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

選項

位置
更多分類

作者
朝代

體裁
韻部
詩文庫獨孤申叔(共 7 首) 五排 1辭賦 6 作品不分行

辭賦
皇帝在位十五載。西人獻異龜于王庭。
匪青黑以飾體。特潔白而成形。
融彩可嘉。且不溷于五色。
呈祥有異。詎止齊乎四靈。
蓋以我皇。行化無外。
止戈偃武。人綏道泰。
升至德于元穹。降殊祥于神蔡。
且夫龜者稟先知之異。白者表司殺之方。
豈天意興威于有截。俾臣下受命而無將。
西土是生。實西方而主義。
被甲以至。猶帶甲以來王。
不然。何以皧純容。
皎素甲。皓霜華而浹洽。
炯玉質。輝金精。
凝雪彩之清貞。泳靈沼而冰靜。
息泰階之砥平。足使孟津之鱗。
恥捷乎素鬣。越裳之雉。
羞奮于翹英。矧乎稟殊姿。
體異貌。陋三足之為美。
匪六眸以是效。其用也。
或協(xié)圣人之心。其動也。
克符智者之樂。然后知戲朝之虎不足徵。
銜鉤之狼不足神。彼駒來思。
徒稱皎皎。爾獸至止。
虛擅諄諄。未若茲瑞。
德無與鄰。應天之命。
昭王之仁。非櫝中之毀棄。
不蓮上以因循。將順乃元穹以呈其貺。
曷思乎綠水而返其身。則彼寧王有遺。
元緒又安得而比倫。向非我皇。
從道不咈。必將混于介族。
詎得分為理物。宜乎冠異紀。
首靈篇。且無使其湮郁。

惟漢德之雍熙。俾遐荒兮肅祗。
布澤所治。致遠人之樂只。
任土必貢。奉良馬以來思。
殊乎皎皎。陋乃骙骙。
翼八鑾以御矣。齊四牡以維之。
由是朝發(fā)于窮邊。夕獻于君所。
倏追風以掣電。邈千里兮一舉。
仰騄驥之居周。鄙骕骦之在楚。
故將進薦于象魏。庶得超遙于苑圉。
帝曰斯馬。爾其還與。
旅獒之訓。今則皎如。
歸獸之義。寧當忽諸。
矧乃乖乎法駕。而不合于乘輿。
且帝之御也。厥儀惟舊。
帝之動也。其道惟守。
驅千乘以啟前。羅萬騎以居后。
分青旌兮在左。揚素旆兮在右。
儼五路以居中。矯六龍以齊首。
和鑾是響。將節(jié)乃疾徐。
次舍有期。豈宜乎奔走。
蓋順之而可信。違之而則不。
雖千里兮足珍。于一人兮何有。
矧乃場苗既食。馬政攸班。
間以赤兔。兼之白??。
葉圖之駒伏皂。稱德之驥在閑。
足以驅馳于九域之內。足以巡狩于六合之間。
宜乎旋爾故鄉(xiāng)。歸于舊壤。
超乎半漢。適彼莽蒼。
庶逐北風之思。卻從東道之上。
俾得交頸裔土。翹足荒陬。
克全真性。有歸偫休。
同越地之放象。似桃林之罷牛。
豈比驊騮。卒見羈于造父。
寧同屈產(chǎn)。終服御于晉侯。
是知漢文之德彌尊。歸馬之猷克中。
示后之立國者。盡規(guī)矩之以郤遠方之貢。

囊之為物也。
虛受而無遺。
錐之為器也。
利用而攸資。
彼式處焉。
必將勁而出矣。
此乃柔止。
安得固而藏之。
遂得耀穎于紉縫之處。
呈铦于挫銳之時。
諒遏之兮不可。
非剛克兮何其。
炯炯乎從革之資。
纖纖乎徑寸之質。
露微铓以外見。
透虛囊而首出。
方同人之處晦。
靜以求伸。
比達士之奮奇。
物莫能屈。
既藏身于不固。
寧脫穎之無必。
觀其觸之必徹。
指之必穿。
方將動而愈出。
孰曰鉆之彌堅。
所以趙氏克明。
因之而興喻。
毛生不讓。
比之而自賢。
信立德而法矣。
誠有待而言焉。
且賢之在代也。
或默或語。
猶錐之在囊也。
或出或處。
囊雖固兮。
錐必自分。
代雖溷兮。
賢罔同偫。
豈比夫不銳者載繁載考而莫出。
不善者四十五十而無聞。
是以匪無思乎指地。
將有望于決云。
吐穎呈鋒。
磨礪而自我。
投奇擢異。
提攜而在君。
嗟乎。
道之將行也。
必有用我者。
彼賢未達。
雖執(zhí)鞭而尚從。
我道有庸。
寧補履而為下。
向使無铦鍔之珍。
為鉛刀之倫。
縮勁挺于囊橐。
受頑鈍于陶鈞。
復何異恍忽之內物。
鴟夷之中人。
君子曰。
是事也。
可以為鑒戒。
可以明進退。
豈獨美于一時。
蓋垂規(guī)于百代。

