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291,分220頁顯示  上一頁  1  2  4  5  6  7 下一頁
典故(續(xù)上)
方城
方寸
方干
方廣
方紅
方回
方明
方叔
方朔去(又作:迎方朔)
方朔詼諧(又作:方朔諧)
方瞳人(又作:雙瞳方 ...)
方相
孔方兄(又作:孔方君 方兄)
圓鑿方枘(又作:方圓齟齬)
方丈問疾
典故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二〈僖公·傳四年〉~20~
傳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楚子使與師言曰。君處北海。寡人處南海。唯是風(fēng)馬牛不相及也。不虞君之涉吾地也。何故。管仲對曰。昔召康公命我先君大公曰。五侯九伯。女實征之。以夾輔周室。賜我先君履。東至于海。西至于河。南至于穆陵。北至于無棣。爾貢包茅不入。王祭不共。無以縮酒。寡人是徵。昭王南征而不復(fù)。寡人是問。對曰。貢之不入。寡君之罪也。敢不共給。昭王之不復(fù)。君其問諸水濱。師進(jìn)。次于陘。夏。楚子使屈完如師。師退。次于召陵。齊侯陳諸侯師之。與屈完乘而觀之。齊侯曰。豈不谷是為。先君之好是繼。與不谷同好如何。對曰。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齊侯曰。以此眾戰(zhàn)。誰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對曰。君若以德綏諸侯。誰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國方城以為城。漢水以為池。雖眾。無所用之。屈完及諸侯盟。晉·杜預(yù)傳:「方城山在南陽葉縣南,以言竟土之遠(yuǎn)。漢水出武都至江夏南入江言其險固以當(dāng)城池?!?/span>
《水經(jīng)注》卷三十一〈潕水〉~2632~
潕水東北徑于東山西,西流入潕。潕水之左,即黃城山也。有溪水出黃城山,東北徑方城。《地理志》曰:葉縣有方城。郭仲產(chǎn)曰:苦菜、于東之間,有小城,名方城,東臨溪水。尋此城致號之由,當(dāng)因山以表名也??嗖思袋S城也,及于東,通為方城矣。世謂之方城山水,東流注潕水。故《圣賢冢墓記》曰:南陽葉邑方城西有黃城山,是長沮、桀溺耦耕之所,有東流水,則子路問津處。尸子曰:楚狂接輿耕于方城,蓋于此也。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徐庶


《三國志》卷三十五〈蜀書·諸葛亮傳〉~94~
劉表長子琦,亦深器亮。表受后妻之言,愛少子琮,不悅于琦。琦每欲與亮謀自安之術(shù),亮輒拒塞,未與處畫。琦乃將亮游觀后園,共上高樓,飲宴之間,令人去梯,因謂亮曰:「今日上不至天,下不至地,言出子口,入于吾耳,可以言未?」亮答曰:「君不見申生在內(nèi)而危,重耳在外而安乎?」琦意感悟,陰規(guī)出計。會黃祖死,得出,遂為江夏太守。俄而表卒,琮聞曹公來征,遣使請降。先主在樊聞之,率其眾南行,亮與徐庶并從,為曹公所追破,獲庶母。庶辭先主而指其心曰:「本欲與將軍共圖王霸之業(yè)者,以此方寸之地也。今已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于事,請從此別?!顾煸劜芄?。

