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澀澀
不暢。 晉 皇甫謐 針灸甲乙經(jīng)·寒氣客于五藏六府發(fā)卒心痛胸痺心痛三蟲:“心痛腹脹,濇濇然大便不利。”
分類:不暢
《韻府拾遺 職韻》:鐵澀(鐵澀)
李綱詩:鐵澀銅腥費挈擎。
《高級漢語詞典》:結(jié)澀
結(jié)塊阻塞住
《漢語大詞典》:僻澀
亦作“ 僻澀 ”。 冷僻晦澀。 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海敘不遇:“﹝ 李洞 詩﹞時人但誚其僻澁,而不能貴其奇峭,唯 吳子華 深知。” 宋 陳善 捫虱新話卷六:“ 樵 之文實牽強僻澁,氣象絶不類 韓 作,而過自稱許。” 元 夏文彥 圖繪寶鑒·六長:“麄鹵求筆,一也。僻澀求才,二也。細巧求力,三也??窆智罄?,四也。無墨求染,五也。平畫求長,六也?!?清 沈德潛 說詩晬語卷下:“一變?yōu)?袁中郎 兄弟之詼諧,再變?yōu)?鐘伯敬 譚友夏 之僻澀,三變?yōu)?陳仲醇 程孟陽 之纖佻?!?鄧方 《論詩》詩:“愿言嗣 玉谿 ,自知乃自憐,流易與僻澁,兩兩俱失焉?!?/div>
分類:冷僻晦澀
《駢字類編》:風(fēng)澀(風(fēng)澀)
貫休 懷錢塘羅隱章魯封詩 風(fēng)澀潮聲急,天寒角韻孤。
《漢語大詞典》:暗澀(暗澀)
暗淡而無光彩;暗淡而板滯。 宋 張元干 《賀新郎·寄李伯紀丞相》詞:“謾暗澀,銅華塵土。” 羅廣斌 楊益言 《紅巖》第三章:“看到哥一直沒有回答她的話,少女明澈的眼光很快就暗澀了。”
《漢語大詞典》:凝澀(凝澀)
因凍結(jié)而滯澀。紅樓夢第五十回:“ 惜春 因笑回:‘天氣寒冷了,膠性都凝澀不潤,畫了恐不好看?!?/div>
《漢語大詞典》:重澀(重澀)
猶遲鈍。資治通鑒·齊東昏侯永元元年:“帝自在東宮,不好學(xué),唯嬉戲無度;性重澀少言。”
分類:遲鈍
《漢語大詞典》:澀浪(澀浪)
古代宮墻基壘石凹入,作水紋狀,謂之“澀浪”。 唐 溫庭筠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澀浪和瓊甃,晴陽上彩斿?!?明 胡應(yīng)麟 少室山房筆叢·藝林學(xué)山一·澀浪:“宮墻基疊石凹入,多作水文,謂之澀浪。”
《漢語大詞典》:滯澀(滯澀)
亦作“ 滯澁 ”。
(1).苦澀不甘滑。喻心緒無聊不暢快。 唐 孟郊 《壽安西渡奉別鄭相公》詩之二:“昧趣多滯澀,懶朋寡新僚?!?br />(2).阻塞,凝聚不通。《醫(yī)宗金鑒·刺灸心法要訣·攝法歌》“以指攝針待氣至,邪氣流行針自輕”注:“凡攝針者,因針下邪氣滯澀不行也。隨經(jīng)絡(luò)上下,用大指爪甲重切之,使正氣流行,則邪氣不能滯澀,而針下自覺活動矣?!?br />(3).不流暢;不明快。 明 方孝孺 《與樓希仁書》:“不能言者,終日口吃吃不能達意,雜亂滯澁,如醉夢中語。” 茅盾 《幻滅》二:“街上貨車木輪的轆轆的重聲,從濕空氣中傳來,分外滯澀。” 冰心 《寄小讀者》十八:“我總覺得看山比看水滯澀些,情緒很抑郁的?!?/div>
《漢語大詞典》:古澀(古澀)
亦作“ 古歰 ”。 形容文句古奧難讀。 清 惲敬 《謝南岡小傳》:“既念詩未知如何,取視之,高邃古歰,包孕深遠?!?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樊紹述文:“讀者口鉗舌撟,則曰古澀奧衍如 樊宗師 ?!?郭沫若 《文藝論集·古書今譯的問題》:“《四書》、《五經(jīng)》我們讀它時深感困難,并不是它們的內(nèi)容艱深,實在是它們的外觀古澀?!?/div>
分類:文句古奧
《漢語大詞典》:粗澀
見“ 麤澀 ”。
《漢語大詞典》:粗澀(麤澀,麤澁)
亦作“ 麤澁 ”。亦作“麄澀”。
(1).粗惡;粗糙,不細潤。《華嚴經(jīng)·凈行品》:“得麤澀食,當(dāng)眾愿生,心無染者,絶世貪愛。”《蓮華經(jīng)·隨喜功德品》:“唇不下垂,亦不褰縮,不麤澀,不瘡胗?!?唐 無名氏 玉泉子:“ 夏侯孜 為左拾遺,常著 桂管 布衫朝謁。 開成 中, 文宗 無忌諱好文,問 孜 衫何太麄澁。具言 桂管 產(chǎn)此布,厚,可以御寒?!?蘇曼殊 《遯跡記》:“時此眾生,身體麤澁,光明轉(zhuǎn)滅,無復(fù)神足,不能飛行。”
(2).比喻艱困。 宋 葉適 《上寧宗皇帝札子(嘉泰三年)》之二:“習(xí)熟漸久,方能捨燕安而樂麤澁,易脆腐而為堅強,勁虜在前,行者思奮?!?/div>
《國語辭典》:澀滯(澀滯)  拼音:sè zhì
1.阻澀、不順暢。《晉書。卷六七。郗鑒傳》:「僶俛秋冬,船道澀滯。」
2.言語鈍塞,思路遲緩或表情癡呆的樣子。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三本。第一折》:「覷了他澀滯氣色,聽了他微弱聲息?!埂队魇烂餮?。卷二。陳御史巧勘金釵鈿》:「眼見得禮貌粗疏,語言澀滯?!?/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