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修攘
內(nèi)修政教,抵御外敵。 宋 范成大 《太上皇帝靈駕發(fā)引挽歌詞》之二:“修攘遺策在,嗣圣續(xù)《車攻》?!?span id="5cplnq0" class="book">《明史·章綸傳》:“ 也先 既議和,請力圖修攘以待其變。”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承平恬嬉,不知修攘為何事?!?/div>
《漢語大詞典》:披攘
猶披靡。《文選·曹植〈責躬詩〉》:“朱旗所拂,九土披攘,玄化滂流,荒服來王?!?呂向 注:“披攘,猶披靡也?!?晉 傅玄 《秦女休行》:“灑血濺飛梁,猛氣上于云霓;仇黨失守為披攘,一市稱烈義?!?唐 杜牧 《郡齋獨酌》詩:“腥膻一掃灑,兇狠皆披攘?!?宋 范仲淹 《唐狄梁公碑》:“一朝感通,羣陰披攘?!眳⒁姟?披靡 ”。
分類:披靡
《國語辭典》:披靡  拼音:pī mǐ
1.傾倒伏地的樣子?!妒酚洝>硪灰黄?。司馬相如列傳》:「應風披靡,吐芳揚烈。」《初刻拍案驚奇》卷三○:「川岳為之震動,草木盡是披靡?!?br />2.潰敗逃散的樣子?!妒酚?。卷七。項羽本紀》:「于是項王大呼馳下,漢軍皆披靡,遂斬漢一將?!?/div>
《漢語大詞典》:攘竊(攘竊)
盜竊;搶奪。書·微子:“今 殷 民乃攘竊神祇之犧牷牲,用以容,將食無災?!?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俞序:“怨人不可邇,敵國不可狎,攘竊之國不可使久親?!?宋 蘇軾 《論綱梢欠折利害狀》:“妻子流離,性命不保,雖加刀鋸,亦不能禁其攘竊?!?孫中山 《裁兵宣言》:“遂不惜舉當世所礙之武力,以為攘竊權(quán)利之具者,躬自減削,以導國人?!?/div>
分類:盜竊搶奪
《漢語大詞典》:攘取
竊取;奪取。新唐書·宦者傳下·楊復恭:“帝崩,定策立 昭宗 ,賜鐵券,加金吾上將軍,稍攘取朝政?!?宋 郭彖 睽車志卷一:“成中郎 傅霖 , 淳熙 庚子,任 臨安 監(jiān),嘗建請於北關(guān)創(chuàng)立新倉,攘取民居八十餘家。” 清 阮葵生 茶馀客話卷二:“ 升菴 挾父勢,屢至閣繙書,攘取甚多。” 瞿秋白 《國民會議運動與聯(lián)合戰(zhàn)線》:“軍閥帝國主義的反動結(jié)合還沒有鞏固,至少也還不能立刻攘取中央政權(quán),完全恢復他們的統(tǒng)治?!?/div>
分類:竊取奪取
《漢語大詞典》:攘外
排除外患。 明 張居正 《陳六事疏》:“臣聞帝王之治,攘外必先安內(nèi)。” 清 黃遵憲 《大獄》詩之一:“陰謀圖一逞,攘外計何愚?!?鄭振鐸 《集外·漩渦》:“ 中國 的內(nèi)亂全都是帝國主義者們在作祟,在暗地里指揮著。所以要安內(nèi)必須先攘外?!?/div>
《漢語大詞典》:安攘
謂排除禍患,使天下安定。 明 唐順之 《閱視軍情首疏》:“懇乞天恩,差官共圖安攘,以保萬事治安?!?明 陳子龍 《酬吳次尾》詩:“由來安攘發(fā)明王,莫學縱橫事盟主?!?清 李漁 《奈何天·籌餉》:“悲喪亂,求安攘,念軍民盡把云霓望,怎乞得天兵降?!?/div>
《漢語大詞典》:攘斥
排斥;驅(qū)除。 唐 韓愈 《進學解》:“觝排異端,攘斥佛老。” 元 劉塤 隱居通議·理學一:“世儒不知淺深,猥欲強為攘斥,其於道鮮矣?!?明 唐順之 《讀〈春秋〉》:“戎狄攘斥,中夏乂安?!?/div>