心為靈府。
樂有正聲。
感通而調暢之理自得。
?合而邪僻之慮不生。
翕如冥契。
混若化成。
孕和平于德宇。
保純粹于元精。
故先王立極受命。
制民作則。
修匏土革木之器。
備干戚羽旄之飾。
將以悅萬人。
康四國。
動蕩其心志。
推移于道德。
薰然而煦日以和。
悠爾而躋之壽域。
成文不亂。
知至樂之有融。
從律弗奸。
見王道之甚直。
聲之所感。
性罔不悛。
致和易于無象。
禁奸邪于未然。
希夷自適。
郁結攸宣。
茍斯須之不去。
何嗜欲之能遷。
況乎大樂同和。
至音交暢。
聽寂寞而何求。
視窅冥而無狀。
將欲革驕志以純仁。
化貪心為貞諒。
在乎思不惑兮心不流。
安至樂兮優(yōu)而柔。
順至性之蕩蕩。
符大道之油油。
純如皦如。
足養(yǎng)浩然之氣。
融融泄泄。
寧抱悄爾之憂。
是知以德音為音。
則合于仁義。
以淫樂為樂。
則比于慢易。
咸濩作而理亦隨之。
鄭衛(wèi)興而時乃殆而。
信至化之所系。
實和樂之攸資。
是以重華明兮簫韶若此。
獨夫靡兮顛沛若彼。
忘味興嘆于宣尼。
觀風見稱于季子。
則知樂之為用也。
不獨逞煩手。
歡俚耳。
正心術而導淳源。
非聽其鏗鏘而已。

樂之為樂也。布五氣。
和八風。政之為大也。
包有截。被無窮。
雖尋源溯異。而致用是同。
故政行而樂作。而樂在其中。
是以重華昭昭兮簫韶若此。獨夫靡靡兮顛沛如彼。
鄭衛(wèi)作而濮上慄焉。弦歌聞而武城樂只。
故為政之善否。實由樂之張弛。
惟審樂之大義。其梗概也如是。
若乃終始類四維。廣大象八區(qū)。
成質文于五色。齊宥密于三無。
奏宮而君位斯合。動商而臣道克符。
角之鳴人斯度矣。徵之應事而形乎。
理方元氣。政亦陰敷。
彼師曠傾耳而在晉。季札發(fā)跡而在吳。
惟樂之道也。蓋精微于此乎。
不然。何以深聽密察。
善惡兇札。寂慮居安。
靜志遐觀。故將亡之音哀以思。
至理之感柔而寬。是故君子審音以知樂。
存亡必見乎未兆。理亂亦在乎先覺。
其道亂也。噍殺作而啴慢興。
其世理也。乘麒麟而棲鸑鷟。
則是政之所以。樂亦依于。
茍聽五聲以悖矣。諒八音而忽諸。
方今九功已成。八佾斯舞。
鼓虙羲之琴瑟。植虞舜之干羽。
故能仁洽道廣。澤融德溥。
聽之忘味。殊三月之在齊。
化之式臧。寧一變而至魯。
客有作樂之賦者。將含容于上古。

天配五色。惟春也蒼然。
地孕萬物。惟玉也堅焉。
玉可久持。故君子比德于玉。
蒼實正色。蓋圣人形象于天。
歲既陽止。色其著矣。
東方木德之令。蒼本靈威之紀。
順其色繄象服是宜。飾其容信以蒼為美。
晶熒兮其瑩如碧。追琢兮其平如砥。
實同法服。不敢違于先王。
有異象環(huán)。獨見用于孔子。
若乃太史告立春之期。天子迎東郊之時。
映乎元冕。節(jié)以采茨。
碧若生芻之色。肅乎出藍之姿。
縈垂組而溫潤澤矣。系沖牙而左右流之。
質且異圭。終乃磨之無玷。
色雖匪白。誰謂涅而不緇。
故能間五玉。先四服。
混元冕。曜黃屋。
微白虹之皎潔。對蒼龍以照燭。
豈非哲匠之所逢。他山之所攻。
采此溫如之質。擇其善者而從。
得佩之服之于此。琢之磨之于彼。
齊蒼璧之獲薦。異白玉之見毀。
色膺時用。寧侔純漆之元。
彩非染成。詎比奪朱之紫。
矧乎四氣莫先乎春陽。五位莫首乎東方。
九有具瞻。其尊也帝皇。
萬物咸賴。其大也穹蒼。
我乃應春氣之德。順陽和之則。
為帝者之行節(jié)。候穹蒼之正色。
叢四美而具宣。冠偫玉之攸克。
所以標嘉名于時令。宜乎哉垂楷模之無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