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鍵詞:
收錄約1萬典故,50萬詞匯、2萬作家信息
常用典故按出處分類按人物分類
為考慮容錯(cuò),系統(tǒng)已按“昌 → 冐昌”轉(zhuǎn)換方式進(jìn)行查詢。
共1632,分109頁顯示   2  3  4  5 下一頁
典故
安昌客(又作:安昌坐后堂)
安昌列后堂
八公
樂昌破鏡(又作:樂昌鏡 ...)
邦昌宋
昌谷空囊
昌黎賦
昌歜
昌而熾
昌黎到潮陽
昌蒲蘸酒
昌陽
貰酒楊昌
崇侯
鳳歸昌
典故
絲竹后堂
 
安昌客
 
后堂歌舞
 
入后堂
 
安昌坐后堂
 
后堂羅綺
 
彭宣后堂
 
張禹后堂
 
張禹堂深
 
爭得及彭宣
 
后堂春色
 
我似彭宣
 
無地著彭宣

相關(guān)人物
張禹
 
戴崇
 
彭宣


《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列傳·張禹〉~3349~
禹為人謹(jǐn)厚,內(nèi)殖貨財(cái),家以田為業(yè)。及富貴,多買田至四百頃,皆涇、渭溉灌,極膏腴上賈。它財(cái)物稱是。禹性習(xí)知音聲,內(nèi)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絲竹筦弦。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陽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為人恭儉有法度,而崇愷弟多智,二人異行。禹心親愛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責(zé)師宜置酒設(shè)樂與弟子相娛。禹將崇入后堂飲食,婦女相對(duì),優(yōu)人筦弦鏗鏘極樂,昏夜乃罷。而宣之來也,禹見之于便坐,講論經(jīng)義,日晏賜食,不過一肉卮酒相對(duì)。宣未嘗得至后堂。及兩人皆聞知,各自得也。

例句

復(fù)此開懸榻,寧唯入后堂。 杜審言 贈(zèng)崔融二十韻

典故
安昌列后堂

相關(guān)人物
張禹
 
戴崇


《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列傳·張禹〉~3348~
元帝崩,成帝即位,徵禹、寬中,皆以師賜爵關(guān)內(nèi)侯,寬中食邑八百戶,禹六百戶。拜為諸吏光祿大夫,秩中二千石,給事中,領(lǐng)尚書事。是時(shí),帝舅陽平侯王鳳為大將軍輔政專權(quán),而上富于春秋,謙讓,方鄉(xiāng)經(jīng)學(xué),敬重師傅。而禹與鳳并領(lǐng)尚書,內(nèi)不自安,數(shù)病上書乞骸骨,欲退避鳳。上報(bào)曰:「朕以幼年執(zhí)政,萬機(jī)懼失其中,君以道德為師,故委國政。君何疑而數(shù)乞骸骨,忽忘雅素,欲避流言?朕無聞焉。君其固心致思,總秉諸事,推以孳孳,無違朕意?!辜淤n黃金百斤、養(yǎng)牛、上尊酒,太官致餐,侍醫(yī)視疾,使者臨問。禹惶恐,復(fù)起視事,河平四年代王商為丞相,封安昌侯。
典故
相關(guān)人物
伍被
 
劉安(淮南王)
 
左吳
 
晉昌
 
李尚
 
毛周
 
蘇非
 
陳由
 
雷被


《史記》卷一百一十八〈淮南衡山列傳〉~3082~
淮南王安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譽(yù)天下。時(shí)時(shí)怨望厲王死,時(shí)欲畔逆,未有因也。及建元二年,淮南王入朝。素善武安侯,武安侯時(shí)為太尉,乃逆王霸上,與王語曰:「方今上無太子,大王親高皇帝孫,行仁義,天下莫不聞。即宮車一日晏駕,非大王當(dāng)誰立者!」淮南王大喜,厚遺武安侯金財(cái)物。陰結(jié)賓客,拊循百姓,為畔逆事。唐·司馬貞《史記索隱》:「《淮南要略》云:『安養(yǎng)士數(shù)千,高才者八人,蘇非、李尚、左吳、陳由、伍被、毛周、雷被、晉昌,號(hào)曰「八公」也。』」
《神仙傳》卷四〈劉安〉
八公皆變?yōu)橥?,年可十四五?!送幽藦?fù)為老人。告王曰:「……吾一人能坐致風(fēng)雨……一人能崩高山……一人能分神易貌……一人能乘云步虛……一人能入火不灼……一人能千變?nèi)f化……一人能煎泥成金……浮于太清之上。」

例句

八公攜手五云去,空馀桂樹愁殺人。 李白 白毫子歌

菱歌五湖遠(yuǎn),桂樹八公鄰。 李頎 送喬琳

海上游三島,淮南預(yù)八公。 王維 贈(zèng)焦道士

典故    
鏡盟
 
樂鏡
  
樂昌鏡
 
菱花缺
 
菱花撲碎
 
半分鸞影
  
分圓鏡
  
兩分青鏡
 
鸞光兩破
 
鸞鑒分收
   
破鸞慵舞
 
徐家鏡
 
寶鏡離合
 
舊官與新官
 
樂昌風(fēng)流
 
樂昌菱花缺
 
菱花半鞭
 
菱花一半尋高價(jià)
 
破鑒徐狼
 
破鏡徐郎
 
新官向舊官啼
 
徐郎離鏡

相關(guān)人物
徐德言
 
樂昌公主
 
陳氏


《本事詩·情感》
陳太子舍人徐德言之妻,后主叔寶之妹,封樂昌公主,才色冠絕。時(shí)陳政方亂,德言知不相保,謂其妻曰:「以君之才容,國亡必入權(quán)豪之家,斯永絕矣。儻情緣未斷,猶冀相見,宜有以信之?!鼓似埔荤R,人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我當(dāng)在,即以是日訪之。」及陳亡,其妻果入越公楊素之家,寵嬖殊厚。德言流離辛苦,僅能至京,遂以正月望日訪于都市。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jià),人皆笑之。德言直引至其居,設(shè)食,具言其故,出半鏡以合之,仍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嫦娥影,空留明月輝。」陳氏得詩,涕泣不食。素知之,愴然改容,即召德言,還其妻,仍厚遺之。聞?wù)邿o不感嘆。仍與德言、陳氏偕飲,令陳氏為詩,曰:「今日何遷次,新官對(duì)舊官。笑啼俱不敢,方驗(yàn)作人難。」遂與德言歸江南,竟以終老。

