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共1836,分123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典故
八難
良斲
良璞悲
良眉(又作:馬良白眉 馬良并秀)
張良椎(又作:張良椎秦)
良宵秉燭(又作:良夜秉燭)
伯有精靈
良弓藏(又作:狡兔在,良犬烹 ...)
車輕御良
成羽翼
松喬
張良辭漢
良史
帝王師
夢中良弼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張良


《漢書》卷一上〈高帝紀上〉~39~
食其欲立六國后以樹黨,漢王刻印,將遣食其立之。以問張良,良發(fā)八難。漢王輟飯吐哺,曰:「豎儒幾敗乃公事!」令趨銷印。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0~
食其未行,張良從外來謁。漢王方食,曰:「子房前!客有為我計橈楚權(quán)者?!蛊湟葬B生語告,曰:「于子房何如?」良曰:「誰為陛下畫此計者?陛下事去矣。」?jié)h王曰:「何哉?」張良對曰:「臣請藉前箸為大王籌之?!乖唬骸肝粽邷ヨ疃馄浜笥阼秸?,度能制桀之死命也。今陛下能制項籍之死命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一也。武王伐紂封其后于宋者,度能得紂之頭也。今陛下能得項籍之頭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二也。武王入殷,表商容之閭,釋箕子之拘,封比干之墓。今陛下能封圣人之墓,表賢者之閭,式智者之門乎?」曰:「未能也?!埂钙洳豢扇病0l(fā)鉅橋之粟,散鹿臺之錢,以賜貧窮。今陛下能散府庫以賜貧窮乎?」曰:「未能也。」「其不可四矣?!癖菹履苜任湫形?,不復(fù)用兵乎?」曰:「未能也?!埂钙洳豢晌逡印!癖菹履苄蓠R無所用乎?」曰:「未能也?!埂钙洳豢闪?。……今陛下能放牛不復(fù)輸積乎?」曰:「未能也。」「其不可七矣。……今復(fù)六國,立韓、魏、燕、趙、齊、楚之后,天下游士各歸事其主,從其親戚,反其故舊墳?zāi)?,陛下與誰取天下乎?其不可八矣。

例句

八難掉舌樞,三略役心機。 白居易 答四皓廟

典故     
匠石斤
 
斲鼻工
  
罷揮斤
   
匠石操斤
  
借斧斤
 
思郢質(zhì)
 
郢人妙質(zhì)
    
堊勞運斤
 
惠死莊杜口
 
匠石善運
 
良斲
  
運斤不輟
 
運斤質(zhì)
 
鼻蠅受斤
 
堊鼻運斤
 
斧揮郢鼻
 
妙斤
 
郢匠風斤
 
郢匠斲
  
斲妮

相關(guān)人物
惠施
 
莊子


《莊子集釋》卷八中〈雜篇·徐無鬼〉~843~
莊子送葬,過惠子之墓,顧謂從者曰:「郢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石斲之。匠石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郢人立不失容。宋元君聞之,召匠石曰:『嘗試為寡人為之?!唤呈唬骸撼紕t嘗能斲之。雖然,臣之質(zhì)死久矣?!蛔苑蜃又酪?,吾無以為質(zhì)矣,吾無與言之矣。」

簡釋

郢匠:指技藝高超的人,或喻大毛筆。唐駱賓王《夏日游德州贈高四》:“成風郢匠斫,流水伯牙弦?!?/p>


例句

郢人斤斫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 劉禹錫 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

脫略磻溪釣,操持郢匠斤。 杜甫 奉贈鮮于京兆二十韻

惠死莊杜口,鐘歿師廢琴。 白居易 哭崔常侍晦叔

郢匠掄材日,轅輪必盡呈。 皇甫冉 上禮部楊侍郎

雕琢只應(yīng)勞郢匠,膏肓終恐誤秦醫(yī)。 羅隱 投所思

落筆空追愴,曾蒙借斧斤。 鄭谷 讀故許昌薛尚書詩集

成風郢匠斫,流水伯牙弦。 駱賓王 夏日游德州贈高四

典故   
荊山玉
     
三刖
 
卞和泣
    
卞和玉
  
卞和三獻
 
卞和刖
 
和氏玉
 
荊山璆
 
玉三獻
  
和氏淚
 
痛玉
   
卞和恥
  
楚山玉
 
楚王珍
  
抱玉淚
 
悲玉石
 
和氏愆
 
三獻荊山
 
白璧三年淚
 
白璧疑冤楚
 
抱石疑非
 
抱玉卞和
 
璧悲三獻
 
卞玉
 
卞子抱玉
 
楚家玉
 
楚人隨玉
 
楚山迷璧
 
楚山囚玉
 
和氏寶
  
荊山待價
 
泣楚玉
 
泣血人
 
灑淚成血
  
三獻三刖
 
為玉泣
 
誤卞和
  
獻玉和
 
再獻甘滅趾
 
證玉臣
 
足刖已過三
 
白璧冤楚
 
謗玉
    
卞和不斲
 
卞和脛
 
卞山璞
 
卞疑
   
和氏三獻
 
和氏獻玉
   
荊人美璞
 
良璞悲
 
獻玉招刑
 
刖人哭
 
賊奇璞

相關(guān)人物
卞和


《韓非子》卷四〈和氏〉~238~
楚人和氏得玉璞楚山中,奉而獻之厲王,厲王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和為誑,而刖其左足。及厲王薨,武王即位,和又奉其璞而獻之武王,武王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和為誑,而刖其右足。武王薨,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聞之,使人問其故,曰:『天下之刖者多矣,子奚哭之悲也?』和曰:『吾非悲刖也,悲夫?qū)氂穸}之以石,貞士而名之以誑,此吾所以悲也?!煌跄耸褂袢死砥滂倍脤氀桑烀唬骸汉褪现怠!?/span>

簡釋

卞和:指知音。唐李涉《送顏覺赴舉》:“居然一片荊山工,可怕無人是卞和?!?/p>

卞泣:指懷才不遇,或指蒙冤。唐杜甫《舟中出江陵南浦寄鄭少尹》:“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p>

和氏玉:詠玉。唐錢起《落第劉拾遺相送東歸》:“獨收和氏玉,還采舊山薇。”


例句

其兄因獻璞,再刖不履地。卞和名永永,與寶不相墜。勸爾出門行,行難莫行易。 元稹 出門行

圭璧無卞和,甘與頑石列。 元稹 諭寶二首

堅貞與和璧,利用歸干將。 劉商 哭韓淮端公兼上崔中丞

連城猶隱石,唯有卞和知。 劉商 殷秀才求詩

莫將和氏淚,滴著老萊衣。 劉得仁 送友人下第歸覲

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 劉長卿 落第贈楊侍御兼拜員外仍充安大夫判官赴范陽

頃游靈臺下,頻棄荊山玉。 劉長卿 贈別于群投筆赴安西

刖足豈一生,良工隔千里。 劉駕 下第后屏居長安書懷寄太原從事

越歐百煉時,楚卞三泣地。二寶無人識,千齒皆棄置。 呂溫 古興

再刖未甘何處說,但垂雙淚出咸秦。 姚鵠 隨州獻李侍御二首

痛玉不痛身,抱璞求所歸。 孟郊 古興

哲人臥病日,賤子泣玉年。 孟郊 哭秘書包大監(jiān)

行吟楚山玉,義淚沾衣巾。 孟郊 答姚怤見寄

因悲楚左右,謗玉不知珉。 孟郊 答盧虔故園見寄

況當圣明主,豈乏證玉臣。 孟郊 送孟寂赴舉

應(yīng)憐泣楚玉,棄置如塵泥。 孟郊 鴉路溪行呈陸中丞

定知和氏璧,遙掩玉輪輝。 宋之問 送趙司馬赴蜀州

忽對荊山璧,委照越吟人。 庾抱 臥痾喜霽開扉望月簡宮

只應(yīng)抱璞非良玉,豈得年年不至公。 張喬 自誚

似璧悲三獻,疑珠怯再投。 張子容 璧池望秋月

自將荊璞比,不與鄭環(huán)同。 張惟儉 賦得西戎獻白玉環(huán)

和玉悲無已,長沙宦不成。 張說 岳州別姚司馬紹之制許歸侍

貞堅自有分,不亂和氏璧。 戴叔倫 孤石

所痛無罪者,明時屢遭刖。 曹鄴 下第寄知己

荊璞且深藏,珉石方如雪。 李咸用 覽友生古風

既同和氏璧,終有玉人知。 李咸用 贈來鵬

荊山有玉猶在璞,未遇良工虛擲鵲。 李咸用 送人

卻羨卞和雙刖足,一生無復(fù)沒階趨。 李商隱 任弘農(nóng)尉獻州刺史乞假還京

徒為卞和識,不遇楚王珍。 李嶠

知君分如此,贈逾荊山璧。 李德裕 重憶山居六首羅浮山

居然一片荊山玉,可怕無人是卞和。 李涉 送顏覺赴舉

抱玉入楚國,見疑古所聞。良寶終見棄,徒勞三獻君。 李白 古風之三十六

本是楚家玉,還來荊山中。 李白 將游衡岳過漢陽雙松亭留別族弟浮屠談皓

荊人泣美玉,魯叟悲匏瓜。 李白 早秋贈裴十七仲堪

抱石恥獻玉,沈泉笑探珠。 李白 贈丹陽橫山周處士惟長

徒有獻芹心,終流泣玉啼。 李白 贈范金卿二首

大國本多士,荊岑無遺璧。 李益 華陰東泉同張?zhí)幨吭劜芈蓭熂婧喛h內(nèi)同官因寄齊中書

刖足豈一生,良工隔千里。 李頻 下第后屏居長安書懷寄張侍御

曉澗青青桂色孤,楚人隨玉上天衢。 杜牧 押兵甲發(fā)谷口寄諸公

但尋陶令集,休獻楚王珍。 杜牧 梁秀才以早春旅次大梁將歸郊扉言懷兼別示亦蒙見贈凡二十韻走筆依韻

子既屈一鳴,余固宜三刖。 杜牧 池州送孟遲先輩

濫竊商歌聽,時憂卞泣誅。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

此時泣玉情雖異,他日銜環(huán)事亦同。 楊知至 復(fù)落后呈同年

荊玉收難盡,齊竽喜暫閑。 權(quán)德輿 過張監(jiān)閣老宅對酒奉酬

莫將和氏淚,滴著老萊衣。 殷遙 送友人下第歸省

山中荊璞誰知玉,海底驪龍不見珠。 牟融 寄周韶州

結(jié)綠處燕石,卞和不必知。 獨孤及 送陳兼應(yīng)辟兼寄高適賈至

哀哀獻玉人,楚國同悲辛。泣盡繼以血,何由辨其真。 王昌齡 為張僓贈閻使臣

三獻寢不報,遲遲空手回。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抱玉三朝楚,懷書十上秦。 盧僎 途中口號

