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脫澀(脫澀)
使柿子去掉澀味,通常是把它浸在溫水或石灰水里。其它去澀者亦有此稱。
《漢語大詞典》:畏澀(畏澀)
(1).謂阻塞,不安全。新唐書·叛臣傳下·李忠臣:“ 回紇 可汗既歸,留其下 安恪 、 石帝廷 居 河陽 ,守貲廥,因是招亡命為盜,道路畏澀?!?br />(2).畏怯呆滯。 茅盾 《子夜》八:“姨太太的尖利的眼光也正在看他呢,他這一驚可不小,立刻把眼光畏澀地移到那滋滋作響的煙斗上。”
《漢語大詞典》:澀筆(澀筆)
謂看似古拙不流利,實則莊茂而沉著有力的筆法。 康有為 廣藝舟雙楫·體變:“北碑當(dāng) 魏 世,隸楷錯變,無體不有。綜其大致,體莊茂而宕以逸氣,九沉著而出以澀筆,要以茂密為宗?!?/div>
《漢語大詞典》:澀辭(澀辭)
謂言語遲鈍。 清 姚鼐 《祭朱竹君學(xué)士文》:“吃口澀辭,遇義大啟?!?/div>
《國語辭典》:澀奈(澀奈)  拼音:sè nài
羞慚不安?!抖鲙肪硪唬骸复髱熯b見:坐地不定害澀奈,覷著鶯鶯,眼去眉來。」元。狄君厚《介子推》第三折:「燒得來半熟荒用手來拿,早是我澀奈無收煞?!挂沧鳌笣汀?。
分類:羞慚不安
《韻府拾遺 吻韻》:澀吻(澀吻)
劉子翚詩:骍顏澀吻馀。
《漢語大詞典》:澀僻(澀僻)
亦作“澁僻”。 (文詞)生澀冷僻。 明 李東陽 麓堂詩話:“質(zhì)而不俚,是詩家難事……至 白樂天 令老嫗解之,遂失之淺俗。其意豈不以 李義山 輩為澁僻而反之?”
《漢語大詞典》:質(zhì)澀(質(zhì)澀)
形容遲鈍紆緩。 晉 葛洪 抱樸子·行品:“士有貌望樸悴,容觀矬陋,聲氣雌弱,進止質(zhì)澀。然而含英懷寶,經(jīng)明行高?!?/div>
分類:遲鈍
《漢語大詞典》:喑澀
1.沙啞干澀。
分類:沙啞干澀
《駢字類編》:藻澀(藻澀)
唐 張籍 城南 藻澀訝人重,萍分指魚游。
《漢語大詞典》:燥澀(燥澀)
干燥滯澀。法苑珠林卷十二:“脣口乾枯,喉舌燥澀,身體屈弱,氣力綿微,喘息出聲,猶如挽鋸?!?茅盾 《一個女性》七:“她覺得眼睛里像塞進一塊熾炭那樣的燥澀,舌尖僵硬的像一塊木片。”
分類:干燥滯澀
《漢語大詞典》:薄澀
味道淡薄而澀口。濇,同“ 澀 ”。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山神:“移時,飲甚懽,但酒味薄濇?!?/div>
分類:味道淡薄
《漢語大詞典》:拗澀(拗澀)
生硬難讀。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七:“ 北魏 繆襲 仿其體,作《尤射經(jīng)》,拗澀不可句讀,殊覺無謂?!?/div>
分類:生硬
《漢語大詞典》:駭澀(駭澀)
猶嚇呆。 唐 陸龜蒙 《吳俞兒舞歌·弩俞》:“鹿駭澀,隼擊遲,析毫中睫,洞腋分龜。”
《高級漢語詞典》:酢澀
味道又酸又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