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duì)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yàn)
詞格校驗(yàn)
曲格校驗(yàn)
對(duì)聯(lián)校驗(yàn)
自動(dòng)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xué)習(xí)指南
其它
簡(jiǎn)繁轉(zhuǎn)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jié)果:
全部
102
典故
1
詞典
10
分類詞匯
34
其它
57
共34,分3頁顯示
1
2
3
2
3
下一頁
分類詞匯
桃源
太液
樊川
蘇武
苻堅(jiān)
蓬萊宮
龍首
漏天
張湯
蓬池
太液池
漸臺(tái)
周昉
柏梁臺(tái)
泐潭
《國語辭典》:
桃源
拼音:
táo yuán
晉朝陶淵明作桃花源記,文中描述武陵漁人遇見一群因避秦亂世,而生活在與世隔絕的地方。原是陶淵明理想中的居住國度。后用以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宋。
陸游
小舟游近村舍舟步歸
詩四首之一:「寒日欲沉蒼霧合,人間隨處有桃源?!挂嘤靡员扔飨删??!读凝S志異。卷一一。王者》:「然桃源仙人,不事劫掠;即劍客所集,烏得有城郭署哉!」也稱為「桃花源」、「世外桃源」、「武陵源」。
分類:
桃源
桃花
桃花源
臨安
安縣
會(huì)門
山多
《國語辭典》:
桃花源
拼音:
táo huā yuán
比喻世外樂土或避世隱居的地方。參見「桃源」條。唐。
李白
〈
古風(fēng)
〉詩五九首之三一:「一往桃花源,千春隔流水?!?/div>
分類:
陶潛
桃花源
漁人
人從
一山
山洞
《漢語大詞典》:
桃源洞
(1).洞名。在今 浙江省 天臺(tái)縣 北。相傳 東漢 時(shí), 劉晨 、 阮肇 到 天臺(tái)山 采藥迷路,誤入 桃源洞 遇見兩個(gè)仙女,被邀至家中半年后回家,子孫已過七代。事見 南朝 宋 劉義慶
《幽冥錄》
。后因以指男女幽會(huì)的仙境。 唐 韓偓
《六言》
詩之三:“憶淚因成別淚,夢(mèng)游常續(xù)心游。 桃源洞 口來否?絳節(jié)霓旌久留?!?元
李好古
《張生煮?!?/span>第一折:“我與你笑相從,再休提誤入 桃源洞 ?!?br />(2).在 湖南省 桃源 縣西南 桃源山 下,又名 秦人洞 , 白馬洞 ,相傳是 東晉 陶淵明 所記桃花源的遺址。
分類:
洞名
湖南
浙江
桃源
天臺(tái)縣
《國語辭典》:
太液
拼音:
tài yè
太液池。漢、唐、元、明、清均有太液池。唐。
白居易
〈
長恨歌
〉:「歸來池苑皆依舊,太液芙蓉未央柳?!顾?。無名氏《梅妃傳》:「憶昔太液清波,水光蕩浮,笙歌賞燕,陪從宸旒?!?/div>
分類:
古池名
太液池
陜西
大明宮
長安
安縣
北京
《漢語大詞典》:
樊川
(1).水名。在今 陜西省 長安縣 南。其地本 杜縣 的 樊鄉(xiāng) 。 漢 樊噲 食邑于此,川因以得名。 晉
潘岳
《西征賦》
:“疏南山以表闕,倬 樊川 以激池?!?br />(2). 唐 詩人 杜牧 的別稱。 杜牧 別業(yè) 樊川 ,有
《樊川集》
,故稱。 清
陳維崧
《五彩結(jié)同心·乙卯冬杪與園次飲惠山蔣氏酒樓》
詞:“記得當(dāng)初, 揚(yáng)州 薄倖,有人同做 樊川 。”
分類:
水名
詩人
杜牧
陜西
長安
安縣
別業(yè)
《國語辭典》:
蘇武(蘇武)
拼音:
sū wǔ
人名。(西元前143?~前60)字子卿,西漢杜陵人(今陜西省長安縣東南)。武帝時(shí)出使匈奴,單于脅降,不屈,被留十九年,仍持漢節(jié)。昭帝時(shí),匈奴與漢和親,始得還,拜典屬國。宣帝立,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圖形麒麟閣。其著作流傳于今者,有詩四首、〈答李陵〉詩及〈別李陵〉等。
分類:
蘇武
人名
杜陵
陵人
陜西
長安
安縣
東南
公元
《國語辭典》:
苻堅(jiān)(苻堅(jiān))
拼音:
fú jiān
人名。(西元338~385)字永固,氐族,略陽臨渭(今甘肅省泰安縣)人。曾滅前燕,取仇池,陷晉漢中,取成都,克前涼,定代地。任用王猛,修明國政,為五胡中最強(qiáng)盛的國家。猛卒,大舉侵晉,與謝玄等戰(zhàn)于淝水,大敗而還,后為姚萇所殺。
分類:
苻堅(jiān)
人名
甘肅
安縣
公元
《國語辭典》:
蓬萊宮(蓬萊宮)
拼音:
péng lái gōng
唐代的大明宮。因?qū)m后有蓬萊池,故稱為「蓬萊宮」。唐。
白居易
〈
長恨歌
〉:「昭陽殿里恩愛絕,蓬萊宮中日月長?!?/div>
分類:
蓬萊宮
仙人
所居
宮名
陜西
長安
安縣
原名
