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對揖(對揖)
互相拱手致禮。后漢書·百官志三“侍郎三十六人” 劉昭 注引 蔡質(zhì) 《漢儀》:“郎見左右丞,對揖無敬,稱曰左右君。”北堂書鈔卷六十引漢官儀:“尚書郎握蘭含香,趍走丹墀奏事,黃門郎與對揖。”
分類:拱手致禮
《駢字類編》:右揖
云英 夫人?楊真人許長史詩 右揖東林帝,上朝太虛皇。
《漢語大詞典》:還揖(還揖)
對別人的作揖亦以作揖相答。 明 何良俊 四友齋叢說·正俗一:“蓋卑幼作揖,尊長但當(dāng)在上面還揖,或主人謙損,降立在側(cè)邊答之。”紅樓夢第一二○回:“ 賈政 才要還揖,迎面一看,不是別人,卻是 寶玉 ?!?鮑昌 《庚子風(fēng)云》第二部第九章:“ 曹福田 也還揖答禮。”
分類:作揖
《國語辭典》:揖揖  拼音:jí jí
眾多會(huì)聚的樣子?!对娊?jīng)。周南。螽斯》:「螽斯羽,揖揖兮,宜爾子孫蟄蟄兮?!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8466' target='_blank'>歐陽修 〈別后奉寄圣俞二十五兄〉詩:「我年雖少君,白發(fā)已揖揖?!?/div>
《分類字錦》:揖仙
王安石 揖仙閣詩 結(jié)閣揖仙子,疏塘臨隱扉。
分類:
《韻府拾遺 緝韻》:坐揖
陳泰詩:高官坐揖小官拜,九州四海知何人。
《漢語大詞典》:肅揖(肅揖)
恭敬地拱手行禮。 宋 葉適 《蔡知閣墓志銘》:“故事,將官謁帥,皆小袖衫拜庭下;至公,獨(dú)袍笏肅揖,帥因請以賓禮見?!?span id="7undupi" class="book">《宋史·仁宗紀(jì)三》:“幸國子監(jiān),謁 孔子 ,有司言舊儀止肅揖,帝特再拜。”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三:“ 王陽明 先生云:‘人之詩文,先取真意;譬如童子垂髫肅揖,自有佳致。’”
《漢語大詞典》:迎揖
迎接時(shí)作揖為禮。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xùn)·風(fēng)操:“南人賓至不迎,相見捧手而不揖……北人迎送并至門,相見則揖,皆古之道也,吾善其迎揖?!?清 東軒主人 述異記·怪洋三則:“忽見一人長三丈餘,見眾人來,喜動(dòng)眉宇,迎揖使前?!?/div>
《漢語大詞典》:進(jìn)揖(進(jìn)揖)
上前拱手行禮。宋史·司馬樸傳:“時(shí)方七歲,進(jìn)揖應(yīng)對如成人,客皆驚嘆。” 清 方履篯 《〈東流縣志〉敘錄》:“引養(yǎng)引恬,進(jìn)揖臺耉?!?span id="bculvpj" class="book">《東周列國志》第九十回:“ 儀 忍氣進(jìn)揖, 秦 起立,微舉手答之?!?/div>
《漢語大詞典》:特揖
一一揖拜。周禮·夏官·司士:“孤卿特揖,大夫以其等旅揖,士旁三揖?!?鄭玄 注:“特揖,一一揖之?!?孫詒讓 正義:“謂每人一揖之,凡揖者推手?!?/div>
分類:一一
《國語辭典》:作揖  拼音:zuō yī
一種敬禮儀式。執(zhí)禮人雙手抱拳,朝受禮人先高拱,后下拜。《紅樓夢》第七回:「只是怯怯羞羞有女兒之態(tài),靦腆含糊,慢向鳳姐作揖問好?!埂独蠚堄斡洝返诙兀骸高@一群人來了,彼此招呼,有打千兒的,有作揖的?!?/div>
《漢語大詞典》:行揖
拱手行禮。 唐 牛僧孺 《玄怪錄·郭允振》:“公使僕前白:‘ 郭秀才 見?!煨幸尽!?/div>
《韻府拾遺 緝韻》:環(huán)揖(環(huán)揖)
薛士隆雁蕩山賦:吞眾壑以朝宗,拱萬山之環(huán)揖。
《漢語大詞典》:公揖
向眾人所行的作揖禮。 茅盾 《霜葉紅似二月花》五:“ 徐士秀 畢竟是聰明人,此時(shí)便也明白各位所爭何事,靈機(jī)一動(dòng),得了個(gè)主意,便不慌不忙,閃身出來,向眾位作了個(gè)公揖?!?/div>
分類:眾人作揖
《駢字類編》:西揖
漢書揚(yáng)雄傳:蔡澤,山東之匹夫也,頷頤折頞,涕涶流沫,西揖彊秦之相,扼其咽,炕其氣,拊其背,而奪其位,時(shí)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