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山陰道士
  
寫鵝經(jīng)
  
右軍鵝
   
換黃庭
 
山陰道士鵝
  
博白鵝
  
換鵝帖
 
換經(jīng)鵝
 
惜鵝群
  
白鵝書
 
鵝費(fèi)羲之墨
 
鵝歸逸少
 
換字鵝
 
寫黃庭不要鵝
 
好鵝尋道士
 
換鵝文
 
將鵝與右軍
 
籠歸憶右軍
 
籠隨王右軍
 
內(nèi)史寫黃庭
 
山陰書罷
 
書邀道士鵝
  
黃庭換鶴
 
揮翰邀鵝
 
揮帖致白鵝
  
覓鵝群
 
內(nèi)史寫道經(jīng)
 
書經(jīng)愛鵝
 
書字換鵝
 
俗書博白鵝
 
寫經(jīng)不惜鵝
 
學(xué)溪老鵝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晉中興書》卷七〈瑯琊王錄〉~424~
王羲之字逸少。導(dǎo)之從子也。初訥于言。人未之知。年十三。嘗見周顗。顗異之。時(shí)重牛心炙。座客未啖。先割啖之。羲之于是知名。及長。尤善草隸書。為今古冠絕。累遷為右將軍。不樂京師。遂往會稽。與謝安、孫綽、等游處。山陰有道士養(yǎng)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乃為寫訖?;\鵝而去。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列傳〉~200~
性愛鵝,會稽有孤居姥養(yǎng)一鵝,善鳴,求市未能得,遂攜親友命駕就觀。姥聞羲之將至,烹以待之,羲之嘆惜彌日。又山陰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羲之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耳。」羲之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其任率如此。
《太平御覽》卷二百三十八〈職官部三十六·右將軍〉~258~
《晉中興書》曰:「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dǎo)之從子也,祖正,尚書郎。父曠,淮南太守。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chuàng)其議。羲之幼訥于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嘗謁周顗,顗察而異之。時(shí)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于是始知名。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及長,尤善草隸書,為今古冠絕。累遷為右將軍。不樂京師,遂往會稽。與謝安、孫綽、等游處。山陰有道士養(yǎng)群鵝,羲之意甚悅。道士云:『為寫黃庭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荒藶閷懹櫍\鵝而去?!?/span>

簡釋

換鵝:喻以自己的高才絕技換取心愛之物,或喻書法作品高妙。唐李白《送賀賓客歸越》:“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p>


例句

道經(jīng)今為寫,不慮惜鵝群。 劉長卿 過包尊師山院

櫪嘶支遁馬,池養(yǎng)右軍鵝。 孟浩然 宴榮二山池(一題作〔宴〕(晏)榮山人池亭)

彭澤先生柳,山陰道士鵝。 孟浩然 尋梅道士

林棲居士竹,池養(yǎng)右軍鵝。 孟浩然 晚春題遠(yuǎn)上人南亭

金粉為書重莫過,黃庭舊許右軍多。請看今日酬恩德,何似當(dāng)年為愛鵝。 景審 題所書黃庭經(jīng)后(泥金正書)

鵝歸逸少宅,鶴滿令威家。 李商隱 喜雪

山陰道士如相見,應(yīng)寫黃庭換白鵝。 李白 送賀賓客歸越

好鵝尋道士,愛竹嘯名園。 李白 題金陵王處士水亭(此亭蓋齊朝南苑。又是陸機(jī)故宅。)