荊山璞在終應(yīng)識,楚國人知不是狂。 竇庠 酬謝韋卿二十五兄俯贈輒敢書情

價輕猶有二,足刖已過三。 羅隱 寄洪正師

顧我昔年悲玉石,憐君今日蘊風雷。 羅隱 送章碣赴舉

荊璞獻多還得售,桂堂恩在敢輕回。 翁承贊 喜弟承檢登科

荊山產(chǎn)美玉,石石皆堅貞。未必盡有玉,玉且問石生。 聶夷中 客有追嘆后時者作詩勉之

荊人獻始遇,良匠琢初成。 葉季良 賦得琢玉成器

投珠恐見疑,抱玉但垂泣。 薛據(jù) 古興

蕓香誤比荊山玉,那似登科甲乙年。 薛濤 贈韋校書

明年徵拜入,荊玉不藏諸。 蘇颋 錢荊州崔司馬

楚玉已曾分卞玉,膺門依舊是龍門。 許棠 講德陳情上淮南李仆射八首

東歸萬里慚張翰,西上四年羞卞和。 許渾 長安歲暮

知將刖足恨,去擊李膺門。 貫休 送友生入越投知己

眼中兩行淚,曾吊三獻玉。 賈島 古意

同聲慚卞玉,謬此托韋金。 鄭愔 同韋舍人早朝

荊玉終無玷,隨珠忽已彈。 鄭愔 貶降至汝州廣城驛

獨收和氏玉,還采舊山薇。 錢起 落第劉拾遺相送東歸

不嗟荊寶退,能喜彩衣還。 錢起 送安都秀才北還

勿信玉工言,徒悲荊國人。 陳子昂 觀荊玉篇

白璧疑冤楚,烏裘似入秦。 陳子昂 酬李參軍崇嗣旅館見贈

獻玉頻年命未通,窮秋成病悟真空。 陸暢 下第后病中

窮通應(yīng)計一時間,今日甘從刖足還。 雍陶 再下第將歸荊楚上白舍人

眾寶歸和氏,吹噓多俊人。 韋應(yīng)物 寄令狐侍郎

卞和試三獻,期子在秋砧。 韓愈 孟生詩

譬如黃金盤,照耀荊璞真。 韓愈 酬裴十六功曹巡府西驛涂中見寄

衣?lián)]京洛塵,完璞伴歸人。 顧況 送友失意南歸

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 駱賓王 疇昔篇

典故 
白眉郎
 
白眉人
 
良眉
 
白眉公子
  
馬良并秀
 
季常
 
眉白

相關(guān)人物
馬良


《三國志》卷三十九〈蜀書·馬良傳〉~982~
馬良字季常,襄陽宜城人也。兄弟五人,并有才名,鄉(xiāng)里為之諺曰:「馬氏五常,白眉最良?!沽济贾杏邪酌室苑Q之。先主領(lǐng)荊州,辟為從事。及先主入蜀,諸葛亮亦從后往,良留荊州,與亮書曰:「聞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應(yīng)期贊世,配業(yè)光國,魄兆見矣。夫變用雅慮,審貴垂明,于以簡才,宜適其時。若乃和光悅遠,邁德天壤,使時閑于聽,世服于道,齊高妙之音,正鄭、衛(wèi)之聲,并利于事,無相奪倫,此乃管弦之至,牙、曠之調(diào)也。雖非鐘期,敢不擊節(jié)!」先主辟良為左將軍掾。后遣使吳,良謂亮曰:「今銜國命,協(xié)穆二家,幸為良介于孫將軍?!沽猎唬骸妇囎詾槲摹!沽技礊椴菰唬骸腹丫厕蝰R良通聘繼好,以紹昆吾、豕韋之勛。其人吉士,荊楚之令,鮮于造次之華,而有克終之美,愿降心存納,以慰將命。」權(quán)敬待之。先主稱尊號,以良為侍中。及東征吳,遣良入武陵招納五溪蠻夷,蠻夷渠帥皆受印號,咸如意指。會先主敗績于夷陵,良亦遇害。先主拜良子秉為騎都尉。

簡釋

白眉:喻指兄弟中最出色者,或指人中俊杰。唐權(quán)德輿《馬秀才草書歌》:“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紙紛紛運纖腕?!?/p>


例句

今朝丹闕下,更入白眉人。 劉禹錫 早秋送臺院楊侍御歸朝(兄弟四人。遍歷諸科。二人同?。?/a>

名嗟黃綬系,才是白眉良。 劉長卿 送從弟貶袁州(一作劉長卿詩)(題作送從弟貶袁州)

人許白眉長,天姿青云器。 劉長卿 送薛據(jù)宰涉縣(自永樂主簿陟狀。尋復(fù)選受此官)

早稱眉最白,何事綬仍黃。 嚴維 送舍弟

早得白眉名,之官濠上城。 姚合 送家兄赴任昭義

已多新歲感,更餞白眉還。 孟浩然 早春潤州送從弟還鄉(xiāng)

四海重然諾,吾嘗聞白眉。 孟浩然 醉后贈馬(一作高)四

吾族白眉良,才華動洛陽。 崔泰之 同光祿弟冬日述懷(并序)

季父有英風,白眉超常倫。 李白 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

置酒送惠連,吾家稱白眉。 李白 涇川送族弟錞

在汝更用文章為,長兄白眉復(fù)天啟。 杜甫 狄明府(博濟。一作寄狄明府。)

白眉年少未弱冠,落紙紛紛運纖腕。 權(quán)德輿 馬秀才草書歌大理馬正之二

金鼎屬元方,瑣闈連季常。 盧僎 送蘇八給事出牧徐州用芳韻

馬氏識君眉最白,阮公留我眼長青。 許渾 下第貽友人

思積芳庭樹,心斷白眉人。 陳子昂 合州津口別舍弟至東陽峽步趁不及眷然有憶作以示之

典故 
博浪金椎
 
擊副車
  
子房椎
 
椎飛博浪
  
博浪力士
 
滄海金椎
 
奮一椎
 
擊暴秦
 
驚博浪
  
祖龍一擊
 
報韓
 
副車不中
 
金槌擊致
 
金錘報韓
 
沙中客
 
張良椎秦

相關(guān)人物
張良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3~
留侯張良者,其先韓人也。大父開地,相韓昭侯、宣惠王、襄哀王。父平,相釐王、悼惠王。悼惠王二十三年,平卒。卒二十歲,秦滅韓。良年少,未宦事韓。韓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為韓報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韓故。良嘗學禮淮陽。東見倉海君。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秦皇帝東游,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誤中副車。秦皇帝大怒,大索天下,求賊甚急,為張良故也。良乃更名姓,亡匿下邳。

簡釋

博浪飛椎:喻報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詠古二首》之二:“博浪飛椎后,圯橋進履車?!?/p>


例句

金槌擊政后,玉斗碎增前。 徐九皋 詠史

博浪飛椎后,圯橋進履車。 朱彝尊 彭城道中詠古二首之二

壯士揮金槌,報讎六國聞。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

寶劍思存楚,金錘許報韓。 駱賓王 詠懷

典故
秉燭游
  
秉燭行
 
夜游秉燭
 
惜晝短
 
良宵秉燭
 
執(zhí)燭游
  
秉燭夜永
 
燭共秉
 
秉燭游夜
 
方晝短
 
葛秉燭
 
良夜秉燭


《昭明文選》卷四十二〈書中·與吳質(zhì)書〉~897~
年行已長大,所懷萬端。時有所慮,至通夜不瞑,志意何時復(fù)類昔日?已成老翁,但未白頭耳。光武言年三十馀,在兵中十歲,所更非一,吾德不及之,年與之齊矣。以犬羊之質(zhì),服虎豹之文,無眾星之明,假日月之光,動見瞻觀,何時易乎?恐永不復(fù)得為昔日游也。少壯真當努力,年一過往,何可攀援!古人思炳燭夜游,良有以也。頃何以自娛?頗復(fù)有所述造不?東望于邑,裁書敘心。丕白。
《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漢詩》卷九〈樂府古辭·相和歌辭·瑟調(diào)曲·西門行〉~269~
出西門。步念之。今日不作樂。當待何時。逮為樂。逮為樂。當及時。何能愁怫郁。當復(fù)待來茲。釀美酒。炙肥牛。請呼心所歡??捎媒鈶n愁。人生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游行去去如云除。弊車羸馬為自儲。
《全唐文》卷三百四十九〈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3536~
夫天地者。萬物之逆旅。光陰者。百代之過客。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況陽春召我以煙景。大塊假我以文章。會桃李之芳園。序天倫之樂事。群季俊秀。皆為惠連。吾人詠歌。獨慚康樂。幽賞未已。高談轉(zhuǎn)清。開瓊筵以坐花。飛羽觴而醉月。不有佳作。何伸雅懷。如詩不成。罰依金谷酒數(shù)。
《昭明文選》卷二十九〈詩己·雜詩上·古詩十九首〉~349~
〈古詩十九首〉其十五:「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為樂當及時,何能待來茲。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span>

例句

況遇新春夜,何勞秉燭行。 溫庭皓 觀山燈獻徐尚書

古人惜晝短,勸令秉燭游。況此迢迢夜,明月滿西樓。復(fù)有盈尊酒,置在城上頭。期君君不至,人月兩悠悠。 白居易 城上對月期友人不至

今朝不盡醉,還有明朝不。不見郭門外,累累墳與丘。死著若有知,悔不秉燭游。 白居易 效陶潛體詩十六首

試從古人愿,致酒歌秉燭。 鮑溶 秋思三首

典故
伯有精靈

相關(guān)人物
子產(chǎn)
 
良霄(伯有)