簡釋

半鏡:喻夫妻失散、分離。唐韓偓《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事賢裴公相國》:“折釵伴妾埋青家,半鏡隨郎葬杜郵?!?/p>


例句

感破鏡之分明,睹淚痕之馀血。 元稹 古訣絕詞

紅兒若向隋朝見,破鏡無因更重尋。 羅虬 比紅兒詩

折釵伴妾埋青冢,半鏡隨郎葬杜郵。 韓偓 代小玉家為蕃騎所虜后寄故集賢裴公相國

虧蟾便是陳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 黃滔 別后

典故
邦昌宋


《宋史》卷四百七十五〈判臣列傳上·張邦昌〉~379~
邦昌入居尚書省,金人趣勸進(jìn),邦昌始欲引決,或曰:「相公不前死城外,今欲涂炭一城耶?」適金人奉冊(cè)寶至,邦昌北向拜舞受冊(cè),即偽位,僭號(hào)大楚,擬都金陵。遂升文德殿,設(shè)位御床西受賀,遣閤門傳令勿拜,時(shí)雍率百官遽拜,邦昌但東面拱立。
典故  
囊中詩
 
錦囊詩句
 
詩滿囊
 
奚奴錦
 
囊句
 
古錦詩囊
 
詩囊羞澀
 
探古錦
 
李賀詩囊
 
囊不空
 
囊開古錦
 
昌谷空囊
 
古錦句囊
 
賀囊佳制
 
錦囊公子
 
囊詩貯錦
 
嘔心囊句
 
秀句盈囊
 
一囊詩稿
 
背錦
   
錦囊奚奴
     
奚奴背詩笈

相關(guān)人物
李賀


《全唐文》卷七百八十〈李商隱十·李賀小傳〉~849~
京兆杜牧為李長吉集序,狀長吉之奇甚盡,世傳之。長吉姊嫁王氏者,語長吉之事尤備。長吉細(xì)瘦,通眉長指爪,能苦吟疾書。最先為昌黎韓愈所知,所與游者,王參元楊敬之權(quán)璩崔植為密。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未嘗得題,然后為詩,如他人思量牽合,以及程限為意。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及暮歸,太夫人使婢受囊出之,見所書多,輒曰:「是兒要當(dāng)嘔出心始已耳!」上燈與食,長吉從婢取書,研墨疊紙足成之。投他囊中。非大醉及吊喪日,率如此,過亦不復(fù)省。
典故
盤谷序
 
秣馬膏車
 
鮮可食
 
昌黎賦
 
盤谷居
 
膏秣歸盤
 
不聞黜陟
  
神呵鬼守

相關(guān)人物
李愿
 
韓愈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五〈韓愈九·送李愿歸盤谷序〉~565~2~
太行之陽有盤谷。盤谷之間,泉甘而土肥,草木叢茂,居民鮮少。或曰:「謂其環(huán)兩山之間,故曰盤?!够蛟唬骸甘枪纫?,宅幽而勢阻,隱者之所盤旋?!褂讶死钤妇又?。愿之言曰:「人之稱大丈夫者,我知之矣:利澤施于人,名聲昭于時(shí),坐于廟朝,進(jìn)退百官,而佐天子出令。其在外,則樹旗旄,羅弓矢,武夫前呵,從者塞途,供給之人,各執(zhí)其物,夾道而疾馳。喜有賞,怒有刑。才畯滿前,道古今而譽(yù)盛德,入耳而不煩。曲眉豐頰,清聲而便體,秀外而惠中。飄輕裾,翳長袖,粉白黛綠者,列屋而間居,妒寵而負(fù)恃,爭妍而取憐。大丈夫之遇知于天子,用力于當(dāng)世者之所為也。吾非惡此而逃之,是有命焉,不可幸而致也。窮居而野處,升高而望遠(yuǎn),坐茂樹以終日,濯清泉以自潔。采于山,美可茹;釣于水,鮮可食。起居無時(shí),惟適之安。與其有譽(yù)于前,孰若無毀于其后;與其有樂于身,孰若無憂于其心。車服不維,刀鋸不加,理亂不知,黜陟不聞。大丈夫不遇于時(shí)者之所為也,我則行之。伺候于公卿之門,奔走于形勢之途,足將進(jìn)而趑趄,口將言而囁嚅,處穢污而不羞,觸刑辟而誅戮,徼幸于萬一,老死而后止者,其于為人賢不肖何如也?」昌黎韓愈聞其言而壯之,與之酒而為之歌曰:盤之中,維子之宮。盤之土,可以稼。盤之泉,可濯可沿。盤之阻,誰爭子所。窈而深,廓其有容??澏缤鴱?fù)。嗟盤之樂兮,樂且無殃。虎豹遠(yuǎn)跡兮,蛟龍遁藏。鬼神守護(hù)兮,呵禁不祥。飲且食兮壽而康,無不足兮奚所望。膏吾車兮秣吾馬,從子于盤兮,終吾生以徜徉。
典故

《春秋左傳正義》卷十七〈僖公·傳三十年〉~285~
冬。王使周公閱來聘。饗有昌歜。白。黑。形鹽。辭曰。國君文足昭也。武可畏也。則有備物之饗。以象其德。薦五味。羞嘉谷。鹽虎形。以獻(xiàn)其功。吾何以堪之。晉·杜預(yù)注:「昌歜,昌蒲菹。白熬稻,黑熬黍。」
典故
昌而熾


《毛詩正義》卷二十之二〈魯頌·駉之什·閟宮〉~778~
俾爾熾而昌,俾爾壽而臧。保彼東方,魯邦是嘗。唐·孔穎達(dá)疏:「作者喜其德當(dāng)神明,故設(shè)辭慶之,使汝得福熾盛而昌大?!?/span>
典故
昌黎到潮陽


