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典故  
吹玉笙
 
子晉笙
  
子晉吹笙
 
緱嶺鶴
 
緱笙
 
王子吹笙
 
周太子
 
舉手謝時人
 
周王子
 
王喬鶴
 
吹笙去
 
緱嶺云
 
緱山仙子
 
跨鶴吹笙
 
靈王子
  
吹笙騎鶴
 
吹笙跨鶴
  
緱山騎鶴
  
子喬笙
 
吹笙仙子
 
登緱嶺
 
緱山王郎子
 
伊笙
  
乘鶴緱山
  
吹笙遙謝手
 
鳳吹去
 
緱嶺笙歌
 
緱山風月
   
騎鶴峰
 
去鶴留笙
 
山頭白鶴候我
 
笙簫緱嶺人
 
使鶴催
 
王子駕
 
維嶺
 
西歸公子
 
謝路人
  
子喬笙鶴
  
吹笙北崖
        
維氏鶴
 
舞鶴
 
西嶺吹笙
  
玉笙斷
 
相關人物
王子喬


舊題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
王子喬,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鳴。游伊洛閒,道士浮丘公接上嵩山。十馀年后,來于山上,告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緱氏山頭?!构税Q駐山顛,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而去。
《太平廣記》卷四〈神仙四·王子喬〉
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見桓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頭。」果乘白鶴,駐山嶺,望之不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后立祠于緱氏及嵩山。
《昭明文選》卷十一〈賦己·游覽·游天臺山賦〉~499~
王喬控鶴以沖天,應真飛錫以躡虛。騁神變之揮霍,忽出有而入無。」唐·李善注引《列仙傳》:「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閒。道士浮邱公接以上嵩高山?!?/span>

簡釋

王喬鶴:喻灑脫不凡之人,或指鶴。唐杜甫《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之二:“范蠡舟扁小,王喬鶴不群?!?/p>

