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大傳·牧誓·大戰(zhàn)》
紂死,武王皇皇若天下之未定。召太公而問曰:「入殷奈何?」太公曰:「愛人者兼其屋上之烏,不愛人者及其胥馀,何如?」
《藝文類聚》第九十二卷〈鳥部下·烏〉~59~
《六韜》曰:武王登夏臺,以臨殷民。周公旦曰:「臣聞之,愛其人者,愛其屋上烏;憎其人者,憎其馀胥?!?/span>
《說苑》卷五〈貴德〉
武王克殷,召太公而問曰:「將奈其士眾何?」太公對曰:「臣聞愛其人者,兼屋上之烏;憎其人者,惡其馀胥;咸劉厥敵,使靡有馀,何如?」王曰:「不可。」太公出,邵公入,王曰:「為之奈何?」邵公對曰:「有罪者殺之,無罪者活之,何如?」王曰:「不可。」邵公出,周公入,王曰:「為之奈何?」周公曰:「使各居其宅,田其田,無變舊新,唯仁是親,百姓有過,在予一人!」武王曰:「廣大乎,平天下矣。凡所以貴士君子者,以其仁而有德也!」
典故絲竹后堂
安昌客
后堂歌舞
入后堂
安昌坐后堂
后堂羅綺
彭宣后堂
張禹后堂
張禹堂深
爭得及彭宣
后堂春色
我似彭宣
無地著彭宣
相關(guān)人物張禹
戴崇
彭宣
《漢書》卷八十一〈匡張孔馬列傳·張禹〉~3349~
禹為人謹厚,內(nèi)殖貨財,家以田為業(yè)。及富貴,多買田至四百頃,皆涇、渭溉灌,極膏腴上賈。它財物稱是。禹性習(xí)知音聲,內(nèi)奢淫,身居大第,后堂理絲竹筦弦。禹成就弟子尤著者,淮陽彭宣至大司空,沛郡戴崇至少府九卿。宣為人恭儉有法度,而崇愷弟多智,二人異行。禹心親愛崇,敬宣而疏之。崇每候禹,常責(zé)師宜置酒設(shè)樂與弟子相娛。禹將崇入后堂飲食,婦女相對,優(yōu)人筦弦鏗鏘極樂,昏夜乃罷。而宣之來也,禹見之于便坐,講論經(jīng)義,日晏賜食,不過一肉卮酒相對。宣未嘗得至后堂。及兩人皆聞知,各自得也。
典故 讒言三至
投杼疑
謗言三至
曾家機
三言移曾母
讒言三及
慈母疑
相關(guān)人物曾參
《戰(zhàn)國策》卷四〈秦策·秦武王謂甘茂〉~50~
昔者曾子處費,費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而殺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參殺人?!辉又冈唬骸何嶙硬粴⑷恕!豢椬匀?。有頃焉,人又曰:『曾參殺人。』其母尚織自若也。頃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參殺人?!黄淠笐?,投杼踰墻而走。夫以曾參之賢,與母之信也,而三人疑之,則慈母不能信也。今臣之賢不及曾子,而王之信臣又未若曾子之母也,疑臣者不適三人,臣恐王為臣之投杼也。
簡釋
投杼:指流言可畏。唐李白《系尋陽上崔相渙三首》之二:“虛言誤公子,投杼惑慈親?!?/p>
讒言三及:喻受讒言誣陷。唐李白《答三十二寒夜獨酌有懷》:“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p>
例句
曾參豈是殺人者,讒言三及慈母驚。
毛遂不墮井,曾參寧殺人。虛言誤公子,投杼惑慈親。
伯奇掇蜂賢父逐,曾參殺人慈母疑。
吾憐曾家子,昔有投杼疑。
曾家機上聞投杼,尹氏園中見掇蜂。
謗言三至后,直道嘆何如。
典故宣室召
問鬼神
虛前席
召賈生
宣室夜
及蒼生
宣室對
宣室鬼神
夜半前席
入宣室
宣室前席
賈生前席
漢皇前席
膝屢前
君王思賈
賈誼久不見
長沙召賈
宣室再見時
宣室征還
相關(guān)人物賈誼
《史記》卷八十四〈屈原賈生列傳·賈生〉~249~
賈生名誼,雒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屬書聞于郡中。吳廷尉為河南守,聞其秀才,召置門下,甚幸愛。孝文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常學(xué)事焉,乃徵為廷尉。廷尉乃言賈生年少,頗通諸子百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是時賈生年二十馀,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不能言,賈生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諸生于是乃以為能,不及也。