《舊唐書》卷一百六十〈韓愈列傳〉~495~
韓愈字退之,昌黎人。父仲卿,無名位。愈生三歲而孤,養(yǎng)于從父兄。愈自以孤子,幼刻苦學(xué)儒,不俟?勵(lì)。大歷、貞元之間,文字多尚古學(xué),效揚(yáng)雄、董仲舒之述作,而獨(dú)孤及、梁肅最稱淵奧,儒林推重。愈從其徒游,銳意鉆仰,欲自振于一代。洎舉進(jìn)士,投文于公卿間,故相鄭馀慶頗為之延譽(yù),由是知名于時(shí)。尋登進(jìn)士第。宰相董晉出鎮(zhèn)大梁,辟為巡官。府除,徐州張建封又請(qǐng)為其賓佐。愈發(fā)言真率,無所畏避,操行堅(jiān)正,拙于世務(wù)。調(diào)授四門博士,轉(zhuǎn)監(jiān)察御史。德宗晚年,政出多門,宰相不專機(jī)務(wù),宮市之弊,諫官論之不聽。愈嘗上章數(shù)千言極論之,不聽,怒貶為連州陽山令,量移江陵府掾曹。元和初,召為國子博士,遷都官員外郎。時(shí)華州刺史閻濟(jì)美以公事停華陰令柳澗縣務(wù),俾攝掾曹。居數(shù)月,濟(jì)美罷郡,出居公館,澗遂諷百姓遮道索前年軍頓役直。后刺史趙昌按得澗罪以聞,貶房州司馬。愈因使過華,知其事,以為刺史相黨,上疏理澗,留中不下。詔監(jiān)察御史李宗奭按驗(yàn),得澗贓狀,再貶澗封溪尉。以愈妄論,復(fù)為國子博士。愈自以才高,累被擯黜,作進(jìn)學(xué)解以自喻曰:國子先生晨入太學(xué),召諸生立館下,誨之曰:「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xì)в陔S。方今圣賢相逢,治具畢張,拔去兇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錄,名一藝者無不庸。爬羅剔抉,刮垢磨光。蓋有幸而獲選,孰云多而不揚(yáng)?諸生業(yè)患不能精,無患有司之不明;行患不能成,無患有司之不公?!寡晕醇?,有笑于列者曰:「先生欺予哉!弟子事先生,于茲有年矣。先生口不絕吟于六藝之文,手不停披于百家之編。記事者必提其要,纂言者必?其玄。貪多務(wù)得,細(xì)大不捐。燒膏油以繼晷,常矻矻以窮年。先生之業(yè),可謂勤矣。抵排異端,攘斥佛、老,補(bǔ)苴罅漏,張皇幽眇。尋墜緒之茫茫,獨(dú)旁搜而遠(yuǎn)紹;障百川而東之,回狂瀾于既倒。先生之于儒,可謂有勞矣。沉浸醲郁,含英咀華,作為文章,其書滿家。上規(guī)姚、姒,渾渾無涯。周誥、殷盤,佶屈聱牙。春秋謹(jǐn)嚴(yán),左氏浮誇。易奇而法,詩正而葩。下迨莊、騷,太史所錄,子云、相如,同工異曲。先生之于文,可謂閎其中而肆其外矣。少始知學(xué),勇于敢為;長通于方,左右具宜。先生之于為人,可謂成矣。然而公不見信于人,私不見助于友,跋前躓后,動(dòng)輒得咎。暫為御史,遂竄南夷。三為博士,冗不見治。命與仇謀,取敗幾時(shí)。冬煖而兒號(hào)寒,年豐而妻啼饑。頭童齒豁,竟死何裨?不知慮此,而反教人為!」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xì)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札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jìn)巧拙,紆馀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唯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弘,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yōu)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學(xué)雖勤,不由其統(tǒng);言雖多,不要其中;文雖奇,不濟(jì)于用;行雖修,不顯于眾。猶且月費(fèi)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涂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圣主不加誅,宰臣不見斥,此非其幸哉!動(dòng)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cái)賄之有無,計(jì)班資之崇庳,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y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jìn)其豨苓也?!箞?zhí)政覽其文而憐之,以其有史才,改比部郎中、史館修撰。踰歲,轉(zhuǎn)考功郎中、知制誥,拜中書舍人。俄有不悅愈者,摭其舊事,言愈前左降為江陵掾曹,荊南節(jié)度使裴均館之頗厚,均子鍔凡鄙,近者鍔還省父,愈為序餞鍔,仍呼其字。此論喧于朝列,坐是改太子右庶子。元和十二年八月,宰臣裴度為淮西宣慰處置使,兼彰義軍節(jié)度使,請(qǐng)愈為行軍司馬,仍賜金紫。淮、蔡平,十二月隨度還朝,以功授刑部侍郎,仍詔愈撰平淮西碑,其辭多敘裴度事。時(shí)先入蔡州擒吳元濟(jì),李愬功第一,愬不平之。愬妻出入禁中,因訴碑辭不實(shí),詔令磨愈文。憲宗命翰林學(xué)士段文昌重撰文勒石。鳳翔法門寺有護(hù)國真身塔,塔內(nèi)有釋迦文佛指骨一節(jié),其書本傳法,三十年一開,開則歲豐人泰。十四年正月,上令中使杜英奇押宮人三十人,持香花,赴臨皋驛迎佛骨。自光順門入大內(nèi),留禁中三日,乃送諸寺。王公士庶,奔走舍施,唯恐在后。百姓有廢業(yè)破產(chǎn)、燒頂灼臂而求供養(yǎng)者。愈素不喜佛,上疏諫曰:伏以佛者,夷狄之一法耳。自后漢時(shí)始流入中國,上古未嘗有也。昔黃帝在位百年,年百一十歲;少昊在位八十年,年百歲;顓頊在位七十九年,年九十八歲;帝嚳在位七十年,年百五歲;帝堯在位九十八年,年百一十八歲;帝舜及禹年皆百歲。此時(shí)天下太平,百姓安樂壽考,然而中國未有佛也。其后殷湯亦年百歲,湯孫太戊在位七十五年,武丁在位五十年,書史不言其壽,推其年數(shù),蓋亦俱不減百歲。周文王年九十七歲,武王年九十三歲,穆王在位百年。此時(shí)佛法亦未至中國,非因事佛而致此也。漢明帝時(shí)始有佛法,明帝在位才十八年耳。其后亂亡相繼,運(yùn)祚不長,宋、齊、梁、陳、元魏已下,事佛漸謹(jǐn),年代尤促。唯梁武帝在位四十八年,前后三度舍身施佛,宗廟之祭,不用牲牢,晝?nèi)找皇常褂诓斯?;其后竟為侯景所逼,餓死臺(tái)城,國亦尋滅,事佛求福,乃更得禍。由此觀之,佛不足信,亦可知矣。高祖始受隋禪,則議除之。當(dāng)時(shí)群臣識(shí)見不遠(yuǎn),不能深究先王之道、古今之宜,推闡圣明,以救斯弊,其事遂止。臣嘗恨焉!伏惟皇帝陛下,神圣英武,數(shù)千百年以來未有倫比。即位之初,即不許度人為僧尼、道士,又不許別立寺觀。臣當(dāng)時(shí)以為高祖之志,必行于陛下之手。今縱未能即行,豈可恣之轉(zhuǎn)令盛也!今聞陛下令群僧迎佛骨于鳳翔,御樓以觀,舁入大內(nèi),令諸寺遞迎供養(yǎng)。臣雖至愚,必知陛下不惑于佛,作此崇奉以祈福祥也。直以年豐人樂,徇人之心,為京都士庶設(shè)詭異之觀、戲玩之具耳。安有圣明若此而肯信此等事哉?然百姓愚冥,易惑難曉,茍見陛下如此,將謂真心信佛。皆云天子大圣,猶一心敬信,百姓微賤,于佛豈合惜身命。所以灼頂燔指,百十為群,解衣散錢,自朝至暮,轉(zhuǎn)相仿效,唯恐后時(shí),老幼奔波,棄其生業(yè)。若不即加禁遏,更歷諸寺,必有斷臂臠身以為供養(yǎng)者。傷風(fēng)敗俗,傳笑四方,非細(xì)事也。佛本夷狄之人,與中國言語不通,衣服殊制??诓坏老韧踔ㄑ裕聿环韧踔ǚ?,不知君臣之義、父子之情。假如其身尚在,奉其國命,來朝京師,陛下容而接之,不過宣政一見,禮賓一設(shè),賜衣一襲,衛(wèi)而出之于境,不令惑于眾也。況其身死已久,枯朽之骨,兇穢之馀,豈宜以入宮禁!孔子曰:「敬鬼神而遠(yuǎn)之?!构胖T侯,行吊于國,尚令巫祝先以桃茢,祓除不祥,然后進(jìn)吊。今無故取朽穢之物,親臨觀之,巫祝不先,桃茢不用,群臣不言其非,御史不舉其失,臣實(shí)恥之。乞以此骨付之水火,永絕根本,斷天下之疑,絕后代之惑。使天下之人,知大圣人之所作為出于尋常萬萬也,豈不盛哉!豈不快哉!佛如有靈,能作禍祟,凡有殃咎,宜加臣身。上天鑒臨,臣不怨悔。疏奏,憲宗怒甚。間一日,出疏以示宰臣,將加極法。裴度、崔群奏曰:「韓愈上忤尊聽,誠宜得罪,然而非內(nèi)懷忠懇,不避黜責(zé),豈能至此?伏乞稍賜寬容,以來諫者。」上曰:「愈言我奉佛太過,我猶為容之。至謂東漢奉佛之后,帝王咸致夭促,何言之乖剌也?愈為人臣,敢爾狂妄,固不可赦?!褂谑侨饲轶@惋,乃至國戚諸貴亦以罪愈太重,因事言之,乃貶為潮州刺史。
典故
澡蘭
 