王子喬:喻指仙人。《古詩十九首》之十五:“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p>

鶴駕:喻仙人或太子的車騎。唐杜甫《洗兵馬》:“鶴駕通霄鳳輦備,雞鳴問寢龍樓曉?!?/p>


例句

年年望靈鶴,常在此山頭。 于鵠 寄續(xù)尊師

安得如子晉,與之游太清。 儲光羲 同王十三維偶然作十首

瑣窗朱檻同仙界,半夜緱山有鶴聲。 劉滄 登龍門敬善寺閣

玉笙無遺音,悵望緱嶺云。 劉駕 別道者

前堂吹參差,不作緱山聲。 劉駕 勵志

因思往事成惆悵,不得緱山和一聲。 卓英英 理笙

緱山之鶴,華頂之云。 司空圖 詩品飄逸

愿隨執(zhí)輕策,往結周太子。 司馬扎 贈王道士

吹笙今一去,千古在逡巡。 姚合 莊恪太子挽詞二首之二

緱山遺響昔所聞,廟庭進旅今攸設。 孟簡 享惠昭太子廟樂章

何年緱嶺上,一謝洛陽城。 崔湜 寄天臺司馬先生

朝朝緱氏鶴,長向洛城飛。 崔融 和梁王眾傳張光祿是王子晉后身

西歸公子何時降,南岳先生早晚來。 施肩吾 候仙詞

文王喻復今朝是,子晉吹笙此日同。 李商隱 人日即事

椅梧連鶴禁,埤堄接龍韜。 李德裕 述夢四十韻

幸遇王子晉,結交青云端。 李白 古風

吾愛王子晉,得道伊洛濱。 李白 感遇四首

又引王子喬,吹笙舞松風。 李白 至陵陽山登天柱石酬韓侍御見招隱黃山

客遇王子喬,口傳不死方。 李白 贈別舍人弟臺卿之江南

莫學吹笙王子晉,一遇浮丘斷不還。 李白 鳳吹笙曲

早晚還乘鶴,悲歌向故園。 李端 送荀道士歸廬山

復聞周太子,亦遇浮丘公。 李群玉 升仙操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李賀 天上謠

孤高堪弄桓伊笛,縹緲宜聞子晉笙。 杜牧 寄題甘露寺北軒

山路遠懷王子晉,詩家長憶謝玄暉。 杜牧 懷紫閣山

人傳有笙鶴,時過此山頭。 杜甫 玉臺觀

令威子晉皆儔侶,東岳同尋太真女。 楊嗣復 贈毛仙翁

空嗟鳳吹去,無復雞鳴朝。 權德輿 惠昭皇太子挽歌詞二首

還似緱山駕,飄飄向碧虛。 權德輿 贈文敬太子挽歌詞二首之二

玉笙王子駕,遼鶴令威身。 武元衡 和楊三舍人晚秋與崔二舍人因以繼和

王子白云仙去久,洛濱行路夜吹笙。 武元衡 緱山道中口號

憶昔王子晉,鳳笙游云空。憐壽不貴色,身世兩無窮。 沈佺期 鳳笙曲

五歲過人智,三天使鶴催。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蒼舒留帝寵,子晉有仙才。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子晉少姨聞定怪,人間亦便有霓裳。 白居易 嵩陽觀夜奏霓裳

未許子晉乘,難教道林放。 皮日休 鶴屏

君以為真,相期緱嶺。 盧綸 和馬郎中畫鶴贊

他日丹霄驂白鳳,何愁子晉不聞聲。 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

昨日圍棋未終局,多乘白鶴下山來。 秦系 期王鍊師不至

緱嶺獨能徵妙曲,嬴臺相共吹清音。 羅鄴 題笙

禮成神既醉,髣髴緱山鶴。 裴度 享惠昭太子廟樂章

王子求仙月滿臺,玉笙清轉鶴裴回。曲終飛去不知處,山下碧桃春自開。 許渾 緱山廟

海中紫霧蓬萊島,安期子喬去何早。 貫休 了仙謠

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 賈島 游仙

子喬來魏闕,明主賜衣簪。 錢起 題秘書王迪城北池亭

葛水霧中龍乍變,緱山煙外鶴初飛。 韋莊 放榜日作

子喬翔鄧林,王母游層城。 顧況 謝王郎中見贈琴鶴

不知子晉緣何事,只學吹簫便得仙。 高駢 聞河中王鐸加都統(tǒng)

好見吹笙伊洛上,紫煙丹鳳亦相隨。 鮑容 和王璠侍御酬友人贈白角冠

曾見周靈王太子,碧桃花下自吹笙。 鮑溶 懷仙二首

心期周太子,下馬拜虛碧。 鮑溶 途中旅思二首

鶴駕如可從,他年執(zhí)煙策。 鮑溶 途中旅思二首之一

人傳訪道滄海上,丁令王喬每往還。 任華 寄李白

一隨王喬去,長年玉天賓。 李白 避地司空原言懷

王喬在何處,清漢正驂鸞。 杜牧 早春閣下寓直蕭九舍人亦直內署因寄書懷四韻

王喬下天壇,微月映皓鶴。 杜甫 昔游

范蠡舟偏小,王喬鶴不群。 杜甫 觀李固請司馬弟山水圖三首

王喬一去空仙觀,白云至今凝不散。 護國 題醴陵玉仙觀歌

一自王喬放自由,俗人行處懶回頭。 鄭谷

聞有沖天客,披云下帝畿。 崔融 和梁王眾傳張光祿是王子晉后身

莫便沖天去,云雷不可攀。 楊于陵 贈毛仙翁

翀?zhí)焱踝尤?,對日圣君憐。 王維 恭懿太子挽歌五首

典故
楚逐伍胥

相關人物
伍員(字子胥)
 
伍奢
 
伍尚
 
太子建
 
楚平王


《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
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為太傅,費無忌為少傅。無忌不忠于太子建。平王使無忌為太子取婦于秦,秦女好,無忌馳歸報平王曰:「秦女絕美,王可自取,而更為太子取婦?!蛊酵跛熳匀∏嘏^愛幸之,生子軫。更為太子取婦。無忌既以秦女自媚于平王,因去太子而事平王??忠坏┢酵踝涠恿ⅲ瑲⒓?,乃因讒太子建。建母,蔡女也,無寵于平王。平王稍益疏建,使建守城父,備邊兵。 頃之,無忌又日夜言太子短于王曰:「太子以秦女之故,不能無怨望,愿王少自備也。自太子居城父,將兵,外交諸侯,且欲入為亂矣?!蛊酵跄苏倨涮滴樯菘紗栔N樯葜獰o忌讒太子于平王,因曰:「王獨柰何以讒賊小臣疏骨肉之親乎?」無忌曰:「王今不制,其事成矣。王且見禽?!褂谑瞧酵跖?,囚伍奢,而使城父司馬奮揚往殺太子。行未至,奮揚使人先告太子:「太子急去,不然將誅。」太子建亡奔宋。 無忌言于平王曰:「伍奢有二子,皆賢,不誅且為楚憂??梢云涓纲|而召之,不然且為楚患?!埂醪宦?,使人召二子曰:「來,吾生汝父;不來,今殺奢也?!刮樯杏瑔T曰:「楚之召我兄弟,非欲以生我父也,恐有脫者后生患,故以父為質,詐召二子。二子到,則父子俱死。何益父之死?往而令讎不得報耳。不如奔他國,借力以雪父之恥,俱滅,無為也?!刮樯性唬骸肝抑K不能全父命。然恨父召我以求生而不往,后不能雪恥,終為天下笑耳?!怪^員:「可去矣!汝能報殺父之讎,我將歸死?!股屑染蛨?zhí),使者捕伍胥。伍胥貫弓執(zhí)矢向使者,使者不敢進,伍胥遂亡。聞太子建之在宋,往從之。