《春秋左傳·昭公七年》
鄭人相驚以伯有,曰:「伯有至矣。」則皆走,不知所往。鑄刑書之歲二月,或夢伯有介而行,曰「壬子,余將殺帶也。明年壬寅,余又將殺段也?!辜叭勺樱啂ё?。國人益懼?!白赢a(chǎn)適晉,趙景子問焉,曰:「伯有猶能為鬼乎?」子產(chǎn)曰:「能。人生始化曰魄,既生魄,陽曰魂。用物精多,則魂魄強。是以有精爽,至于神明。匹夫匹婦,強死其魂魄,猶能馮依于人以為淫厲。況良霄我先君穆公之冑,子良之孫,子耳之子,敝邑之卿,從政三世矣。鄭雖無腆,抑諺曰:蕞爾國,而三世執(zhí)其政柄,其用物也,弘矣。其取精也,多矣。其族又大,所馮厚矣。而強死,能為鬼,不亦宜乎?」

例句

莫道精靈無伯有,尋聞任俠報爰絲。 吳融 偶題

典故
藏弓
  
飛鳥盡
  
高鳥盡
 
良弓藏
  
狡兔在,良犬烹
 
藏弓烹狗
 
嘆良弓
 
弓藏懼
 
高鳥良弓
 
狗烹弓藏
  
鳥盡

相關(guān)人物
勾踐
 
文種
 
范蠡


《史記》卷四十一〈越王句踐世家〉~746~
句踐已平吳,乃以兵北渡淮,與齊、晉諸侯會于徐州,致貢于周。周元王使人賜句踐胙,命為伯。句踐已去,渡淮南,以淮上地與楚,歸吳所侵宋地于宋,與魯泗東方百里。當是時,越兵橫行于江、淮東,諸侯畢賀,號稱霸王。范蠡遂去,自齊遺大夫種書曰:「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長頸鳥喙,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種見書,稱病不朝。人或讒種且作亂,越王乃賜種劍曰:「子教寡人伐吳七術(shù),寡人用其三而敗吳,其四在子,子為我從先王試之?!狗N遂自殺。
《史記》卷九十二〈淮陰侯列傳〉~2627~
項王亡將鐘離眛家在伊廬,素與信善。項王死后,亡歸信。漢王怨眛,聞其在楚,詔楚捕眛。信初之國,行縣邑,陳兵出入。漢六年,人有上書告楚王信反。高帝以陳平計,天子巡狩會諸侯,南方有云夢,發(fā)使告諸侯會陳:「吾將游云夢。」實欲襲信,信弗知。高祖且至楚,信欲發(fā)兵反,自度無罪,欲謁上,恐見禽。人或說信曰:「斬眛謁上,上必喜,無患?!剐乓姳t計事。眛曰:「漢所以不擊取楚,以眛在公所。若欲捕我以自媚于漢,吾今日死,公亦隨手亡矣?!鼓肆R信曰:「公非長者!」卒自剄。信持其首,謁高祖于陳。上令武士縛信,載后車。信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上曰:「人告公反。」遂械系信。至雒陽,赦信罪,以為淮陰侯。

例句

藏弓身已退,焚稿事難聞。 劉長卿 秋日夏口涉漢陽獻李相公

弓藏狡兔盡,慷慨念心傷。 王圭 詠淮陰侯

誠哉古人言,鳥盡良弓藏。 鮑溶 苦哉遠征人(一本苦哉上有擬古二字)

典故
車輕御良

相關(guān)人物
季梁


《戰(zhàn)國策》卷二十五《魏策四》
魏王欲攻邯鄲,季梁聞之,中道而反,衣焦不申,頭塵不去,往見王曰:「今者臣來,見人于大行,方北面而持其駕,告臣曰:『我欲之楚?!怀荚唬骸壕瑢⑥蔀楸泵??』曰:『吾馬良?!怀荚唬骸厚R雖良,此非楚之路也?!辉唬骸何嵊枚??!怀荚唬骸河秒m多,此非楚之路也。』曰:『吾御者善?!弧捍藬?shù)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唤裢鮿佑?王,舉欲信于天下。恃王國之大,兵之精銳,而攻邯鄲,以廣地尊名,王之動愈數(shù),而離王愈遠耳。猶至楚而北行也?!?/span>

例句

車輕御良馬力優(yōu),咄哉識路行勿休。 韓愈 劉生詩

典故
成羽翼
 
東宮羽翼
 
浩歌鴻鵠
 
留侯煩商皓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呂后
 
張良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6~
漢十二年,上從擊破布軍歸,疾益甚,愈欲易太子。留侯諫,不聽,因疾不視事。叔孫太傅稱說引古今,以死爭太子。上詳許之,猶欲易之。及燕,置酒,太子侍。四人從太子,年皆八十有馀,須眉皓白,衣冠甚偉。上怪之,問曰:「彼何為者?」四人前對,各言名姓,曰東園公,角里先生,綺里季,夏黃公。上乃大驚,曰:「吾求公數(shù)歲,公辟逃我,今公何自從吾兒游乎?」四人皆曰:「陛下輕士善罵,臣等義不受辱,故恐而亡匿。竊聞太子為人仁孝,恭敬愛士,天下莫不延頸欲為太子死者,故臣等來耳?!股显唬骸笩┕易湔{(diào)護太子?!顾娜藶閴垡旬?,趨去。上目送之,召戚夫人指示四人者曰:「我欲易之,彼四人輔之,羽翼已成,難動矣。呂后真而主矣。」戚夫人泣,上曰:「為我楚舞,吾為若楚歌?!垢柙唬骸给欩]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柰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數(shù)闋,戚夫人噓唏流涕,上起去,罷酒。竟不易太子者,留侯本招此四人之力也。
典故  
赤松游
 
慕赤松
 
赤松期
 
赤松去
 
追赤松
 
從赤松游
 
松喬約
  
赤松志
 
覓松子
 
少傅赤松游
 
笑隨赤松
  
相關(guān)人物
劉邦(漢高祖)
 
張良
 
王子喬
 
黃初平(赤松子)


《搜神記》卷一~
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雨師也,服冰玉散,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不燒。至昆崙山,常入西王母石室中,隨風雨上下。炎帝少女追之,亦得仙,俱去。至高辛時,復(fù)為雨師,游人間。今之雨師本是焉。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馬邑下,及立蕭何相國,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讎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閒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乃學辟谷,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聽而食。
《昭明文選》卷一〈賦甲·京都上·兩都賦二首·西都賦〉~8~
騁文成之丕誕,馳五利之所刑。庶松喬之群類,時游從乎斯庭。實列仙之攸館,非吾人之所寧。唐·李善注引《列仙傳》曰:「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又曰:「王子喬者,周靈王太子晉也。道人浮丘公,接以上嵩高山。」

例句

自有園公紫芝侶,仍追少傅赤松游。 劉禹錫 自左馮歸洛下酬樂天兼呈裴令公

向夕便思青瑣拜,近年尋伴赤松游。 姚合 使兩浙贈羅隱

倘因松子去,長與世人辭。 孟浩然 寄天臺道士

殷勤為訪桃源路,予亦歸來松子家。 孟浩然 高陽池送朱二

請君為蒼生,未可追赤松。 岑參 劉相公中書江山畫障

長懷赤松意,復(fù)憶紫芝歌。 張九齡 商洛山行懷古

少留青史筆,未敢赤松期。 張說 奉和圣制與宋璟源乾曜同日上官命宴東堂賜詩應(yīng)制

已申黃石祭,方慕赤松仙。 徐九皋 詠史

甘心與陳阮,揮手謝松喬。 李商隱 送從翁從東川弘農(nóng)尚書幕

閑謠紫芝曲,歸夢赤松村。 李德裕 余所居平泉村舍近蒙韋常侍大尹特改嘉名因寄詩以謝

東山有歸志,方接赤松游。 李德裕 奉和太原張尚書山亭書懷

思君遠寄西山藥,歲暮相期向赤松。 李德裕 憶金門舊游奉寄江西沈大夫

范恣滄波舟,張懷赤松列。 李德裕 懷山居邀松陽子同作

蕭颯古仙人,了知是赤松。借予一白鹿,自挾兩青龍。 李白 古風之二十

待我辭人間,攜手訪松子。 李白 寄弄月溪吳山人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 李白 扶風豪士歌

葉縣已泥丹灶畢,瀛洲當伴赤松歸。 李白 題雍丘崔明府丹灶

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 杜甫 哭王彭州掄

似聞昨者赤松子,恐是漢代韓張良。 杜甫 寄韓諫議

先生赤松侶,混俗游人間。 楊于陵 贈毛仙翁

相逢自是松喬侶,良會應(yīng)殊劉阮郎。 權(quán)德輿 桃源篇

漢日唯聞白衣寵,唐年更睹赤松游。 武平一 奉和圣制幸韋嗣立山莊應(yīng)制

老臣預(yù)陪縣圃宴,馀年方共赤松游。 狄仁杰 奉和圣制夏日游石淙山

御寇馭泠風,赤松游紫煙。常疑此說謬,今乃知其然。 白居易 仲夏齋戒月

何必學留侯,崎嶇覓松子。 白居易 和裴侍中南園靜興見示

若不為松喬,即須作皋夔。 白居易 早冬游王屋自靈都抵陽臺上方望天壇偶吟成章寄溫谷周尊師中書李相公

軒昊舊為侶,松喬難比肩。 白居易 送毛仙翁

多謝青溪客,去去赤松游。 盧照鄰 過東山谷口

末路期赤松,斯言庶不伐。 薛據(jù) 出青門往南山下別業(yè)

露壇裝琬琰,真像寫松喬。 鄭畋 題緱山王子晉廟

軒后三朝顧,赤松何足攀。 錢起 裴仆射東亭

松喬若逢此,不復(fù)醉流霞。 錢起 過長孫宅與朗上人茶會

還疑赤松子,天路坐相邀。 陳子昂 春日登金華觀

緬想赤松游,高尋白云逸。 陳子昂 秋園臥病呈暉上人

平生白云志,早愛赤松游。 陳子昂 答洛陽主人

深居白云穴,靜注赤松經(jīng)。 馬戴 贈道者

官傳梅福政,縣顧赤松家。 馬戴 送顧少府之永康

明日尊前若相問,為言今訪赤松游。 黃滔 送人往蘇州覲其兄

典故
張良辭漢
 
赤松游
 
赤游伴
 
解組漢朝

相關(guān)人物
張良
 
黃初平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47~
留侯從上擊代,出奇計馬邑下,及立蕭何相國,所與上從容言天下事甚眾,非天下所以存亡,故不著。留侯乃稱曰:「家世相韓,及韓滅,不愛萬金之資,為韓報讎彊秦,天下振動。今以三寸舌為帝者師,封萬戶,位列侯,此布衣之極,于良足矣。愿棄人閒事,欲從赤松子游耳。」乃學辟谷,道引輕身。會高帝崩,呂后德留侯,乃彊食之,曰:「人生一世閒,如白駒過隙,何至自苦如此乎!」留侯不得已,彊聽而食。
典故
楚倚相
 
