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遞傳(遞傳)
(1).謂禪讓。 清 錢泳 《履園叢話·雜記上·兄弟和家之肥》:“伊古以來,事莫妙於 堯 舜 之遞傳,尚有嫌乎?”
(2).依次繼承。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筆記》卷三:“言地理者宗 景純 ,而 楊 、 曾 、 廖 、 賴 諸家,皆遞傳其學(xué)?!?/div>
《國(guó)語辭典》:挨排  拼音:āi pái
挨次排列。唐。姚合〈惡神行雨〉詩(shī):「兇神扇簸惡神行,洶涌挨排白霧生?!骨濉@疃贰稉P(yáng)州畫舫錄。虹橋錄下》:「船頂皆方,可載女輿,家人挨排于船首,以多為勝?!?/div>
《漢語大詞典》:班坐
列班而坐;依次而坐。后漢書·來歙傳:“於是置酒高會(huì),勞賜 歙 ,班坐絶席,在諸將之右?!?晉 陶潛 《游斜川》詩(shī):“氣和天惟澄,班坐依遠(yuǎn)流?!?唐 牛僧孺 《玄怪錄·劉諷》:“ 紫綏 鋪花茵於庭中,揖讓班坐。” 宋 葛立方 《滿庭芳·泛梅》詞:“命兒曹班坐,草草盃盤?!?/div>
分類:依次
《漢語大詞典》:遞降(遞降)
依次降低;逐漸降低。 明 沈德符 野獲編·禮部一·國(guó)初蔭敘:“用蔭者孫降子,曾孫降孫,傍蔭者,皆于蔭敘品遞降一級(jí)。” 清 葉夢(mèng)珠 《閱世編·錢法》:“ 泰昌 、 天啟 ,享國(guó)日淺,錢不多行,式無甚美,亦無甚惡,惟銅質(zhì)則遞降耳。” 豐子愷 《漸》:“因?yàn)槠渥兏菨u進(jìn)的……猶如從斜度極緩的長(zhǎng)遠(yuǎn)的山坡上走下來,使人不察其遞降的痕跡?!?/div>
《漢語大詞典》:巡酒
宴飲時(shí)依次斟酒。《前漢書平話》卷下:“ 王陵 舉盃,各人巡酒三盞?!?王少堂 《宋江》第三回:“有孩子巡酒上肴,大家又過來敬酒?!?/div>
《漢語大詞典》:轉(zhuǎn)員(轉(zhuǎn)員)
宋 時(shí)將校歲滿依次升遷,稱“轉(zhuǎn)員”。 宋 洪邁 容齋三筆·禁旅遷補(bǔ):“國(guó)朝宿衛(wèi)禁旅遷補(bǔ)之制,以歲月功次而遞進(jìn)者,謂之排連……其歲滿當(dāng)去者,隨其本資,高者以正任團(tuán)練使、刺史補(bǔ)外州總管、鈐轄,小者得州都監(jiān),當(dāng)留者於軍職內(nèi)升補(bǔ),謂之轉(zhuǎn)員?!?/div>
《漢語大詞典》:三刺
(1). 周 代治理重案,必依次與群臣、群吏和百姓三等人反復(fù)計(jì)議,然后定罪判決,以示審慎。周禮·秋官·司刺:“司刺掌三刺、三宥、三赦之法,以贊司寇聽獄訟。壹刺曰訊羣臣,再刺曰訊羣吏,三刺曰訊萬民?!?孫詒讓 正義:“三刺者,問眾以當(dāng)殺與否,是刑與宥不可豫定?!?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刺者,達(dá)也。詩(shī)人諷刺,周禮三刺,事敘相違,若針之通結(jié)矣。”隋書·刑法志:“ 周王 立三刺以不濫,弘三宥以開物。”
(2).指三次察訊。魏書·刑罰志:“以五聽求民情,八議以申之,三刺以審之。”
(3).謂擊刺三次。周禮·夏官·大司馬:“鼓戒三闋,車三發(fā),徒三刺?!?鄭玄 注:“鼓戒,戒攻敵,鼓一闋,車一轉(zhuǎn),徒一刺,三而止,象服敵?!?/div>