簡釋

方寸:喻心。唐白居易《秋居書懷》:“盡日方寸中,澹然無所欲?!?/p>


例句

字字爛嚼醍醐味,醍醐之味珍且美。不在唇,不在齒,只在勞生方寸里。 修雅 聞?wù)b法華經(jīng)歌

方寸終朝似火然,為求白日上青天。 劉得仁 省試日上崔侍郎四首

方寸瑩然無一事,水聲來似玉琴聲。 劉禹錫 奉和裴晉公涼風(fēng)亭睡覺

世人信耳目,方寸度大鈞。 劉禹錫 有僧言羅浮事因為詩以寫之

是非斗方寸,葷血昏精魄。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

翛然方寸地,何事更悲蓬。 喻鳧 游曖泉精舍

不報父母恩,方寸底模樣。 寒山 詩三百三首

方寸成灰鬢作絲,假如強(qiáng)健亦何為。 白居易 病中五絕句

盡日方寸中,澹然無所欲。 白居易 秋居書懷

所合在方寸,心源無異端。 白居易 贈元稹

而于方寸內(nèi),未有是愁結(jié)。 皮日休 三羞詩三首

落日長安道,方寸無人知。 盧仝 送王儲詹事西游獻(xiàn)兵書

典故
方干

相關(guān)人物
方干


《唐詩紀(jì)事》卷六十三〈方干〉
吳融贈干詩曰:「把筆盡為詩,何人敵夫子?句滿天下口,名聒天下耳?!埂瓕O邰《玄英先生傳》曰:「先生新定人,字雄飛。章八元即先生外王父也。廣明、中和間,為律詩,江之南,未有及者。使謁錢塘首姚公合,公視其貌陋,初甚侮之。坐定覽卷,駭目變?nèi)荻鴩@之。先生一舉不得志,遂遁于會稽,漁于鏡湖。與鄭仁規(guī)、李頻、陶詳為三益友。
《全唐詩》卷六百八十七〈贈方干處士歌〉
把筆盡為詩,何人敵夫子。句滿天下口,名聒天下耳。不識朝,不識市。曠逍遙,閒徙倚。一杯酒,無萬事。一葉舟,無千里。衣裳白云,坐臥流水。霜落風(fēng)高忽相憶,惠然見過留一夕。一夕聽吟十?dāng)?shù)篇,水榭林蘿為岑寂。拂旦舍我亦不辭,攜筇徑去隨所適。隨所適,無處覓。云半片,鶴一只。
典故

《昭明文選》卷五十九〈碑文下墓志·碑文下·頭陀寺碑文〉~2532~
正法既沒,象教陵夷。穿鑿異端者,以違方為得一;順非辯偽者,比微言于目論。于是馬鳴幽贊,龍樹虛求,并振頹綱,俱維絕紐。蔭法云于真際,則火宅晨涼;曜慧日于康衢,則重昏夜曉。故能使三十七品有樽俎之師;九十六種無藩籬之固。既而方廣東被,教肄南移。周魯二莊,親昭夜景之鑒;漢晉兩明,并勒丹青之飾。然后遺文間出,列剎相望,澄什結(jié)轍于山西,林遠(yuǎn)肩隨乎江左矣。唐·李善注:「《華嚴(yán)經(jīng)》題云《大方廣華嚴(yán)經(jīng)》??装矅袝鴤髟唬罕?,及也。《周易》曰:君子以教思無窮?!固?#183;呂延濟(jì)注:「方廣,佛號也?!?/span>
典故

《荔枝譜》
方家紅,可徑二吋,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擬。?生一二百顆,人罕得之。方氏子名蓁,今為大理寺丞。
《容齋隨筆·容齋四筆》卷八〈莆田荔枝〉~706~
莆田荔枝,名品皆出天成,雖以其核種之,終與其本不相類。宋香之后無宋香,所存者孫枝爾。陳紫之后無陳紫,過墻則為小陳紫矣。筆談謂焦核荔子,土人能為之,取本木,去其大根,火燔令焦,復(fù)植于土,以石壓之,令勿生旁根,其核自小。里人謂不然,此果形狀,變態(tài)百出,不可以理求,或似龍牙,或類鳳爪,釵頭紅之可簪,綠珠子之旁綴,是豈人力所能加哉?初,方氏有樹,結(jié)實數(shù)千顆,欲重其名,以二百顆送蔡忠惠公,紿以常歲所產(chǎn)止此。公為目之曰「方家紅」,著之于譜,印證其妄。自后華實雖極繁茂,逮至成熟,所存者未嘗越二百,遂成語讖。此段已載遁齋閒覽中,郡士黃處權(quán)復(fù)志其詳如此。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郗愔