例句

漢求季布魯朱家,楚逐伍胥去章華。 李白 江上贈竇長史

典故   
生馬角
    
烏白頭
 
待烏
   
馬頭覓角
 
畢逋頭白
 
瀚海烏頭
 
馬角望燕丹
 
馬頭無角
 
馬未角
 
頭白豈無緣
 
烏盼頭白
 
烏頭未變
 
白盡烏頭
 
待鳥頭白
 
淋烏白頭
 
頭白
 
烏改白頭
 
烏頭暗雪
 
烏頭有白十

相關人物
燕太子丹


《論衡校釋》卷五〈感虛第十九〉
傳書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從秦王求歸。秦王執(zhí)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划敶酥畷r,天地祐之,日為再中,天雨粟,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秦王以為圣,乃歸之。」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
太史公曰: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唐·司馬貞《史記索隱》〈燕丹子〉曰:「丹求歸,秦王曰『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丹乃仰天嘆,烏頭即白,馬亦生角。」《風俗通》及《論衡校釋》皆有此說,仍云「廄門木烏生肉足」。

簡釋

烏頭白:喻處境困難,或喻不可能之事。唐白居易《江州赴忠州至江陵已來舟中示舍弟五十韻》:“烏頭因感白,魚尾為勞赪?!?/p>


例句

秦中已久烏頭白,卻是君王未備知。 李商隱 人欲

青云馬生角,黃州使持節(jié)。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

只如西旅樣,頭白豈無緣。 杜牧

馬頭覓角生何日,石火敲光住幾時。 白居易 自題

典故
批龍麟

相關人物
燕太子丹


《戰(zhàn)國策》卷三十一〈燕策三·燕太子丹質于秦亡歸〉~28~
燕太子丹質于秦,亡歸。見秦且滅六國,兵以臨易水,恐其禍至。太子丹患之,謂其太傅鞫武曰:「燕、秦不兩立,愿太傅幸而圖之?!刮鋵υ唬骸盖氐乇樘煜拢{韓、魏、趙氏,則易水以北,未有所定也。柰何以見陵之怨,欲排其逆鱗哉?」太子曰:「然則何由?」太傅曰:「請入,圖之。」
典故
師婚

相關人物
文姜
 
鄭國太子忽


《春秋左傳·桓公六年》
「齊侯欲以文姜妻鄭太子忽。太子忽辭,……及其敗戎師也,齊侯又請妻之,固辭。人問其故,太子曰:『無事于齊,吾猶不敢。今以君命奔齊之急,而受室以歸,是以師婚也。民其謂我何?』」

例句

頓首愿歸貨,納女稱舅甥。道安奮衣去,義重利固輕。師婚古所痛,合姓非用兵。 柳宗元 韋道安(道安嘗佐張建封于徐州。及軍亂而道安自殺)

典故 
雨粟

相關人物
燕太子丹
 
荊軻


《史記》卷八十六〈刺客列傳〉~2538~
太史公曰:世言荊軻,其稱太子丹之命,「天雨粟,馬生角」也,太過。又言荊軻傷秦王,皆非也。始公孫季功、董生與夏無且游,具知其事,為余道之如是。自曹沫至荊軻五人,此其義或成或不成,然其立意較然,不欺其志,名垂后世,豈妄也哉!
《論衡校釋》卷五〈感虛〉~235~
傳書言:「燕太子丹朝于秦,不得去,從秦王求歸。秦王執(zhí)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划敶酥畷r,天地祐之,日為再中,天雨粟,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秦王以為圣,乃歸之?!?/span>
典故
王子思歸

