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攘剔
(1).謂剪除繁冗部分。語本詩·大雅·皇矣:“攘之剔之,其檿其柘。” 朱熹 集傳:“攘剔,謂穿剔去其繁冗使成長也?!?南朝 宋 謝靈運 《種?!?/a>詩:“詩人陳條柯,亦有美攘剔?!?宋 胡锜 《耕祿稿·擬趙鎛除金部誥》:“聚百鍊之精,以鑄農(nóng)器,俾啟辟攘剔之有其具?!?br />(2).指鏟除。 清 魏源 《〈海國圖志〉敘》:“何患攘剔之無期,何患奮武之無會。”
《漢語大詞典》:攫攘
爭奪。 宋 蘇軾 《大悲閣記》:“一人而千心,內(nèi)自相攫攘,何暇能應(yīng)物?!?/div>
分類:爭奪
《國語辭典》:攘袖  拼音:ráng xiù
捲袖。三國魏。曹植美女篇〉:「攘袖見素手,皓腕約金環(huán)。」
分類:衣袖
《漢語大詞典》:攘雞(攘雞)
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唬骸垞p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缰浞橇x,斯速已矣,何待來年?”后以“攘雞”為未能及時改正錯誤的典故。文獻通考·兵五:“知保甲之當罷,而第釋五等之田不及二十畝者,是猶紾兄臂而諭以徐,日攘雞而易以月?!?/div>
《漢語大詞典》:尊攘
尊王攘夷。 明 張煌言 《祭延平王文》:“佇班師旅,終仗尊攘?!?/div>
《漢語大詞典》:方攘
離散紛亂。《文選·揚雄〈甘泉賦〉》:“齊緫緫以撙撙,其相膠轕兮,猋駭云迅,奮以方攘。” 張銑 注:“方攘,分散貌?!?/div>
分類:離散紛亂
《漢語大詞典》:月攘
比喻容忍錯誤,只肯逐步改正。典出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鄰之雞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唬骸垞p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然后已?!?宋 朱熹 《答蔡季通書》:“不若從此痛自斬絶,毋以此等為愧,而深求可愧之實,不必更為月攘之計,以俟來年,庶乎於遷善改過,有日新之功?!?梁啟超 《新民說》第十八節(jié):“謂茲小節(jié)耳,操之何太急。謂是戒將來,今且月攘一?!?/div>
《漢語大詞典》:侵攘
侵擾。 唐 元稹 《崔方實試太子詹事》:“蠻蜑之間,有黃賊者,跧竄窟穴,代為侵攘。南人患之,為日固久?!?宋 蘇洵 《幾策·審勢》:“然方其 成 康 在上,諸侯無小大,莫不臣伏,弱之勢未見於外。及其后世失德,而諸侯禽奔獸遁,各固其國以相侵攘?!?/div>
分類:侵擾
《漢語大詞典》:磔攘
見“ 磔禳 ”。
《漢語大詞典》:磔禳
亦作“ 磔攘 ”。 謂分裂牲體祭神以除不祥。呂氏春秋·季春:“國人儺,九門磔禳,以畢春氣?!?高誘 注:“命國人儺,索宮中區(qū)隅幽闇之處,擊鼓大呼,驅(qū)逐不祥,如今之正歲逐除是也。九門,三方九門也。嫌非王氣所在,故磔犬羊以禳木氣盡之,故曰以畢春氣也。” 宋 蘇軾 《賀正啟》:“伏以葦桃在戶,磔禳以餞餘寒?!?清 龔自珍 《為家大人丙辰同年祭江西巡撫陽湖吳公文》:“方下車而矢磔攘兮,三歲撻而垂效?!?/div>
《國語辭典》:攘災(zāi)(攘災(zāi))  拼音:ráng zāi
排除災(zāi)害?!稌x書。卷七二。郭璞傳》:「公以青囊中書九卷與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術(shù),攘災(zāi)轉(zhuǎn)禍,通致無方,雖京房、管輅不能過也?!?/div>
《國語辭典》:鬧攘(鬧攘)  拼音:nào rǎng
喧鬧、紛擾。元。馬致遠《陳摶高臥》第四折:「出家兒心地本清涼,怎禁得直恁般鬧攘?!挂沧鳌隔[嚷」。
《漢語大詞典》:鬧嚷(鬧嚷)
亦作“ 鬧攘 ”。亦作“閙攘”。 喧鬧嘈雜貌。 元 馬致遠 《陳摶高臥》第四折:“出家兒心地本清涼,怎禁得直恁般鬧攘?!?明 祝允明 《新水令·秋閨》套曲:“一弄兒助凄涼,沒來繇閒閙攘。”《初刻拍案驚奇》卷五:“乾鬧嚷了一夜,一毫無干?!?吳組緗 《山洪》六:“人眾中又七嘴八舌的鬧嚷起來?!?/div>
分類:喧鬧嘈雜
《國語辭典》:攘盜(攘盜)  拼音:ráng dào
盜竊、劫奪?!顿Y治通鑒。卷一三八。齊紀四。武帝永明十一年》:「陛下親御六師,將遠清江表,今始行至此,而小人已為攘盜,不斬之,何以禁奸!」
分類:盜竊搶奪
《漢語大詞典》:攘地
開拓疆土。戰(zhàn)國策·趙策二:“﹝ 齊宣王 ﹞十年攘地, 秦 人遠跡不服,而 齊 為虛戾。” 南朝 梁 陸倕 《石闕銘》:“鑿空萬里,攘地千都?!?清 唐甄 潛書·任相:“用 李成梁 、 戚繼光 ,委以北邊, 遼 左屢捷,攘地千里?!?/div>
《漢語大詞典》:攘爭
猶爭奪。 南朝 齊 王融 《三月三日曲水詩序》:“讒莠蔑聞,攘爭掩息?!?/div>
分類:爭奪
《漢語大詞典》:狂攘
(1).紛亂貌。楚辭·嚴忌〈哀時命〉:“摡塵垢之狂攘兮,除穢累而反真?!?朱熹 集注:“狂攘,亂貌?!?漢 馬融 《圍棋賦》:“狂攘相救兮,先后并沒?!?br />(2).猖狂作亂。 唐 皮日休 《新城三老董公贊》:“ 項 氏狂攘,賊我 懷王 ?!?/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