《晉書》卷六十七《郗鑒傳》附《郗愔傳》
愔字方回。少不交競,弱冠,除散騎侍郎,不拜。性至孝,居父母憂,殆將滅性。服闋,襲爵南昌公,徵拜中書侍郎。驃騎何充輔政,征北將軍褚裒鎮(zhèn)京口,皆以愔為長史。再遷黃門侍郎。時吳郡守闋,欲以愔為太守。愔自以資望少,不宜超?大郡,朝議嘉之。轉(zhuǎn)為臨海太守。會弟曇卒,益無處世意,在郡優(yōu)游,頗稱簡默,與姊夫王羲之、高士許詢并有邁世之風(fēng),

例句

蘭亭宴罷方回去,雪夜詩成道韞歸。 李商隱 令狐八拾遺見招送裴十四歸華州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方明


《莊子集釋》卷八中〈雜篇·徐無鬼〉~830~
黃帝將見大隗乎具茨之山,方明為御,昌寓驂乘,張若謵朋前馬,昆閽滑稽后車;至于襄城之野,七圣皆迷,無所問涂。

例句

既得方明相,還尋大隗居。 張說 扈從幸韋嗣立山莊應(yīng)制

典故

《毛詩正義》卷十之二〈小雅·南有嘉魚之什·采芑〉~362~
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菑畝。方叔蒞止,其車三千,師干之試。方叔率止,乘其四騏,四騏翼翼。路車有奭,簟茀魚服,鉤膺鞗革。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鄉(xiāng)。方叔蒞止,其車三千,旗旐央央。方叔率止,約軧錯衡,八鸞玱玱。服其命服,朱芾斯皇,有玱蔥珩。鴥彼飛隼,其飛戾天,亦集爰止。方叔蒞止,其車三千,師干之試。方叔率止,鉦人伐鼓,陳師鞠旅。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蠢爾蠻荊,大邦為讎!方叔元老,克壯其猶。方叔率止,執(zhí)訊獲丑。戎車啴啴,啴啴焞焞,如霆如雷。顯允方叔,征伐獫狁,蠻荊來威。漢·毛亨傳:「方叔,卿士也。元,大也。五官之長出于諸侯,曰天子之老。」?jié)h·鄭玄箋:「猶,謀也?!?/span>
典故
方朔去
 
迎方朔

相關(guān)人物
劉轍(漢武帝)
 
東方朔


《太平廣記》卷三〈神仙三·漢武帝〉~22~
帝既見王母及上元夫人,乃信天下真有神仙之事。其后,帝以王母所授《五貞圖》、《靈光經(jīng)》及上元夫人所授《六甲靈飛十二事》自撰集為一卷,及諸經(jīng)圖,皆奉以黃金之箱封,以白玉之函,以珊瑚為軸,紫錦為囊,安著柏梁臺上。數(shù)自齋潔朝拜,燒香灑掃,然后乃執(zhí)省焉。帝自受法,出入六年,意旨清暢,高韻自許,為神真見降,必當(dāng)度世。恃此不修至德,更興起臺館,勞弊萬民,坑將殺服,遠(yuǎn)征夷狄,路盈怒嘆,流血膏城,每事不從。至太初元年十一月乙酉,天火燒柏梁臺,《真形圖》靈飛經(jīng)錄十二事《靈光經(jīng)》,及自撰所受,凡十四卷,并函并失。王母當(dāng)知武帝不能從訓(xùn),故火災(zāi)爾。其后,東方朔一旦乘龍飛去。同朝之人見從西北上冉冉,仰望良久,大霧覆之,不知所適。