相關人物
楚太子完


《史記》卷七十八〈春申君列傳〉~2393~
黃歇受約歸楚,楚使歇與太子完入質于秦,秦留之數年。楚頃襄王病,太子不得歸。而楚太子與秦相應侯善,于是黃歇乃說應侯曰:「相國誠善楚太子乎?」應侯曰:「然?!剐唬骸附癯蹩植黄鸺玻夭蝗鐨w其太子。太子得立,其事秦必重而德相國無窮,是親與國而得儲萬乘也。若不歸,則咸陽一布衣耳;楚更立太子,必不事秦。夫失與國而絕萬乘之和,非計也。愿相國孰慮之。」
《庾子山集》卷二〈哀江南賦〉
日窮于紀,歲將復始。逼迫危慮,端憂暮齒。踐長樂之神皋,望宣平之貴里。渭水貫于天門,驪山回于地市。幕府大將軍之愛客,丞相平津侯之待士。見鐘鼎于金、張,聞弦歌于許、史。豈知灞陵夜獵,猶是故時將軍;咸陽布衣,非獨思歸王子!

例句

王子思歸日,長安已亂兵。 杜甫 送李卿曄

典故
相關人物
劉據(戾太子)


《漢書》卷六十三《戾太子劉據傳》
戾太子據,元狩元年立為皇太子,年七歲矣。初,上年二十九乃得太子,甚喜,為立禖,使東方朔、枚皋作禖祝。少壯,詔受公羊春秋,又從瑕丘江公受谷梁。及冠就宮,上為立博望苑,使通賓客,從其所好,故多以異端進者。元鼎四年,納史良娣,產子男進,號曰史皇孫。

例句

望苑遷詞客,儒林拜丈人。 李端 喜皇甫郎中拜諭德兼集賢學士

名參漢望苑,職述景題輿。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

典故
燕太子

相關人物
燕太子丹
 
荊軻


《史記》卷三十四《燕召公世家》
燕見秦且滅六國,秦兵臨易水,禍且至燕。太子丹陰養(yǎng)壯士二十人,使荊軻獻督亢地圖于秦,因襲刺秦王。秦王覺,殺軻,使將軍王剪擊燕。二十九年,秦攻拔我薊,燕王亡,徙居遼東,斬丹以獻秦。三十年,秦滅魏。

