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作揖  拼音:zuō yī
一種敬禮儀式。執(zhí)禮人雙手抱拳,朝受禮人先高拱,后下拜?!都t樓夢》第七回:「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兒之態(tài),靦腆含糊,慢向鳳姐作揖問好?!埂独蠚堄斡洝返诙兀骸高@一群人來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兒的,有作揖的?!?/div>
《漢語大詞典》:行揖
拱手行禮。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郭允振》:“公使僕前白:‘ 郭秀才 見。’遂行揖。”
《韻府拾遺 緝韻》:環(huán)揖(環(huán)揖)
薛士隆雁蕩山賦:吞眾壑以朝宗,拱萬山之環(huán)揖。
《漢語大詞典》:公揖
向眾人所行的作揖禮。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五:“ 徐士秀 畢竟是聰明人,此時便也明白各位所爭何事,靈機一動,得了個主意,便不慌不忙,閃身出來,向眾位作了個公揖?!?/div>
分類:眾人作揖
《駢字類編》:西揖
漢書揚雄傳:蔡澤,山東之匹夫也,頷頤折頞,涕涶流沫,西揖彊秦之相,扼其咽,炕其氣,拊其背,而奪其位,時也。
《漢語大詞典》:天揖
一種拱手禮。《周禮·秋官·司儀》:“天揖同姓?!?鄭玄 注:“天揖,推手小舉之?!?孫詒讓 正義引 江永 云:“古人之揖,如今人之拱手而推之,高則為天揖?!?/div>
分類:拱手江永
《漢語大詞典》:時揖(時揖)
拱手當心以作揖。王見諸侯的作揖禮式。周禮·秋官·司儀:“詔王儀,南鄉(xiāng)見諸侯,土揖庶姓,時揖異姓,天揖同姓,所以別親疏內外也?!?鄭玄 注:“時揖,平推手也。”
《漢語大詞典》:馬揖(馬揖)
騎在馬上拱手為禮。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四:“每赴朝序行至待漏院偃息則有臥揖,馬上則有馬揖?!?宋 王禹偁 《贈王殿院同年》詩:“乍作臺官勞馬揖,合為廵使近龍墀?!?/div>
分類:馬上拱手
《國語辭典》:張揖(張揖)  拼音:zhāng yī
人名。字稚讓,三國魏清河人,生卒年不詳。明太和中,官博士。著有《廣雅》、《埤倉》、《古今字詁》等,今后二種皆失傳,惟《廣雅》存。
《漢語大詞典》:謙揖(謙揖)
謙虛遜讓。 唐 康駢 劇談錄·龍待詔相笏:“其次風儀秀整,禮貌謙揖,如百斛巨器,所貯尚空其半,安使不受益於祿位哉!”
分類:謙虛遜讓
《漢語大詞典》:旅揖
眾人一起作揖。周禮·夏官·司士:“大夫以其等旅揖?!?鄭玄 注:“旅,眾也。大夫爵同者眾揖之?!?晉 荀勖 《四廂樂歌·隆化》:“旅揖在庭,嘉客在堂?!?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七:“ 晏元獻 為藩郡,率十許日乃一出廳,僚吏旅揖而已?!?span id="6pgemjm" class="book">《清史稿·禮志八》:“鄉(xiāng)飲酒禮……贊讀律令,生員就北面立,咸起立旅揖?!?/div>
分類:眾人作揖
《漢語大詞典》:深揖
作揖時動作幅度大,表示恭敬。 明 沈德符 野獲編·刑部·廷杖:“ 鄒南皋 先生為余言,每遇天陰,骨間輒隱隱作痛,以故晚年不能作深揖?!?/div>
《國語辭典》:聳揖(聳揖)  拼音:sǒng yī
雙手高拱行禮。
分類:高拱兩手
《漢語大詞典》:宗揖
治理,安撫。揖,通“ 輯 ”。 漢 賈誼 新書·容經(jīng):“是以上下和協(xié)而士庶順壹,故能宗揖其國以藩衛(wèi)天子,而行義足法。”
分類:治理安撫
《漢語大詞典》:揖游(揖遊)
古代行禮時依禮儀進退俯仰。禮記·內則:“在父母舅姑之所,有命之,應唯,敬對,進退周旋慎齊,升降出入揖游?!?郝懿行 箋引 陳選 曰:“揖,謂進而前,其身略俯如揖也;游,揚也,謂退而后,其身微仰而揚也?!?清 劉大櫆 《鄉(xiāng)飲賓方君墓志銘》:“為童子時,應對長者,言詞多明辯,揖游皆中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