昌蒲蘸酒


《荊楚歲時(shí)記》第一部〈寶顏堂秘笈本〉~352~
五月五日謂之浴蘭節(jié),四民并蹋百草之。戲采艾以為人懸門戶上,以禳毒氣,以菖蒲或鏤或屑以泛酒。
典故
進(jìn)豨苓
 

《全唐文》卷五百五十八〈韓愈十二·進(jìn)學(xué)解〉~5646~2~
先生曰:「吁!子來前,夫大木為杗,細(xì)木為桷,欂櫨侏儒,椳闑扂楔,各得其宜,施以成室者,匠氏之工也;玉劄丹砂,赤箭青芝,牛溲馬勃,敗鼓之皮,俱收并蓄,待用無遺者,醫(yī)師之良也;登明選公,雜進(jìn)巧拙,紆馀為妍,卓犖為杰,校短量長,惟器是適者,宰相之方也。昔者孟軻好辯,孔道以明,轍環(huán)天下,卒老于行;荀卿守正,大論是宏,逃讒于楚,廢死蘭陵。是二儒者,吐辭為經(jīng),舉足為法,絕類離倫,優(yōu)入圣域。其遇于世何如也?今先生學(xué)雖勤而不繇其統(tǒng),言雖多而不要其中,文雖奇而不濟(jì)于用,行雖修而不顯于眾,猶且月費(fèi)俸錢,歲靡廩粟,子不知耕,婦不知織,乘馬從徒,安坐而食,踵常途之促促,窺陳編以盜竊。然而圣主不加誅,宰相不見斥,茲非其幸歟!動(dòng)而得謗,名亦隨之,投閒置散,乃分之宜。若夫商財(cái)賄之有亡,計(jì)班資之崇庳,忘已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y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jìn)其豨苓也。」
典故   
遠(yuǎn)山眉黛
 
淡淡春山
 
遙山眉
 
眉黛遠(yuǎn)山
  
春山眉黛
 
山橫眉黛
 
山眉翠
 
遠(yuǎn)山學(xué)
 
文君遠(yuǎn)山
 
遠(yuǎn)岫眉
 
兩山橫黛
 
文君蹙遠(yuǎn)山
  
茂陵眉
 
眉抹遠(yuǎn)山
 
眉繞山
 
眉學(xué)春山
 
小山眉黛
 
遙山羞黛
 
長眉似遠(yuǎn)山
  
娥眉遠(yuǎn)山
 
看山憶眉
  
眉山春爭秀
   
貰酒楊昌
 
遙山

相關(guān)人物
卓文君


《西京雜記》卷二
司馬相如,初與卓文君還成都。居貧愁懣,以所著鹔鹴裘,就市人陽昌貰酒,與文君為歡。既而文君抱頸而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遂相與謀于成都賣酒。相如親著犢鼻裈滌器以恥王孫,王孫果以為病,乃厚給文君,文君遂為富人。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yuǎn)山,臉際常若芙蓉,肌膚柔滑如脂,十七而寡,為人放誕風(fēng)流,故悅長卿之才而越禮焉。長卿素有消渴疾,及還成都悅文君之色,遂以發(fā)痼疾,乃作〈美人賦〉,欲以自刺而終不能改,卒以此疾至死,文君為誄傳于世。

簡釋

遠(yuǎn)山眉:喻女子貌美。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節(jié),笑別遠(yuǎn)山眉。”


例句

豪持出塞節(jié),笑別遠(yuǎn)山眉。 杜牧 少年行

江畔秋光蟾閣鏡,檻前山翠茂陵眉。 杜牧 題桐葉

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zhuǎn)雙蛾遠(yuǎn)山色。 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