相關(guān)人物
董狐
 
倚相


《春秋左傳·宣公二年》
大史書曰:「趙盾弒其君?!挂允居诔?。宣子曰:「不然?!箤υ唬骸缸訛檎洌霾辉骄?,反不討賊,非子而誰?」宣子曰:「烏呼!我之懷矣,自詒伊戚,其我之謂矣?!箍鬃釉唬骸付?,古之良史也,書法不隱。趙宣子,古之良大夫也,為法受惡,惜也越竟乃免。」

例句

天生良史筆,浪跡擅文藻。 姚發(fā) 送蕭穎士赴東府得草字

記事還同楚倚相,傳經(jīng)遠自漢扶陽。 權(quán)德輿 送韋行軍員外赴河陽

簡成良史筆,年是洛陽才。 薛奇童 和李起居秋夜之作

典故
帝王師
 
一編書
     
墮履
 
師黃石
   
圯上一編
 
黃公略
 
谷城公
 
谷城公
 
黃石履
 
黃石傳書
 
橋邊黃石
 
圯上一編書
   
圯上履
 
黃石策
 
圯上人
 
谷城文
 
黃石術(shù)
   
圯編
 
圯橋取履
 
傳書黃石
 
老人書一編
 
橋下書曾受
 
取履橋
 
素書黃石
 
為人取履
  
一編書是帝王師
 
一編圯下
 
圯橋?qū)?/div> 
圯橋石杳
 
圯上家傳
 
墮屨
 
黃石三略
 
黃石推賢
 
老人橋上跡
 
老人書編
 
老人遺履
 
橋頭遺書
 
橋下受書
 
失卻老仙期
 
石公
 
圯橋履墜
  
子房取鞋

相關(guān)人物
張良
 
黃石公


《史記》卷五十五〈留侯世家〉~2034~
良嘗閒從容步游下邳圯上,有一老父,衣褐,至良所,直墮其履圯下,顧謂良曰:「孺子,下取履!」良鄂然,欲毆之。為其老,彊忍,下取履。父曰:「履我!」良業(yè)為取履,因長跪履之。父以足受,笑而去。良殊大驚,隨目之。父去里所,復(fù)還,曰:「孺子可教矣。后五日平明,與我會此。」良因怪之,跪曰:「諾?!刮迦掌矫?,良往。父已先在,怒曰:「與老人期,后,何也?」去,曰:「后五日早會?!刮迦针u鳴,良往。父又先在,復(fù)怒曰:「后,何也?」去,曰:「后五日復(fù)早來。」五日,良夜未半往。有頃,父亦來,喜曰:「當如是?!钩鲆痪帟?,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后十年興。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谷城山下黃石即我矣。」遂去,無他言,不復(fù)見。旦日視其書,乃《太公兵法》也。良因異之,常習誦讀之。

簡釋

取履:指尊老受教。宋陸游《霜天雜興》:“轂城黃石今安在,取履猶思效子房?!?/p>


例句

黃石履看墮,洪崖肩可拍。 劉禹錫 游桃源一百韻

兵符今奉黃公略,書殿曾隨翠鳳翔。 劉禹錫 郡內(nèi)書情獻裴侍中留守

已通戎略逢黃石,仍占星文耀碧虛。 劉禹錫 酬鄆州令狐相公官舍言懷見寄兼呈樂天

師事黃公千戰(zhàn)后,身騎白馬萬人中。 劉長卿 觀校獵上淮西相公

石過橋下書曾受,星降人間夢已傳。 司空曙 秋日趨府上張大夫

終待此身無系累,武陵山下等黃公。 崔郾 贈毛仙翁

已授文成履,空題武騎書。 張文琮 賦橋

昴星人杰當王佐,黃石仙翁識帝師。 徐夤 尚書榮拜恩命夤疾中輒課惡詩二首以申攀贊之一

紫泥方受命,黃石乃推賢。 徐知仁 奉和圣制送張說巡邊

此時誰念孤吟客,唯有黃公一帙書。 李九齡 宿張正字別業(yè)

