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詞典
勸諭
分類詞匯
教條
招降
招脅
齧梨
《漢語大詞典》:勸諭(勸諭)
勸勉曉喻。 宋 岳飛 《奏襄陽府路差補職官措置事宜狀》:“新復州軍全藉官員葺治,若不稍加恩數,深恐無以勸諭?!?span id="1wadsfv" class="book">《金史·食貨志二》:“今乞再下各路提刑及所屬州縣,勸諭民戶,如有不栽及栽之不及十之三者,并以事怠慢輕重罪科之?!?span id="en5nd5r" class="book">《醒世恒言·薛錄事魚服證仙》:“每至春間,親往各鄉(xiāng),課農耕種,又把好言勸諭,教他本分為人?!?郭沫若 《今日新文字運動所應取的路向》:“反對新文字的人,我們應該盡量的勸諭,能夠使他們掉過頭來加緊學習,那是再好也沒有?!?/div>
《國語辭典》:教條(教條)  拼音:jiào tiáo
1.教令、法規(guī)。唐。韓愈 許國公神道碑銘:「公之為治,嚴不為煩,止除害本,不多教條,與人必信?!?br />2.宗教上要求信徒服從遵守的條文。
3.只憑信仰,不加思考、求證,使人盲目接受的立論。
《國語辭典》:招降  拼音:zhāo xiáng
號召、勸諭敵人歸降?!妒酚?。卷一○九。李將軍傳》:「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虜急擊招降陵?!埂逗鬂h書。卷八九。南匈奴傳》:「宜令續(xù)深溝高壁,以恩信招降,宣示購賞,明其期約?!?/div>
《漢語大詞典》:招脅(招脅)
勸諭威脅。續(xù)資治通鑒·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 遼 南京權留守 韓德讓 懼甚,與知三司事 劉弘 登城,日夜守御,而城外招脅甚急,人懷二心。”
分類:勸諭威脅
《漢語大詞典》:齧梨
咬梨子。古代勸諭部屬同心同德的一種方式。表示內部離異,則國力如梨之脆弱,易為敵人所乘。資治通鑒·晉海西公太和二年:“冬,十月, 柳 據 蒲阪 , 雙 據 上邽 , 廋 據 陜城 , 武 據 安定 ,皆舉兵反。 堅 ( 苻堅 )遣使諭之曰:‘吾待卿等,思亦至矣,何苦而反!今止不徵,卿宜罷兵,各定其位,一切如故?!鲊堃詾樾拧=圆粡??!?胡三省 注:“棃肉脆而嚙之易入,以喻親戚離叛,則國力脆弱,將為敵人所乘,故嚙棃付使者,賜 柳 等以為信也?!?/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