孝文帝說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賈生以為漢興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當(dāng)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悉草具其事儀法,色尚黃,數(shù)用五,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謙讓未遑也。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國,其說皆自賈生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為賈生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短賈生曰:「雒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乃以賈生為長沙王太傅?!髿q馀,賈生徵見。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賈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狀。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居頃之,拜賈生為梁懷王太傅。梁懷王,文帝之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賈生傅之。
例句
運籌時所貴,前席禮偏深。
登樓初有作,前席竟為榮。
歸當(dāng)再前席,適遠非歷試。
汝翁草明光,天子正前席。
群盜哀王粲,中年召賈生。
拜恩稽首紛無已,凝旒前席皇情喜。
宣室思前席,行看拜主恩。
漢主前瑤席,穰侯許鳳池。
前席命才彥,舉朝推令名。
唯理心無黨,憐才膝屢前。
三接舊承前席遇,一靈今用戒香熏。
握蘭多具美,前席有嘉謀。
典故入帝城
子公書
子公力
書寄子公
飛書交子公
及子公
入身帝城
校陳咸
相關(guān)人物陳湯
陳咸
《漢書》卷六十六〈公孫劉田王楊蔡陳鄭列傳·陳萬年·(子)陳咸〉~2900~
萬年死后,元帝擢咸為御史中丞,總領(lǐng)州郡奏事,課第諸刺史,內(nèi)執(zhí)法殿中,公卿以下皆敬憚之。是時中書令石顯用事顓權(quán),咸頗言顯短,顯等恨之。時槐里令朱云殘酷殺不辜,有司舉奏,未下。咸素善云,云從刺候,教令上書自訟。于是石顯微伺知之,白奏咸漏泄省中語,下獄掠治,減死,髡為城旦,因廢。成帝初即位,大將軍王鳳以咸前指言石顯,有忠直節(jié),奏請咸補長史。遷冀州刺史,奉使稱意,徵為諫大夫。復(fù)出為楚內(nèi)史,北海、東郡太守。坐為京兆尹王章所薦,章誅,咸免官。起家復(fù)為南陽太守。所居以殺伐立威,豪猾吏及大姓犯法,輒論輸府,以律程作司空,為地臼木杵,舂不中程,或私解脫鉗釱,衣服不如法,輒加罪笞。督作劇,不勝痛,自絞死,歲數(shù)百千人,久者蟲出腐爛,家不得收。其治放嚴延年,其廉不如。所居調(diào)發(fā)屬縣所出食物以自奉養(yǎng),奢侈玉食。然操持掾史,郡中長吏皆令閉門自斂,不得踰法。公移敕書曰:「即各欲求索自快,是一郡百太守也,何得然哉!」下吏畏之,豪彊執(zhí)服,令行禁止,然亦以此見廢。咸,三公子,少顯名于朝廷,而薛宣、朱博、翟方進、孔光等仕宦絕在咸后,皆以廉儉先至公卿,而咸滯于郡守。時車騎將軍王音輔政,信用陳湯。咸數(shù)賂遺湯,予書曰:「即蒙子公力,得入帝城,死不恨?!购缶贯缛霝樯俑I俑鄬毼?,屬官咸皆鉤校,發(fā)其奸臧,沒入辜榷財物。官屬及諸中宮黃門、鉤盾、掖庭官吏,舉奏按論,畏咸,皆失氣。為少府三歲,與翟方進有隙。方進為丞相,奏「咸前為郡守,所在殘酷,毒螫加于吏民。主守盜,受所監(jiān)。而官媚邪臣陳湯以求薦舉。茍得無恥,不宜處位?!瓜套?。頃之,紅陽侯立舉咸方正,為光祿大夫給事中,方進復(fù)奏免之。后數(shù)年,立有罪就國,方進奏歸咸故郡,以憂死。
《太平廣記》卷四百六十六〈水族三·池中魚〉~3840~