例句

經過燕太子,結托并州兒。 李白 少年行二首之一

《國語辭典》:乘鶴(乘鶴)  拼音:chéng hè
騎著鶴升天。比喻離開塵世而成仙。
《漢語大詞典》:吹笙
喻飲酒。 宋 張元干 《浣溪沙》詞題曰:“諺以竊嘗為吹笙云?!?遼 李齊賢 《鷓鴣天·飲麥酒》詞:“飲中妙訣人如問,會得吹笙便可工?!?況周頤 蕙風詞話卷三:“竊嘗,嘗酒也……《織餘瑣述》云:‘樂器竹製者唯笙,用吸氣吸之,恆輕,故以喻竊嘗?!?/div>
《漢語大詞典》:子喬(子喬)
春秋 時神話傳說人物。《孝經援神契》:“ 魯哀公 十四年, 孔子 夜夢 三槐 之間, 豐沛 之邦,有赤煙起。乃呼 顏淵 、 子夏 往視之。驅車到 楚 西北 范氏街 ,見芻兒捕麟,傷其前左足,薪而覆之。 孔子 曰:‘兒來,汝姓為誰?’兒曰:‘吾姓 赤誦 ,名 子喬 ,字 受紀 ?!卑?, 晉 干寶 搜神記卷八作“時喬”,初學記卷二九作“時僑”。
分類:人物二九
《漢語大詞典》:子晉(子晉)
王子喬 的字。神話人物。相傳為 周靈王 太子,喜吹笙作鳳凰鳴,被 浮丘公 引往 嵩山 修煉,后升仙。 晉 葛洪 抱樸子·釋滯:“昔 子晉 舍視膳之役,棄儲貳之重,而 靈王 不責之以不孝?!?唐 盧眉娘 《和卓英英理笙》:“他日丹霄驂白鳳,何愁 子晉 不聞聲?!?宋 范仲淹 《天平山白云泉》詩:“ 子晉 罷云笙, 伯牙 收玉琴。” 清 袁枚 新齊諧·控鶴監(jiān)秘記二則:“太后使 昌宗 騎木鶴,呼為 子晉 后身。”
分類:人物
《漢語大詞典》:洛濱笙(洛濱笙)
亦作“ 洛賓笙 ”。 語出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 者, 周靈王 太子 晉 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 伊 洛 之間。”后借指仙人吹笙聲。 南朝 梁 劉孝綽 《酬陸長史倕》詩:“風傳 鳳臺 琯,云渡 洛賓 笙。” 唐 許敬宗 《游清都觀尋沈道士得清字》詩:“或命 餘杭 酒,時聽 洛濱 笙?!?/div>
分類:吹笙仙人
《國語辭典》:王子喬(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恢習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挂卜Q為「王喬」、「王子晉」。
《國語辭典》:王子晉(王子晉)  拼音:wáng zǐ jìn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參見「王子喬」條。
《國語辭典》:王子喬(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挂卜Q為「王喬」、「王子晉」。
《國語辭典》:王喬(王喬)  拼音:wáng qiáo
1.神話傳說中的仙人。參見「王子喬」條。
2.人名。生卒年不詳,漢葉縣人,曾為縣令。相傳其善于神術,曾把鞋子化成兩只鳧鳥乘坐,進見帝王。
《國語辭典》:王子喬(王子喬)  拼音:wáng zǐ qiáo
神話傳說中的仙人。漢。劉向《列仙傳。卷上。王子喬》:「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伊洛之間,道士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三十馀年后,求之于山上,見柏良,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緱氏山巔?!恢習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也稱為「王喬」、「王子晉」。
《漢語大詞典》:笙鶴(笙鶴)
漢 劉向 列仙傳載: 周靈王 太子 晉 ( 王子喬 ),好吹笙,作鳳鳴,游 伊 洛 間,道士 浮丘公 接上 嵩山 ,三十馀年后乘白鶴駐 緱氏山 頂,舉手謝時人仙去。后以“笙鶴”指仙人乘騎之仙鶴。 唐 杜甫 《玉臺觀》詩之一:“人傳有笙鶴,時過北山頭?!?宋 姜夔 《阮郎歸》詞:“與君閒看壁間題:夜涼笙鶴期?!?明 徐渭 《小集滴水厓朝陽觀》:“不信夜來高頂望,定應笙鶴下飛仙?!?/div>
分類:太子吹笙
《漢語大詞典》:緱山(緱山)
即 緱氏山 。指修道成仙之處。 唐 白居易 《吳興靈鶴贊》:“ 遼水 一去, 緱山 不迴?!?五代 王定保 唐摭言·自負:“ 薛能 尚書題集后曰:‘縱有 緱山 也無益,四方聯(lián)絡盡蛙聲?!?明 王錂《春蕪記·訪友》:“因此上 箕山 掛瓢, 緱山 弄簫?!眳⒁姟?緱氏山 ”。
分類:修道成仙
