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擾攘(擾攘)  拼音:rǎo rǎng
紛亂?!稘h書。卷二一。律歷志上》:「戰(zhàn)國擾攘,秦兼天下?!埂度龂萘x》第二○回:「今四海擾攘之時(shí),正當(dāng)借田獵以講武?!?/div>
《國語辭典》:攘臂  拼音:ráng bì
捋起袖子、伸出胳膊。形容激動(dòng)奮起的樣子。《孟子。盡心下》:「馮婦攘臂下車,眾皆悅之?!埂抖膛陌阁@奇》卷六:「妻子也奮然攘臂道:『我曉得到底容不得我。只是要我去,我也要去得明白。我與你當(dāng)官休去!』」
《漢語大詞典》:寇攘
(1).劫掠;侵?jǐn)_。書·費(fèi)誓:“無敢寇攘,踰垣墻,竊馬牛,誘臣妾,汝有常刑?!?孔 傳:“軍人無敢暴劫人?!?宋 岳飛 《奏乞復(fù)襄陽札子》:“今外有 金 敵之寇攘,內(nèi)有 楊么 之竊發(fā)?!?br />(2).引申指由兵匪劫掠侵奪所造成的禍亂。 宋 曾鞏 《明州謝到任表》:“賴上威靈,致寇攘之熄滅;屬時(shí)休慶,獲稼穡之豐登。”
《漢語大詞典》:搶攘(搶攘)
紛亂貌。《漢書·賈誼傳》:“本末舛逆,首尾衡決,國制搶攘,非甚有紀(jì),胡可謂治?” 唐 柳宗元 《吊屈原文》:“支離搶攘兮,遭世孔疚?!?宋 王明清 《揮麈前錄》卷一:“國朝承 五代 搶攘之后,三館有書僅萬二千卷?!?span id="max7nt6" class="book">《封神演義》第六二回:“搶攘兵戈日不寧,生民涂炭自零星?!?康有為 《割臺(tái)行成后》詩:“山河已割國搶攘,憂國諸公欲自強(qiáng)。”
《駢字類編》:外攘
詩小序見內(nèi)修下。外四夷,以安邊境。史記秦始皇紀(jì):天下已定攘。漢書董仲舒?zhèn)鳎褐偈鏋槿肆保菚r(shí)方外攘四夷,公孫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為從?,弘嫉之。膠西王亦上兄也,尤縱恣,數(shù)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獨(dú)董仲舒可使相膠西王。膠西王聞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獲罪,病免沒。后漢書西羌傳贊見內(nèi)謀下。唐書回鶻傳:北狄貪。唯利是視。比進(jìn)馬規(guī)直,再歲不至,豈厭繒帛利哉。殆欲風(fēng)高馬肥而肆侵軼。故外攘內(nèi)備,必?zé)┏ⅰ?宋史秦檜傳:呂頤浩再相,檜同秉政,謀奪其柄,風(fēng)其黨建言:周宣王內(nèi)修外攘,故能中興。今二相宜分任內(nèi)外。頤浩遂建都督府于鎮(zhèn)江。帝曰:頤浩專治軍旅,檜專理庶務(wù),如種、蠡之分職可也。
《國語辭典》:攘攘  拼音:rǎng rǎng
紛亂的樣子。元。馬致遠(yuǎn)夜行船。百歲光陰一夢蝶套。離亭宴煞〉:「看密匝匝蟻排兵,亂紛紛蜂釀蜜,急攘攘蠅爭血?!乖?。揭傒斯〈雨述〉詩三首之一:「逋民攘攘度閩山,十人不見一人還?!挂沧鳌溉廊馈埂?/div>
《國語辭典》:攘夷  拼音:ráng yí
排斥外夷。元。劉塤《隱居通議。卷二○。文章八》:「而薦紳先生方且雍雍然,峨峨然,交誦致知格物之微言,深贊攘夷復(fù)土之偉畫。」
《國語辭典》:攘奪(攘奪)  拼音:ráng duó
奪取?!豆茏?。八觀》:「里域橫通,則攘奪竊盜者不止?!埂缎绿茣>砭啪?。李綱傳》:「齊王元吉為并州總管,縱左右攘奪,民愁苦。」
《國語辭典》:攘袂  拼音:ráng mèi
捋胳膊,捲衣袖。形容振奮而起。北魏。酈道元《水經(jīng)注。河水注》:「有奇石,如二人像,攘袂相對?!埂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先賢玉摧于前,來哲攘袂于后?!?/div>