典故
崇侯

相關(guān)人物
姬昌
 
崇侯虎
 
紂王


《史記》卷三《殷本紀(jì)》
百姓怨望而諸侯有畔者,于是紂乃重刑辟,有炮格之法。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九侯有好女,入之紂。九侯女不喜淫,紂怒,殺之,而醢九侯。鄂侯爭之彊,辨之疾,并脯鄂侯。西伯昌聞之,竊嘆。崇侯虎知之,以告紂,紂囚西伯羑里。西伯之臣閎夭之徒,求美女奇物善馬以獻(xiàn)紂,紂乃赦西伯。西伯出而獻(xiàn)洛西之地,以請(qǐng)除炮格之刑。紂乃許之,賜弓矢斧鉞,使得征伐,為西伯。而用費(fèi)中為政。費(fèi)中善諛,好利,殷人弗親。紂又用惡來。惡來善毀讒,諸侯以此益疏。

例句

崇侯入輔嚴(yán)陵退,堪憶啼猿萬仞峰。 徐夤 西寨寓居之二

典故
岐山鳴鳳
  
鳳歸昌
 

《國語》卷一《周語上》
「周之興也,鸑鷟鳴于岐山?!谷龂鴧?#183;韋昭注:「鸑鷟,鳳之別名也?!?/span>
《史記》卷四〈周本紀(jì)〉~3~
古公曰:「有民立君,將以利之。今戎狄所為攻戰(zhàn),以吾地與民。民之在我,與其在彼,何異。民欲以我故戰(zhàn),殺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為。」乃與私屬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南朝宋·裴骃《史記集解》:『徐廣曰:「山在扶風(fēng)美陽西北,其南有周原。」骃案:皇甫謐云「邑于周地,故始改國曰周」?!?/span>