大明宮
《國語辭典》:
龍首(龍首)
拼音:
lóng shǒu
1.龍的頭部?!独m(xù)漢書志。第六。禮儀志下》:「載飾以蓋,龍首魚尾,華布?jí)?,纁上周,交絡(luò)前后,云氣畫帷裳?!?br />2.狀元?!斗Q謂錄》卷二四:「宋朝狀元入相者,呂蒙正、王曾、李迪、宋庠,石揚(yáng)休詩云:『皇朝四十三龍首,身列黃扉止四人?!弧?/div>
分類:
山名
科舉
投壺
陜西
狀元
壺中
龍首
長安
安縣
龍頭
正向
自己
《國語辭典》:
漏天
拼音:
lòu tiān
形容雨多,或久雨不晴。宋。
蘇軾
廣州蒲澗寺
詩:「千章古木臨無地,百尺飛濤瀉漏天?!?/div>
分類:
地名
謂如
四川
多雨
安縣
久雨
飛泉
盛大
地多
《國語辭典》:
張湯(張湯)
拼音:
zhāng tāng
人名。西漢杜陵(故城在今陜西省長安縣東南)人,生卒年不詳。武帝時(shí),官至御史大夫,處理訟獄案件,咬文嚼字,寡情嚴(yán)苛,為漢代著名酷吏。后為朱買臣等所陷,自殺身亡。
分類:
人名
杜陵
故城
陜西
長安
安縣
東南
《漢語大詞典》:
蓬池
(1).古澤藪名。即 逢澤 。在今 河南省 開封市 東南, 戰(zhàn)國 魏 地,本 逢忌 之藪。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
之十二:“徘徊 蓬池 上,還顧望 大梁 ?!?唐
韋應(yīng)物
《大梁亭會(huì)李四棲梧作》
詩:“至今 蓬池 上,遠(yuǎn)集八方賓?!?明
何景明
《黃河篇》
:“ 蓬池 已在 梁園 里,嘯歌緑水洪波起?!?br />(2).即 蓬萊池 。在 陜西省 長安縣 大明宮 蓬萊殿 附近。 唐
李德裕
《述夢(mèng)詩四十韻》
:“荷靜 蓬池 鱠,冰寒 郢水 醪?!痹ⅲ骸懊繉W(xué)士初上賜食,皆是 蓬萊池 魚鱠?!?明
李東陽
《鏡川楊淑人壽》
詩:“門臨 杜曲 天相接,膾出 蓬池 手自調(diào)。”
分類:
古澤
古澤藪名
澤藪
蓬萊
陜西
長安
河南
安縣
大明宮
開封
《國語辭典》:
太液池
拼音:
tài yè chí
1.漢、唐皆有太液池,均在今陜西省長安縣境。《文選。班固。兩都賦》:「前唐中而后太液?!估钌谱⒁?a target='_blank'>漢書》:「建章宮其西則有唐中數(shù)十里,其北沼太液池?!?br />2.在今北平故宮西華門外,分北海、中海、南海三海。參見「三?!箺l。
分類:
太液池
門外
北海
陜西
長安
中海
安縣
南海
三海
《漢語大詞典》:
漸臺(tái)(漸臺(tái))
(1).臺(tái)名。在 湖北省 江陵縣 東。 楚昭王 出游,留夫人 漸臺(tái) 之上。 江 水大至,臺(tái)崩,夫人流而死。參閱 漢 劉向
《
列女傳·楚昭貞姜
》
。
(2).臺(tái)名。在 陜西省 長安縣 。 漢武帝 作 建章宮 , 太液池 中有 漸臺(tái) ,高二十馀丈,臺(tái)址在水中,故名。 漢 末 劉玄 兵從 宣平門 入, 王莽 逃至 漸臺(tái) 上,為眾兵所殺。參閱
《
漢書·郊祀志下
》
、
《王莽傳下》
,
《
三輔黃圖·臺(tái)榭
》
。
(3).星名,在織女星旁。
《
隋書·天文志上
》
:“東足四星曰漸臺(tái),臨水之臺(tái)也?!?/div>
分類:
星名
臺(tái)名
織女星
湖北
陜西
長安
江陵縣
安縣
漢武帝
出游
建章宮
《國語辭典》:
周昉
拼音:
zhōu fǎng
人名。字仲朗,或字景元,唐京兆(今陜西省長安縣)人,生卒年不詳。曾任宣州長史,善繪人物,所繪仕女、佛像,神態(tài)優(yōu)閒從容,世稱神品。其戲嬰圖、紈扇仕女圖、簪花仕女圖,皆為傳世杰作。
分類:
人名
京兆
陜西
長安
安縣
《國語辭典》:
柏梁臺(tái)(柏梁臺(tái))
拼音:
bó liáng tái
漢武帝時(shí)建立,以香柏為梁,故稱為「柏梁臺(tái)」?!稘h書。卷六。武帝紀(jì)》:「元鼎元年夏五月,……。二年……。春,起柏梁臺(tái)。」?jié)h。服虔。注:「用百頭梁作臺(tái),因名焉?!诡亷煿拧W⒁度o舊事》:「以香柏為之。今書字皆作柏。服說非?!购?jiǎn)稱為「柏臺(tái)」。
分類:
柏梁臺(tái)
宮殿
故址
陜西
長安
安縣
西北
《漢語大詞典》:
泐潭
潭名。在 江西省 高安縣 洞山 。相傳 唐 代禪宗曹洞宗 良價(jià)禪師 與其弟子 本寂 曾居此習(xí)禪。 明
宋濂
《游涇川水西寺簡(jiǎn)葉八宣慰劉七都事章卞二元帥》
詩:“別有白髮師,野鶴雞羣異。身披伽黎衣,云繼 泐潭 裔。”參閱 明 瞿汝稷
《
指月錄
》
卷十六。
分類:
潭名
江西
高安
安縣
禪宗
曹洞宗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hào)
關(guān)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