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全部 33詞典 3分類詞匯 30
《國語辭典》:宮調(diào)(宮調(diào))  拼音:gōng diào
舊樂曲調(diào)子的總稱。唐、宋人燕樂及詞,金、元人曲子,都有一定的宮調(diào),所以都注明調(diào)名。小說中指曲子而言。
《漢語大詞典》:正宮調(diào)(正宮調(diào))
燕樂宮聲七調(diào)的第一運(yùn)。 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去聲·宮七調(diào):“宮七調(diào),第一運(yùn)正宮調(diào)?!?span id="qo1udt3" class="book">《宋史·律歷志四》:“黃鐘之宮為子、為神后、為土、為雞緩、為正宮調(diào)?!?span id="6qvwm3v" class="book">《兒女英雄傳》第四十回:“便聽老爺拿著條沉顛顛的正宮調(diào)嗓子?!?/div>
《國語辭典》:諸宮調(diào)(諸宮調(diào))  拼音:zhū gōng diào
一種古詞曲。敷演故事,略如彈詞,盛于宋、金間,屬于說唱文學(xué)。因由許多宮調(diào)不同的曲牌所聯(lián)綴成篇,故稱為「諸宮調(diào)」。如董解元的《西廂記》。宋。灌園耐得翁《都城紀(jì)勝。瓦舍眾伎》:「諸宮調(diào)本京師孔三傳編撰,傳奇、靈怪、八曲、說唱。」
《漢語大詞典》:涼州(涼州)
(1).樂府《近代曲》名,屬宮調(diào)曲。原是 涼州 一帶的地方歌曲, 唐 開元 中由 西涼府 都督 郭知運(yùn) 進(jìn)。 唐 王昌齡 《殿前曲》之二:“胡部笙歌西殿頭,梨園弟子和《涼州》?!?唐 杜牧 《河湟》詩:“唯有《涼州》歌舞曲,流傳天下樂閒人?!?span id="0ukaoje" class="book">《新唐書·禮樂志十二》:“而 天寶 樂曲,皆以邊地名,若《涼州》、《伊州》、《甘州》之類?!?br />(2). 唐 代軟舞曲名。 唐 蘇鶚 杜陽雜編卷中:“ 志和 遂於懷中出一桐木合子,方數(shù)寸,中有物,名蠅虎子,數(shù)不啻一二百焉。其形皆赤,云以丹砂啗之故也。乃分為五隊(duì),令舞《涼州》?!?唐 段安節(jié) 樂府雜錄·舞工:“軟舞曲有《涼州》、《緑腰》《蘇合香》、《屈柘》、《團(tuán)圓旋》《甘州》等?!?/div>
《漢語大詞典》:清宮
(1).灑掃房舍。戰(zhàn)國策·秦策一:“﹝ 蘇秦 ﹞將説 楚王 ,路過 洛陽 ,父母聞之,清宮除道,張樂設(shè)飲,郊迎三十里?!?br />(2).清理宮室。古代帝王行幸所至,必先令人檢查起居宮室,使其清靜安全,以防發(fā)生意外。史記·孝文本紀(jì):“乃使太僕 嬰 與 東牟侯 興居 清宮,奉天子法駕,迎于 代邸 ?!?裴駰 集解引 應(yīng)劭 曰:“舊典,天子行幸所至,必遺靜宮令先案行清靜殿中,以虞非常?!?司馬貞 索隱引《漢儀》:“皇帝起居,索室清宮而后行?!?清 李漁 《玉搔頭·呼嵩》:“掃室涂椒,清宮候輦?!?br />(3).清涼的宮室。 漢 枚乘 《七發(fā)》:“洞房清宮,命曰寒熱之媒?!?br />(4).指清越的宮調(diào)聲。后漢書·文苑傳下·邊讓:“揚(yáng)《激楚》之清宮兮,展新聲而長(zhǎng)歌?!?/div>
《國語辭典》:音律  拼音:yīn lǜ
音調(diào)和律呂。亦代指音樂。《漢書。卷六。武帝紀(jì)》贊曰:「協(xié)音律,作詩樂,建封袒,禮百神,紹周后,號(hào)令文章,煥焉可述。」《初刻拍案驚奇》卷七:「玄宗素曉音律,將兩手按節(jié),把樂聲一一嘿記了。」也稱為「樂律」。
