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王制陽禮于百姓,興民讓于九州。
射飲之斯在,知政教之所由。
我兮既張,觀德之風(fēng)遐被;
朋酒斯饗,序賓之義咸修。
觀其司徒之職既揚,王者之教云下。
使穆穆而鄉(xiāng)飲,俾濟濟而燕射。
將以弧矢之利,習(xí)彼威儀;
復(fù)于樽俎之間,宣其教化。
至若洞啟澤宮,射夫來同。
內(nèi)葉和平之志,外敦廉順之風(fēng)。
揖讓而升,非尚六鈞之勇;
進退可庶,不矜五善之功。
此射之讓也,邦教攸崇。
又若以年以品,會于鄉(xiāng)飲,在獻酬之無謬,居長幼而必審。
貴賤位矣,三賓之象不踰;
和樂興焉,百拜之容弗寢。
此飲之讓也,國人是稟。
則知邦禮循循,以教萬民。
所以安天下于不競,所以教域中之有倫。
射不主皮,息爭心于君子;
酒以成禮,導(dǎo)和氣于鄉(xiāng)人。
是知用之而在化可久,廢之而其化則不。
斯射也可以止其暴亂,斯飲也可以樂其富壽。
所以反當(dāng)仁之義,以勸四方;
遵成魄之規(guī),用寧九有。
然則謂其陽也,取其吉而為名;
謂其讓也,取其和而不爭。
于以見莫善于禮,于以見與世作程。
侯以明之,罔替君臣之義;
禮無違者,遂諧賓主之情。
遂使德藝可觀,忿肆遄已。
知沿事以興教,蓋因時而立紀。
故圣人務(wù)焉,則違之者寡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