山陰豈無爾,繭字換群鵝。 杜牧 鵁鶄

鳳皇池上應(yīng)回首,為報(bào)籠隨王右軍。 杜甫 得房公池鵝

鵝費(fèi)羲之墨,貂馀季子裘。 杜甫 搖落

尚書舊用裁天詔,內(nèi)史新將寫道經(jīng)。 柳宗元 楊尚書寄郴筆知是小生本樣令更商榷使盡其功輒獻(xiàn)長句

詠雪因饒妹,書經(jīng)為愛鵝。 盧綸 宴趙氏昆季書院因與會文并率爾投贈

新傳左慈訣,曾與右軍鵝。 盧綸 尋賈尊師

似君換得白鵝時(shí),獨(dú)憑闌干雪滿池。 盧綸 賦得白鷗歌送李伯康歸使

山陰妙術(shù)人傳久,也說將鵝與右軍。 薛濤 送扶煉師

玄堪教鳳集,書好換鵝群。 陸龜蒙 又次前韻酬廣文

便使筆精如逸少,懶能書字換群鵝。 陸龜蒙 自遣詩三十首

羲之俗書趁姿媚,數(shù)紙尚可博白鵝。 韓愈 石鼓歌

典故 
東昏寵
 
步蓮
 
步金蓮
 
步步蓮
 
金蓮步步
 
步生蓮
  
黃金蓮
 
踏金蓮
 
佳人步
 
金蓮舞
 
金蓮影散
 
步襯潘娘
 
步試金蓮
 
金試步
 
蓮承步
 
潘妃步蓮
 
前殿金蓮
 
帖地黃金
 
穩(wěn)步紅蓮
 
想故蓮
 
鑿地蓮花
 
金花薦步
  
蓮小承步
 
潘妃印中庭

相關(guān)人物
蕭寶卷
 
潘妃


《南史》卷五《齊本紀(jì)下·廢帝東昏侯紀(jì)》
三年,殿內(nèi)火,合夕便發(fā),其時(shí)帝猶未還,宮內(nèi)諸房閤已閉,內(nèi)人不得出,外人又不敢輒開,比及開,死者相枕。領(lǐng)軍將軍王瑩率眾救火,太極殿得全。內(nèi)外叫喚,聲動天地。帝三更中方還,先至東宮,慮有亂,不敢便入,參覘審無異,乃歸。其后出游,火又燒璿儀、曜靈等十馀殿及柏寢,北至華林,西至秘閣,三千馀間皆盡。左右趙鬼能讀西京賦,云「柏梁既災(zāi),建章是營」。于是大起諸殿,芳樂、芳德、仙華、大興、含德、清曜、安壽等殿,又別為潘妃起神仙、永壽、玉壽三殿,皆匝飾以金璧。其玉壽中作飛仙帳,四面繡綺,窗間盡畫神仙。又作七賢,皆以美女侍側(cè)。鑿金銀為書字,靈獸、神禽、風(fēng)云、華炬,為之玩飾。椽桷之端,悉垂鈴佩。江左舊物,有古玉律數(shù)枚,悉裁以鈿笛。莊嚴(yán)寺有玉九子鈴,外國寺佛面有光相,禪靈寺塔諸寶珥,皆剝?nèi)∫允┡隋铒棥P约北?,所作便欲速成,造殿未施梁桷,便于地畫之,唯須宏麗,不知精密。酷不別畫,但取絢曜而已,故諸匠賴此得不用情。又鑿金為蓮華以帖地,令潘妃行其上,曰:「此步步生蓮華也。」

簡釋

金蓮:喻美人小腳,或喻美人儀態(tài),亦指美人。唐李商隱《齊宮詞》:“永壽兵來夜不扃,金蓮無復(fù)印中庭?!?/p>


例句

玉箸和妝裛,金蓮逐步新。 吳融 和韓致光侍郎無題三首十四韻

齊宮合贈東昏寵,好步黃金菡萏花。 徐夤 新刺襪

安得金蓮花,步步承羅襪。 李群玉 贈回雪

當(dāng)時(shí)若遇東昏主,金葉蓮花是此人。 羅虬 比紅兒詩

南朝天子欠風(fēng)流,卻重金蓮輕綠齒。 韓偓 屐子

彩箋麗句今已矣,羅襪金蓮何寂寥。 韓偓 金陵

典故
繭帖


《歲時(shí)習(xí)俗資料匯編·月令粹編》卷四〈正月日次·十五日〉~9~
《開天遺事》:都中每至正月十五日,造面繭,以官位帖子,置其中探之,卜官位高下,或賭筵宴,以為戲笑。
典故 
蘭亭修禊
 
山陰會
 
蘭亭字
 
群賢畢集
 
山陰游
  
蘭亭古墨
 
蘭亭序飲
 
三月群賢畢集
 
山陰醉
 
禊亭晉帖
 
永和節(jié)
 
長少群賢畢會
 
山陰禊飲
 
山陰修禊帖
 
禊飲

相關(guān)人物
王羲之


《晉書》卷八十《王羲之傳》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不樂在京師,初渡浙江,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shí)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曰: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shí)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例句

閨馀春早景沉沉,禊飲風(fēng)亭恣賞心。紅袖青娥留永夕,漢陰寧肯羨山陰。 劉言史 奉酬

長憶山陰舊會時(shí),王家兄弟盡相隨。 李涉 送王六覲巢縣叔父二首

豈令永和人,獨(dú)擅山陰游。 獨(dú)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重陽宴集作

若憶山陰會,孤琴為我援。 皎然 送吳馮游京

徒記山陰興,祓禊乃為榮。 盧綸 上巳日陪齊相公花樓宴

豈同王謝山陰會,空敘流杯醉暮春。 許渾 和人賀楊仆射致政

為報(bào)會稽亭上客,永和應(yīng)不勝元和。 劉言史 上巳日陪襄陽李尚書宴光風(fēng)亭

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 孟浩然 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

