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墨子問于翰林主人曰:蓋聞古之工詩者多窮,而窮者多工詩。
故人有恒言,必曰詩能窮人。
香山昭其旨,天隨闡其論。
王生有九命之辯,韓子著五鬼之文。
主人豈亦嘗知其說乎。
主人曰:蒙竊未聞,子如知之,幸為我析之。
客曰:唯唯。
夫人之為詩,未必皆工,而工于詩則必至于窮。
詩雖藝也,然所以搜抉乎天地之精英。
闡心性之微,蘊(yùn)造化之靈。
感鳥獸草木之狀類,寫風(fēng)云月露之形態(tài)。
歡忻愉樂者,以暢泄其情志。
憂思愁苦者,以搯擢其肝肺。
至其奇者則神施鬼設(shè),雄者則鯨呿鰲擲。
調(diào)妙則韶和韺葉,體纖則繡繁綺錯(cuò)。
瓦棺篆鼎,荒國陊殿,不足為其幽古。
瓊琚玉佩,時(shí)花美女,不足喻其容色。
藝臻乎此,亦可以言其工矣。
是以崇貨珍藏盜之祟,嫀形麗色妒之媒。
天惡其能,人忌其才。
神睢鬼盱,物類旁猜。
人之能詩,未或不窮。
而詩而不窮人,復(fù)疑其不工譬之于物。
物之精英,亦天地之所秘惜。
故蒙金以沙,錮玉以璞。
珊瑚之叢,必茂于瀛蓬。
夜光之珠,必含乎驪龍。
若抉之不知已,積之不知休。
則不死則禍,天地所讎。
詩之所以困暴萬物者,殆甚于此詩之窮人,亦何異是。
以古人而言之,蘇李窮于漢,應(yīng)劉窮于魏。
潘謝窮于晉宋,庾、薛窮于梁隋。
子安之窮溺于海,浩然之窮黜于野。
途窮那免哭,年老不禁悲,杜甫之窮也。
敏提詩千首,飄零酒一杯,李白之窮也。
陳拾遺以感遇詩窮,玉川子以月蝕詩窮。
嘉州江寧協(xié)律都官。
陳餓蘇悴,郊瘦島寒。
此皆工于詩而相望乎窮焉者也。
是知詩小工則其窮也小,詩大工則其窮也大。
窮者雖未必皆詩,而詩者固未有不窮也。
主人曰:非子之言,吾何以聞。
雖然,吾嘗觀于世而知窮達(dá)之說矣。
伊數(shù)子之窮,亦有達(dá)焉者存。
其詩也恒留于天地之間,君相不能奪其譽(yù),怨仇不敢毀其長。
掩之而愈彰,磨之而益光。
殘膏剩馥,亦足以沾丐后人。
惟彼飛翠緌而拖,鳴玉珥香貂而乘朱輪。
財(cái)與丘山比崇,位與王侯侔尊。
以富貴于俄頃者,則皆磨滅無記。
聲沈形絕,泯泯然與草木同腐,蚊蚋共滅。
則夫世之所謂達(dá)者之窮,反不如窮者之達(dá)也。
彼之達(dá),達(dá)于一時(shí),其窮也,窮于萬世。
此之窮,窮于一時(shí),其達(dá)也,達(dá)于萬世。
達(dá)于一時(shí),猶謂之達(dá),而況達(dá)于萬世者乎。
窮于萬世,猶不為窮,而況窮于一時(shí)者乎。
由是觀之,古人之說,蓋亦有激而云耳。
言未畢,子墨子愀兮改容。
倏若有悟,逡巡而退。
避席再拜曰:鄙人固陋,徒知詩之窮人,而不知其能達(dá)人也如此。
及聞先生之言,恍乎披云霧而睹白日,廓然已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