降宮韜將略,黃石寢兵符。 李嶠 安輯嶺表事平罷歸

方知決勝策,黃石受兵書。 李嶠

烏鵲填應(yīng)滿,黃公去不歸。 李嶠

取履橋邊啼鳥換,釣璜溪畔落花初。 李德裕 奉送相公十八丈鎮(zhèn)揚州

白猿慚劍術(shù),黃石借兵符。 李白 中丞宋公以吳兵三千赴河南軍次尋陽脫余之囚參謀幕府因贈之

張良未逐赤松去,橋邊黃石知我心。 李白 扶風豪士歌

愧非黃石老,安識子房賢。 李白 贈饒陽張司戶燧

感激黃石老,經(jīng)過滄海君。 李白 送張秀才諸高中丞

身為下邳客,家有圯橋書。 李白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

橋頭長老相哀念,因遺戎韜一卷書。 李賀 南園十三首

跡留傷墮屨,恩在樂銜環(huán)。 杜牧 中秋日拜起居表晨渡天津橋即事十六韻獻居守相國崔公兼呈工部劉公

劉濟愿跪履,田興請建籌。 杜牧 洛中送冀處士東游

授符黃石老,學劍白猿翁。 杜牧 題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韻

神農(nóng)極闕漏,黃石愧師長。 杜甫 八哀詩故著作郎貶臺州司戶滎陽鄭公虔

兵法窺黃石,天官辨白榆。 權(quán)德輿 過隱者湖上所居

不讀戰(zhàn)國書,不覽黃石經(jīng)。 聶夷中 胡無人行

對雪夜窮黃石略,望云秋計黑山程。 許渾 傷虞將軍

更探黃石略,重振黑山功。 許渾 登蒜山觀發(fā)軍

歸來長揖功成后,黃石當年故有期。 陳去疾 送韓將軍之雁門

戰(zhàn)士青絲絡(luò),將軍黃石符。 駱賓王 久戌邊城有懷京邑

典故
思賢夢
 
夢中良弼
 
帝夢思
 
鹽梅夢


《尚書》卷十〈商書·說命上〉~39~
高宗夢得說,使百工營求諸野,得諸傅巖,作說命三篇。舊題漢·孔安國傳:「盤庚弟小乙子名武丁,德高可尊,故號高宗。夢得賢相,其名曰說?!?/span>
《國語辭典》:八難(八難)  拼音:bā nán
1.張良向漢高祖陳述的八件難事:一為制項籍之死命;二為得項籍之頭;三為封圣人墓、表賢者閭、式智者門;四為散府庫以賜貧窮;五為偃武行文,不復(fù)用兵;六為休馬無所用;七為放牛不復(fù)輸積;八為復(fù)六國之后,歸天下游士以事。見《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稘h書。卷一。高帝紀》:「食其欲立六國后以樹黨,漢王刻印,將遣食其立之。以問張良,良發(fā)八難?!购笕艘么苏Z,多是稱贊張良見事之精辟?!妒酚洝>砦逦?。留侯世家索隱述贊》:「人稱三杰,辯推八難?!?br />2.佛教用語。指八種難以入道的狀況,即地獄、餓鬼、畜生、北俱盧洲、長壽天、聾盲瘖啞、世智辯聰、佛前佛后。眾生在這八種情況或苦、或樂、或殘廢、或過分聰明和沒機會見佛,都很難修行?!段饔斡洝返诎嘶兀骸改枪值溃骸耗虾F兴_可是掃三災(zāi)、救八難的觀世音么?』」也稱為「八無暇」。
3.道教上有二義:一指得生人道、去女為男、形體完全、得生中土、值有道君、稟性慈仁、值國太平、與三寶相遇,八種人生難能可貴的情況。二指癱、瘓、癲、癇、瘋、癆、蠱、癩八種難治的惡疾。
《漢語大詞典》:代斲
斵,也寫作;“斲”。老子:“常有司殺者殺,而代司殺者殺,是代大匠斲。夫代大匠斲者,稀有不自傷其手矣?!焙笠蛞浴按鷶蕖敝^代替別人去做自己難以勝任的事情。多用作自謙之詞。 唐 李夷簡 《西亭暇日書懷十二韻獻上相公》:“代斲豈容易,守成獲優(yōu)游。 文翁 舊學校, 子產(chǎn) 昔田疇。” 宋 秦觀 《代南京謝上表》:“滿器難持,孤根易毀,及越樽而求治,果代斲以致傷。” 清 錢謙益 《啟禎野乘序》:“謂余不信,則又以人禍天刑懼之,曰:‘若無鬼神,豈可不自心慚愧;若有鬼神,將不福人。’痛哉斯言,正為今日載筆之良規(guī),代斲之炯鑒也!”
《漢語大詞典》:匠郢
匠石 和 郢 人的并稱。 匠石 郢 人相配合,才能表演“運斤成風”的絕技。見《莊子·徐無鬼》。后用以稱相知之人。《文選·江淹〈謝仆射〉詩》:“舟壑不可攀,忘懷寄匠郢?!?劉良 注:“此言忘懷於相知?!?唐 李白 《李居士贊》:“彼質(zhì)我斤,揮風是騁。了物無二,皆為匠郢。”參見“ 匠石 ”。
《國語辭典》:匠石  拼音:jiàng shí
古代一位名叫石的工匠,技術(shù)出神入化,運斧削掉郢人鼻端的污泥,而絲毫未傷及鼻。見《莊子。徐無鬼》。后用以為巧匠的代稱。南朝梁。劉協(xié)《文心雕龍。事類》:「夫山木為良匠所度,經(jīng)書為文士所擇;木美而定于斧斤,事美而制于刀筆;研思之士,無慚匠石矣?!挂卜Q為「匠伯」。
《漢語大詞典》:成風斤(成風斤)
莊子·徐無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郢 人立不失容。”后用為技藝高超的典故。 唐 李白 《古風》之三五:“安得 郢 中質(zhì),一揮成風斤?!?嚴復(fù) 《六十一歲生辰韓生以詩見寄斐然有懷次韻為答》:“淅米非前甑,成風少妙斤?!?/div>
分類:技藝高超
《漢語大詞典》:操斤客
莊子寓言中的匠 石 。語本莊子·徐無鬼:“ 郢 人堊慢其鼻端若蠅翼,使匠 石 斲之。匠 石 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郢 人立不失容?!?南朝 梁 江淹 《許徵君自敘》詩之十九:“至哉操斤客,重明固已朗?!?/div>
《漢語大詞典》:斲泥手
亦作“斵泥手”。 指技藝高超的人。 宋 黃庭堅 《題王黃州墨跡后》詩:“世有斵泥手,或不待 郢 工。” 宋 陳師道 《黃預(yù)挽詞》之三:“平生斲泥手,斤斧恐長休?!眳⒁姟?斲鼻 ”。
分類:技藝高超
《國語辭典》:斲鼻  拼音:zhuó bí
古代一位名叫石的工匠,能雙眼矇住,靠著聽力,用斧頭揮砍他人鼻尖上薄如蠅翼的白土,而鼻子毫無損傷。典出《莊子。徐無鬼》。后比喻技術(shù)熟練、卓越。宋。黃庭堅題王仲弓兄弟巽亭〉詩:「儻無斲鼻工,聊付曲肱夢?!挂沧鳌疙奖恰埂?/div>
分類:技藝高超
《國語辭典》:斲鼻  拼音:zhuó bí
古代一位名叫石的工匠,能雙眼矇住,靠著聽力,用斧頭揮砍他人鼻尖上薄如蠅翼的白土,而鼻子毫無損傷。典出《莊子。徐無鬼》。后比喻技術(shù)熟練、卓越。宋。黃庭堅題王仲弓兄弟巽亭〉詩:「儻無斲鼻工,聊付曲肱夢。」也作「斫鼻」。
分類:技藝高超
《漢語大詞典》:運斤(運斤)
亦作“ 運釿 ”。
(1).揮動斧頭砍削。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神思:“獨照之匠,闚意象而運斤?!?北齊 劉晝 新論·適才:“良匠善能運釿,故無棄材?!?唐 楊炯 《臥讀書架賦》:“從繩運斤,義且得於方正;量枘製鑿,術(shù)乃取於縱橫?!?明 馮夢龍 《智囊補·明智·張昺》:“命夫運斤,樹有血出,眾懼欲止,公乃手自斧之?!?br />(2).喻技藝的高超。《北齊書·杜弼傳》:“無取於游刃,有慚於運斤,不足破秋毫之論,何以解連環(huán)之結(jié)?”五燈會元·馬祖一禪師法嗣·章敬懷暉禪師:“ 郢 人無污,徒勞運斤?!?陳毅 《湖海詩社開征引》:“嗟予生也魯,空有運斤意?!?/div>
《國語辭典》:運斤成風(運斤成風)  拼音:yùn jīn chéng fēng
楚國郢地某人曾將白灰涂在鼻上,任由匠石揮舞斤斧除去鼻上白灰,結(jié)果白灰盡除而郢人毫發(fā)未傷。典出《莊子。徐無鬼》。后以運斤成風比喻手法純熟,技術(shù)出神入化。宋。蘇軾 書吳道子畫后:「出新意于法度之中,寄妙理于豪放之外,所謂游刃馀地,運斤成風,蓋古今一人而已?!?/div>
《漢語大詞典》:郢人斤斲
同“ 郢匠揮斤 ”。 唐 劉禹錫 《翰林白二十二學士見寄詩一百篇因以答貺》:“ 郢 人斤斲無痕跡,仙人衣裳棄刀尺?!?/div>
《國語辭典》:郢匠  拼音:yǐng jiàng
古代楚國郢都的巧匠。相傳他能將人鼻端如蠅翼般的白粉用斧頭削去,而絲毫不損傷鼻子。典出《莊子。徐無鬼》。后借指文章老手或技藝熟練者。唐。杜甫奉贈鮮于京兆〉詩:「脫略磻溪釣,操持郢匠斤。」
《漢語大詞典》:郢斤
同“ 郢匠揮斤 ”。 宋 李曾伯 《醉蓬萊·壽別制垣》詞:“ 漢 橐班高, 郢 斤名重,喜動旌旗色。” 宋 衛(wèi)宗武 《摸魚兒·詠小園晚春》詞:“剪裁妙語頻賡唱,巧勝 郢 斤 般 斧?!?清 李漁 《閑情偶寄·演習·變調(diào)》:“變調(diào)者,變古調(diào)為新調(diào)也……若止為依樣葫蘆,則是以紙印紙,雖云一線不差,少天然生動之趣矣。因創(chuàng)二法(縮長為短、變舊為新)以告世之執(zhí) 郢 斤者?!?/div>
《漢語大詞典》:郢斧
郢正,斧正。 清 蒲松齡 《代孫蕙答王鼐舊工部啟》:“又《哇吹》一冊,幸惟 郢 斧?!?/div>
分類:斧正
《國語辭典》:郢斲  拼音:yǐng zhuó
請人修改文字時所用的敬詞。
《漢語大詞典》:鼻堊揮斤(鼻堊揮斤)
揮舞斧頭削除鼻端之堊。比喻指正錯誤。典出莊子·徐無鬼:“ 郢 人堊漫其鼻端,若蠅翼,使 匠石 斲之, 匠石 運斤成風,聽而斲之,盡堊而鼻不傷。” 宋 陸游 《嘆老》詩:“平生師友凋零盡,鼻堊揮斤未有人。”
《國語辭典》:三獻(三獻)  拼音:sān xiàn
古代舉行祭典時,初次獻酒為初獻,再次獻酒為亞獻,第三次獻酒為終獻,合稱為「三獻」?!独m(xù)漢書志。第二五。百官志二》:「光祿勛,卿一人,中二千石。……郊祀之事掌三獻。」《儒林外史》第四○回:「率領(lǐng)眾百姓,叫木耐在旁贊禮,升香、奠酒,三獻、八拜。」也稱為「三享」。
《漢語大詞典》:三獻玉(三獻玉)
春秋 楚 人 卞和 得璞玉,獻之 厲王 ,王以為誑,刖其左足;復(fù)獻 武王 ,又刖其右足;后獻 文王 ,王理璞,果得玉,名之曰 和氏 璧。事見《韓非子·和氏》。后用為懷才難遇知音的典實。 唐 劉長卿 《落第贈楊侍御赴范陽》詩:“泣連三獻玉,瘡懼再傷弓。” 唐 賈島 《古意》詩:“眼中兩行淚,曾弔三獻玉?!?宋 曾鞏 《送程殿丞還朝》詩:“自重肯悲三獻玉,不欺常慎四知金?!?/div>
分類:卞和璞玉
《國語辭典》:刖足  拼音:yuè zú
一種古代的刑罰??车舴溉说哪_。為肉刑之一?!度龂萘x》第九回:「倘得黥首刖足,使續(xù)成漢史,以贖其辜,邕之幸也?!?/div>
