官水 ,至險難行,步道度三津,亦艱阻?!?唐 皎然 《望遠(yuǎn)村》詩:“林杪不可分,水步遙難辨?!?br />(3).高于水面供人踩踏以渡水的木樁或石墩。 宋 葉適 《彭子復(fù)墓志銘》:“某地有松林水步,今忘之矣?!?br />(4).即水埠。 清 葉廷琯 《吹網(wǎng)錄·張伯顏壙志》:“此石不知何時出土,被 謝澤 土人筑為水步?!眳⒁姟?水埠 ”。
《漢語大詞典》:水埠
江河、池溏邊用石塊等砌成供人洗滌或泊船的埠頭。 葉圣陶 《火災(zāi)·曉行》:“靠著池的東南岸,是一所破舊的農(nóng)舍,屋后有一個水埠通到池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