不因醉本蘭亭在,兼忘當(dāng)年舊永和。 李商隱 寄在朝鄭曹獨(dú)孤李四同年

竹林七子去道賒,蘭亭雄筆安足誇。 李白 魯郡堯祠送竇明府薄華還西京(時(shí)久病初起作)

人逢轂陽望,春似永和年。 李端 晚春過夏侯校書值其沉醉戲贈

蘭亭舊趾雖曾見,柯笛遺音更不傳。 李縠 浙東罷府西歸酬別張廣文皮先輩陵秀才

從今留勝會,誰肯畫蘭亭。 李群玉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長沙東湖(一作張文新詩)

流觴想蘭亭,捧劍傳金人。 李適 三日書懷因示百僚

地殊蘭亭會,人似山陰歸。 權(quán)德輿 和九華觀見懷貢院八韻

蘭亭應(yīng)駐楫,今古共風(fēng)光。 武元衡 送寇侍御司馬之明州

蘭亭舊都講,今日意如何。 溫庭筠 贈越僧岳云(一作雪)二首

豈令永和人,獨(dú)擅山陰游。 獨(dú)孤及 同徐侍郎五云溪新庭(一作亭)重陽宴集作

壺觴須就陶彭澤,時(shí)俗猶傳晉永和。 皇甫冉 三月三日義興李明府后亭泛舟(一作劉長卿詩)