例句

王母不來方朔去,更須重見李夫人。 李商隱 漢宮

青牛到日迎方朔,丹灶開時共稚川。 沈傳師 贈毛仙翁

典故
方朔詼諧
 
方朔諧

相關(guān)人物
東方朔


《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列傳〉~2863~
武帝既招英俊,程其器能,用之如不及。時方外事胡越,內(nèi)興制度,國家多事,自公孫弘以下至司馬遷皆奉使方外,或為郡國守相至公卿,而朔嘗至太中大夫,后常為郎,與枚皋、郭舍人俱在左右,詼啁而已。久之,朔上書陳農(nóng)戰(zhàn)彊國之計,因自訟獨(dú)不得大官,欲求試用。其言專商鞅、韓非之語也,指意放蕩,頗復(fù)詼諧,辭數(shù)萬言,終不見用。朔因著論,設(shè)客難己,用位卑以自慰諭。
《漢書》卷六十五〈東方朔列傳〉~2873~
贊曰:……然朔名過實者,以其詼達(dá)多端,不名一行,應(yīng)諧似優(yōu),不窮似智,正諫似直,穢德似隱。

例句

子云窺未遍,方朔諧太枉。 杜甫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

典故
方瞳人
 
雙瞳方
 
方瞳綠發(fā)
 
方瞳翁
 
方瞳叟
 
方瞳正碧
 
瞳子方
  
方瞳仙翁

相關(guān)人物
老子


舊題晉·王嘉《拾遺記》卷三
老聃在周之末,居反景日室之山,與世人絕跡。帷有黃發(fā)老叟五人,或乘鴻鶴,或衣羽毛,耳出于頂,瞳子皆方,面色玉潔,手握青筠之杖,與聃共談天地之?dāng)?shù)。
《南史》卷七十六〈隱逸列傳下·陶弘景〉~899~
天監(jiān)四年,移居積金東澗。弘景善辟谷導(dǎo)引之法,自隱處四十許年,年逾八十而有壯容。仙書云:「眼方者壽千歲。」弘景末年一眼有時而方。曾夢佛授其菩提記云,名為勝力菩薩。乃詣鄮縣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后簡文臨南徐州,欽其風(fēng)素,召至后堂,以葛巾進(jìn)見,與談?wù)摂?shù)日而去,簡文甚敬異之。天監(jiān)中,獻(xiàn)丹于武帝。中大通初,又獻(xiàn)二刀,其一名善勝,一名威勝,并為佳寶。
《抱樸子》卷二十〈內(nèi)篇·袪惑〉~322~
仙經(jīng)云:仙人目瞳皆方。洛中見之白仲理者,為余說其瞳正方,如此果是異人也。

簡釋

方瞳人:喻神仙道士。唐陸龜蒙《人林屋洞》:“自非方瞳人,不敢窺洞口.”


例句

麻姑山下逢真士,玄膚碧眼方瞳子。 李咸用 臨川逢陳百年

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 李白 游泰山六首

自非方瞳人,不敢窺洞口。 陸龜蒙 入林屋洞

典故

《周禮注疏》卷三十一〈夏官司馬·方相氏〉~475~
「方相氏掌蒙熊皮,黃金四目,玄衣朱裳,執(zhí)戈揚(yáng)盾,帥百隸而時難,以索室驅(qū)疫,大喪。先柩。及墓。入壙。以戈擊四隅。驅(qū)方良。」東漢·鄭玄注:「蒙,冒也。冒熊皮者,以驚驅(qū)疫癘之鬼,如今魌頭也?!?/span>