《國(guó)語辭典》:遞加(遞加)  拼音:dì jiā
順次增加?!陡;萑珪?。卷二○。刑名部。贓私》:「以下俱二兩五錢,遞加至二十五兩?!?/div>
分類:依次增加
《國(guó)語辭典》:遞增(遞增)  拼音:dì zēng
順次增加。如:「遞增數(shù)列」。
《漢語大詞典》:輪次(輪次)
(1).依次輪流。 唐 韓愈 《論變鹽法事宜狀》:“齊集之后,始得載鹽,及至院監(jiān)請(qǐng)受,又須待其輪次,不用門戶,皆被停留?!?span id="h3xqidu" class="book">《三國(guó)演義》第五六回:“文官武將輪次把盞,獻(xiàn)酬交錯(cuò)?!?br />(2).次序。 沙汀 《兇手》:“他卻鐵青了臉,顫抖著膝蓋,依輪次去履行他的入伍手續(xù)去了?!?/div>
《國(guó)語辭典》:代哭  拼音:dài kū
人死后,喪家請(qǐng)人更替而哭,使哭聲不斷,表示哀傷?!吨芏Y。夏官。契壺氏》:「凡喪,縣壺以代哭者,皆以水火守之,分以日夜?!埂缎绿茣>矶?。禮樂志十》:「下帷,內(nèi)外俱坐哭。有國(guó)官、僚佐者,以官代哭;無者,以親疏為之?!?/div>
《漢語大詞典》:遞興(遞興)
交替興起;依次興起。 清 袁枚 隨園隨筆·燧人鉆火樹:“當(dāng)天地開闢后,三皇遞興,一萬餘年,天下只有水,并無火。”
《漢語大詞典》:五正
(1).射儀用的五色箭靶,正中朱色,依次向外為白、蒼、黃、玄諸色。周禮·夏官·射人:“王以六耦射,三侯、三獲、三容,樂以《騶虞》,九節(jié)五正。” 鄭玄 注:“五采之侯,即五正之侯也。正之言正也,射者內(nèi)志正,則能中焉。畫五正之侯,中朱,次白,次蒼,次黃,玄居外?!?漢 張衡 《東京賦》:“張大侯,制五正。”《樂府詩(shī)集·燕射歌辭三·隋大射登歌》:“巾車整三乏,司裘飾五正?!?br />(2).五行官長(zhǎng)。左傳·隱公六年:“ 翼 九宗五正 頃父 之子 嘉父 逆 晉侯 于 隨 ?!?杜預(yù) 注:“五正,五官之長(zhǎng)?!?孔穎達(dá) 疏:“言五官之長(zhǎng)者,謂於 殷 時(shí)為五行官長(zhǎng)。”《孔子家語·五帝》:“ 康子 曰:‘吾聞 勾芒 為木正, 祝融 為火正, 蓐收 為金正, 玄冥 為水正, 后土 為土正。此五行之主而不亂,稱曰帝者,何也?’ 孔子 曰:‘凡五正者,五行之官名?!?br />(3).即五政。謂神化、官治、教治、因治、事治。鹖冠子·度萬:“天地陰陽取稽於身,故布五正以司五明…… 龐子 曰:‘敢問五正?!?鶡冠子 曰:‘有神化,有官治,有教治,有因治,有事治。’”
(4).泛指各項(xiàng)政治措施。管子·禁藏:“發(fā)五正,教薄罪,出拘民,解仇讎,所以建時(shí)功,施生谷也。” 郭沫若 等集校引 張佩綸 曰:“正,政通?!?/div>
《國(guó)語辭典》:遞嬗(遞嬗)  拼音:dì shàn
嬗,轉(zhuǎn)換。遞嬗指交替轉(zhuǎn)換。
《漢語大詞典》:列次
(1).猶次第。《淮南子·詮言訓(xùn)》:“俎豆之列次,黍稷之先后,雖知弗教也。”漢書·王吉傳:“朕以君有累世之美,故踰列次。”
(2).謂依次排列。 宋 曾鞏 《金石錄跋尾·江西石幢記》:“判官已下,皆列次姓名?!?/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