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3 句因包含“軟塵”,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軟塵
第 7 句因包含“七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七子
第 7 句因包含“振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振衣
第 11 句因包含“方蓬,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方蓬
第 21 句因包含“文字,飲”,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文字飲
第 7 句因包含“七子”,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七子
第 7 句因包含“振衣”,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振衣
第 11 句因包含“方蓬,山”,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方蓬
第 21 句因包含“文字,飲”,據(jù)此推斷可能引用了典故:文字飲
九日暨諸君登毗盧閣飲樵沙道院和韻 清 · 宋犖
押漾韻 出處:西陂類稿卷二十
昨為郭外花宮游(天寧寺),塔外松風劇蕭曠。
別來三日軟塵中,鈴語猶聞耳畔飏。
今辰興發(fā)作重九,共躡慈仁高閣上。
盛明七子此振衣,詩句流傳競弘壯。
邇來松死游亦稀,霄漢我曹任俯仰。
嵯峨宮闕駕方蓬,迢遞云山儼屏障。
憑欄一嘯涼飆吹,宦況羈愁盡驅(qū)放。
我過七十望八十,登頓雖煩神逾王。
更從別巷訪樵沙,道院幽幽愜微尚。
到門鳥語訝梭鳴,行地桐陰疑水漲。
仙壇屢事文字飲,此際追攀得哲匠。
兒孫侍行頗解事,采菊荒園導邛杖。
攜來御賜松花魚,分啖還期發(fā)高唱。
道人尸解已百年(萬歷朝有道人號體物子尸解于北),郁郁孤墳仍在望。
呼之或出松楸間,濁酒一瓢好相餉。
風林纖月且徘徊,脫卻長安冠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