《漢語大詞典》:緱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師縣 。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 者, 周靈王 太子 晉 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 伊洛 之間,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見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至時,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后因以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鳳笙篇》:“緑云紫氣向 函關 ,訪道應尋 緱氏山 ?!?/div>
《漢語大詞典》:緱山鶴(緱山鶴)
相傳 王子喬 于 緱山 乘鶴成仙。后用作歌詠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廟樂章·亞獻終獻》:“禮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鶴?!?唐 元稹 《別李三》詩:“蒼蒼 秦 樹云,去去 緱山 鶴?!币嘧鳌?緱氏鶴 ”。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各體詩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籌堂 《壽詩》,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馭未來 緱氏 鶴,月明吹徹玉笙寒?!眳⒁姟?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緱氏山(緱氏山)
山名。在 河南省 偃師縣 。 漢 劉向 列仙傳·王子喬:“ 王子喬 者, 周靈王 太子 晉 也。好吹笙,作鳳凰鳴。游 伊洛 之間,道士 浮丘公 接以上 嵩高山 。三十餘年后,求之於山上,見 桓良 曰:‘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於 緱氏山 巔?!習r,果乘白鶴駐山頭,望之不得到,舉手謝時人,數日而去。”后因以為修道成仙之典。 唐 李白 《鳳笙篇》:“緑云紫氣向 函關 ,訪道應尋 緱氏山 ?!?/div>
《漢語大詞典》:緱氏鶴(緱氏鶴)
見“ 緱山鶴 ”。
《漢語大詞典》:緱山鶴(緱山鶴)
相傳 王子喬 于 緱山 乘鶴成仙。后用作歌詠仙家之典。 唐 裴度 《唐享惠昭太子廟樂章·亞獻終獻》:“禮成神既醉,彷彿 緱山 鶴?!?唐 元稹 《別李三》詩:“蒼蒼 秦 樹云,去去 緱山 鶴?!币嘧鳌?緱氏鶴 ”。 清 趙翼 甌北詩話·各體詩二:“ 金 李俊民 有 王籌堂 《壽詩》,俱用 王 家典故二首:‘仙馭未來 緱氏 鶴,月明吹徹玉笙寒。’”參見“ 緱氏山 ”。
《漢語大詞典》:謝時(謝時)
(1).猶避世,謂不問世事。 唐 李白 《下途歸石門舊居》詩:“何當脫屣謝時去,壺中別有日月天?!?br />(2).猶謝世,謂死亡。 明 何景明 《與何粹夫書》:“三四君子,悉已謝時?!?/div>
《國語辭典》:跨鶴(跨鶴)  拼音:kuà hè
傳說以跨鶴而升天為成仙。后亦比喻人死為跨鶴。宋。林景熙餞盛景則教授〉詩:「空明仙人朝帝所,跨鶴凌虛墮霜羽?!?/div>
《漢語大詞典》:丁令威
傳說是 漢 遼東 人,學道于 靈虛山 ,后成仙化鶴歸來,落城門華表柱上。時有少年,舉弓欲射之,鶴乃飛,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鳥有鳥 丁令威 ,去家千年今始歸。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學仙冢纍纍?!币?晉 陶潛 《搜神后記》卷一。 北周 庾信 《和宇文內史春日游山》詩:“道士 封君達 ,仙人 丁令威 ,煮丹於此地,居然未肯歸。”后用以比喻人世的變遷。 宋 蘇軾 《和移居》詩:“我豈 丁令威 ,千歲復還茲。” 清 卓爾堪 《題脊令圖》詩:“君罷招魂君莫悲,莫信真同 丁令威 。鷹鸇羅網何所據,他時或得生人歸?!?張恭 《獄中口占》詩之三:“ 北邙 華表如林立,何處重尋 丁令威 ?!?/div>
《漢語大詞典》:跨鶴揚州(跨鶴揚州)