典故
帖報(bào)泥金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天寶下·泥金帖子〉
新進(jìn)士才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加書中,用報(bào)登科之喜。至文宗朝,遂寢削此儀也。
《開元天寶遺事》卷下〈喜信〉
新進(jìn)士每及第,以泥金書帖子附于家書中,至鄉(xiāng)曲親戚,例以聲樂相慶,謂之喜信也。
《國語辭典》:帖然  拼音:tiē rán
安定順從的樣子。《舊唐書。卷一四。馬周傳》:「往者貞觀之初,率土霜儉,一匹絹才得一斗米,而天下帖然。」《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八:「馮相聞?wù)Z,帖然敬伏?!?/div>
分類:安定順從
《國語辭典》:帖子  拼音:tiě zi
1.應(yīng)酬的名片或書柬?!度辶滞馐贰返谒摹鸹兀骸甘捲葡赡昧艘粡埣t帖子要武書開名字去拜?!埂独蠚堄斡洝返谒幕兀骸咐蠚堃幻娼胁璺縼斫o了挑盒子的四百錢,一面寫了個(gè)領(lǐng)謝帖子,送那人出去?!?br />2.布告、告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xiàn)狀》第五回:「我家店里后面一進(jìn),有六七間房子空著沒有用,前幾個(gè)月,就貼了一張招租的帖子。」
3.議親的庚帖。《京本通俗小說。西山一窟鬼》:「教授既是要這頭親事,卻問乾娘覓一個(gè)帖子?!挂沧鳌柑麅骸?。
《國語辭典》:妥帖  拼音:tuǒ tiē
1.穩(wěn)妥得當(dāng)?!段倪x。陸機(jī)。文賦》:「或妥帖而易施,或?qū)}而不安。」《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這書是杜少卿哥寄來的,說臧岐為人甚妥帖,薦來給大爺、二爺使喚?!挂沧鳌竿踪N」。
2.平靜、寧靜。唐。陸龜蒙奉和襲美太湖詩〉二○首之一:「斯須風(fēng)妥帖,若受命平秩。」
《國語辭典》:帖帖  拼音:tiē tiē
1.貼近、逼近的樣子。唐。韓偓 雨中詩:「獨(dú)自上西樓,風(fēng)襟寒帖帖?!?br />2.安靜誠服的樣子。唐。韓愈 施先生墓銘:「時(shí)先生之說二經(jīng),來太學(xué),帖帖然坐諸生下,恐不卒得聞?!顾巍?a href='PoemIndex.aspx?author=28460' target='_blank'>梅堯臣 〈月下懷裴如晦宋中道〉詩:「我馬臥我庭,帖帖垂頸耳?!?br />3.安穩(wěn)平靜。唐。杜牧 燕將錄:「唯燕未得一日之勞,為子孫壽后世,豈能帖帖無事乎?」
4.形容平淡無奇?!吨熳诱Z類。卷一三九。論文上》:「司馬遷文雄健,意思不帖帖,有戰(zhàn)國文氣象?!?/div>
《漢語大詞典》:一帖
(1).藥一劑稱一帖。 唐 白居易 《聞微之江陵臥病以大通中散碧腴垂云膏寄之因題四韻》:“已題一帖紅消散,又封一合碧云英?!?元 王仲文《救孝子》第四折:“只到我家?guī)麅豪锶∫惶巵恚迮c我吃?!?br />(2).指一帖藥。《醒世姻緣傳》第二回:“這病比昨日減動六七分了;今日再一帖下去,情管都好了?!?br />(3).古代科舉考試的一條試題。新唐書·選舉志上:“博士考試,讀者千言試一帖,帖三言?!?br />(4).一幅字帖。 宋 蘇軾 《元祐六年六月自杭州召還汶公館我于東堂閱舊詩卷次諸公韻》之二:“鬢鬚白盡成何事,一帖空存老 遂良 ?!?br />(5).猶一盞。景德傳燈錄·法真禪師:“師云:侍者取一帖茶與遮僧。”
《國語辭典》:安帖  拼音:ān tiē
安定帖服?!段簳?。卷五五。游明根傳》:「且新附之民,服化猶近,特須安帖,不宜勞之?!埂读凝S志異。卷一○。胭脂》:「判牒既下,意始安帖。」
《漢語大詞典》:春帖
即春帖子。 元 袁桷 《翰林故事莫盛于唐宋聊述舊聞擬宮詞》之四:“春帖分裁閤分多,宮娥爭餽纈綃羅?!?清 吳偉業(yè) 《讀史偶述》詩之五:“閤門春帖點(diǎn)霜毫,玉尺量身賜錦袍?!?姚華 《論文后編·目錄下》:“其立名也,始仍桃符之稱,今成楹聯(lián)之號,中更門帖,亦云堂對,或於春帖為隣,亦與青詞相附?!眳⒁姟?春帖子 ”。
分類:春帖子
《漢語大詞典》:春帖子
又稱春帖、春端帖、春端帖子。 宋 制,翰林一年八節(jié)要撰作帖子詞?;蚋桧炆剑蛟⒁庖?guī)諫,貼于禁中門帳。于立春日撰作的帖子詞,稱“春帖子”。多為五、七言絕句。其體工麗。 宋 朱弁 曲洧舊聞卷七:“ 歐公 與 王禹玉 、 范忠文 同在禁林,故事進(jìn)春帖子,自皇后貴妃以下,諸閤皆有?!?宋 周密 武林舊事·立春:“﹝立春日﹞學(xué)士院撰進(jìn)春帖子?!?陳衍 《遼詩紀(jì)事·無名氏》:“《高麗圖經(jīng)》: 廣化門 ,王府之偏門也,榜周易繇辭五字,仍有春帖子云云?!眳㈤?宋 周煇 清波雜志卷十。
