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347,分24頁顯示  上一頁  1  2  3  4  6  7  8  9 下一頁
詞典(續(xù)上)
忘食
忘勞
忽忘
忘私
忘餐
日忘
忘本
忘味
忘舊
兼忘
忘軀
弭忘
健忘
忘恩
忘己
《高級漢語詞典》:忘食
忘了吃飯
《漢語大詞典》:忘勞(忘勞)
不感覺勞苦;不知疲倦。禮記·祭義:“思慈愛忘勞,可謂用力矣?!?鄭玄 注:“思父母之慈愛,已而自忘己之勞苦?!?span id="ovipier" class="book">《新唐書·儒學(xué)傳上·徐文遠(yuǎn)》:“ 文遠(yuǎn) 説經(jīng),徧舉先儒異論,分明是非,乃出新意以折衷,聽者忘勞?!?/div>
《漢語大詞典》:忽忘
忘記。《漢書·張禹傳》:“君何疑而數(shù)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 漢 王符 潛夫論·敘錄:“中心時有感,援筆紀(jì)數(shù)文,字以綴愚情,財(cái)令不忽忘?!?span id="gzgtrtq" class="book">《隋書·禮儀志七》:“凡有指畫於君前,受命書於笏,笏畢用也。《五經(jīng)要義》曰:‘所以記事,防忽忘?!?宋 蘇洵 《蘇氏族譜》:“幸其未至於涂人也,使之無至於忽忘焉可也?!?/div>
分類:忘記
《漢語大詞典》:忘私
不關(guān)心自己的得失,無私心。《漢書·賈誼傳》:“為人臣者,主耳忘身,國耳忘家,公耳忘私?!?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夫以 宣尼 叡哲, 子云 參圣,在於著述,不能忘私?!?/div>
《漢語大詞典》:忘餐
亦作“ 忘飡 ”。 忘記飲食。形容心神專注于一事。 三國 魏 曹植 《美女篇》:“行徒用息駕,休者以忘餐?!?span id="a5dvere" class="book">《宋書·志序》:“每含毫握簡,杼軸忘飡。”
《駢字類編》:日忘
后漢書獻(xiàn)帝紀(jì):初平四年九月甲午,試儒生四十馀人,上第賜位郎中,次太子舍人,下第者罷之。詔曰:孔子嘆學(xué)之不講,不講則所識日忘。今耆儒年踰六十,去離本土,營求不得專業(yè),結(jié)童入學(xué),白首空歸,常委農(nóng)野,永絕榮望,朕甚憫焉。其依科罷者,聽為太子舍人。
《國語辭典》:忘本  拼音:wàng běn
忘了根本?!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九:「不敢忘本,只仍舊名。」《文明小史》第三六回:「又因同是中國人,到底讀了幾句書,不肯忘本?!?/div>
《漢語大詞典》:忘味
忘記美味。多形容沉浸于優(yōu)美音樂中的精神狀態(tài)。語本論語·述而:“子在 齊 聞《韶》,三月不知肉味?!?漢 班固 《幽通賦》:“ 虞 《韶》美而儀鳳兮, 孔 忘味於千載。” 唐 張鷟 游仙窟:“一時忘味, 孔丘 留滯不虛;三日繞梁, 韓娥 餘音是實(shí)?!?宋 王禹偁 《大合樂賦》:“若非審音以知政,安能制禮而作樂,聽之忘味,佞邪之道弗興?!?/div>
《國語辭典》:忘舊(忘舊)  拼音:wàng jiù
忘記舊的。指人附炎趨勢,不顧念舊情?!?a target='_blank'>紅樓夢》第七七回:「賴家的見晴雯雖到賈母跟前,千伶百俐,嘴尖性大,卻倒還不忘舊,故又將他姑舅哥哥收買進(jìn)來?!?/div>
《韻府拾遺 陽韻》:兼忘
晉書王坦之傳:夫獨(dú)構(gòu)之唱,唱虛而莫和。無感之作,義偏而用寡。動人由于兼忘,應(yīng)物在乎無心。云笈七簽:有滯雖凈,猶凈于空。空有雙凈,故曰兼忘。
《韻府拾遺 虞韻》:忘軀(忘軀)
晉書周處傳:徇國忘軀。賀敱詩:負(fù)弩竊忘軀。
《漢語大詞典》:弭忘
忘卻。《詩·小雅·沔水》:“心之憂矣,不可弭忘。” 南朝 宋 謝靈運(yùn) 《郡東山望溟?!?/a>詩:“非徒不弭忘,覽物情彌遒?!?宋 司馬光 《祭張尚書文》:“知己之恩,重于姻戚,沒身銜戢,不敢弭忘?!?明 唐順之 《與羅念庵修撰》:“年來世事擾擾,憂國一念,未能弭忘?!?/div>
分類:忘卻
《國語辭典》:健忘  拼音:jiàn wàng
善忘。唐。白居易偶作寄朗之〉詩:「老來多健忘,唯不忘相思?!埂都t樓夢》第八五回:「恕我健忘,回來叫寶琴過來拜姐姐的壽。」
分類:健忘容易
《高級漢語詞典》:忘恩  拼音:wàng ēn
忘記別人對自己的恩德
《漢語大詞典》:忘己
(1).忘了自己,不感到自己的存在。指不識不知,順乎自然的處世態(tài)度。莊子·天地:“有治在人,忘乎物、忘乎天,其名為忘己。忘己之人,是之謂入於天?!?br />(2).不主觀,不自用。 宋 蘇軾 《司馬溫公神道碑》:“二圣忘己,惟公是式,公亦無我,惟民是度?!?宋 蘇軾 《擬殿試策問》:“朕虛心忘己,以來眾言?!?/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