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漢語大詞典》:九法
亦作“ 九灋 ”。
(1). 周 治理邦國的九種措施。周禮·夏官·大司馬:“大司馬之職,掌建邦國之九灋,以佐王平邦國:制畿封國,以正邦國;設(shè)儀辨位,以等邦國;進賢興功,以作邦國;建牧立監(jiān),以維邦國;制軍詰禁,以糾邦國;施貢分職,以任邦國;簡稽鄉(xiāng)民,以用邦國;均守平則,以安邦國;以小事大,以和邦國?!?br />(2).泛指治理天下的各種大法。 唐 韓愈 《與孟尚書書》:“ 楊 墨 交亂,而圣賢之道不明,則三綱淪而九法斁,禮樂崩而夷狄橫?!?br />(3).指 漢 《九章律》。漢書·敘傳下:“ 漢 章九法, 太宗 改作。”參見“ 九章 ”。
(4).指道家修仙之法。 南朝 宋 鮑照 《謝賜藥啟》:“臣衛(wèi)躬不謹,養(yǎng)命無術(shù)。情淪五難,妙謝九法。” 錢振倫 注引列仙傳:“ 涓子 隱於 宕山 ,受 伯陽 九仙法?!?/div>
《國語辭典》:九章  拼音:jiǔ zhāng
1.古代天子冕服上的九種圖飾。即龍、山、華蟲、火、宗彝、藻、粉米、黼、黻九種圖案。見《書經(jīng)。益稷》唐??追f達。正義。
2.泛指多種圖案。明。瞿佑《剪燈新話。卷四。鑒湖夜泛記》:「戴翠鳳步搖之冠,躡瓊紋九章之履?!?br />3.《九章算術(shù)》的簡稱。參見「九章算術(shù)」條。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書記》:「九章積微,故以為術(shù)?!?br />4.九章律的簡稱。參見「九章律」條。漢。王充《論衡。謝短》:「法律之家亦為儒生問曰:『九章,誰所作也?』」
5.楚辭篇名。王逸以為乃屈原被放逐于江南之野,因思念君國,憂心罔極所作。分〈惜誦〉、〈涉江〉、〈哀郢〉、〈抽思〉、〈懷沙〉、〈思美人〉、〈惜往日〉、〈橘頌〉、〈悲回風(fēng)〉九篇。
《漢語大詞典》:雅拜
古代九種跪拜儀式之一。跪拜時先屈一膝,再屈一膝。 宋 羅大經(jīng) 鶴林玉露卷四:“ 朱文公 云:‘古者男子拜,兩膝齊屈,如今之道拜。 杜子春 注周禮奇拜,以為先屈一膝,如今之雅拜,即今拜也?!?/div>
《漢語大詞典》:九色
(1).九種顏色。三國志·魏志·烏丸鮮卑東夷傳論 裴松之 注引《魏略·西戎傳》:“﹝ 大秦國 ﹞山出九色次玉石,一曰青,二曰赤,三曰黃,四曰白,五曰黑,六曰緑,七曰紫,八曰紅,九曰紺。今 伊吾山 中有九色石,即其類?!?br />(2).泛指多種色彩。 唐 張籍 《同嚴給事聞唐昌觀玉藻近有仙過》詩:“九色云中紫鳳車,尋仙來到洞仙家?!?元 虞集 《記夢中》詩:“出海云霞九色芒,金容滉漾水中央?!?/div>
《漢語大詞典》:九儀(九儀)
(1).天子接待不同來朝者而制定的九種禮節(jié)。周禮·秋官·大行人:“以九儀辨諸侯之命,等諸臣之爵。” 鄭玄 注:“九儀,謂命者五:公、侯、伯、子、男也;爵者四:公、卿、大夫、士也?!焙蠓Q朝見天子之禮為九儀。 唐 李紓 《讓皇帝廟樂章·亞獻終獻》:“秩禮有序,和音既同。九儀不忒,三揖將終?!?宋 柳永 《御街行·圣壽》詞:“九儀三事仰天顏,八彩旋生眉宇?!?br />(2). 周 代對九種命官的授命儀式。周禮·春官·大宗伯:“以九儀之命,正邦國之位。壹命受職,再命受服,三命受位,四命受器,五命賜則,六命賜官,七命賜國,八命作牧,九命作伯?!?br />(3).詩·豳風(fēng)·東山:“親結(jié)其縭,九十其儀?!?毛 傳:“九十其儀,言多儀也?!焙笠蛞浴熬艃x”指聘嫁的儀節(jié)。 北周 庾信 《周冠軍公夫人烏石蘭氏墓志銘》:“百兩言歸,九儀從聘?!?/div>
《漢語大詞典》:九界
(1).佛教語。謂“十法界”中地獄、餓鬼、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九界相對佛界而言,均為迷界。《法華玄義·二上》:“己身他身,微妙寂絶,皆非權(quán)非實,而能應(yīng)於九界之權(quán),一界之實?!?清 龔自珍 《最錄三千有門頌》:“佛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佛性,我知之;九界具九界性,我知之;佛具九界性,獨未之聞?!?br />(2). 康有為 所謂產(chǎn)生世間諸苦的九種界別。即國界、級界、種界、形界、家界、業(yè)界、亂界、類界和苦界。見《大同書》甲部第六章。
《漢語大詞典》:九文
古代天子禮服上的九種圖案。《左傳·昭公二十五年》:“為九文、六采、五章以奉五色?!?杜預(yù) 注:“九文謂山、龍、華、蟲、藻、火、粉米、黼、黻也?!?span id="ks7j1bd" class="book">《晉書·慕容儁載記》:“祭饗朝慶,宜正服袞衣九文,冠冕九旒?!?/div>
《漢語大詞典》:玄夷
(1).我國古代東夷九種之一。后漢書·東夷傳:“夷有九種,曰: 畎夷 , 于夷 , 方夷 , 黃夷 , 白夷 , 赤夷 , 玄夷 , 風(fēng)夷 , 陽夷 。”
(2).指東夷的君長。 唐 宋之問 《謁禹廟》詩:“ 玄夷 屆瑤席,玉女侍清都?!?明 劉基 《會稽》詩:“ 玄夷 此日歸何處,玉簡他年豈再逢?!?br />(3).謂與道同而無形。 晉 郗超 《奉法要》:“雖復(fù)福踰山河,貴極三界,倚伏旋還,終墜罪苦,豈獲寧神大造,泊然玄夷哉!”