東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佚文):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俗說:司門尉姓池,名魚,城門火,救之,燒死,故云然耳。謹案: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見,但就取之,喻惡之滋,并中傷良謹也。」
《太平御覽》卷九百三十五〈鱗介部七·魚上〉~4288~2~
東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城門失火,禍及池中魚。俗說池中魚,人姓字,居近城門。城火,延及其家。仲魚燒死。謹按《百家書》:宋城門失火,因汲取池中水以沃灌之。池中空竭,魚悉露死。但就取之,喻惡之滋,其中傷重也。
典故數(shù)仞墻
及肩墻
賜也墻
丘墻
子貢墻
及墻藩
賢子貢
圣門未窺
相關(guān)人物子貢
孔子
《論語注疏·子張》~73~
叔孫武叔語大夫于朝,曰:「子貢賢于仲尼?!棺臃安愿孀迂暋W迂曉唬骸钙┲畬m墻,賜之墻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墻數(shù)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得其門者或寡矣,夫子之云,不亦宜乎?!?/span>
簡釋
夫子墻:指道德學(xué)問高深莫測。唐錢起《尋司助李郎中不遇》:“重花不隔陳善榻,修竹能深夫子墻。”
例句
夫子墻還峻,酂侯宅過謙。
丘墻高莫比,蕭宅僻還清。
窮秋雨蕭條,但見墻垣長。宣尼高數(shù)仞,固應(yīng)非土壤。
賦感鄰人笛,詩留夫子墻。
忝逐三千客,曾依數(shù)仞墻。
獨棄傖人國,難窺夫子墻。
亦知受業(yè)公門事,數(shù)仞丘墻不見山。
重花不隔陳蕃榻,修竹能深夫子墻。
典故戍瓜
及瓜代
及瓜歸
隨瓜卸
相關(guān)人物連稱
齊侯
《春秋左傳正義》卷八〈莊公·傳八年〉~43~
齊侯使連稱。管至父。戍葵丘。瓜時而往。曰。及瓜而代。期戍。公問不至。請代。弗許。故謀作亂。僖公之母弟曰。夷仲年。生公孫無知。有寵于僖公衣服禮秩如適。襄公絀之。二人因之以作亂。連稱有從妹在公宮。無寵。使間公。曰。捷。吾以女為夫人。
簡釋
瓜時:指七月。唐杜甫《秋日夔府詠懷奉寄鄭監(jiān)李賓客一百韻》:“瓜時猶旅寓,萍泛苦夤緣?!?/p>
例句
過午方始飯,經(jīng)時旋及瓜。
水國生秋草,離居再及瓜。
月蝕西方破敵時,及瓜歸日未應(yīng)遲。
名須麟閣上,好去及瓜還。
蓬轉(zhuǎn)俱行役,瓜時獨未還。
旅思徒漂梗,歸期未及瓜。
《史記》卷八十三《鄒陽列傳》
「寧戚飯牛車下,而桓公任之以國?!鼓铣?#183;裴骃《史記集解》:「應(yīng)劭曰:『齊桓公夜出迎客,而寧戚疾擊其牛角商歌曰:「南山矸,白石爛,生不遭堯與舜禪。短布單衣適至骭,從昏飯牛薄夜半,長夜曼曼何時旦?」公召與語,說之,以為大夫。』」唐·司馬貞《史記索隱》引《埤蒼》:「骭,脛也。」
典故及親三釜
三釜薄
三釜不及親
三釜稱榮食
三釜戀
《莊子集釋》卷九上〈雜篇·寓言〉~954~
曾子再仕而心再化,曰:「吾及親仕,三釜而心樂;后仕,三千鐘而不洎,吾心悲?!?/span>
典故 葵藿志
葵藿仰陽春
葵藿資
葵藿傾葉
太陽及葵
相關(guān)人物曹植
《昭明文選》卷三十七〈表上·求通親親表〉~687~
臣伏自惟省,無錐刀之用。及觀陛下之所拔授,若以臣為異姓,竊自料度,不后于朝士矣。若得辭遠游,戴武弁,解朱組,佩青紱,駙馬、奉車,趣得一號,安宅京室,執(zhí)鞭珥筆,出從華蓋,入侍輦轂,承答圣問,拾遺左右,乃臣丹誠之至愿,不離于夢想者也。遠慕鹿鳴君臣之宴,中詠常棣匪他之誡,下思伐木友生之義,終懷蓼莪罔極之哀;每四節(jié)之會,塊然獨處,左右惟仆隸,所對惟妻子,高談無所與陳,發(fā)義無所與展,未嘗不聞樂而拊心,臨觴而嘆息也。臣伏以為犬馬之誠不能動人,譬人之誠不能動天。崩城、隕霜,臣初信之,以臣心況,徒虛語耳。若葵藿之傾葉,太陽雖不為之回光,然向之者誠也。竊自比于葵藿,若降天地之施,垂三光之明者,實在陛下。
《淮南子》卷十七〈卷十七〉~559~
圣人之于道,猶葵之與日也,雖不能與終始哉,其鄉(xiāng)之誠也。
例句
自驚一何幸,太陽還及葵。
復(fù)恐紅顏坐銷鑠,可憐明月方照灼,向影傾身比葵藿。
葵藿傾太陽,物性固莫奪。
鹽梅非擬議,葵藿是平生。
幸同葵藿傾陽早,愿比盤根應(yīng)候榮。
圣心思賢才,朅來刈葵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