南朝 梁 殷蕓 《小說·吳蜀人》:“有客相從,各言所志,或愿為 揚州 刺史,或愿多貲財,或愿騎鶴上升。其一人曰:‘腰纏十萬貫,騎鶴上 揚州 ?!嫒??!焙笠浴翱琥Q揚州”指豪富冶游繁華之地。 元 汪元亨 《折桂令·歸隱》曲:“先世簪纓,舊業(yè)箕裘,走馬 章臺 ,騎鯨滄海,跨鶴 揚州 ,黃金積子孫難守?!?明 高明 《二郎神·秋懷》套曲:“得成就,真箇勝似腰纏跨鶴 揚州 。”亦作“ 跨鶴維揚 ”、“ 跨鶴纏腰 ”。 清 長白浩歌子 螢窗異草·落花島:“ 申無疆 ,字 仲錫 ,跨鶴 維揚 ,歷有年所?!?清 楊潮觀 《李衛(wèi)公替龍行雨》:“俺不是 揚州 游客,跨鶴纏腰;俺不是 秦 臺嬌客,乘鳳吹簫?!币嗍∽鳌?跨鶴 ”。 明 湯顯祖 《牡丹亭·淮泊》:“那里有纏十萬,順天風跨鶴閒游!”
《漢語大詞典》:靈鶴(靈鶴)
亦作“ 靈鵠 ”。 仙鶴。拾遺記·吳附 南朝 梁 蕭綺 錄:“數百年后,靈鵠翔於林壑,靈虎嘯於山丘?!?唐 劉滄 《贈隱者》詩:“臨水靜聞靈鶴語,隔原時有至人來。” 金 元好問 《二月十五日鶴》詩:“ 九龍崗 上 玄元祠 ,人言尊像神所遺,年年二月降靈鶴,來無定數有定期。”
分類:仙鶴
《漢語大詞典》:騎鶴(騎鶴)
(1).謂仙家、道士乘鶴云游。 唐 賈島 《游仙》詩:“歸來不騎鶴,身自有羽翼?!?宋 張孝祥 《水龍吟·過浯溪》詞:“待相將把袂,清都歸路,騎鶴去、三千歲?!?清 李調元 《龍洞》詩:“昔者 李道人 ,騎鶴來棲宿。”《花月痕》第四八回:“仙佛不死,何不日日騎鶴,日日跨獅。”
(2).猶言騎鶴上 揚州 。 宋 陳師道 《送澤之過維揚》詩:“顧我老無騎鶴興,羨君行及看花天?!?金 元好問 《雪后招鄰舍王贊子襄飲》詩:“賣刀買犢未厭早,腰金騎鶴非所望。” 清 黃遵憲 《游箱根》詩:“纏腰更騎鶴,辟俗還食肉?!?/div>
《國語辭典》:鳳吹(鳳吹)  拼音:fèng chuì
笙、簫等弦管樂。唐。李白 宮中行樂詞八首之八:「鶯歌聞太液,鳳吹繞瀛洲。」
分類:笙簫細樂
《國語辭典》:鳳笙(鳳笙)  拼音:fèng shēng
笙的美稱。南唐。李煜望江南。多少淚〉詞:「心事莫將和淚說,鳳笙休向淚時吹,腸斷更無疑。」
《國語辭典》:鶴禁(鶴禁)  拼音:hè jìn
皇太子的居所。《白孔六帖。卷三七。太子。鶴禁》引〈漢宮闕疏〉曰:「白鶴,太子所居之地,凡人不得輒入,故云鶴禁也?!?/div>
《國語辭典》:鶴馭(鶴馭)  拼音:hè yù
傳說中仙人多駕鶴升天,故用以比喻仙人或得道之士。唐。吳融 和皮博士赴上京觀中修靈齋贈盛儀尊師兼見寄詩:「鶴馭已從煙際下,鳳膏還向月中焚。」今常作為哀挽婦女用語。如:「鶴馭西歸」。
《國語辭典》:鶴駕(鶴駕)  拼音:hè jià
1.對仙人車駕的敬稱。唐。耿湋 游鐘山紫芝觀詩:「鶴駕何時去,游人自不逢?!埂度龂萘x》第八一回:「震曰:『天子急欲見仙翁一面,幸勿吝鶴駕?!辉偃卣?,李意方行?!?br />2.太子的車駕。周靈王的太子晉,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修道,三十馀年后乘白鶴駐山頭,數日而去。故后人遂把太子的車駕稱為「鶴駕」。
3.死亡。因仙人駕鶴升天,故后人在挽辭中也用作哀挽婦女用語。如:「鶴駕西歸」。
《國語辭典》:沖天(沖天)  拼音:chōng tiān
疾飛上天?!妒酚洝>硪欢?。滑稽傳。淳于髡傳》:「此鳥不飛則已,一飛沖天;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埂段拿餍∈贰返谌兀骸竼魟儐魟兊闹饋?,登時煙焰沖天,火光四射。」
《漢語大詞典》:烏白(烏白)
謂烏鴉頭變白。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 南朝 梁簡文帝 《妾薄命》詩:“轉山猶可遂,烏白望難期。”《陳書·衡陽獻王昌傳》:“及鼎業(yè)初基,外蕃逆命,聘問斯阻,音介莫通,睠彼機橋,將隣烏白。”參見“ 烏白馬角 ”、“ 烏頭白馬生角 ”。
《國語辭典》:烏白馬角(烏白馬角)  拼音:wū bái mǎ jiǎo
相傳戰(zhàn)國時,燕國太子丹在秦為人質,因秦王待之無禮而請求返國。秦王則以烏鴉頭變白,馬頭生角的條件刁難他。見《燕丹子。卷上》。后以烏白馬角比喻困境,或不可能實現的事。南朝宋。鮑照 代白纻舞歌詞四首之四:「潔誠洗志期暮年,烏白馬角寧足言?!挂沧鳌笧醢最^,馬生角」。
《漢語大詞典》:烏頭白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變白,馬首長角。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質於 秦 , 秦王 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 秦王 不聽,謬言令烏頭白,馬生角,乃可許耳。 丹 仰天嘆,烏即白頭,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轟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烏頭白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烏頭白(烏頭白)