例句

怨已驚秦鳳,靈應(yīng)識(shí)漢雞。 吳融 岐下聞杜鵑

分曹日抱戴,赴節(jié)鳳歸昌。 張九齡 奉和圣制南郊禮畢酺宴

鳴岐今日見,阿閣佇來翔。 李嶠

不重鳴岐鳳,誰矜陳寶雄。 李隆基 幸鳳泉湯

秦雞常下雍,周鳳昔鳴岐。 沈佺期 夏日梁王席送張歧州

出谷鶯何待,鳴岐鳳欲群。 章孝標(biāo) 聞云中唳鶴

龍飛灞水上,鳳集岐山陽。 袁朗 和洗掾登城南坂望京邑

岐鳳鳴層閣,酆雀賀雕梁。 許敬宗 奉和過舊宅應(yīng)制

《國語辭典》:八公  拼音:bā gōng
1.漢淮南王劉安博雅好古,招募天下俊才,有左吳、李尚、蘇飛、田由、毛披、雷被、晉昌、伍被八人慕德而往,世稱為「八公」。他們?cè)椭T儒大山、小山之徒相與論說,著《淮南子》。見漢。高誘〈淮南子序〉。
2.晉武帝時(shí),以安平王司馬孚為太宰,鄭沖為太傅,王祥為太保,司馬望為太尉,何曾為司徒,荀顗為司空,石苞為大司馬,陳騫為大將軍,合稱為「八公」。見《晉書。卷二四。職官志》。
《漢語大詞典》:分鏡(分鏡)
喻夫妻離異。 明 高明 《琵琶記·南浦囑別》:“懊恨別離輕,悲豈斷絃,愁非分鏡,只慮高堂,風(fēng)燭不定?!眳⒁姟?分鞋破鏡 ”。
分類:離異夫婦
《漢語大詞典》:分鞋破鏡(分鞋破鏡)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載, 南朝 陳 徐德言 娶 陳后主 妹 樂昌公主 為妻,公主有才貌。 陳 亡之際, 德言 料不能夫妻相守,于是破一鏡,夫妻各執(zhí)一半,相約日后合鏡相會(huì),又 明 陶宗儀 輟耕錄·賢妻致貴載, 宋 程鵬舉 被虜于 張萬戶 家為奴,娶 張 所虜宦家女某氏為妻。妻見 程 才貌不凡,非久居人后者,屢勸 程 逃亡。 程 疑妻受 張 所使試探自己,即以告 張 ,妻因此被 張 趕出。妻臨行,脫繡鞋一只換 程 鞋一只,期望日后執(zhí)此相見。后因以“分鞋破鏡”喻夫妻分離。 明 高瑞南 《黃鶯兒·代妓謝雙送別瀑泉王孫》曲:“生平此身,知心是君,相逢莫作尋常論,意兒真。分鞋破鏡,憐取眼前人?!眳㈤?明 董應(yīng)翰 《易鞋記》、《醒世恒言·白玉娘忍苦成夫》。參見“ 破鏡重圓 ”。
《漢語大詞典》:半鏡(半鏡)
半片破鏡。 南朝 陳 太子舍人 徐德言 娶后主 叔寶 之妹 樂昌公主 ,時(shí) 陳 政方亂, 德言 知不相保,乃破鏡與妻各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果如愿。見 唐 韋述 《兩京新記》卷三。 唐 李商隱 《代越公房妓嘲徐公主》詩:“遽遣離琴怨,都由半鏡明。”
《國語辭典》:樂昌破鏡(樂昌破鏡)  拼音:lè chāng pò jìng
比喻夫妻因故分散。參見「破鏡重圓」條?!队魇烂餮浴>矶?。楊思溫燕山逢故人》:「不幸箭穿駕手,刀中梢公,妾有樂昌破鏡之憂?!?/div>
《漢語大詞典》:樂昌分鏡(樂昌分鏡)
南朝 陳 將亡時(shí),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估計(jì)不能相保,因破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于正月十五日售其破鏡,俾取聯(lián)系。 陳 亡,妻沒入 楊素 家。及期, 徐 輾轉(zhuǎn)依約至京,果訪得售半鏡者,夫妻卒得重聚。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樂昌分鏡”比喻夫妻分離。 元 孫季昌 《端正好,四時(shí)怨別集雜劇名》套曲:“受寂寞似 越娘 背燈,恨別離如 樂昌 分鏡?!?明 無名氏 《霞箋記·得箋窺認(rèn)》:“咫尺天涯有如千丈,相思帳由他主張,須道 樂昌 分鏡合 徐郎 。”《剪燈新話·聯(lián)芳樓記》:“一旦事跡彰聞,恩情間阻,則 樂昌 之鏡,或恐從此而遂分。”古今小說·楊思溫燕山逢故人:“妾有 樂昌 破鏡之憂,汝兄被縲紲纏身之苦,為虜所掠。” 清 紀(jì)昀 閱微草堂筆記·如是我聞三:“小時(shí)記父母為聘一女,但不知其姓氏……頗疑其 樂昌 之鏡離而復(fù)合,但無顯證耳?!?/div>
分類:駙馬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短接[。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shí)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古絕句〉:「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hù)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huì)》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漢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破鏡,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shí)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tuán)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初刻拍案驚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分類:太子舍人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shí)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tuán)圓和好。《隋唐演義》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分類:太子舍人
《漢語大詞典》:賣鏡重圓(賣鏡重圓)
猶言破鏡重圓。 南朝 陳 將亡,駙馬 徐德言 與妻 樂昌公主 離散前,破一銅鏡,各執(zhí)其半,約曰:他日必以正月望日賣于都市,以期再見。 德言 如期至京,“有蒼頭賣半鏡者,大高其價(jià)”, 德言 遂出半鏡相合,并題詩曰:“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fù) 嫦娥 影,空留明月輝?!贝藭r(shí),公主已為 楊素 所得, 素 悉此事,遂使他們夫妻團(tuán)圓。事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 宋 劉辰翁 《鶯啼序·趙宜可以余譏其韻苦心改為之復(fù)和之》詞:“恨當(dāng)時(shí)青云跌宕,天路斷,險(xiǎn)艱如許,便橋邊賣鏡重圓,斷腸無數(shù)。”
分類:駙馬