分類:斷足肉刑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泣
卞和 之泣。 卞和 得玉璞以獻 楚王 , 楚王 以為詐,砍其雙腳, 卞和 抱其璞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后指因蒙受冤屈或不遇知己而痛苦悲傷。 唐 杜甫 《舟出江陵南浦奉寄鄭少尹審》詩:“濫竊商歌聽,時憂 卞 泣誅。”參見“ 卞和 ”。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卞璞
指和氏璧。亦泛指美玉。 漢 焦贛 《易林·漸之萃》:“西行求玉,冀得卞璞?!?/div>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國語辭典》:完璧歸趙(完璧歸趙)  拼音:wán bì guī zhào
藺相如奉使秦國,交涉以和氏璧換取秦城時,識破秦國訛詐,巧妙的使璧安然回到趙國。典出《史記。卷八一。廉頗藺相如傳》。后比喻物歸原主。明。汪廷訥《種玉記》第一五出:「再休思重會蘭房,那虜騎如云不可當。便得個完璧歸趙也。」也作「歸趙」、「原璧歸趙」。
《漢語大詞典》:和玉
(1). 卞和 之玉。喻稀世之寶。后漢書·劉陶傳:“就使當今沙礫化為南金,瓦石變?yōu)?和 玉,使百姓渴無所飲,饑無所食……猶不能以保蕭墻之內(nèi)也。” 李賢 注:“ 和 玉, 卞和 之玉也。”
(2). 卞和 之玉。喻不為世重的賢才。 唐 張說 《岳州別姚司馬》詩:“ 和 玉悲無已, 長沙 宦不成?!眳⒁姟?和氏璧 ”。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國語辭典》:和璧  拼音:hé bì
楚人卞和所得的璞玉。參見「和氏璧」條?!段倪x。曹丕。與鐘大理書》:「和璧入秦,相如抗節(jié)?!?/div>
分類:和璧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漢語大詞典》:完璞
完好的璞玉。比喻美好的操守。 唐 顧況 《送友失意南歸》詩:“衣?lián)] 京洛 塵,完璞伴歸人?!?清 羅有高 《鄧先生墓表》:“近百年來,高風寥邈矣,而先生獨奮發(fā)於陳編蠹簡之中,成之以勇邁不回之氣,佐之以堅苦廉毅之操,內(nèi)外完璞,挺為偉人?!?/div>
《漢語大詞典》:懷玉(懷玉)
(1).謂懷抱仁德。老子:“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南朝 梁 蕭統(tǒng) 《〈陶淵明集〉序》:“或懷玉而謁帝,或披裘而負薪?!?唐 駱賓王 《鏤雞子》詩:“誰知懷玉者,含響未吟晨?!?br />(2).猶懷璧。 明 李東陽 《邯鄲賈》詩:“ 長安 寳氣橫九州,賈兒身貴封為侯;匹夫懷玉尚不可,何怪貪兒死奇貨。”參見“ 懷璧 ”。
分類:懷抱仁德
《漢語大詞典》:懷璧(懷璧)
左傳·桓公十年:“ 周 諺有之:‘匹夫無罪,懷璧其罪。’” 杜預(yù) 注:“人利其璧,以璧為罪?!币蛞浴皯谚怠北扔鞫嘭斦械溁驊巡旁饧?。三國志·魏志·華歆傳:“本無拒諸君之心,而所受遂多,念單車遠行,將以懷璧為罪,愿賓客為之計?!?唐 李華 《詠史詩》之四:“得罪因懷璧,防身輒控弦?!?清 姚鼐 《錢舜舉〈蕭翼賺蘭亭圖〉》詩:“語卿且勿諫,懷璧不可居?!?/div>
分類:招禍懷才
《漢語大詞典》:抱玉
(1).見“ 抱璞 ”。
(2).謂懷抱德才,深藏不露。語本老子:“知我者希,則我者貴,是以圣人被褐懷玉。” 三國 魏 嵇康 《古意》詩:“安得反初服,抱玉寶六奇?!?南朝 梁 鐘嶸 詩品總論:“抱玉者聯(lián)肩,握珠者踵武?!?/div>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傳戰(zhàn)國楚人卞和獻玉璞于楚厲王,因玉工視以為石而非玉,故王以為和欺己,乃斷其左足。楚武王時,和再獻之,又以為石,乃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是為和氏之璧。見《韓非子。和氏》。后比喻懷才不遇。《晉書。卷七○。應(yīng)詹傳》:「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xié)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br />2.戰(zhàn)國齊宣王欲任用顏斶,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挂姟稇?zhàn)國策。齊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質(zhì)樸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祿誘惑。漢。蔡邕釋誨〉:「仆不能參跡于若人,故抱璞而優(yōu)游?!?/div>
《國語辭典》:抱璞  拼音:bào pú
1.相傳戰(zhàn)國楚人卞和獻玉璞于楚厲王,因玉工視以為石而非玉,故王以為和欺己,乃斷其左足。楚武王時,和再獻之,又以為石,乃斷其右足。及文王即位,和乃抱其璞,而哭于楚山之下,三日三夜,泣盡而繼之以血。王乃使玉人理其璞,而得寶玉,是為和氏之璧。見《韓非子。和氏》。后比喻懷才不遇。《晉書。卷七○。應(yīng)詹傳》:「而泓抱璞荊山,未剖和璧。若蒙銓召,付以列曹,必能協(xié)隆鼎味,緝熙庶績者也。」
2.戰(zhàn)國齊宣王欲任用顏斶,顏斶辭去,曰:「夫玉生于山,制則破焉;非弗寶貴矣,然太璞不完。士生乎鄙野,推選則祿焉;非不尊遂也,然而形神不全。斶愿得歸,晚食以當肉,安步以當車,……?!挂姟稇?zhàn)國策。齊策四》。后比喻保持本有質(zhì)樸淡泊的天性,不受爵祿誘惑。漢。蔡邕釋誨〉:「仆不能參跡于若人,故抱璞而優(yōu)游?!?/div>
《漢語大詞典》:楚卞
指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 唐 呂溫 《古興》詩:“ 越歐 百鍊時, 楚 卞 三泣地。二寳無人識,千齡皆棄置?!眳⒁姟?楚玉 ”。
分類:卞和
《漢語大詞典》:楚玉
指 楚國 寶玉 和氏 璧。亦用以比喻才能、才華。 明 葉憲祖 《鸞鎞記·摧落》:“姓字難教題甲榜,聲名甚日滿皇都?空懷 楚 玉,浪泣鮫珠。”
《漢語大詞典》:楚璞
指 楚 人 卞和 獻給 楚王 的玉璞。比喻珍品或英才。 宋 梅堯臣 《度支蘇才翁挽詞》詩之二:“盛世雖多士,唯公與眾殊。高才飛健鶻,逸句吐明珠。未入 周 官采,爭持 楚 璞模?!?明 高啟 《感舊酬宋軍咨見寄》詩:“知音竟為誰,四海嗟惸惸。 齊 竽不解奏, 楚 璞何由呈?” 章炳麟 《西歸留別中東諸君子》詩:“球府集蒼蠅,一滴緇 楚 璞?!?/div>
《漢語大詞典》:楚璧
即 和氏 璧。 明 何景明 《贈張合之秀才》詩之二:“ 卞生 懷 楚 璧, 郭隗 待 燕 金?!眳⒁姟?和氏璧 ”。
分類:和氏
《國語辭典》:和氏璧  拼音:hé shì bì
春秋時楚人卞和自楚國山中得一玉璞,獻給楚厲王,經(jīng)玉工鑒定其為普通的石頭,厲王以卞和撒謊欺騙,乃刖其左腳。后武王即位,卞和再獻,仍視為石頭,卞和又被刖去右足。至文王即位,卞和抱玉石至荊山下大哭三天三夜,文王得知,命玉工加以琢磨,終得一塊寶玉,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也稱為「和璧」。
《漢語大詞典》:泣玉
《韓非子·和氏》:“ 楚 人 和氏 得玉璞 楚山 中,奉而獻之 厲王 , 厲王 使玉人相之。玉人曰:‘石也’。王以 和 為誑而刖其左足。及 厲王 薨, 武王 即位, 和 又奉其璞而獻之 武王 。 武王 使玉人相之,又曰:‘石也。’王又以 和 為誑而刖其右足。 武王 薨, 文王 即位, 和 乃抱其璞而哭于 楚山 之下,三日三夜,淚盡而繼之以血?!焙笠浴捌瘛敝敢驊巡挪挥龆?。 唐 駱賓王 《疇昔篇》:“窮途行泣玉,憤路未藏金?!?宋 王禹偁 《商州進士張齊說將赴春闈》詩:“明年得意歸來日,不見麻衣泣玉斑?!?/div>
《漢語大詞典》:獻楚(獻楚)
指 春秋 時 卞和 向 楚王 獻璞玉反遭刑之事。比喻懷才不遇,投效無門。 唐 駱賓王 《在江南贈宋五之問》詩:“彈冠空被笑,獻 楚 自多傷?!?唐 元稹 《獻滎陽公主五十韻》:“會將連獻 楚 ,深恥謬游 燕 ?!眳⒁姟?獻玉 ”。
《漢語大詞典》:獻玉(獻玉)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得寶玉,先后獻給 楚 厲王 、 武王 ,都被認為欺詐,被截去雙腳。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荊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寶玉。事見韓非子·和氏。后因以“獻玉”為典,謂向君主或朝廷獻才智。 唐 陸暢 《下第后病中》詩:“獻玉頻年命未通,窮秋成病悟真金?!?金 元好問 《寄答飛卿》詩:“古來獻玉猶難售,此日聞《韶》本不圖。”
《漢語大詞典》:獻玉(獻玉)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得寶玉,先后獻給 楚 厲王 、 武王 ,都被認為欺詐,被截去雙腳。到 楚文王 即位, 和 抱玉璞哭于 荊山 下, 楚王 使人剖璞加工,果得寶玉。事見韓非子·和氏。后因以“獻玉”為典,謂向君主或朝廷獻才智。 唐 陸暢 《下第后病中》詩:“獻玉頻年命未通,窮秋成病悟真金?!?金 元好問 《寄答飛卿》詩:“古來獻玉猶難售,此日聞《韶》本不圖?!?/div>
《漢語大詞典》:獻璞(獻璞)
猶獻玉。 唐 韋渠牟 《贈竇五判官》詩:“美玉自矜頻獻璞,真金難與細披沙。” 元 馬臻 《述懷五十韻》:“獻璞悲 和 泣,辭金憶 震 賢?!?明 李東陽 《青溪聞體齋古潭之說有詩見嘲次韻以解》:“登龍卻恨通家晚,獻璞翻為識者羞?!眳⒁姟?獻玉 ”、“ 獻楚 ”。
分類:獻玉
《漢語大詞典》:荊人
