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故褚淵落水
王儉墜車
相關(guān)人物王儉
褚淵
《南史》卷十九〈謝靈運(yùn)列傳·謝超宗〉~543~
為人恃才使酒,多所陵忽,在直省常醉。上召見,語及北方事,超宗曰:「虜動來二十年矣,佛出亦無如之何?!挂允x出為南郡王中軍司馬。人問曰:「承有朝命,定是何府?」超宗怨望,答曰:「不知是司馬,為是司驢;既是驢府,政應(yīng)為司驢?!篂橛兴咀?,以怨望免,禁錮十年。后司徒褚彥回因送湘州刺史王僧虔,閣道壞,墜水;仆射王儉驚跣下車。超宗拊掌笑曰:「落水三公,墜車仆射?!箯┗爻鏊?,沾濕狼藉。超宗先在僧虔舫,抗聲曰:「有天道焉,天所不容,地所不受。投畀河伯,河伯不受。」彥回大怒曰:「寒士不遜?!钩谠唬骸覆荒苜u袁、劉得富貴,焉免寒士。」前后言誚,稍布朝野。
典故 綠水紅蓮
泛芙蓉
泛綠依紅
幕中蓮
幕府蓮
花府
王儉府
芙蓉客
一朵紅蓮
庾杲蓮
紅蓮府
紅蓮開幕
儉池
綠水賓
幕府紅蓮
紅蓮幕客
紅蓮書記
依蓮泛水
泛蓮幕府
紅蓮入幕賓
綠水池中賓佐
幕下蓮花
王儉蓮幕
相關(guān)人物庾杲之
王儉
蕭緬
《南史》卷四十九〈庾杲之列傳〉~20~
王儉謂人曰:「昔袁公作衛(wèi)軍,欲用我為長史,雖不獲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應(yīng)須如我輩人也?!鼓擞藐街疄樾l(wèi)將軍長史。安陸侯蕭緬與儉書曰:「盛府元僚,實(shí)難其選。庾景行汎淥水,依芙蓉,何其麗也。」時人以入儉府為蓮花池,故緬書美之。
《南齊書》卷三十四《庾杲之傳》
庾杲之字景行,新野人也。祖深之,雍州刺史。父粲,司空參軍?!鰹橥鮾€衛(wèi)軍長史,時人呼儉府為入芙蓉池。儉謂人曰:「昔袁公作衛(wèi)軍,欲用我為長史,雖不獲就,要是意向如此。今亦應(yīng)須如我輩人也。」乃用杲之。遷黃門郎,兼御史中丞,尋即正。杲之風(fēng)范和潤,善音吐。世祖令對虜使,兼侍中。上每嘆其風(fēng)器之美,王儉在座,曰:「杲之為蟬冕所照,更生風(fēng)采。陛下故當(dāng)與其即真?!?/span>
簡釋
蓮幕:美稱官署的幕府、幕僚。唐李商隱《自桂林奉使江陵途中感懷寄獻(xiàn)尚書》:“下客依蓮幕,明公念竹林。”
例句
弊貂不稱芙蓉幕,衰朽仍慚玳瑁簪。
亦知蓮府客,夜坐喜同師。
蓮府才為綠水賓,忽乘驄馬入咸秦。
王儉花為府,盧諶幄內(nèi)璆。
蓮幕未來須更聘,桂枝才去即先攀。
諸生個個王恭柳,從事人人庾杲蓮。
桃柳溪空在,芙蓉客暫依。
蓮幕青云貴,翱翔絕后期。
更蒙蓮府辟,兼脫布衣歸。
故人多在芙蓉幕,應(yīng)笑孜孜道未光。
驛騎歸時驄馬蹄,蓮花府映若邪溪。
盍簪蓮府宴,落帽龍沙醉。
蘭橈向蓮府,一為枉帆過。
三城曉角啟軒門,一縣繁花照蓮府。
曾是五年蓮府客,每聞胡虜哭陰山。
仙府色饒攀桂侶,蓮花光讓握蘭身。
若問玉人殊易識,蓮花府里最清羸。
群鶴棲蓮府,諸戎拜柳營。
幕下蓮花盛,竿頭?佩紅。
融酒徒誇無算爵,儉蓮還少最高枝。
朱紱兩參王儉府,繡衣三領(lǐng)杜林官。
儉蓮高貴九霄聞,粲粲朱衣降五云。
如何拋錦帳,蓮府對蓮峰。
謀略久參花府盛,才名常帶粉闈香。
蓮花幕下風(fēng)流客,試與溫存譴逐情。
西向洛陽歸鄠杜,回頭結(jié)念蓮花府。
風(fēng)帆木蘭楫,水國蓮花府。
君兼蓮幕貴,我得桂枝榮。
勸酒蓮幕貴,望塵驄馬高。
旋為儉府招,未得窮野步。
或有人家創(chuàng),還無蓮幕馨。
典故戶戟枝
門中列戟
相關(guān)人物張儉
張大師
《舊唐書》卷八十三〈張儉列傳〉~2775~
張儉,雍州新豐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孫也。父植,車騎將軍、連城縣公。儉即高祖之從甥也。貞觀初,以軍功累遷朔州刺史。時頡利可汗自恃強(qiáng)盛,每有所求,輒遣書稱敕,緣邊諸州,遞相承稟。及儉至,遂拒不受,太宗聞而嘉之。儉又廣營屯田,歲致谷十萬斛,邊糧益饒。及遭霜旱,勸百姓相贍,遂免饑餒,州境獨(dú)安……太宗將征遼東,遣儉率蕃兵先行抄掠。儉軍至遼西,為遼水汎漲,久而未渡,太宗以為畏懦,召還。儉詣洛陽謁見,面陳利害,因說水草好惡,山川險(xiǎn)易,太宗甚悅,仍拜行軍總管,兼領(lǐng)諸蕃騎卒,為六軍前鋒。