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8詞典 1分類詞匯 37
《漢語大詞典》:干荒(乾荒)
旱災(zāi)。《西游記》第八七回:“連年亢旱,累歲乾荒,民田菑而軍地薄,河道淺而溝澮空?!?/div>
分類:旱災(zāi)
《國語辭典》:旱魃  拼音:hàn bá
旱神?!对娊?jīng)。大雅。云漢》:「旱魃為虐,如惔如焚?!埂队讓W(xué)瓊林。卷四。釋道鬼神類》:「乾旱之鬼曰旱魃。」
《國語辭典》:赤地  拼音:chì dì
旱災(zāi)、蟲災(zāi)后,地面寸草不生,稱為「赤地」?!俄n非子。十過》:「晉國大旱,赤地三年?!埂稘h書。卷七五。眭兩夏侯京翼李傳。夏侯勝》:「蝗蟲大起,赤地?cái)?shù)千里,或人民相食,畜積至今未復(fù)?!?/div>
《國語辭典》:旱澇(旱澇)  拼音:hàn lào
久未降雨和雨水過多兩種天災(zāi)?!度龂萘x》第一○○回:「預(yù)知天文之旱澇,先識地理之平康?!?/div>
《漢語大詞典》:旱氣(旱氣)
干旱的氣候;旱災(zāi)。漢書·食貨志上:“恐生旱氣,民被其災(zāi)?!?唐 韓愈 《賀雨表》:“青天湛然,旱氣轉(zhuǎn)甚。” 宋 司馬光 《豢龍廟祈雨文》:“旱氣消除,化為豐登?!?/div>
《漢語大詞典》:蝗旱
謂發(fā)生蝗災(zāi)及旱災(zāi)。后漢書·和帝紀(jì):“﹝ 永元 九年﹞六月,蝗旱?!?/div>
《漢語大詞典》:旱荒
干旱災(zāi)荒。 魯迅 《花邊文學(xué)·迎神和咬人》:“報(bào)載 馀姚 的某鄉(xiāng),農(nóng)民們因?yàn)楹祷?,迎神求雨,看客有帶帽的,便用刀棒亂打他一通?!?洪深 《五奎橋》第一幕:“如果今年真的旱荒了,怎么辦?”
《漢語大詞典》:遭旱
遭遇旱災(zāi)。后漢書·蔡邕傳:“臣伏讀圣旨,雖 周成 遇風(fēng),訊諸執(zhí)事, 宣王 遭旱,密勿祗畏,無以或加。” 李賢 注:“詩·大雅·云漢篇序曰: 宣王 遭旱,側(cè)身脩行,欲消去之,故大夫 仍叔 作《云漢》之詩以美之。” 唐 韓愈 《故江南西道觀察使太原王公墓志銘》:“又出庫錢二千萬,以丐貧民遭旱不能供稅者?!?/div>
《漢語大詞典》:被旱
遭旱災(zāi)。清史稿·宣宗紀(jì)二:“﹝ 道光 十五年七月﹞給 陜西 沔縣 、 洛川縣 被水, 湖南 華容 等三縣衞被旱口糧?!?/div>
分類:旱災(zāi)
《漢語大詞典》:隔并(隔併)
猶隔并。 晉 葛洪 抱樸子·交際:“天地不交則不泰,上下不交即乖志。夫不泰則二氣隔併矣。”
謂陰陽失調(diào)而生之水旱災(zāi)害。后漢書·陳忠傳:“故天心未得,隔并屢臻。” 李賢 注:“隔并,謂水旱不節(jié)也?!?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晉書·阮種傳》:“自頃陰陽隔并,水旱為災(zāi),亦猶期運(yùn)之致?!?元 李冶 敬齋古今黈卷三:“天地之氣,陰陽相半,曰暘曰雨,各以其時,則謂之和平。一有所偏,則謂之隔并。隔并者,謂陰陽有所閉隔,則或枯或潦,有所兼并也?!?/div>
《漢語大詞典》:乾溢
旱災(zāi)和水災(zāi)。 清 李光地 《農(nóng)民苦》詩:“衝炎冒雨敢辭避,但恐乾溢及桑麻?!?/div>
《漢語大詞典》:赤旱
因酷熱造成旱災(zāi)。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咫:“匹婦匹夫不得其所,則隕霜赤旱;盛德所感,乃能退舍?!?清 鄭燮 《濰縣署中與舍弟墨第二書書后又一紙》:“或赤旱數(shù)千里,蝗蝝螟特肆生,致草黃而木死?!?清 周濟(jì) 《萋萋牙》詩:“頻年赤旱苗盡槁,今秋淫雨敗我吉貝花?!?/div>
《漢語大詞典》:風(fēng)旱(風(fēng)旱)
風(fēng)災(zāi)和旱災(zāi)。周禮·春官·小祝:“逆時雨,寧風(fēng)旱,彌烖兵,遠(yuǎn)辠疾?!?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后漢書·寇榮傳》:“愿陛下思 帝堯 五教在寬之德,企 成湯 避遠(yuǎn)讒夫之誡,以寧風(fēng)旱,以弭災(zāi)兵?!?
《國語辭典》:抗旱  拼音:kàng hàn
在乾旱時,采取任何防旱措施,期使農(nóng)作物的損害減至最低。
《國語辭典》:涔旱  拼音:cén hàn
水旱災(zāi)?!痘茨献?。主術(shù)》:「妻子老弱,仰而食之,時有涔旱災(zāi)害之患,無以給上之徵賦車馬兵革之費(fèi)?!?/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