《國語辭典》:一折  拼音:yī zhé
1.全價(jià)的十分之一。
2.拇指與食指伸直兩端的距離?!缎咽篮阊?。卷一六。陸五漢硬留合色鞋》:「張藎雙手承受,看時(shí)是一只合色鞋兒。將指頭量摸,剛剛一折?!挂沧鳌敢徽ァ埂?br />3.戲劇的一節(jié)段,元人曲本以一宮調(diào)的曲一套為「一折」?!缎咽篮阊?。卷二○。張廷秀逃生救父》:「將廷秀推入戲房中,把紗帽員領(lǐng)穿起,就頂王十朋祭江這一折?!?/div>
《國語辭典》:越調(diào)(越調(diào))  拼音:yuè diào
1.詞曲宮調(diào),為七宮十二調(diào)之一。
2.流行于河南和湖北西北部、河北南部的劇種。唱腔由上下句組成,以四弦為主奏樂器,另有月琴、三弦、嗩吶等,音樂風(fēng)格質(zhì)樸優(yōu)美,鄉(xiāng)土氣息濃厚。
《國語辭典》:樂律(樂律)  拼音:yuè lǜ
樂調(diào)及律呂。代指音樂。如:「他精通樂律?!挂卜Q為「音律」。
《國語辭典》:道曲  拼音:dào qǔ
唐代宮廷音樂中,與道教典禮或與道教內(nèi)容有關(guān)的樂曲。如〈霓裳羽衣曲〉就是采取道曲音樂的一種法曲。也稱為「道調(diào)」。
《漢語大詞典》:三犯
(1).三度觸犯。南齊書·天文志下:“﹝ 永明 五年五月﹞庚子,太白三犯畢左股第一星西南一尺?!?br />(2).三度犯法。新唐書·食貨志四:“ 大中 初,鹽鐵轉(zhuǎn)運(yùn)使 裴休 著條約:私鬻三犯皆三百斤,乃論死。”元史·太宗紀(jì):“再犯,笞;三犯,杖;四犯,論死?!?br />(3).詞曲中犯調(diào)的一種。一首詞曲中宮調(diào)或句法犯三調(diào)者謂之三犯,如《三犯渡江云》。 宋 張炎 詞源·原序:“ 美成 諸人又復(fù)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宮換羽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為之,其曲遂繁?!眳⒁姟?犯調(diào) ”。
《國語辭典》:犯調(diào)(犯調(diào))  拼音:fàn diào
詞曲在歌唱時(shí),假借別調(diào)作腔,稱為「犯調(diào)」。可分為二種:一、犯別調(diào)的音律,如姜夔的凄涼犯。二、犯別調(diào)的句子,如劉過的四犯剪梅花。
《國語辭典》:宮譜(宮譜)  拼音:gōng pǔ
按宮調(diào)系統(tǒng)分類的樂譜集。清代起,其涵義已不拘于宮調(diào),義在按音域分類,把若干適合移至同一調(diào)上歌唱的曲調(diào)作為一類,以便編劇填詞、創(chuàng)腔使用。
《國語辭典》:角調(diào)(角調(diào))  拼音:jué diào
詞曲宮調(diào)名。
《漢語大詞典》:黃鐘宮(黃鐘宮)
亦作“黃鐘宮”。 宮調(diào)名。新唐書·禮樂志十二:“正宮、高宮、中呂宮、道調(diào)宮、南呂宮、仙呂宮、黃鐘宮為七宮。” 宋 王灼 碧雞漫志·涼州曲:“《唐史》又云:‘其聲在本宮調(diào)。今 涼州 見於世者凡七宮曲,曰黃鐘宮、道調(diào)宮、無射宮、中呂宮、南呂宮、仙呂宮、高宮。不知 西涼 所獻(xiàn)何宮也?!?清 凌廷堪 燕樂考原·宮聲七調(diào):“無射宮今為黃鐘宮,用凡字者,今琵琶之凡字調(diào)也?!?/div>
《漢語大詞典》:宮呂
宮調(diào)與律呂。泛指音調(diào)聲律。 明 謝應(yīng)芳 《聽雨》詩:“雨聲書聲雜蛙鼓,蚓歌似亦諧宮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