(1). 楚 人,南人。春秋·莊公二十三年:“公至自 齊 , 荊 人來聘?!?span id="4qqsoc4" class="book">《韓非子·初見秦》:“ 秦 與 荊 人戰(zhàn),大破 荊 ?!?三國 魏 曹植 《魏德論》:“ 荊 人風靡, 交 益 景從?!?br />(2).對人稱己妻的謙詞。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局詐:“區(qū)區(qū)拙技,負此良琴,若得荊人一奏,當有一兩聲可聽者?!?span id="swi2g4y" class="book">《顏氏家藏尺牘》卷二引 清 王士祜 書:“弟去歲以荊人抱病,屏跡半載?!?/div>
《漢語大詞典》:荊和
(1).指 春秋 時 楚 人 卞和 。 漢 劉向 《九嘆·惜賢》:“ 晉 申生 之離殃兮, 荊 和氏 之泣血?!?晉 葛洪 抱樸子·名實:“故瓊瑤俟 荊和 而顯連城之價,烏號須 逢門 而著陷堅之功?!?唐 黃滔 《以不貪為寶賦》:“縱饒 秦氏 ,當時曾欺 趙 地;爭奈 楚君 ,昔日薦刖 荊和 。” 明 高叔嗣 《古歌》:“ 荊和 當路泣,良璞為誰明?”參見“ 卞和 ”。
(2).指和氏璧。《楚辭·劉向〈九嘆·怨思〉》:“筐澤瀉以豹鞹兮,破 荊和 以繼筑。” 王逸 注:“破 和氏 之璧以繼筑杵而舂,敗玉寶而失其好也?!?南朝 梁 范縝 《神滅論》:“玉異色而均美,是以 晉棘 、 荊和 ,等價連城?!?/div>
《國語辭典》:卞和  拼音:biàn hé
人名。春秋楚人。于荊山得璞玉獻于楚王,兩次見疑,左右足遭刖,后楚王乃使玉人琢之,果得寶玉,遂命名為「和氏璧」。見《韓非子。和氏》。
《漢語大詞典》:荊寶(荊寶)
即和氏璧。亦用以喻美好資質(zhì)。《文選·潘岳〈楊仲武誄〉》:“春蘭擢莖,方茂其華; 荊 寶挺璞,將剖於 和 ?!?李善 注:“言德業(yè)之美類於蘭玉。” 南朝 宋 劉義恭 《游子移》詩:“ 三河 游蕩子,麗顏邁 荊 寶?!?清 林則徐 《杭嘉湖三郡觀風告示》:“爾諸生沐浴圣化,景行前修,諒當人握 隋 琛,家懷 荊 寶。”
《漢語大詞典》:荊玉
(1). 荊山 之玉。即和氏璧。 晉 盧諶 《覽古》詩:“連城既偽往, 荊 玉亦真還?!?明 何景明 《送石秀才下第還趙州》詩:“ 荊 玉已三獻, 冀 群當一空?!?br />(2).喻美質(zhì)賢才。藝文類聚卷四七引 晉 孫綽 《賀司空修(循)像贊》:“質(zhì)與 荊 玉參貞,鑒與南金等照?!?唐 權(quán)德輿 《過張監(jiān)閣老宅對酒奉酬見贈,其年停貢舉》詩:“ 荊 玉收難盡, 齊 竽喜暫閒?!?/div>
《國語辭典》:荊璞(荊璞)  拼音:jīng pú
楚國荊山的玉璞,即和氏璧。參見「荊山之玉」條?!段倪x。盧諶。贈劉琨詩》:「承侔卞和,質(zhì)非荊璞?!购笥靡员扔髻Y質(zhì)美好。也稱為「荊璧」、「荊玉」。
《漢語大詞典》:荊璧
即和氏璧。亦用以泛指美玉。 漢 荀悅 《漢紀·武帝紀六》:“立 神明 通天 之臺,造甲乙之帳,絡(luò)以 隋 珠 荊 璧?!?南朝 宋 謝惠連 《鞠歌行》:“南荊璧,萬金貲, 卞和 不斲與石離。” 北周 庾信 《哀江南賦》:“ 荊 璧睨柱,受連城而見欺;載書橫階,捧珠盤而不定?!?/div>
《國語辭典》:白眉  拼音:bái méi
1.白色的眉毛。《封神演義》第三回:「見一將面如鍋底,海下赤髯,兩道白眉,眼如金鈴?!?br />2.指三國時馬良。馬良其眉中有白毛,故稱。又因馬良兄弟五人并有才名,而馬良最為杰出,后也稱眾人中較優(yōu)秀杰出的人才。唐。李白對雪奉餞任城六父秩滿歸京〉詩:「季父有英風,白眉超常倫?!埂度辶滞馐贰返诙呕兀骸赶壬蟛牛质亲鸶酌?,今日幸會,一切要求指教。」
《國語辭典》:馬良白眉(馬良白眉)  拼音:mǎ liáng bái méi
三國蜀漢人馬良,眉有白毛,故稱為「馬良白眉」。見《三國志。卷三九。蜀書。馬良傳》。
《國語辭典》:博浪飛椎(博浪飛椎)  拼音:bó làng fēi chuí
在博浪沙狙擊秦王的鐵椎。秦始皇滅韓時,張良為韓報仇,與力士用大鐵椎刺殺秦始皇于博浪沙。未成,良遂亡匿于下邳。典出《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后比喻刺殺強敵,報仇雪恨。清。朱彝尊〈彭城道中詠古〉詩二首之二:「博浪飛椎后,圯橋進履年?!?/div>
《漢語大詞典》:張良椎(張良椎)
指 張良 狙擊 秦始皇 的鐵椎。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宋 文天祥 《正氣歌》:“在 秦 張良 椎,在 漢 蘇武 節(jié)?!?/div>
《漢語大詞典》:沙椎
指 漢 張良 同刺客在 博浪沙 以鐵椎狙擊 秦始皇 之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清 黃景仁 《荊軻故里》詩:“市筑憐同伴, 沙 椎付后生?!?/div>
《漢語大詞典》:滄海君(滄海君)
秦 時一賢者之號。滄,也寫作“倉”。史記·留侯世家:“ 良 嘗學禮 淮陽 。東見 倉海君 。得力士,為鐵椎重百二十斤?!?span id="xp1mjrt" class="book">《漢書·張良傳》同。 顏師古 注:“ 晉灼 曰:‘海神也?!?如淳 曰:‘ 東夷 君長也?!h并非。蓋當時賢者之號也。 良 既見之,因而求得力士?!?唐 李白 《送張秀才謁高中丞》詩:“感激 黃石老 ,經(jīng)過 滄海君 ?!币徽f,為假托的人名。見 清 袁枚 隨園隨筆·史遷敘事意在言外。
分類:賢者寫作
《國語辭典》:秉燭(秉燭)  拼音:bǐng zhú
持燭、燃燭。后用以比喻夜以繼日?!段倪x。古詩十九首。生年不滿百》:「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三國演義》第二五回:「關(guān)公乃秉燭立于戶外,自夜達旦,毫無倦色?!挂沧鳌副T」。
分類:照明
《國語辭典》:秉燭夜游(秉燭夜遊)  拼音:bǐng zhú yè yóu
感嘆時光易逝,須持燭夜里游樂。比喻及時行樂。唐。李白 春夜宴從弟桃花園序:「而浮生若夢,為歡幾何?古人秉燭夜游,良有以也?!挂沧鳌副T夜游」。
《國語辭典》:兔死狗烹  拼音:tù sǐ gǒu pēng
兔子死盡,用來捕兔的獵狗失去了作用,故而烹食之。語本《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狡兔死,走狗烹?!贡扔魇鲁芍螅鲞^力的人即遭到殺戮或見棄的命運。多指統(tǒng)治者殺戮功臣而言?!段饔斡洝返诙呋兀骸附袢彰林市适购浚唤涛一厝ィ哼@才是『鳥盡弓藏,兔死狗烹──罷!』」明。張景《飛丸記》第三三出:「還有一等兔死狗烹,銜冤赍志。如漢代韓、彭,宋朝張、岳,后來成什么結(jié)果?!挂沧鳌竿帽M狗烹」。
《漢語大詞典》:弓藏
史記·淮陰侯列傳:“上令武士縛 信 ,載后車。 信 曰:‘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天下已定,我固當亨!’”后因以“弓藏”指功成被棄。 宋 孫光憲 北夢瑣言卷三:“ 李太師 建定難之勛,懷弓藏之慮,武寧保境,止務(wù)圖存?!?清 吳偉業(yè) 《戲題士女圖·一舸》詩:“霸 越 亡 吳 計已行,論功何物賞傾城, 西施 亦有弓藏懼,不獨 鴟夷 變姓名?!?/div>
分類:功成
《國語辭典》:走狗烹  拼音:zǒu gǒu pēng
春秋時越王句踐復(fù)國后,范蠡功成身退,留書給文種:「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越王為人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子何不去?」文種后稱病不上朝,然遭人讒言,言其意欲作亂,越王便賜劍予種,種自殺而亡。典出《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比喻天下既定,功臣已無利用價值,因此遭到殺戮。
《國語辭典》:鳥盡弓藏(鳥盡弓藏)  拼音:niǎo jìn gōng cáng
飛鳥射盡之后,就收起弓箭不用。語本《史記。卷四一。越王句踐世家》:「蜚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贡扔魈煜缕蕉ㄖ蟊氵z棄功臣。三國魏。曹丕 煌煌京洛行:「淮陰五刑,鳥盡弓藏。保身全名,獨有子房?!?/div>
分類:飛鳥所使
《國語辭典》:喬松(喬松)  拼音:qiáo sōng
1.高大的松樹?!对娊?jīng)。鄭風。山有扶蘇》:「山有喬松,隰有游龍?!?br />2.松科松屬單維管束亞屬之一種五葉松。大喬木,高可達七十公尺。針葉五針一束,長十至二十五公分。毬果圓柱形,長十五至二十五公分,種子具長翅。
3.稱古代仙人王子喬和赤松子。清。陳曾壽 菩薩蠻。浮天渺渺江流去詞:「相見??輹r,喬松難等期!」
《國語辭典》:松喬(松喬)  拼音:sōng qiáo
1.神話傳說中仙人赤松子和王子喬的合稱?!段倪x。班固。西都賦》:「庶松喬之群類,時游從乎斯庭?!固?。杜甫哭王彭州掄〉詩:「新文生沈謝,異骨降松喬?!?br />2.比喻高壽,或借用為祝壽之詞。如:「壽如松喬」?!逗鬂h書。卷二八下。馮衍傳》:「觀覽乎孔老之論,庶幾乎松喬之福?!?br />3.比喻隱士?!赌淆R書。卷二八。劉善明傳》:「今朝廷方相委待,詎得便學松喬邪?」唐。白居易早冬游王屋自靈都抵陽臺上方望天壇偶吟成章寄溫谷周尊師中書李相公〉詩:「若不為松喬,即須作皋夔?!?/div>
《國語辭典》:松子  拼音:sōng zǐ
1.松樹的種實,芳香可食。南朝梁。元帝〈與劉智藏書〉:「松子為餐,蒲根是服。」唐。杜甫 秋野詩五首之三:「風落收松子,天寒割蜜房。」也稱為「松仁」、「松子仁」。
2.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參見「赤松子」條。《文選。曹植。贈白馬王彪詩》:「虛無求列仙,松子久吾欺。」三國魏。阮籍詠懷詩〉八二首之三二:「愿登太華山,上與松子游。」
《國語辭典》:赤松  拼音:chì sōng
植物名。松科松屬,常綠喬木。高可達四十公尺,樹皮與嫩芽皆赤褐色,針葉二針一束。雌雄同株,雄毬花黃色,雌毬花紫色。毬果卵圓形,種子有披針形的翅。木材供建筑、造紙之用,樹脂可作松香,葉可提煉化工原料。分布于中國大陸、日本、韓國等。也稱為「日本赤松」。