《漢語大詞典》:鏡斷(鏡斷)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宋 吳潛 《蝶戀花·吳中趙園》詞:“鏡斷釵分何處續(xù),傷心芳草庭前緑?!眳⒁姟?破鏡 ”。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太平御覽。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br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shí)要小心。」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古絕句〉:「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hù)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huì)》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我特來破鏡?!?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顏師古注引孟康曰:「破鏡,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鏡破(鏡破)
比喻夫妻或戀人分離。 宋 趙令畤 《蝶戀花》詞:“鏡破人離何處問,路隔銀河,歲會(huì)知猶近。”參見“ 破鏡 ”。
《國語辭典》:破鏡(破鏡)  拼音:pò jìng
1.打破鏡子。《太平御覽。卷七一七。服用部。鏡引神異經(jīng)》:「昔有夫婦將別,破鏡,人執(zhí)半以為信。」
2.被打破的鏡子。如:「地上有破鏡的碎片,走路時(shí)要小心?!?br />3.比喻夫妻分散或決裂。參見「破鏡重圓」條。
4.比喻半月。漢。無名氏〈古絕句〉:「何當(dāng)大刀頭?破鏡飛上天?!?br />5.鏡,指古代武將胸前的護(hù)心鏡。破鏡指破禁開殺戒。元。關(guān)漢卿《單刀會(huì)》第四折:「若有埋伏,一劍揮之兩斷?!姨貋砥歧R?!?br />6.神話傳說中的惡獸名?!稘h書。卷二五。五行志上》:「古代天子常以春解祠,祠黃帝用一梟、破鏡?!诡亷煿抛⒁峡翟唬骸钙歧R,獸名,食父?!歧R如貙而虎眼?!?/div>
《漢語大詞典》:陳宮鏡(陳宮鏡)
南朝 陳后主 之妹 樂昌公主 與其夫太子舍人 徐德言 鑒于國將破不能相保,將一銅鏡破作兩半,人執(zhí)其半,約他年正月望日賣于都市,冀得相見。后 陳 亡,妻果沒入 楊素 家, 德言 依期至京,果以鏡訪得其妻。 素 知之,即召 德言 ,還其妻,夫妻得以團(tuán)圓。聞?wù)邿o不感嘆。見 唐 孟棨 本事詩·情感。后因以“陳宮鏡”指借以重新團(tuán)圓的破鏡。 唐 黃滔 《別后》詩:“夢里相逢無后期,煙中解珮查何之。虧蟾便是 陳 宮鏡,莫吐清光照別離?!眳⒁姟?破鏡重圓 ”。
《國語辭典》:破鏡重圓(破鏡重圓)  拼音:pò jìng chóng yuán
南朝陳徐德言與妻樂昌公主于戰(zhàn)亂分散時(shí)各執(zhí)半鏡,作為他日相見的信物,后果因此得以相聚歸合。典出唐。孟棨〈本事詩。情感〉。后比喻夫妻失散或決裂后重新團(tuán)圓和好?!端逄蒲萘x》第六六回:「如晦道:『就是徐德言,他的妻子就是我表姊樂昌公主?!粺o忌道:『哦,原來就是破鏡重圓的?!弧埂冻蹩膛陌阁@奇》卷二七:「破鏡重圓,離而復(fù)合,固是好事?!挂沧鳌钙歧R重合」、「覽鏡歸妻」、「金鏡重圓」。
分類:太子舍人
《漢語大詞典》:古錦(古錦)
(1).年代久遠(yuǎn)的錦緞。
(2).見“ 古錦囊 ”。
《漢語大詞典》:古錦囊(古錦囊)
用年代久遠(yuǎn)的錦緞制成的袋。新唐書·文藝傳下·李賀:“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及暮歸,足成之?!币嗍∽鳌?古錦 ”。專指貯詩之袋。 宋 韓維 《寶奎殿前花樹子答宋中道》詩:“春羅試舞衣新?lián)Q,古錦藏詩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兒輩》詩:“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錦收?!?/div>
《漢語大詞典》:古錦囊(古錦囊)
用年代久遠(yuǎn)的錦緞制成的袋。新唐書·文藝傳下·李賀:“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未始先立題然后為詩……及暮歸,足成之?!币嗍∽鳌?古錦 ”。專指貯詩之袋。 宋 韓維 《寶奎殿前花樹子答宋中道》詩:“春羅試舞衣新?lián)Q,古錦藏詩墨未乾。” 樊增祥 《再示兒輩》詩:“雅人深致循良事,都被先生古錦收?!?/div>
《漢語大詞典》:奚囊
李商隱 《李長吉小傳》:“每旦日出,與諸公游,恒從小奚奴,騎距驢,背一古破錦囊,遇有所得,即書投囊中?!焙笠蚍Q詩囊為“奚囊”。 宋 樓鑰 《山陰道中》詩:“奚囊莫怪新篇少,應(yīng)接山川不暇詩?!?元 柳貫 《夜行溪谷間梅花迎路》詩:“正為先生行役苦,故留皴玉薦奚囊?!?清 陳夢雷 《贈(zèng)秘書覺道弘五十韻》:“彩句奚囊滿,牙籤鄴架盈。”
分類:詩囊
《國語辭典》:奚奴  拼音:xī nú
僮仆?!缎绿茣>矶鹑?。文藝傳下。李賀傳》:「每旦日出,騎弱馬,從小奚奴,背古錦囊,遇所得,書投囊中?!埂读凝S志異。卷四。辛十四娘》:「從小奚奴,躡露奔波,履襪沾濡。」也稱為「奚童」。
《漢語大詞典》:羅囊(羅囊)
(1).絲袋。宋史·儀衛(wèi)志六:“絳麾,如幢,止三層,紫羅囊蒙之?!?br />(2).指作佩飾的絲質(zhì)香袋。 明 王彥泓 《踏春詞》:“偶因裙帶換,忘卻紫羅囊?!?/div>
《國語辭典》:詩囊(詩囊)  拼音:shī náng
1.盛詩稿的錦囊。宋。陸游 春日雜賦詩:「退紅衣焙熏香冷,古錦詩囊覓句忙。」
2.詩情。元。納新〈送道士張宗岳奉賀正旦表朝京竣事還龍虎山〉詩:「河朔游塵隨騎氣,江南清夢入詩囊。」
《國語辭典》:錦囊(錦囊)  拼音:jǐn náng
1.錦緞制的袋子。古人用來珍藏詩稿或機(jī)密貴重的物品?!赌鲜?。卷一五。徐羨之傳》:「以錦囊盛武帝納衣,擲地以示上?!埂度龂萘x》第六回:「宮樣裝束,項(xiàng)下帶一錦囊?!?br />2.比喻佳作的詩稿。唐。李商隱〉詩:「錦囊名畫掩,玉局?jǐn)∑迨?。?/div>
《國語辭典》:錦囊佳句(錦囊佳句)  拼音:jǐn náng jiā jù
唐人李賀七歲便能作辭章,每日背著一個(gè)錦囊,遇有靈感即創(chuàng)作詩句投入囊中的故事。典出《新唐書。卷二○三。文藝傳下。李賀傳》。后用以稱贊優(yōu)美的詩句?!陡∩洝>硪?。閨房記樂》:「錦囊佳句,不知夭壽之機(jī),此已伏矣。」也作「錦囊佳制」。
《國語辭典》:錦囊詩(錦囊詩)  拼音:jǐn náng shī
比喻優(yōu)美的詩作。參見「錦囊佳句」條。宋。蘇軾〈次韻王晉卿奉詔押高麗燕射〉詩:「錦囊詩草勤收拾,莫遣雞林得夜光?!?/div>
《國語辭典》:盤谷(盤谷)  拼音:pán gǔ
1.四周皆是山地的凹谷,稱為「盤谷」。
2.地名。位于河南省濟(jì)源縣,唐李愿隱居于此。
《漢語大詞典》:昌歜
(1).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稱昌菹。昌,通“ 菖 ”。古以饗他國之來使,以示優(yōu)禮。
(2).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稱昌菹。昌,通“ 菖 ”。傳說 周文王 嗜昌歜, 孔子 慕 文王 而食之以取味。后以指前賢所嗜之物。 唐 韓愈 《送無本師歸范陽》詩:“來尋吾何能?無殊嗜昌歜。” 唐 皮日休 《郢州孟亭記》:“既慕其名,亦覩其貌,蓋 仲尼 思 文王 ,則嗜昌歜。” 宋 蘇軾 《仁宗皇帝御飛白記》:“存昌歜以追嗜好,不若因褒貶以想見其所與之人。” 宋 陸游 《夜坐觀小兒作擬毛詩欣然有賦》:“即今見汝尚懽欣,此癖真同嗜昌歜?!?br />(3).菖蒲根的腌制品。又稱昌菹。昌,通“ 菖 ”。端午節(jié)有食菖蒲菹與飲菖蒲酒之俗。 宋 范成大 《代兒童作端午貼門詩》之三:“黍筒小費(fèi)名田課,昌歜多浮樂圣杯。” 清 宮鴻歷 《長安午日》詩:“綵結(jié)靈符聊辟鬼,盤堆昌歜故愁吾。”