分類:春帖子
《漢語大詞典》:書帖(書帖)
(1).書寫簡帖。 唐 杜甫 《觀公孫大娘弟子舞劍器行》序:“昔者 吳 人 張旭 善草書書帖,數(shù)嘗於 鄴縣 見 公孫大娘 舞西河劍器,自此草書長進(jìn)?!?br />(2).指書札、柬帖。 唐 溫庭筠 《洞戶二十二韻》:“畫圖驚走獸,書帖得來禽。” 曾益 等注:“ 唐 李綽 尚書故實(shí):‘ 王內(nèi)史 書帖中有與 蜀郡 太守書,求櫻桃來禽,日給藤子?!?宋 陸游 老學(xué)庵筆記卷三:“ 元豐 中, 王荊公 居 半山 ,好觀佛書,每以故金漆版代書帖與朋儕往來者?!?span id="2i7fc65" class="book">《京本通俗小說·錯(cuò)斬崔寧》:“那同年偶翻桌上書帖,看見了這封家書,寫得好笑,故意朗誦起來?!?梁斌 《播火記》四:“兩個(gè)人又說了一會子 江濤 入獄的事, 貴他娘 又動了一會子悲傷,才離開 柏樹墳 ,走到 春蘭 家里,和 春蘭 定規(guī)好,請人寫了書帖送過去?!?/div>
《漢語大詞典》:書帖(書帖)
字帖;墨跡。 宋 梅堯臣 《張圣民學(xué)士出御書并法帖共閱之》詩:“刑政二字布楷法,古今書帖未足觀?!?宋 張世南 游宦紀(jì)聞卷十:“士大夫家,亦有愛其書帖者,皆藏去,以為清玩?!?/div>
分類:字帖墨跡
《國語辭典》:法帖  拼音:fǎ tiè
1.供人臨摹或欣賞的名人書法拓印本?!斗ㄌV系。雜說上。劉丞相私第本》:「劉丞相既刻法帖于郡齋,復(fù)依仿前本,刻石十卷,以歸私第。」《儒林外史》第五五回:「他的字寫的最好,卻又不肯學(xué)古人的法帖?!?br />2.僧寺的公文或僧人的書簡?!端疂G傳》第六回:「清長老道:『好,好。師兄多時(shí)不曾有法帖來?!弧?/div>
《國語辭典》:黃庭換鵝(黃庭換鵝)  拼音:huáng tíng huàn é
晉朝書法家王羲之為道士寫《黃庭經(jīng)》(一說《道德經(jīng)》)換得群鵝。見《晉書。卷八○。王羲之傳》。后比喻以高才絕技換取心愛之物或贊揚(yáng)書法高妙。
《漢語大詞典》:寫經(jīng)換鵝(寫經(jīng)換鵝)
晉書·王羲之傳:“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后遂以為典實(shí)。按白孔六帖卷九五亦記此事,謂所寫為《黃庭經(jīng)》。
分類:典實(shí)
《漢語大詞典》:換群鵝(換羣鵝)
猶換鵝。
分類:換鵝
《漢語大詞典》:換鵝(換鵝)
晉 代書法家 王羲之 寫經(jīng)換鵝的典故。晉書·王羲之傳:“又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卑矗?span id="ylnvdfx" class="book">《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寫《黃庭經(jīng)》”。 宋 陳與義 《送張迪功赴南京掾》詩之二:“看客休題鳳,將書莫換鵝?!?/div>
《漢語大詞典》:換鵝經(jīng)(換鵝經(jīng))
《黃庭經(jīng)》,或謂道德經(jīng)。 王羲之 曾寫以換鵝,故稱。四朝聞見錄附錄載 元 仇遠(yuǎn) 《題保母帖》詩:“大字無過《瘞鶴銘》,小字亦有換鵝經(jīng)。” 宋 蘇舜欽 《丹陽子高得逸少〈瘞鶴銘〉于焦山之下來求詩因作長句以寄》:“ 山陰 不見換鵝經(jīng), 京口 今存《瘞鶴銘》?!眳⒁姟?換鵝 ”。
《漢語大詞典》:換鵝(換鵝)
晉 代書法家 王羲之 寫經(jīng)換鵝的典故。晉書·王羲之傳:“又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卑?,白孔六帖卷九五作“寫《黃庭經(jīng)》”。 宋 陳與義 《送張迪功赴南京掾》詩之二:“看客休題鳳,將書莫換鵝?!?/div>
《漢語大詞典》:籠鵝(籠鵝)
以籠置鵝。晉書·王羲之傳:“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焙笠浴盎\鵝”指 王羲之 以字換鵝事。 唐 李白 《王右軍》詩:“ 右軍 本清真,瀟灑出風(fēng)塵。 山陰 過羽客,愛此好鵝賓。掃素寫《道經(jīng)》,筆精妙入神。書罷籠鵝去,何曾別主人?!?/div>
《漢語大詞典》:道士鵝(道士鵝)