典故   
無錢使鬼
 
兄事錢
 
使鬼兄
 
魯褒論
 
魯褒錢
   
孔方君
 
錢不能神
 
相關(guān)人物
魯褒


《晉書》卷九十四〈隱逸列傳·魯褒〉
魯褒字元道,南陽人也。好學(xué)多聞,以貧素自立。元康之后,綱紀(jì)大壞,褒傷時之貪鄙,乃隱姓名,而著錢神論以刺之。其略曰:錢之為體,有乾坤之象,內(nèi)則其方,外則其圓。其積如山,其流如川。動靜有時,行藏有節(jié),市井便易,不患秏折。難折象壽,不匱象道,故能長久,為世神寶。親之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昌。無翼而飛,無足而走,解嚴(yán)毅之顏,開難發(fā)之口。錢多者處前,錢少者居后。處前者為君長,在后者為臣仆。君長者豐衍而有馀,臣仆者窮竭而不足。詩云:「哿矣富人,哀此煢獨(dú)?!瑰X之為言泉也,無遠(yuǎn)不往,無幽不至。京邑衣冠,疲勞講肄,厭聞清談,對之睡寐,見我家兄,莫不驚視。錢之所祐,吉無不利,何必讀書,然后富貴!昔呂公欣悅于空版,漢祖克之于贏二,文君解布裳而被錦繡,相如乘高蓋而解犢鼻,官尊名顯,皆錢所致??瞻嬷撂摚鴽r有實;贏二雖少,以致親密。由此論之,謂為神物。無德而尊,無勢而熱,排金門而入紫闥。危可使安,死可使活,貴可使賤,生可使殺。是故忿爭非錢不勝,幽滯非錢不拔,怨讎非錢不解,令問非錢不發(fā)。洛中朱衣,當(dāng)途之士,愛我家兄,皆無已已。執(zhí)我之手,抱我終始,不計優(yōu)劣,不論年紀(jì),賓客輻輳,門常如市。諺曰:「錢無耳,可使鬼?!狗步裰耍╁X而已。故曰軍無財,士不來;軍無賞,士不往。仕無中人,不如歸田。雖有中人,而無家兄,不異無翼而欲飛,無足而欲行。蓋疾時者共傳其文。褒不仕,莫知其所終。

例句

因看魯褒論,何處是吾廬。 杜牧 李給事中敏二首之二

錢神任爾知無敵,酒圣于吾亦庶幾。 杜牧 題桐葉

亂來知酒圣,貧去覺錢神。 韋莊 遣興

典故 
弩駘
 
方圓齟齬


《楚辭補(bǔ)注》卷八〈九辯〉~88~
何時俗之工巧兮,背繩墨而改錯!卻騏驥而不乘兮,策駑駘而取路。當(dāng)世豈無騏驥兮,誠莫之能善御。見執(zhí)轡者非其人兮,故駶跳而遠(yuǎn)去。鳧雁皆唼夫粱藻兮,鳳愈飄翔而高舉。圜鑿而方枘兮,吾固知其鋤铻而難入。鳥皆有所登棲兮,鳳獨(dú)遑遑而無所集。愿銜枚而無言兮,嘗被君之渥洽。太公九十乃顯榮兮,誠未遇其匹合。謂騏驥兮安歸?謂鳳皇兮安棲?變古易俗兮世衰,今之相者兮舉肥。騏驥伏匿而不見兮,鳳皇高飛而不下。鳥獸猶知懷德兮,何云賢士之不處?驥不驟進(jìn)而求服兮,鳳亦不貪喂而妄食。君棄遠(yuǎn)而不察兮,雖愿忠其焉得?欲寂漠而絕端兮,竊不敢忘初之厚德。獨(dú)悲愁其傷人兮,馮郁郁其何極!霜露慘悽而交下兮,心尚●其弗濟(jì)。霰雪雰糅其增加兮,乃知遭命之將至。愿徼幸而有待兮,泊莽莽與野草同死。愿自往而徑游兮,路壅絕而不通。欲循道而平驅(qū)兮,又未知其所從。然中路而迷惑兮,自壓桉而學(xué)誦。性愚陋以褊淺兮,信未達(dá)乎從容。