《漢語大詞典》:九種(九種)
、、春秋《樂》、論語、孝經(jīng)及小學(xué)(其名目說法不一,此據(jù)漢書·藝文志)等九種儒家經(jīng)典。漢書·藝文志:“序六藝為九種?!?宋 歐陽修 《唐書藝文志序》:“自 漢 以來,史官列其名氏篇第,以為六藝、九種、七略。”
《漢語大詞典》:九風(fēng)(九風(fēng))
指有關(guān)國運的九種社會動向。 漢 荀悅 申鑒·政體:“惟察九風(fēng),以定國常。一曰治,二曰衰,三曰弱,四曰乖,五曰亂,六曰荒,七曰叛,八曰危,九曰亡?!?/div>
《漢語大詞典》:九職(九職)
(1). 堯 設(shè)置的九種官職。 漢 劉向 說苑·君道:“當 堯 之時, 舜 為司徒, 契 為司馬, 禹 為司空, 后稷 為田疇, 夔 為樂正, 倕 為工師, 伯夷 為秩宗, 皋陶 為大理, 益 掌敺禽…… 堯 知九職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br />(2). 周 時的九種職業(yè)。周禮·天官·大宰:“﹝ 周 ﹞以九職任萬民:一曰三農(nóng),生九穀;二曰園圃,毓草木;三曰虞衡,作山澤之材;四曰藪牧,養(yǎng)蕃鳥獸;五曰百工,飭化八材;六曰商賈,阜通貨賄;七曰嬪婦,化治絲枲;八曰臣妾,聚歛疏材;九曰閒民,無常職,轉(zhuǎn)移執(zhí)事?!?唐 杜佑 通典·食貨三:“ 周 知其萬民眾寡之數(shù),乃分九職焉。九職既分,則劬勞者可見,勤惰者可聞也?!?/div>
《漢語大詞典》:九能
古指大夫應(yīng)當具備的九種才能。《詩·鄘風(fēng)·定之方中》“卜云其吉” 毛 傳:“建邦能命龜,田能施命,作器能銘,使能造命,升高能賦,師旅能誓,山川能説,喪紀能誄,祭祀能語,君子能此九者,可謂有德音,可以為大夫?!?span id="sfmeseb" class="book">《舊唐書·魏玄同傳》:“今使百行九能,折之於一面,具僚庶品;專斷於一司,不亦難矣?!?清 龔自珍 《商周彝器文錄敘》:“制器能銘,居九能之一,其人皆中大夫之材者也?!?/div>
《漢語大詞典》:九旗(九旂)
以不同徽號表示不同等級和用途的常、旂、旜、物、旗、旟、旐、旞、旌等九種旗幟。周禮·春官·司常:“司常掌九旗之物名,各有屬以待國事。日月為常,交龍為旂,通帛為旜,雜帛為物,熊虎為旗,鳥隼為旟,龜蛇為旐,全羽為旞,析羽為旌。” 晉 潘岳 《藉田賦》:“玉輅鳴鸞,九旗揚旆?!?唐 張薦 《唐享文太子廟樂章·送神》:“三獻具舉,九旗將旋。”
九旂:指各式軍旗。 南朝 梁元帝 《次建業(yè)詔》:“先次 建業(yè) ,行實京師,然后六軍遄征,九旂揚斾?!眳⒁姟?九旗 ”。
《漢語大詞典》:九拜
(1).古代祭祀時的九種禮拜形式。
(2).九次禮拜。黃庭內(nèi)景經(jīng)·常念“存漱五牙不飢渴” 唐 梁丘子 注:“常以立春之日雞鳴時入室,東向禮九拜,平坐,叩齒九通?!?/div>
《漢語大詞典》:九貢(九貢)
周 代征收貢物的九種類別。亦泛指進貢。周禮·天官·大宰:“以九貢致邦國之用,一曰祀貢,二曰嬪貢,三曰器貢,四曰幣貢,五曰材貢,六曰貨貢,七曰服貢,八曰斿貢,九曰物貢?!?span id="rjqd1gd" class="book">《晉書·食貨志》:“昔 周 姬公 制以六典,職方陳其九貢,頒財內(nèi)府,永為不刊?!?a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舊唐書·昭宗紀》:“且四海之內(nèi),創(chuàng)痏猶殷,九貢之邦,綱條未理?!?章炳麟 《封建考》:“邦國既有九貢,其諸侯所未食者,附庸蕞猥,宮簡事希?!?/div>
《漢語大詞典》:九過(九過)
九種過失。
分類:九種過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