《晉書·王羲之傳》載: 山陰 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因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群相贈。 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后因以為典實(shí)。 唐 孟浩然 《尋梅道士》詩:“ 彭澤 先生柳, 山陰 道士鵝?!?宋 黃庭堅(jiān) 《自咸平至太康鞍馬間得十小詩寄懷晏叔原》:“詩入 雞林寺 ,書邀道士鵝。” 清 朱彝尊 《萬歲通天帖歌贈王舍人》:“試將射的仙人鶴,籠作 山陰 道士鵝?!?/div>
分類:山陰道士
《漢語大詞典》:鵝經(jīng)(鵝經(jīng))
(1).指 王羲之 為換鵝所寫的道德經(jīng)。 宋 蘇軾 《聞錢道士與越守穆父飲酒送二壺》詩:“一紙鵝經(jīng) 逸少 醉,他年《鵬賦》 謫仙 狂?!眳⒁姟?鵝羣 ”。
(2).《黃庭經(jīng)》的別稱。 元 盧大雅 《舟中寄張外史》詩:“輸與仙都老居士,一簾山雨聽《鵝經(jīng)》?!?/div>
分類:王羲之
《漢語大詞典》:鵝群(鵝羣)
(1).成群的鵝。特指 晉 王羲之 書道德經(jīng)所換之群鵝。典出晉書·王羲之傳:“又 山陰 有一道士,養(yǎng)好鵝, 羲之 往觀焉,意甚悅,固求市之。道士云:‘為寫道德經(jīng),當(dāng)舉羣相贈耳?!?羲之 欣然寫畢,籠鵝而歸,甚以為樂?!?唐 劉長卿 《過包尊師山院》詩:“《道經(jīng)》終為寫,不慮惜鵝羣?!?唐 陸龜蒙 《又次前韻酬廣文》:“玄堪教鳳集,書好換鵝羣?!?br />(2).即鵝群帖。 明虞堪《贈倪云鎮(zhèn)》詩:“尚想君家清閟閣,臨池誰見搨《鵝羣》?!?清 查慎行 《送陳子文出守石阡》詩之五:“碑版光傳照裔文,臨池妙手繼《鵝羣》?!眳⒁姟?鵝羣帖 ”。
《國語辭典》:鵝群帖(鵝群帖)  拼音:é qún tiè
行草尺牘,為王獻(xiàn)之所書,收入宋《淳化閣帖》中。墨跡已佚,后傳有宋米芾臨本。
《國語辭典》:金蓮(金蓮)  拼音:jīn lián
形容婦女的纖細(xì)小腳或步態(tài)輕盈。參見「潘妃金蓮」條。宋。劉過 沁園春。洛浦凌波詞:「憶金蓮移換,文鴛得侶,繡茵催袞,舞鳳輕分?!乖?。王實(shí)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翠裙鴛繡金蓮小,紅袖鸞銷玉筍長。」
《漢語大詞典》:金蓮華炬(金蓮華炬)
金飾蓮花形燈炬。新唐書·令狐綯傳:“﹝ 綯 ﹞夜對禁中,燭盡,帝以乘輿、金蓮華炬送還,院吏望見,以為天子來?!焙笥靡孕稳萏熳訉Τ甲拥奶厥舛Y遇。亦作“ 金蓮花炬 ”。 清 楊潮觀 《換扇巧逢春夢婆》:“做翰林,則歸院的金蓮花炬,受盡了北闕恩光。”亦省稱“ 金蓮炬 ”、“ 金蓮 ”。 宋 張?jiān)?/a> 《喜遷鶯令·送何晉之大著兄趨朝歌以侑酒》詞:“看君穩(wěn)步過花甎。歸院引金蓮?!?金 陳庾 《吊麻信之》詩之二:“君恩未賜金蓮炬,天闕俄成白玉樓?!?明 高明 《琵琶記·新進(jìn)士宴杏園》:“便催歸玉簡侍宸旒,他日歸來金蓮送?!?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 鄒太和 學(xué)士云:‘……才子掃眉宜赤管,洞房停燭有金蓮?!?/div>
《國語辭典》:潘妃步  拼音:pān fēi bù
形容婦女婀娜多姿的步態(tài)。參見「潘妃金蓮」條?!队讓W(xué)瓊林。卷二。女子類》:「潘妃步,朵朵蓮花。」
《國語辭典》:蓮步(蓮步)  拼音:lián bù
指女子婀娜多姿的步履。參見「潘妃金蓮」條。宋。孔平仲 觀舞詩:「云鬟應(yīng)節(jié)低,蓮步隨歌轉(zhuǎn)?!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一七:「正輕移蓮步走進(jìn)門來,道元目不轉(zhuǎn)睛看上看下?!?/div>
《國語辭典》:永和  拼音:yǒng hé
地名。隸屬新北市永和區(qū)。面積約五平方公里,位于新店溪西南。
《國語辭典》:蘭亭會(蘭亭會)  拼音:lán tíng huì
東晉穆帝永和九年(西元353)三月三日,王羲之與謝安、孫綽等四十一人,會于會稽山陰的蘭亭,眾人賦詩,羲之當(dāng)場以繭紙、鼠須筆書寫詩序,即著名的蘭亭集序。唐。孟浩然〈江上寄山陰崔少府國輔〉詩:「不及蘭亭會,空吟祓禊詩?!固?。柳宗元〈韓漳州書報(bào)徹上人亡因寄二絕〉之一:「他時(shí)若寫蘭亭會,莫畫高僧支道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