例句

幾年困方枘,一旦迷多岐。 呂溫 同舍弟恭歲暮寄晉州李六協(xié)律三十韻

圓鑿而方枘,悲哉空爾為。 寒山 詩三百三首

嗟彼苦節(jié)士,素于圓鑿方。 杜甫 入衡州

方圓茍齟齬,丈夫多英雄。 杜甫 牽??椗?/a>

烏鵲愁銀漢,駑駘怕錦幪。 杜甫 遣悶奉呈嚴(yán)公二十韻

駑駘誠齷齪,市者何其稠。 韓愈 駑驥

典故
方丈問疾


《全唐詩》卷四百五十六〈齋戒滿夜戲招夢得〉
紗籠燈下道場前,白日持齋夜坐禪。無復(fù)更思身外事,未能全盡世間緣。明朝又?jǐn)M親杯酒,今夕先聞理管弦。方丈若能來問疾,不妨兼有散花天。
《國語辭典》:方城  拼音:fāng chéng
1.春秋時楚北的長城,為古九塞之一。其城由今之河南省方城縣北至鄧縣。
2.山名:(1)位于湖北省竹山縣東南。(2)位于河南省葉縣南。
《國語辭典》:方寸  拼音:fāng cùn
1.長寬各一寸的面積。
2.比喻心。唐。白居易與元微之書〉:「形骸且健,方寸甚安。」明。高濂《玉簪記》第一六出:「你是個慈悲方寸,望恕卻少年心性,少年心性?!挂沧鳌阜酱绲亍?。
3.心緒、思緒?!段簳>砥呔?。董紹傳》:「老母在洛,無復(fù)方寸,既奉恩貸,實若更生?!?/div>
《漢語大詞典》:方寸心
指心。心處胸中方寸間,故稱。 晉 葛洪 抱樸子·嘉遯:“方寸之心,制之在我,不可放之於流遁也?!?唐 賈島 《易水懷古》詩:“我嘆方寸心,誰論一時事?!?清 唐孫華 《秋日酷暑焦旱偶成》詩之二:“那將方寸心,愁水復(fù)愁旱。”
分類:胸中
《漢語大詞典》:方寸亂(方寸亂)
心緒煩亂;無主張。 晉 袁宏 后漢紀(jì)·獻(xiàn)帝紀(jì)五:“今失老母,方寸亂矣。無益於事,請從此辭?!?宋 王讜 唐語林·德行:“陟彼岵兮,孰不瞻父?方寸亂矣,何以事君?”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陸珪》:“兒方寸亂矣,敢請諸君早計之?!?清 黃遵憲 《聶將軍歌》:“將軍麾軍方寸亂,將軍部曲已云散?!?/div>
《漢語大詞典》:方廣(方廣)
(1).面積;范圍。《宣和遺事》后集:“又如此行十餘日,方至一小城,云是 西污州 ……其中方廣不甚大,有屋數(shù)十間,皆頽弊。” 清 俞樾 《茶香室三鈔·南海盤陀石》:“ 武當(dāng)山 圣帝金殿,方廣不踰二丈,雖容千人,亦復(fù)不窄。”
(2).佛教語。大乘經(jīng)典、教義的通稱。其言富、其理正,故名。亦借指佛教。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方廣東被,教肄南移。” 呂延濟(jì) 注:“方廣,佛號也?!?隋 吉藏 勝鬘寶窟卷中:“方廣者,是大乘經(jīng)之通名也……理正為方,言富為廣。”
(3).指佛寺。 清 金人瑞 《敬生誦經(jīng)寶林寺訪之作》詩:“不然何今日,含淚訪方廣?!?/div>
《漢語大詞典》:方紅(方紅)
即方家紅。荔枝名。 宋 陸游 《荔枝絕句》之二:“怪底酒邊光景別,方紅江緑一時來。” 錢仲聯(lián) 校注:“ 洪邁 《容齋隨筆》: 莆田 荔枝,名種不一,有宋香、陳紫、江緑、方紅?!眳⒁姟?方家紅 ”。
《漢語大詞典》:方家紅(方家紅)
