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澀體(澀體)
亦作“澁體”。 指艱澀難讀、自成一格的文章體式。 宋 計(jì)有功唐詩紀(jì)事·徐彥伯:“ 彥伯 為文,多變易求新,以‘鳳閣’為‘鷃閣’、‘龍門’為‘虬戶’……進(jìn)士效之,謂之 徐 澁體。” 王棻 《答王子裳書》:“ 昌黎 之學(xué)深於文而未深於詩,故詩極變化而文成澀體?!?/div>
《國語辭典》:拙澀(拙澀)  拼音:zhuó sè
拙劣晦澀,不順暢?!赌淆R書。卷五二。文學(xué)傳。王智深傳》:「少從陳郡謝超宗學(xué)屬文。好飲酒,拙澀,乏風(fēng)儀?!?/div>
分類:遲鈍晦澀
《漢語大詞典》:慳澀(慳澀,慳澁)
亦作“ 慳澁 ”。吝嗇。 宋 朱淑真 《雨中寫懷》詩:“東風(fēng)吹雨苦生寒,慳澀春光不放寬。”引申指淺少。 宋 蘇軾 《與徐得之書》之十:“來日離此,水甚慳澁,不知趁得十五日上否?”
分類:吝嗇
《漢語大詞典》:遲澀(遲澀)
遲慢,不流暢。 宋 秦醇 《趙飛燕別傳》:“后帝行步遲澀,頗氣憊,不能御 昭儀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遺逸下:“ 開元 初,有 史青 者, 零陵 人,上表,以 陳思 七步成詩尚為遲澀,請五步成之。”
《駢字類編》:蘚澀(蘚澀)
元 倪瓚 醉歌行次韻酬李徵君春日過草堂賦贈(zèng) 石床蘚澀青泥乾,決渠流水夜潺湲。
《漢語大詞典》:幽澀(幽澀)
幽寂冷落;冷澀。 南朝 宋 鮑照 《學(xué)劉公干體》詩之二:“賴樹能自貞,不計(jì)跡幽澀?!?唐 李賀 《房中思》詩:“月軒下風(fēng)露,曉庭自幽澀。” 清 譚獻(xiàn) 篋中詞四:“﹝ 蓮生 ﹞有 白石 之幽澀而去其俗,有 玉田 之秀折而無其率,有 夢窗 之深細(xì)而化其滯,殆欲前無古人。”
分類:幽寂冷落
《分類字錦》:指澀(指澀)
韋應(yīng)物 聽鶯曲 秦女學(xué)箏指猶澀。
分類:
《國語辭典》:晦澀(晦澀)  拼音:huì sè
詩文、樂曲等含意隱晦不易懂。清。趙翼《甌北詩話。卷三。韓昌黎詩》:「昌黎詩亦有晦澀俚俗,不可為法者?!?/div>
《漢語大詞典》:窘澀(窘澀)
(1).窘迫,為難。 明 宋濂 《故陳夫人趙氏石表辭》:“ 趙氏 一力荷任之,而畧不見艱難窘澀之意,人以為順且賢。”
(2).局促,不流暢。 清 周亮工 《書影》卷六:“盡去自 宋 以來開闔首尾、經(jīng)緯錯(cuò)綜之法,而別為一種臃腫窘澀浮蕩之文?!?/div>
《漢語大詞典》:奇澀(奇澀)
奇特晦澀。新唐書·封敖傳:“ 敖 屬辭贍敏,不為奇澀,語切而理勝。” 元 劉祁 歸潛志卷四:“﹝ 馮延登 ﹞為文苦思,尚奇澀。詩亦新巧可稱?!?明 謝榛 四溟詩話卷四:“ 段成式 所作,效 韓 之題,反 揚(yáng) 之意,雖流於奇澀,而不失典雅?!?/div>
分類:奇特晦澀
《駢字類編》:鶯澀(鶯澀)
唐 元稹 贈(zèng)李十二牡丹花片因以餞行 鶯澀馀聲絮墮風(fēng),牡丹花盡葉成叢。
唐 元稹 琵琶歌 淚垂捍撥朱弦濕,冰泉嗚咽流鶯澀。
《駢字類編》:劍澀(劍澀)
唐 孟郊 勸善吟 煩惱不可欺,古劍澀亦雄。
《駢字類編》:澗澀(澗澀)
周權(quán)次韻古琴上人詩見山雨下。
《漢語大詞典》:詩澀(詩澀)
詩思滯澀。 清 黃景仁 《客齋偶成》詩:“骨臞依檻鶴,詩澀受塵絃?!?/div>
分類:詩思滯澀
《國語辭典》:澀道(澀道)  拼音:sè dào
刻有花紋的傾斜石砌小道。元。關(guān)漢卿《裴度還帶》第三折:「出廟門送下澀道,近行徑轉(zhuǎn)過墻角?!乖O仲章《勘頭巾》第二折:「出司房忙進(jìn)步,登澀道下階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