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國語辭典》:宗子  拼音:zōng zǐ
1.嫡出的長子?!抖Y記。曲禮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埂段倪x。袁宏。三國名臣序贊》:「宗子思寧,薄言解控?!?br />2.皇室子弟?!段倪x。曹囧。六代論》:「內無宗子以自毗輔,外無諸侯以為蕃衛(wèi)?!埂端问贰>矶乃?。宗室傳一。魏王廷美傳》:「子叔韶字君和,慶歷六年,與諸宗子帝前臨真宗御書,選第一?!?/div>
《國語辭典》:昭穆  拼音:zhāo mù
1.宗廟的輩次排列。古代宗廟制度,天子七廟,諸侯五廟,大夫三廟。以天子而言,太祖廟居中;二、四、六世居左,稱為「昭」;三、五、七世居右,稱為「穆」。見《禮記。王制》。祭祀時,子孫也按此規(guī)定排列行禮。《禮記。祭統(tǒng)》:「夫祭有昭穆。昭穆者,所以別父子、遠近、長幼、親疏之序而無亂也。」
2.泛指一般宗族的輩分?!段倪x。潘岳。揚荊州誄》:「系自有周,昭穆繁昌,枝庶分流。」清。孔尚任《桃花扇》第一四出:「況且昭穆倫次,立福王亦無大差?!?br />3.墳地葬位的左右次序?!吨芏Y。春官。冢人》:「先王之葬居中,以昭穆為左右。」
《國語辭典》:別子(別子)  拼音:bié zǐ
即庶子。古代天子、諸侯嫡長子以外的兒子?!抖Y記。大傳》:「別子為祖,繼別為宗?!固?。韓愈 唐故贈絳州刺史馬府君行狀:「其別子趙奢,當趙時破秦軍閼與,有功,號『馬服君』?!?/div>
《國語辭典》:別子(別子)  拼音:bié zi
1.別東西的用具。如線裝書的套子上或字畫手卷上用來別住開口的夾子。
2.扁形的佩玉。如:「你胸前的別子很漂亮?!?/div>
《國語辭典》:承重  拼音:chéng zhòng
1.承受重量。如:「這棟建筑有堅固的承重結構?!?br />2.承受宗廟與喪祭的重任,通常指隔代承受。如當事人與其父都是嫡長子,而其父先死,其祖去世時,當事人需承受宗廟與喪祭的重任,為「承重孫」。如其父與其祖父都先死,曾祖父去世時,其人為「承重曾孫」?!队讓W瓊林。卷三。疾病死喪類》:「長子已死,嫡孫承重。」
《國語辭典》:支子  拼音:zhī zǐ
1.嫡長子以外的嫡子及庶子?!抖Y記。曲禮下》:「支子不祭,祭必告于宗子?!埂秶Z。越語上》:「支子死,三月釋其政?!?br />2.梔子的別名。參見「梔子」條。唐。韓愈山石〉詩:「升堂坐階新雨足,芭蕉葉大支子肥?!?/div>
《國語辭典》:支庶  拼音:zhī shù
宗族的旁支?!逗鬂h書。卷四一。宋均傳》:「今康、焉幸以支庶享食大國,陛下即位,蠲除前過,還所削黜,衍食它縣?!埂都t樓夢》第二回:「只可惜這林家支庶不盛,子孫有限?!挂卜Q為「支孽」。
《國語辭典》:宗兄  拼音:zōng xiōng
1.古時庶子稱年較長的嫡子?!抖Y記。曾子問》:「其辭于賓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國,使某辭。』」
2.稱謂。稱同族或同宗之兄。唐。韓愈〈考功員外廬君墓銘〉:「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學伏一世。」唐。白居易〈畫雕贊。序〉:「壽安令白昊,予宗兄也。」
《漢語大詞典》:為人后(爲人後)
古代宗法制度,庶子立為大宗的繼承人,稱為人后。儀禮·喪服:“為人后者……何如而可以為人后?支子可也?!?/div>
《漢語大詞典》:眾婦(衆(zhòng)婦)
古代宗法制度,嫡長子之妻為冢婦,諸子之妻稱“眾婦”。又稱介婦、庶婦。禮記·內則“介婦請於冢婦” 漢 鄭玄 注:“介婦,眾婦?!卑?,爾雅·釋親:“子之妻為婦,長婦為嫡婦,眾婦為庶婦?!?/div>
《國語辭典》:宗弟  拼音:zōng dì
1.古時庶子稱比自己年紀小的嫡子?!抖Y記。曾子問》:「其辭于賓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國,使某辭?!弧?br />2.同族或同宗之弟。
《國語辭典》:宗兄  拼音:zōng xiōng
1.古時庶子稱年較長的嫡子?!抖Y記。曾子問》:「其辭于賓曰:『宗兄、宗弟、宗子在他國,使某辭?!弧?br />2.稱謂。稱同族或同宗之兄。唐。韓愈〈考功員外廬君墓銘〉:「愈之宗兄,故起居舍人君,以道德文學伏一世?!固?。白居易〈畫雕贊。序〉:「壽安令白昊,予宗兄也?!?/div>
《國語辭典》:兼祧  拼音:jiān tiāo
宗法上稱一子繼承兩房。清。俞樾《俞樓雜纂。卷一一。喪服私論》:「道光間議定服制,大宗子兼祧小宗,則為所生父母斬衰三年,而為兼祧父母齊衰不杖期?!埂独蠚堄斡浂帯返诹兀骸覆慌碌榷蠚w天后再還宗,或是兼祧兩姓俱可?!?/div>
《漢語大詞典》:傍統(tǒng)(傍統(tǒng))
封建宗法制度,始祖的嫡長子孫為大宗,大宗無后,以旁支入承統(tǒng)系,稱傍統(tǒng)。 南朝 梁 任昉 《為禇諮議蓁讓代兄襲封表》:“且先臣以大宗絶緒,命臣出纂傍統(tǒng),稟承在昔,理絶終天。”
《漢語大詞典》:文昭武穆
古代宗法制度,宗廟位次,始祖廟居中,以下父子遞為昭穆,左為昭,右為穆。祭祀時,子孫也按昭穆,左右排列行禮。 周文王 於 周 為穆, 文王 之子 武王 則為昭,而 武王 之子 成王 又為穆?!拔恼盐淠隆痹?文王 的子孫眾多,后則泛稱子孫繁衍。 南朝 陳 徐陵 《勸進梁元帝表》:“其 文 昭 武 穆,跗蕚也如彼;天平地成,功業(yè)也如此?!?唐 楊炯 《唐右將軍魏哲神道碑》:“ 文 昭 武 穆,方駕齊驅;公子王孫,朱輪華轂?!眳㈤?span id="ohkgyri" class="book">《文獻通考·宗廟一》。
《漢語大詞典》:宗法社會(宗法社會)
實行宗法制度的社會。亦以泛稱封建社會。 瞿秋白 《亂彈·紅蘿卜》:“十二年前的‘五四’運動前后,反對宗法社會的運動還是大逆不道的?!?胡適 《我對于喪禮的改革》:“這一大群人為什么要在訃聞上占一個位置呢?因為這是古代宗法社會遺傳下來的風俗如此?!?朱自清 《海行雜記》:“他們的結團,是宗法社會而兼 梁山泊 式的:所以未可輕侮,正和別的‘寧波幫’一樣。”
《漢語大詞典》:族權(族權)
封建宗法制度下,族長對家族或家長對家庭成員的支配權力。 毛澤東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這四種權力--政權、族權、神權、夫權,代表了全部封建宗法的思想和制度,是束縛 中國 人民特別是農民的四條極大的繩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