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
綜合
詩話
詞話
古籍檢索
類書集成
查詢
詩詞
典故詞匯
對仗詞匯
詞譜
曲譜
詩詞地圖
登錄
韻典
平水韻
詞林正韻
中原音韻
中華通韻
校注
律詩校驗
詞格校驗
曲格校驗
對聯(lián)校驗
自動箋注
課堂
律絕創(chuàng)作
填詞入門
公開課
學習指南
其它
簡繁轉換
詩社
詩詞書店
關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
按出處分類
按人物分類
檢索結果:
全部
64
詞典
11
分類詞匯
36
其它
17
詞典
中和
中和節(jié)
中和樂
中和殿
中和樂舞
中和奏曲
中和韶樂
中和七韻
中和之政
中和反應
得中和氣
《國語辭典》:
中和
拼音:
zhōng hé
1.儒家以中正平和為中庸之道的精神修養(yǎng)。后亦泛指平衡穩(wěn)定、不受干擾的狀態(tài)?!抖Y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fā),謂之中;發(fā)而皆中節(jié),謂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埂盾髯?。致士》:「然后中和察斷以輔之,政之隆也?!?br />2.中和反應的簡稱。參見「中和反應」條。
3.地名。隸屬新北市中和區(qū),北側緊臨板橋區(qū),南接土城、新店,東界永和區(qū)。以舊時的中坑、漳和二莊而得名。
分類:
中和
道教
化學
中正
中庸之道
道教語
正平
平和
物理
理名
元氣
內(nèi)涵
儒家
則天
天地萬物
生成
成鹽
各得其所
《國語辭典》:
中和節(jié)(中和節(jié))
拼音:
zhōng hé jié
中國民間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流行于華北地區(qū),尤以北平為最。此節(jié)日乃由唐德宗下詔成立。相傳每年農(nóng)歷二月初一為太陽真君的生辰,民間習于是日相互贈送百谷、瓜果,并以「太陽鳩糕」祀日,祈求農(nóng)作物豐收。見《新唐書。卷一三九。李泌傳》。
分類:
中和節(jié)
貞元
五年
下詔
廢除
除正
正月
月晦
晦日
《漢語大詞典》:
中和樂(中和樂)
唐 樂曲名。 宋
王溥
《
唐會要·諸樂
》
:“﹝ 貞元 十二年﹞ 昭義 節(jié)度使 王虔休 獻
《繼天誕圣樂》
一曲……以葉中和之樂。其曲譜同進上。先時,有太常樂人 劉玠 ,流落至 潞州 , 虔休 因令造此曲以進,今
《中和樂》
起於此?!?/div>
分類:
樂曲
《國語辭典》:
中和殿
拼音:
zhōng hé diàn
北平故宮三大殿之一。位于太和殿后、保和殿前。建于明朝初年,清世祖順治二年(西元1645)重建,改稱今名。為清代帝王舉行大典時,演習禮儀之地。
分類:
北京
故宮
三大殿
《漢語大詞典》:
中和樂舞(中和樂舞)
唐 樂舞名。
《
新唐書·禮樂志十二
》
:“ 昭義軍 節(jié)度使 王虔休 以 德宗 誕辰未有大樂,乃作
《繼天誕圣樂》
,以宮為調(diào),帝因作
《中和樂舞》
。”參見“ 中和樂 ”。
分類:
樂舞
《漢語大詞典》:
中和樂(中和樂)
唐 樂曲名。 宋
王溥
《
唐會要·諸樂
》
:“﹝ 貞元 十二年﹞ 昭義 節(jié)度使 王虔休 獻
《繼天誕圣樂》
一曲……以葉中和之樂。其曲譜同進上。先時,有太常樂人 劉玠 ,流落至 潞州 , 虔休 因令造此曲以進,今
《中和樂》
起於此?!?/div>
分類:
樂曲
《分類字錦》:
中和奏曲
舊唐書德宗紀:貞元十四年二月。上御麟德殿。宴文武百寮。初奏破陣樂。遍奏九部樂及宮中歌舞伎十數(shù)人列于庭。先是上制中和樂舞曲。是日奏之。
分類:
燕饗
《漢語大詞典》:
中和韶樂(中和韶樂)
明 清 兩代大樂,用于祭祀和大朝會、大宴饗。
《
明史·樂志一
》
:“凡大朝賀,教坊司設中和韶樂於殿之東西,北向;陳大舞於丹陛之東西,亦北向……其大宴饗,教坊司設中和韶樂於殿內(nèi),設大樂於殿外,立三舞雜隊於殿下。”
《
清史稿·樂志一
》
:“ 世祖 入關,修 明 之舊,有
《中和韶樂》
,郊廟朝會用之?!?曹聚仁
《萬里行記·沈陽故宮懷古》
:“樂器部分,分中和韶樂器和丹陛大樂器,此外有蕃部樂器的琵琶和奚琴,鹵薄鼓吹大樂器的金、鉦、銅角、畫角等?!?/div>
分類:
兩代
大樂
祭祀
和大
大朝
朝會
大宴
宴饗
《分類字錦》:
中和七韻(中和七韻)
舊唐書德宗紀:貞元六年二月。百寮會宴于曲江亭。上賦中和節(jié)群臣賜宴七韻。是日百寮進兆人本業(yè)三卷。司農(nóng)獻黍粟各一斗。
分類:
燕饗
《分類字錦》:
中和之政
宋史趙抃傳:知成都以寬為治。抃向使蜀日。有聚為妖祀者。治以峻法。及是復有此獄。皆謂不免。抃察其亡他。曰:是特酒食過耳。刑首惡而釋馀人。蜀民大悅。會榮諲除轉運使。英宗諭諲曰:趙抃為成都。中和之政也。
分類:
郡守
《國語辭典》:
中和反應(中和反應)
拼音:
zhōng hé fǎn yìng
化學上指酸與堿因質(zhì)子的轉移作用,使酸與堿產(chǎn)生鹽和水的反應。例如使用等量的鹽酸溶液和氫氧化鈉溶液反應后,產(chǎn)生氯化鈉和水,此時溶液呈中性。
分類:
化學
酸與
質(zhì)子
轉移
《分類字錦》:
得中和氣(得中和氣)
白虎通:稷者,得陰陽中和之氣而用尤多,故為長也。
唐書許景先傳:與齊浣、王邱、韓休、張九齡更知制誥,以雅厚稱。張說曰:許舍人之文,雖乏峻峰激流,然辭旨豐美,得中和之氣。
分類:
文章
黍稷
粵公網(wǎng)安備44010402003275
粵ICP備17077571號
關于本站
聯(lián)系我們
客服:+86 136 0901 3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