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付刊  拼音:fù kān
書籍文件等交付刻版或排印。如:「這期的雜志,要到幾號才能付刊?」
《國語辭典》:簽字(簽字)  拼音:qiān zì
在文書上簽署自己的名字,以作為憑證。《文明小史》第二六回:「當下有許多拍掌的人,聽見要簽字,都偷偷的躲了出去。」也作「簽押」。
《國語辭典》:認證(認證)  拼音:rèn zhèng
法律上指有職權之公務員,承認某事實之存在,或某文件之真確而證明之。如:「兩岸文書認證」。
《漢語大詞典》:匱櫝(匱櫝)
盛衣物文件等的箱柜。 宋 梅堯臣 《永叔寄澄心堂紙二幅》詩:“君今轉移重增媿,無君筆札無君才。心煩收拾乏匱櫝,日畏撦裂防嬰孩。”
《漢語大詞典》:填格
把必要的文字或數(shù)字填寫到列有一定項目的表格或文件中。 清 夏燮 中西紀事·五口釁端:“有洋人在 寧波 市中以細故口角,擅殺 鄞縣 平民二人,稟地方官相驗填格,飭令交出首從兇犯?!?/div>
《國語辭典》:蓋?。ㄉw印)  拼音:gài yìn
在文件上加蓋印信、關防等印記。
《國語辭典》:打叉  拼音:dǎ chā
1.在文件上畫個叉,以示錯誤或做記號。如:「我第一題答錯了,老師在試卷上打叉?!?br />2.交叉?!队魇烂餮浴>硪?。蔣興哥重會珍珠衫》:「樓上細軟箱籠,大小共十六只,寫三十二條封皮,打叉封了。」
《國語辭典》:封套  拼音:fēng tào
書信、書籍等的包裝外皮。如:「這書你要好好保護,最好去找個封套把它包裝起來?!?/div>
《國語辭典》:匯編(匯編)  拼音:huì biān
把文章、資料等匯集、編纂成冊。如:「每年行政院主計處總會將各種統(tǒng)計資料匯編成書,以供各界參考、咨詢。」也作「匯編」。
《國語辭典》:匯編(彙編)  拼音:huì biān
把文章、資料等匯集、編纂成冊。如:「這次學術研討會發(fā)表的論文及討論內容,將由主辦單位匯編成書。」也作「匯編」。
《國語辭典》:撤回  拼音:chè huí
1.召回駐外機構或人員?!肚迨犯濉>硪晃宥?。交通志四》:「自可援萬國通例,轉告各國,將所設信局一律撤回?!?br />2.收回文件、命令等。如:「撤回起訴」、「撤回提案」。
《漢語大詞典》:誓章
記載誓詞的文件。 孫中山 《建國方略·能知必能行》:“會成而后,由會中各員向全縣人民執(zhí)行之,必親筆簽名於誓章,舉右手向眾宣讀之。其誓章藏之自治會,而發(fā)給憑照?!?/div>
《國語辭典》:枕箱  拼音:zhěn xiāng
舊時一種可做枕頭,又可收藏貴重小物品的小箱子。亦指藏于枕頭下的小箱子?!度辶滞馐贰返诙换兀骸赣謱さ酱采希瑢ぶ粋€枕箱,一把銅鎖鎖著?!埂抖昴慷弥脂F(xiàn)狀》第七六回:「那天到楊村打了個尖,我在枕箱里取出護書來,記一筆帳,不料一轉眼間,那護書就不見了?!?/div>
《國語辭典》:發(fā)牒(發(fā)牒)  拼音:fā dié
牒,古時用來書寫的薄木片,后指公文或文件。發(fā)牒指發(fā)布文件?!段饔斡洝返谝欢兀骸柑仆跎跸玻疵罔?,待選良利日辰,發(fā)牒出行?!?/div>
《國語辭典》:招文袋  拼音:zhāo wén dài
隨身攜帶用來盛放文件或財物的袋子?!端疂G傳》第一八回:「只見何清去身邊招文袋內,摸出一個經(jīng)摺兒來,指道:『這夥賊人都在上面?!弧挂卜Q為「便袋」。
《漢語大詞典》:稟單(稟單)
亦作“稟單”。 舊時向衙門陳述事情的文件。 清 黃六鴻 《福惠全書·蒞任·宅門告示》:“凡要稟請文卷,俱要寫具稟單,以憑查發(fā)。” 洪深 《香稻米》第二幕:“可是到了田忙的時候,你們總可以上張稟單,說什么農事忙,沒有人手,怕荒廢了田畝,一派鬼話,就許好保出來的?!?/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