時有獲高麗候者,稱莫離支將至遼東,詔儉率兵自新城路邀擊之,莫離支竟不敢出。儉因進(jìn)兵渡遼,趨建安城,賊徒大潰,斬首數(shù)千級。以功累封皖城郡公,賞賜甚厚。其后,改東夷校尉為東夷都護(hù),仍以儉為之。永徽初,加金紫光祿大夫。四年,卒于官,年六十,謚曰密……儉兄大師,累以軍功仕至太仆卿、華州刺史、武功縣男。儉弟延師,永徽初,累授左衛(wèi)大將軍,封范陽郡公。延師廉謹(jǐn)周慎,典羽林屯兵前后三十馀年,未嘗有過,朝廷以此稱之。龍朔三年,卒官,贈荊州都督,謚曰敬,陪葬昭陵。唐制三品已上,門列棨戟,儉兄弟三院門皆立戟,時人榮之,號為「三戟張家」。
典故 門三戟
相門三戟
相關(guān)人物張儉
張大師
張延師
《舊唐書》卷八十三〈張儉列傳〉~2775~
張儉,雍州新豐人,隋相州刺史、皖城公威之孫也?!瓋€兄大師,累以軍功仕至太仆卿、華州刺史、武功縣男。儉弟延師,永徽初,累授左衛(wèi)大將軍,封范陽郡公。延師廉謹(jǐn)周慎,典羽林屯兵前后三十馀年,未嘗有過,朝廷以此稱之。龍朔三年,卒官,贈荊州都督,謚曰敬,陪葬昭陵。唐制三品已上,門列棨戟,儉兄弟三院門皆立戟,時人榮之,號為「三戟張家」。
《舊唐書》卷七十七〈崔義玄列傳·(子)崔神慶〉~269~
開元中,神慶子琳等皆至大官,群從數(shù)十人,趨奏省闥。每歲時家宴,組佩輝映,以一榻置笏,重疊于其上。開元、天寶間,中外族屬無緦麻之喪,其福履昌盛如此。東都私第門,琳與弟太子詹事圭、光祿卿瑤俱列棨戟,時號「三戟崔家」。琳位終太子少保。
《藝文類聚》卷三十五
東漢·應(yīng)劭《風(fēng)俗通義》:南陽龐儉,少失其父。后居閭里,鑿井,得錢千馀萬。行求老蒼頭,使主牛馬耕種。直錢二萬。有賓婚大會,奴在灶下,竊言:「堂上母,我婦也?!规炯淳甙灼淠?,母使儉問,曰:「是我翁也?!挂蛳绿茫漕i啼泣,遂為夫婦。儉及子歷二千石刺史七、八人,時人為之語曰:「廬里諸龐,鑿井得銅,買奴得翁。」
典故 張儉無家
一身作客
破家張儉
無家張儉
逃張儉
望門投鞭
《后漢書》卷六十七〈黨錮列傳·張儉〉~220~
張儉字元節(jié),山陽高平人,趙王張耳之后也。父成,江夏太守。儉初舉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謝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請為東部督郵。時中常侍侯覽家在防東,殘暴百姓,所為不軌。儉舉劾覽及其母罪惡,請誅之。覽遏絕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結(jié)仇。鄉(xiāng)人朱并,素性佞邪,為儉所棄,并懷怨恚,遂上書告儉與同郡二十四人為黨,于是刊章討捕。儉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門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三國志》卷二十六《魏書·田豫傳》
「田豫字國讓,漁陽雍奴人也。劉備之奔公孫瓚也,豫時年少,自托于備,備甚奇之。備為豫州刺史,豫以母老求歸,備涕泣與別,曰:『恨不與君共成大事也?!弧埂妇俺跄鲆厝伲⑶拔灏賾?。正始初,遷使持節(jié)護(hù)匈奴中郎將,加振威將軍,領(lǐng)并州刺史。」「豫清儉約素,賞賜皆散之將士。每胡、狄私遺,悉簿藏官,不入家;家常貧匱。雖殊類,咸高豫節(jié)。」南朝宋·裴松之注引《魏略》:「鮮卑素利等數(shù)來客見,多以牛馬遺豫;豫轉(zhuǎn)送官。胡以為前所與豫物顯露,不如持金。乃密懷金三十斤,謂豫曰:『愿避左右,我欲有所道?!辉闹?,胡因跪曰:『我見公貧,故前后遺公牛馬,公輒送官,今密以此上公,可以為家資。豫張袖受之,答其厚意。胡去之后,皆悉付外,具以狀聞。于是詔褒之曰:『昔魏絳開懷以納戎賂,今卿舉袖以受狄金,朕甚嘉焉。』乃即賜絹五百匹。豫得賜,分以其半藏小府,后胡復(fù)來,以半與之。」
《梁書》卷一〈武帝本紀(jì)上〉~2~
起家巴陵王南中郎法曹行參軍,遷衛(wèi)將軍王儉東閤祭酒。儉一見深相器異,謂廬江何憲曰:「此蕭郎三十內(nèi)當(dāng)作侍中,出此則貴不可言?!?/sp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