荔枝品種名。 宋 蔡襄 《荔枝譜》:“方家紅,可徑二寸,色味俱美。言荔枝之大者皆莫敢擬,歲生一二百顆,人罕得之?!?宋 洪邁 容齋四筆·莆田荔枝:“初, 方氏 有樹結(jié)實數(shù)千顆,欲重其名,以二百顆送 蔡中惠公 ,紿以常歲所產(chǎn)止此。公為目之曰‘方家紅’,著之於譜,印證其妄?!?/div>
分類:荔枝品種
《漢語大詞典》:方回
(1).古仙人名。相傳于 唐堯 時曾隱于 五柞山 , 堯 聘為閭士,煉食云母粉,為人治病。道成,被劫持,閉于室中,求其傳道。 回 乃化身而去,以“方回”印封其戶。時人言得 回 一丸泥涂門,終不可開。見 漢 劉向 列仙傳·方回。后漢書·周磐傳:“昔 方回 、 支父 嗇神養(yǎng)和,不以榮利滑其生術(shù)。”
(2).借指山野隱士。 明 胡應(yīng)麟 詩藪·閏馀上:“因悉采匯為一編,亡論《云門》大呂,即 方回 、 阿段 ,例掇弗遺?!?/div>
《國語辭典》:方明  拼音:fāng míng
四方神明的像。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祝盟》:「骍毛白馬,珠盤玉敦,陳辭乎方明之下,祝告于神明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方叔
周宣王 時賢臣。《詩·小雅·采芑》:“顯允 方叔 ,征伐 玁狁 , 蠻荊 來威。” 鄭玄 箋:“ 方叔 先與 吉甫 征伐 玁狁 ,今特往伐 蠻荊 ,皆使來服於 宣王 之威,美其功之多也。” 三國 魏 曹植 《求自試表》:“以 方叔 、 邵虎 之臣,鎮(zhèn)衛(wèi)四境,為國爪牙者,可謂當(dāng)矣?!?南朝 齊 王儉 《褚淵碑文》:“緝熙王旅,兼 方叔 之望。”
《漢語大詞典》:方瞳
方形的瞳孔。古人以為長壽之相。 晉 王嘉 拾遺記·周靈王:“ 老聃 在 周 之末,居 反景日室 之山,與世隔絶,有黃髮老叟五人……瞳子皆方,面色玉潔,手握青筠之杖,與 聃 共談天地之?dāng)?shù)。” 唐 李白 《游太山》詩之二:“山際逢羽人,方瞳好容顏?!?王琦 注:“按仙經(jīng)云:八百歲人瞳子方也?!?宋 蘇軾 《子玉以詩見邀同刁丈游金山》詩:“更有方瞳八十一,奮衣矍鑠走山中?!?清 趙翼 《反曤目篇壽王西莊七十》詩:“直至方瞳年,巖電常晶熒?!?/div>
《國語辭典》:方相  拼音:fāng xiàng
古代逐疫驅(qū)鬼和山川精怪的神靈。神像丑陋恐怖,出喪時常置于行列前開道?!逗鬂h書。卷六○上。馬融列傳》:「詔靈保,召方相。」《初刻拍案驚奇》卷一九:「遠(yuǎn)觀是喪船上方相,近覷乃山門外金剛?!?/div>
《國語辭典》:方相氏  拼音:fāng xiàng shì
1.古代逐疫或送喪行列前開道的神像。形貌可怖。黃帝曾令嫫母為方相氏;嫫母貌極丑陋,似逐疫驅(qū)鬼之神,故有以嫫母為逐疫之神的傳說。見宋。張君房《云簽七笈。卷一○○。軒轅本紀(jì)》。
2.職官名。周置,掌驅(qū)疫逐鬼。
《漢語大詞典》:使鬼錢(使鬼錢)
《太平御覽》卷八三六引 三國 魏 杜恕 《體論》:“可以使鬼者,錢也?!?span id="a6sac6t" class="book">《晉書·隱逸傳·魯褒》:“諺曰:‘錢無耳,可使鬼?!北狙藻X能驅(qū)使鬼神,營私枉法,無往不可。后因蔑稱錢財為“使鬼錢”。 宋 黃庭堅 《次韻胡彥明同年羈旅京師寄李子飛》:“原無馬上封侯骨,安用人間使鬼錢?!?宋 王千秋 《減字木蘭花》詞:“待早歸田,欲買田無使鬼錢?!?/div>