《國語辭典》:勞攘(勞攘)  拼音:láo rǎng
奔波勞碌的樣子。元。李好古《張生煮海》第三折:「一地里受煎熬,遍寰宇空勞攘,兀的不慌殺了海內(nèi)龍王?!乖???何脑贰辞俾晞?dòng)鬼神套。梁州〉曲:「慢勞攘,慢奔走,顧我真成喪家狗,計(jì)拙如鳩?!挂沧鳌笓迫痢?。
《漢語大詞典》:奪攘(奪攘)
搶奪。書·呂刑:“罔不寇賊,鴟義姦宄,奪攘矯虔。” 唐 韓愈 《病鴟》詩:“奪攘不愧恥,飽滿盤天嬉?!?明 宋濂 《楊氏家傳》:“昔之爭鬭奪攘之禍,亦幾乎熄矣?!?/div>
分類:搶奪
《漢語大詞典》:攘卻(攘卻)
亦作“ 攘卻 ”。 驅(qū)逐,抵御。漢書·地理志上:“ 武帝 攘卻 胡 越 ,開地斥境,南置 交阯 ,北置 朔方 之州。” 唐 陸贄 《論邊緣守備事宜狀》:“有攘卻之力,用和親之謀,則示弱而勞費(fèi)矣?!?宋 岳飛 《奏辭檢校少保第二札子》:“臣本無才術(shù),誤膺眷渥,未能攘卻夷狄,掃除僭竊?!?梁啟超 《張博望班定遠(yuǎn)合傳》:“ 秦始皇 攘卻戎狄。”
亦作“ 攘卻 ”。 退讓。禮記·曲禮上“左右攘辟” 漢 鄭玄 注:“謂羣臣陪位侍駕者攘卻也?!?/div>
《漢語大詞典》:修攘
內(nèi)修政教,抵御外敵。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靈駕發(fā)引挽歌詞》之二:“修攘遺策在,嗣圣續(xù)《車攻》?!?span id="6nsusaz" class="book">《明史·章綸傳》:“ 也先 既議和,請力圖修攘以待其變?!?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承平恬嬉,不知修攘為何事?!?/div>
《漢語大詞典》:披攘
猶披靡。《文選·曹植〈責(zé)躬詩〉》:“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來王。” 呂向 注:“披攘,猶披靡也?!?晉 傅玄 《秦女休行》:“灑血濺飛梁,猛氣上于云霓;仇黨失守為披攘,一市稱烈義?!?唐 杜牧 《郡齋獨(dú)酌》詩:“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 宋 范仲淹 《唐狄梁公碑》:“一朝感通,羣陰披攘?!眳⒁姟?披靡 ”。
分類:披靡
《國語辭典》:披靡  拼音:pī mǐ
1.傾倒伏地的樣子?!妒酚?。卷一一七。司馬相如列傳》:「應(yīng)風(fēng)披靡,吐芳揚(yáng)烈。」《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川岳為之震動(dòng),草木盡是披靡?!?br />2.潰敗逃散的樣子?!妒酚洝>砥?。項(xiàng)羽本紀(jì)》:「于是項(xiàng)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div>
《漢語大詞典》:攘竊(攘竊)
盜竊;搶奪。書·微子:“今 殷 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將食無災(zāi)?!?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怨人不可邇,敵國不可狎,攘竊之國不可使久親?!?宋 蘇軾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妻子流離,性命不保,雖加刀鋸,亦不能禁其攘竊?!?孫中山 《裁兵宣言》:“遂不惜舉當(dāng)世所礙之武力,以為攘竊權(quán)利之具者,躬自減削,以導(dǎo)國人。”
分類:盜竊搶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