《國語辭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后為道教所祭祀尊奉:(1)指神農(nóng)氏的雨師。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赤松子》:「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自燒。」(2)指帝嚳的老師。《韓詩外傳》卷五:「帝嚳學乎赤松子?!挂卜Q為「赤誦子」、「松子」。
《國語辭典》:赤松子  拼音:chì sōng zǐ
古代傳說中的仙人。后為道教所祭祀尊奉:(1)指神農(nóng)氏的雨師。漢。劉向《列仙傳。卷上。赤松子》:「赤松子者,神農(nóng)時雨師也,服水玉以教神農(nóng),能入火自燒?!?2)指帝嚳的老師?!俄n詩外傳》卷五:「帝嚳學乎赤松子?!挂卜Q為「赤誦子」、「松子」。
《國語辭典》:良史  拼音:liáng shǐ
1.優(yōu)秀或稱職的史官?!逗鬂h書。卷四○。班彪傳下。論曰》:「議者咸稱二子有良史之才。遷文直而事覈,固文贍而事詳?!埂段倪x。曹丕。典論論文》:「不假良史之辭,不托飛馳之勢。」
2.完美的史書。如:「著作一部良史,不是一件容易的事?!?/div>
《漢語大詞典》:取履
謂代人拾鞋。比喻屈己尊人。語本《史記·留侯世家》所載 張良 為一老父于圯下取履事。 宋 劉克莊 《水龍吟》詞:“若論輩行,早陪 韓 柳 ,晚交 元 白 。老矣安能,為人取履,與人爭屐?!?/div>
分類:代人屈己
《漢語大詞典》:圯上書(圯上書)
見“ 圯橋書 ”。
《漢語大詞典》:圯橋書(圯橋書)
亦稱“ 圯上書 ”。亦稱“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張良 的《太公兵法》。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詩:“身為 下邳 客,家有圯橋書?!?宋 曾鞏 《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緑髮朱顏兩少年,出倫清譽每相先;壁中字為時人考,圯上書從老父傳?!?宋 陳亮 《子房賈生孔明魏徵何以學異端》:“ 子房 為 高帝 謀臣,從容一發(fā),動中機會,而嘗超然於事物之外,此豈圯下兵法之所有哉!”
《國語辭典》:圯橋進履(圯橋進履)  拼音:yí qiáo jìn lǚ
張良為黃石公拾鞋、穿鞋,終得以成大事的故事。典出《史記。卷五五。留侯世家》。后比喻屈己尊老,求取教益。
《漢語大詞典》:圯上
橋上。史記·留侯世家載: 張良 嘗從容步游 下邳 圯上,遇一老父,受《太公兵法》。后因以“圯上”指 張良 受《太公兵法》事。 南朝 宋 傅亮 《為宋公修張良廟教》:“交神圯上,道契 商 洛 ?!?宋 蘇軾 《張競辰永康所居萬卷堂》詩:“ 留侯 之孫書滿腹,玉函寶方何用讀。濠梁空復(fù)五車多,圯上從來一篇足?!?宋 張孝祥 《水調(diào)歌頭·為總得居士壽》詞:“ 隆中 三顧客,圯上一編書?!眳⒁姟?圯橋 ”。
《國語辭典》:圯橋(圯橋)  拼音:yí qiáo
地名。位于江蘇省邳縣南,漢朝張良遇到黃石公的地方。
《漢語大詞典》:圯橋書(圯橋書)
亦稱“ 圯上書 ”。亦稱“ 圯下兵法 ”。 指 秦 末一老父于圯上授予 張良 的《太公兵法》。事見史記·留侯世家。 唐 李白 《酬張卿夜宿南陵見贈》詩:“身為 下邳 客,家有圯橋書。” 宋 曾鞏 《孔教授張法曹以曾論薦特示長箋》:“緑髮朱顏兩少年,出倫清譽每相先;壁中字為時人考,圯上書從老父傳?!?宋 陳亮 《子房賈生孔明魏徵何以學異端》:“ 子房 為 高帝 謀臣,從容一發(fā),動中機會,而嘗超然於事物之外,此豈圯下兵法之所有哉!”
《漢語大詞典》:文成履
秦 末, 張良 在 下邳 圯(橋)上為 黃石 老人拾履著履的典故。 張良 謚 文成侯 ,故云。見《史記·留侯世家》。 唐 張文琮 《賦橋》詩:“已授 文成 履,空題 武騎 書?!?/div>
《漢語大詞典》:谷城翁(穀城翁)
指 黃石公 。 宋 王安石 《送鄭叔熊歸閩》詩:“疑師 穀城 翁,方略已自得?!卑?,史記·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見我 濟北 , 穀城山 下黃石即我矣?!睘榇苏Z所本。
《漢語大詞典》:跪履
《史記·留侯世家》載: 漢 張良 游 下邳 圯上,遇褐衣老父墮履圯下,命 良 取履,并長跪履之。老父曰:“孺子可教矣?!笔谝?span id="fbakwr1" class="book">《太公兵法》。后以“跪履”表示向長者虛心求教。 唐 杜牧 《洛中送冀處士東游》詩:“ 劉濟 愿跪履, 田興 請建籌?!?唐 黃滔 《裴侍郎啟》:“昨者面容跪履,親俾窺天,仍如琢玉之品題,更啟如金之然諾?!?宋 唐庚 《雙榕》詩:“摳衣倘可親,跪履安敢羞?!?/div>
《漢語大詞典》:黃公
(1). 中國 古代寓言中一個謙虛過分而使事情走向反面的人物形象。尹文子·大道上:“ 齊 有 黃公 者,好謙卑。有二女,皆國色。以其美也,常謙詞毀之,以為丑惡。丑惡之名遠布,年過而一國無聘者。”
(2). 漢 代術(shù)士。西京雜記卷三:“有 東海 人 黃公 ,少時為術(shù),能制蛇御虎……及衰老,氣力羸憊,飲酒過度,不能復(fù)行其術(shù)。 秦 末,有白虎見於 東海 , 黃公 乃以赤刀往厭之,術(shù)既不行,遂為虎所殺?!?漢 張衡 《西京賦》:“ 東海 黃公 ,赤刀粵祝,冀厭白虎,卒不能救?!?span id="1srm7uz" class="book">《醒世恒言·大樹坡義虎送親》:“當初 黃公 有道術(shù),能以赤刀制虎,尚且終為虎害?!?br />(3).指 東漢 太尉 黃瓊 。 明 何良俊 《世說新語補·德行》:“ 徐孺子 嘗事 江夏 黃公 ,后 黃公 亡歿, 孺子 往會葬,無資以自致,齎磨鏡具自隨,所在取直,然后得前。”參閱后漢書·徐稺傳。
(4).泛指賣酒者。 唐 白居易 《晚春沽酒》詩:“醉臥 黃公 肆,人知我是誰?!?宋 林逋 《秋日湖西晚歸舟中書事》:“水痕秋落蟹螯肥,閑過 黃公 酒舍歸?!眳⒁姟?黃公酒壚 ”。
(5).指 秦 末之 黃石公 。又稱 圯上老人 。 宋 范仲淹 《上張右丞書》:“ 黃公 ,天人也,有以跪履而投帝師之道者,豈以孺子而捨諸?”
(6).指 夏黃公 。四皓之一。 唐 杜甫 《寄李十二白》詩:“ 蘇武 元還 漢 , 黃公 豈事 秦 ?” 仇兆鰲 注:“ 黃公 ,四皓之一。避 秦 入 商山 ?!眳㈤?span id="kov2hpz" class="book">《史記·留侯世家》。
(7).鳥名。黃鸝。 宋 蘇軾 《書普慈長老壁》詩:“久參白足知禪味,苦厭黃公聒晝眠?!弊宰ⅲ骸傍B名?!?王文誥 輯注:“黃公,黃鸝也?!?/div>
《漢語大詞典》:黃公酒壚(黃公酒壚)
魏 晉 時 王戎 與 阮籍 、 嵇康 等竹林七賢會飲之處。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傷逝:‘﹝ 王濬沖 ﹞經(jīng) 黃公 酒壚下過,顧謂后車客:“吾昔與 嵇叔夜 、 阮嗣宗 共酣飲於此壚。竹林之游,亦預(yù)其末。自 嵇生 夭、 阮公 亡以來,便為時所羈紲。今日視此雖近,邈若山河?!焙笤娢某R浴包S公酒壚”指朋友聚飲之所,抒發(fā)物是人非的感嘆。 宋 梅堯臣 《正月二十七日江鄰幾等邀飲于定力院》詩:“似過 黃公 酒壚下, 嵇 阮 不見脩竹中。” 元 馬謙齋《快活三過朝天子四邊靜·春》曲:“近 黃公 酒壚,誦 坡仙 樂府,直喫到月轉(zhuǎn)垂楊樹。” 清 余懷 板橋雜記·軼事:“ 錢虞山 題三老圖詩,末句云:‘ 秦淮 煙月經(jīng)游處,華表歸來白鶴知?!粍?黃公 酒壚之嘆?!?/div>
《漢語大詞典》:黃石
(1).指 黃石公 。語出史記·留侯世家:“十三年孺子見我 濟北 , 穀城山 下黃石即我矣。” 唐 陳去疾 《送韓將軍之雁門》詩:“歸來長揖功成后, 黃石 當年故有期?!?明張景《飛丸記·盟尋泉石》:“消息盈虛能早辦,惟有 黃石 、 鴟夷 堪羨?!?清 查慎行 《洪武御碑歌》:“ 留侯 自伴 赤松 去, 穀城 空立 黃石 祠?!?br />(2).指 黃石公 授與 張良 的兵書黃石公三略。后漢書·儒林傳上·楊倫:“當斷不斷,《黃石》所戒?!?李賢 注:“黃石公三略曰:‘當斷不斷,反受其亂。’”資治通鑒·漢獻帝建安四年:“夫臣與主同者亡,此《黃石》之所忌也。” 胡三省 注:“《黃石》,即 張良 於 下邳 圯上所得之書也?!?清 袁于令 《西樓記·衛(wèi)行》:“論兵法《黃石》深籌,夸劍術(shù) 白猿 高手?!?br />(3).古代少數(shù)民族名。后漢書·循吏傳·任延:“ 延 到,選集武略之士千人,明其賞罰,令將雜種 胡 騎 休屠 、 黃石 ,屯據(jù)要害。”后漢書·西南夷傳·冉駹:“其西又有 三河 、 槃于 虜,北有 黃石 、 北地 、 盧水胡 ,其表乃為徼外?!?br />(4).方解石的別名。見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金石二·方解石
(5).地名。 四川省 涪陵市 的 黃石灘 。后漢書·光武帝紀下:“八月, 岑彭 破 公孫述 將 侯丹 於 黃石 ?!?李賢 注:“即 黃石灘 也。水經(jīng)注曰:‘ 江水 自 涪陵 東出百里而屆于 黃石 ?!诮?涪州 涪陵縣 ?!?br />(6).地名。 浙江省 臨海市 的 黃石嶺 。 清 吳偉業(yè) 《聞臺州警》詩之一:“天際飛燕 黃石嶺 ,云中犬吠 赤城樓 。”
(7).地名。 湖北省 黃石市 。
《漢語大詞典》:黃石書(黃石書)
指 黃石公 授與 張良 的兵書。世稱黃石公三略。 明 陳子龍 《壯游行》:“或授 黃石 書,且遇採藥翁?!?/div>
《漢語大詞典》:黃石老
即 黃石公 。 唐 李白 《贈饒陽張司戶燧》詩:“愧非 黃石老 ,安識 子房 賢?!?唐 杜牧 《題永崇西平王宅太尉愬院六韻》:“授符 黃石老 ,學劍 白猿翁 ?!眳⒁姟?黃石公 ”。
分類:黃石公
《國語辭典》:黃石公(黃石公)  拼音:huáng shí gōng
秦時的隱士。曾于下邳圯上傳太公兵法于張良,故也稱為「圯上老人」。后借指熟諳兵法、識察人才的老人、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