《漢語大詞典》:孔兄
見“ 孔方兄 ”。
《國語辭典》: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對錢的戲稱。語本晉。魯褒 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qiáng)。」《金瓶梅》第五六回:「孔方兄,孔方兄,我瞧你光閃閃響當(dāng)當(dāng)?shù)臒o價之寶,滿身通麻了?!姑?。凌濛初《紅拂記》第三出:「他不過向孔方兄告得個長頭假?!?/div>
《國語辭典》: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對錢的戲稱。語本晉。魯褒 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qiáng)?!埂督鹌棵贰返谖辶兀骸缚追叫郑追叫?,我瞧你光閃閃響當(dāng)當(dāng)?shù)臒o價之寶,滿身通麻了?!姑?。凌濛初《紅拂記》第三出:「他不過向孔方兄告得個長頭假。」
《國語辭典》:孔方  拼音:kǒng fāng
錢的別名。因舊錢幣中有方形的孔,故稱為「孔方」。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xùn)。勉學(xué)》:「言食則糊口,道錢則孔方?!埂段拿餍∈贰返谒幕兀骸刚{(diào)停惟賴孔方;紳士責(zé)言,控訴不遺馀力?!挂卜Q為「孔方兄」。
《漢語大詞典》:方兄
“孔方兄”之省稱。指錢。 宋 楊萬里 《食鷓鴣》詩:“方兄百輩買一隻,可惜羽衣錦狼藉?!?清 遁廬 《童子軍·賄讞》:“萬種奇寃萬種愁,但得錢神事事休。方兄強(qiáng)似 孔 家 丘 ?!眳⒁姟?孔方兄 ”。
《國語辭典》:孔方兄  拼音:kǒng fāng xiōng
對錢的戲稱。語本晉。魯褒 錢神論:「親愛如兄,字曰孔方,失之則貧弱,得之則富強(qiáng)?!埂督鹌棵贰返谖辶兀骸缚追叫郑追叫?,我瞧你光閃閃響當(dāng)當(dāng)?shù)臒o價之寶,滿身通麻了?!姑?。凌濛初《紅拂記》第三出:「他不過向孔方兄告得個長頭假?!?/div>
《國語辭典》:錢可使鬼(錢可使鬼)  拼音:qián kě shǐ guǐ
比喻金錢的作用極大,可以支配一切。語本《晉書。卷九四。隱逸傳。魯褒傳》:「諺曰:『錢無耳,可使鬼?!环步裰耍╁X而已。」
《漢語大詞典》:錢神(錢神)
(1).謂金錢之力,如同神物。 晉 元康 之后,綱紀(jì)大壞。 魯褒 著《錢神論》一文,刺世風(fēng)之貪鄙。見《晉書·隱逸傳·魯褒》。 唐 白居易 《江南謫居十韻》:“憂方知酒圣,貧始覺錢神?!焙蟪YH稱萬能的金錢。 元 無名氏 《神奴兒》第四折:“尀?zāi)晤B民簸弄錢神?!?清 黃遵憲 《番客篇》:“名為葉子戲,均為錢神忙。”
(2).銅錢表面常附著銅綠,因喻指綠色。 唐 黃滔 《鍾陵故人》詩:“荊榛翠是錢神染, 河 岳 期須國士鐘?!?/div>
《國語辭典》:圓鑿方枘(圓鑿方枘)  拼音:yuán zuò fāng ruì
比喻格格不入,互不相容。參見「圜鑿方枘」條。唐。陸長源 上宰相書:「今悉求溫潤美秀沉默宏寬者為之,蓋北轅適楚、圓鑿方枘,欲求扶傾愈疾,其可得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