烏頭變白。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 唐 白居易 《答元郎中》詩:“我歸應待烏頭白,慙愧 元郎 誤歡喜?!?唐 李商隱 《人欲》詩:“ 秦中 已久烏頭白,卻是君王未備知?!?寧調元 《用東坡獄中遺子由韻寄約真戊沙》:“幾時待得烏頭白, 弱水 東流更向西?!眳⒁姟?烏頭白馬生角 ”。
《漢語大詞典》:烏頭白馬生角(烏頭白馬生角)
烏頭變白,馬首長角。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燕丹子》卷上:“ 燕太子 丹 質於 秦 , 秦王 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 秦王 不聽,謬言令烏頭白,馬生角,乃可許耳。 丹 仰天嘆,烏即白頭,馬生角, 秦王 不得已而遣之?!?span id="m6ly22y" class="book">《轟天雷》第七回:“照你意思,便烏頭白馬生角,也不能成功?”
《漢語大詞典》:烏頭馬角(烏頭馬角)
同“ 烏白馬角 ”。 清 錢謙益 《一嘆示士龍》詩:“一嘆依然竟隕霜,烏頭馬角事茫茫。” 清 顧貞觀 《金縷曲》詞:“廿載 包胥 承一諾,盼烏頭馬角終相救?!?柳亞子 《夜夢陶公醒而賦此》詩:“烏頭馬角費疑猜,又見離魂入夢來?!?/div>
《國語辭典》:角馬(角馬)  拼音:jué mǎ
馬生角。比喻事物失去本來面目。漢。揚雄《太玄經。卷三。更》:「次五童牛角馬,不今不古?!?/div>
《漢語大詞典》:頭白烏(頭白烏)
白頭烏鴉,傳說中的不祥鳥。
分類:不祥
《國語辭典》:馬生角(馬生角)  拼音:mǎ shēng jué
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妒酚洝>戆肆?。刺客列傳》:「天雨粟,馬生角也,大過?!?/div>
分類:烏頭仰天
《漢語大詞典》:馬角烏頭(馬角烏頭)
《燕丹子》卷上:“ 燕 太子丹 質於 秦 , 秦王 遇之無禮,不得意,欲求歸。 秦王 不聽,謬言曰:‘令烏白頭,馬生角,乃可許耳?!焙笠蛞浴榜R角烏頭”比喻不能實現之事。 清 曹貞吉 《百字令·詠史》詞:“ 田光 老矣,笑 燕丹 賓客,都無人物,馬角烏頭千載恨,匕首匣中如雪。” 清 惜秋 旅生 《維新夢·感憤》:“壯歲從征沙漠,望窮馬角烏頭,暮年遷謫 江州 ,吟盡荻花楓葉?!?/div>
分類:實現
《漢語大詞典》:天雨粟
(1).天降粟。古人傳說天下將餓,則有此兆。《淮南子·本經訓》:“昔者 蒼頡 作書,而天雨粟、鬼夜哭?!?高誘 注:“ 蒼頡 始視鳥跡之文造書契,則詐偽萌生,詐偽萌生則去本趨末、棄耕作之業(yè)而務錐刀之利。天知其將餓,故為雨粟?!?br />(2).表示決無可能之詞。 漢 王充 論衡·感虛:“ 燕 太子丹 朝於 秦 ,不得去,從 秦王 求歸。 秦王 執(zhí)留之,與之誓曰:‘使日再中,天雨粟,令烏白頭,馬生角,廚門木象生肉足,乃得歸?!?/div>
《漢語大詞典》:望苑
即 博望苑 。 漢武帝 為 戾太子 立,使交接賓客之處。故址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事見《漢書·戾太子劉據傳》、《三輔黃圖·苑囿》。 南朝 梁 庾肩吾 《詠桂樹》:“新叢入 望苑 ,舊榦別層城?!焙蠖嘟柚柑又畬m。 唐 杜甫 《寄李十四員外布十二韻》:“名參 漢 望苑 ,職述 景 題輿?!?仇兆鰲 注:“《漢書》: 戾太子 冠, 武帝 為立 博望苑 ,使通賓客。 唐 制,司議郎,東宮官屬,故用之?!?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文苑傳上·徐齊聃》:“今乃使氊裘之子,解辮而侍春闈; 冒頓 之苗,削袵而陪 望苑 。” 宋 王禹偁 《送淳于中舍懸車侍養(yǎng)》詩:“ 望苑 官清諧侍養(yǎng),督郵名賤恥徒勞。”參見“ 博望苑 ”。
《漢語大詞典》:博望苑
漢 宮苑名。故址在今 陜西省 西安市 。 漢武帝 為 戾太子 建,以供其交接賓客。漢書·戾太子劉據傳:“及冠就宮,上為立 博望苑 ,使通賓客?!?顏師古 注:“取其廣博觀望也?!?span id="bkxofbt" class="book">《三輔黃圖·苑囿》:“ 博望苑 , 武帝 立子 據 為太子,為太子開 博望苑 以通賓客…… 博望苑 在 長安 城南 杜門 外五里有遺址?!眳㈤?span id="nx9mbwl" class="book">《元和郡縣圖志》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