《漢語大詞典》:敚攘
梅堯臣 《寄永興招討夏太尉》:“守而勿追彼自困,境上未免小敚攘?!?元 王逢 《天門行》:“去年官饟私敚攘,今年私鹺官價償。” 清 魏源 圣武記卷七:“而內(nèi)地敚攘越貨鬭狠之事,無一不出於花門。”
《國語辭典》:攘除  拼音:ráng chú
排除、鏟除?!逗鬂h書。卷二八上。馮衍傳》:「攘除禍亂,誅滅無道。」《文選。諸葛亮。出師表》:「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div>
《國語辭典》:攘羊  拼音:ráng yáng
竊羊。語出《論語。子路》:「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购蟊扔鹘野l(fā)親人的過失?!吨軙?。卷四二。蕭大圜傳》:「吾聞湘東王作梁史,有之乎?馀傳乃可抑揚,帝紀奚若?隱則非實,記則攘羊。」
分類:邢炳
《漢語大詞典》:驅(qū)攘(驅(qū)攘,敺攘)
驅(qū)攘:驅(qū)除;掃蕩。舊唐書·馬燧傳:“兩河鼎沸,寇盜橫行; 燧 等雖志在勤王,竟莫能驅(qū)攘患難?!?宋 蘇軾 《祭常山神祝文》:“若時賜霈澤,驅(qū)攘蟲災,以完我西成之資,歲秋九月,當與吏民復走廟下?!?span id="uholnpc" class="book">《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雍熙三年》:“共力驅(qū)攘,恢復舊疆?!?br />敺攘:驅(qū)除。 唐 元稹 《杜載監(jiān)察御史制》:“念敺攘之略,誠在將軍;奬飛馳之勞,宜加憲秩?!?/div>
《國語辭典》:熙攘  拼音:xī rǎng
形容人來人往,忙碌紛紜。明。孫仁孺《東郭記》第四四出:「曲傳東郭非嘲諷,則索把齊人尊捧,君不見盡處熙攘名利中?!?/div>
《國語辭典》:熙熙攘攘  拼音:xī xī rǎng rǎng
形容人來人往,喧鬧紛雜的樣子。如:「百貨公司里熙熙攘攘,到處擠滿了購物的人潮?!埂毒┍就ㄋ仔≌f。錯斬崔寧》:「熙熙攘攘,都為利來?!?/div>
《漢語大詞典》:攘敚
掠奪。隋書·高祖紀下:“死隴窮發(fā)掘之酷,生居極攘敚之苦,抄掠人畜,斷截樵蘇,市井不立,農(nóng)事廢寢。” 宋 方勺 泊宅編·青溪寇軌:“衣食無所得,則務攘敚以挺亂。”明史·董傳策傳:“其他有司破冒攘敚,入獻於 嵩 者更不可數(shù)計?!?/div>
分類:掠奪
《漢語大詞典》:攘狄
抗擊異族入侵。 清 曹寅 《聞二弟從軍卻寄》詩:“伏聞攘狄開邊隅,聞子獨載推鋒車?!?/div>
《漢語大詞典》:竊攘(竊攘)
(1).謂竊據(jù)帝王之位。新五代史·十國世家序:“自 唐 失其政,天下乘時,黥髠盜販,袞冕峨巍, 吳 暨 南唐 ,姦雄竊攘。”
(2).侵犯。 明 沈鯨《雙珠記·姑婦相逢》:“胡奴竊攘,肆干戈,鼎沸多方。生黎涂炭,景凄涼?!?br />(3).剽竊。 宋 歐陽修 《筆說·薛道衡王維詩說》:“若‘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終非己有,又何必區(qū)區(qū)於竊攘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