《漢語大詞典》:昌陽(昌陽)
菖蒲別名。昌,通“ 菖 ”。 唐 韓愈 《進(jìn)學(xué)解》:“忘己量之所稱,指前人之瑕疵。是所謂詰匠氏之不以杙為楹,而訾醫(yī)師以昌陽引年,欲進(jìn)其豨苓也?!卑?, 南朝 梁 陶弘景 《名醫(yī)別錄》認(rèn)為昌陽、昌蒲是二物,自 韓愈 謂“昌陽引年”,作為一物,其后 宋 代《圣濟(jì)總錄》即承其說,以昌陽為昌蒲別名。呂氏春秋謂冬至后五十七日,昌蒲始生。據(jù)此,昌蒲得名昌陽,以其得陽氣而昌盛。參閱呂氏春秋·任地、 宋 吳曾 能改齋漫錄·方物。參見“ 昌蒲 ”。
分類:菖蒲二物
《漢語大詞典》:昌蒲
即菖蒲。昌,通“ 菖 ”。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邊,有淡紅色根莖,葉子呈劍形,夏天開花,淡黃色,肉穗花序。根莖可做香料,中醫(yī)用做健胃劑,外用可以治牙痛、齒齦出血等。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其東則有蕙圃衡蘭,芷若射干,穹窮昌蒲,江離麋蕪,諸蔗猼且?!卑?,《文選·司馬相如〈子虛賦〉》作“菖蒲”。
《漢語大詞典》:山眉
如眉的山形。 清 袁枚 《游籠山懷古》詩:“湖鏡幾窺紅粉倩,山眉猶學(xué)黛娥嬌?!?姚燮 《韓莊閘舟中七夕雜詩》:“煙外柳絲湖外水,山眉淡碧月眉黃?!?/div>
分類:山形
《國語辭典》:春山  拼音:chūn shān
1.春天的山。唐。李華春行寄興詩:「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菇?。元好問游黃華山〉詩:「歸來心魄為動(dòng)蕩,曉夢月落春山空。」
2.比喻婦女的眉毛。春色點(diǎn)染的山容,其色黛青,如婦女眉色。宋。歐陽修 玉樓春。春山斂黛低歌扇詞:「春山斂黛低歌扇,暫解吳鉤登祖宴?!骨???咨腥巍短一ㄉ取返谒某觯骸肝┯忻廊朔Q妙計(jì),憑君買黛畫春山?!?/div>
《漢語大詞典》:玉芙蓉
(1).白蓮花。 宋 朱熹 《蓮沼》詩:“亭亭玉芙蓉,逈立映澄碧?!?br />(2).白牡丹的一種。 明 王象晉 《群芳譜·花二·牡丹》:“其白色有玉芙蓉、素鸞嬌、緑邊白、玉重樓……玉繡球?!?br />(3).喻美人。 宋 方千里 《浣溪沙》詞:“面面虛堂水照空,天然一朶玉芙蓉、千嬌百媚語惺憁。”
(4).指芙蓉帳,華美的帳子。 清 劉獻(xiàn)廷 《橫塘》詩:“被底餘寒午夜鐘,薰籠香透玉芙蓉。臉侵紅杏一枝雨,眉點(diǎn)青山若個(gè)峰?!?br />(5).指玉杯。 唐 王建 《宮詞》之九一:“金殿當(dāng)頭紫閣重,仙人掌上玉芙蓉。太平天子朝迎日,五色云車駕六龍?!?br />(6).喻雪峰。 明 唐寅 《題畫》詩之四:“寒雪朝來戰(zhàn)朔風(fēng),萬山開遍玉芙蓉?!?/div>
《國語辭典》:眉似春山  拼音:méi sì chūn shān
形容女子美好的眉毛?!独蠚堄斡洝返诰呕兀骸敢娔桥佑謸Q了一件淡綠印花布棉襖,青布大腳褲子,愈顯得眉似春山,眼如秋水。」
《國語辭典》:眉山  拼音:méi shān
1.古人常以青色畫眉,眉色看起來與遠(yuǎn)山的顏色相似,故稱為「眉山」。清。洪升《長生殿》第二四出:「不勞你玉纖纖高捧禮儀煩,子待借小飲對(duì)眉山。」
2.縣名。在四川省成都市西南,瀕岷江西岸,舊為眉州,宋代文學(xué)大家蘇洵父子即為此地人。農(nóng)產(chǎn)有稻、小麥、油菜籽等;礦產(chǎn)則有硝、石膏。
《漢語大詞典》:連山眉(連山眉)
遠(yuǎn)山眉。 唐 溫庭筠 《醉歌》:“ 臨邛 美人連山眉,低抱琵琶含怨思。” 曾益 注:“:‘ 文君 眉色姣好,如望遠(yuǎn)山,臉際常若芙蓉。’”亦省作“ 連山 ”。 清 蒲松齡 《錦邊蓮》詩:“慵妝一綫紅生肉,畫黛連山緑效顰?!眳⒁姟?遠(yuǎn)山眉 ”。
分類:曾益
《國語辭典》:遠(yuǎn)山眉(遠(yuǎn)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遠(yuǎn)山,時(shí)人效畫之。見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后形容女子秀麗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節(jié),笑別遠(yuǎn)山眉?!挂卜Q為「遠(yuǎn)山黛」。
《國語辭典》:遠(yuǎn)山眉(遠(yuǎn)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遠(yuǎn)山,時(shí)人效畫之。見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后形容女子秀麗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節(jié),笑別遠(yuǎn)山眉。」也稱為「遠(yuǎn)山黛」。
《漢語大詞典》:遠(yuǎn)山色(遠(yuǎn)山色)
喻眉。 唐 白居易 《井底引銀瓶》詩:“憶昔在家為女時(shí),人言舉動(dòng)有殊姿:嬋娟兩鬢秋蟬翼,宛轉(zhuǎn)雙蛾遠(yuǎn)山色?!?宋 蘇軾 《眉子石硯歌》:“又不見王孫青瑣橫雙碧,腸斷浮空遠(yuǎn)山色?!眳⒁姟?遠(yuǎn)山眉 ”。
分類:
《國語辭典》:遠(yuǎn)山眉(遠(yuǎn)山眉)  拼音:yuǎn shān méi
司馬相如妻卓文君,眉色如望遠(yuǎn)山,時(shí)人效畫之。見晉。葛洪《西京雜記》卷二。后形容女子秀麗的眉毛。唐。杜牧少年行〉:「豪持出塞節(jié),笑別遠(yuǎn)山眉?!挂卜Q為「遠(yuǎn)山黛」。
《國語辭典》:遠(yuǎn)山黛(遠(yuǎn)山黛)  拼音:yuǎn shān dài
形容女子秀麗的眉毛。參見「遠(yuǎn)山眉」條。
《漢語大詞典》:鳴岐(鳴岐)
國語·周語上:“ 周 之興也,鸑鷟鳴於 岐山 ”。 韋昭 注:“鸑鷟,鳳之別名?!?岐山 ,在今 陜西省 岐山縣 北。相傳 周 古公亶父 遷此而興。后以“鳴岐”謂吉祥之兆。隋書·許善心傳:“丹烏流火,白雉從鳳,棲阿德劭,鳴 岐 祚隆。” 唐 黃滔 《謝試官啟》:“伏惟博士鳴 岐 瑞質(zhì),歌 郢 至音。蔥籠而張柳風(fēng)垂,逈拔而嵇松雪峭?!?/div>
《漢語大詞典》:鳴岐鳳(鳴岐鳳)
鳴于 岐山 的鳳凰。 唐玄宗 《幸鳳泉湯》詩:“益齡仙井合,愈疾醴源通。不重鳴 岐 鳳,誰矜 陳寶 雄?!眳⒁姟?鳴岐 ”。
分類:岐山鳳凰
《漢語大詞典》:鳴岐(鳴岐)
國語·周語上:“ 周 之興也,鸑鷟鳴於 岐山 ”。 韋昭 注:“鸑鷟,鳳之別名?!?岐山 ,在今 陜西省 岐山縣 北。相傳 周 古公亶父 遷此而興。后以“鳴岐”謂吉祥之兆。隋書·許善心傳:“丹烏流火,白雉從鳳,棲阿德劭,鳴 岐 祚隆?!?唐 黃滔 《謝試官啟》:“伏惟博士鳴 岐 瑞質(zhì),歌 郢 至音。蔥籠而張柳風(fēng)垂,逈拔而嵇松雪峭?!?/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