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屋安貧終暫計,夕陽歸路豈知還? 蓮花佛國深深處,出世芳蹤不可攀(《奉化縣補義志》卷三。)。 昔日古伽藍,名為王董龕。 數(shù)載無僧俗,積歲少人瞻。 縣鎮(zhèn)興三善,率土盡莊嚴。 我佛□□□,□□□□□⑴。 ⑴ 《八瓊室金石補正》卷八一紹□撰《普慈縣永封里再興王董龕報國院碑記》附。 學(xué)道蒙師指⑴卻閒,無中有路隱人間。 直饒⑵講得⑶千經(jīng)論,一句臨機⑷下口難。 ⑴ 斯二一六五卷作「止」 ⑵ 《景德傳燈錄》卷二九作「饒君」 ⑶ 《祖堂集》卷八作「時人盡講」、斯二一六五卷作「饒君會得」 ⑷ 《祖堂集》、斯二一六五卷作「時」 了得心源處處安,何須終日對林巒。 玉向火中燒轉(zhuǎn)潤,蓮華在水葉長干。 或居城郭或居山,得道無心在處閒。 實似小兒歸父母,身衣隨分補遮寒。 道情六用如眉用,用處如眉始可觀。 人見道時如寂寞,人情全是道情安。 粉壁朱門事豈繁,高墻扃戶住如山。 莫言城郭無休士,人若無心在處閒。 儉用貴圖延日月,補衣還免到人間。 無心道者方如此,未得無心也大難。 杉松直拔映峰巒,一色長青道者看。 四氣盛衰無變異,豈同凡木有多般。 沙門莫苦遠祇桓,身四威儀且自觀。 蓬若出麻終不直,僧離清眾太無端。 從前上古諸先德,盡向叢林里獲安。 無端遣向墨池邊,染得身衣黑似煙。 卻去上流清處洗,身心用盡亦如然。 令教脫卻重披素,不免依前著凈緣。 染凈二途俱不了,到頭須得自心玄。 唯念深秋扇,臨冬轉(zhuǎn)就閒。 銀裝將物裹,篾作插檐間。 祇為因無用,方能伴住山。 不因無用后,伴我住應(yīng)難。 無貪勝布施,無癡勝坐禪。 無瞋勝持戒,無念勝求緣。 盡見凡夫事,夜來安樂眠。 寒時向火坐,火本實無煙。 不忌黑闇女,不求功德天。 任運生方便,皆同般若船。 若能如是學(xué),功德實無邊。 世人重珍寶,我則不如然。 名聞即知足,富貴心不緣。 唯樂簞瓢飲,無求澡鏡銓。 饑食西山稻,渴飲本源泉。 寒披無相服,熱來松下眠。 知身無究竟,任運了殘年。 一年復(fù)一年,務(wù)在且遷延。 皮皺緣肉減,發(fā)白髓枯乾。 毛孔通風(fēng)過,骨消椽梠寬。 水微不耐熱,火少不耐寒。 幻身如聚沫,四大亦非堅。 更被癡狼使,無明曉夜煎。 惟知念水草,心神被物纏。 云何不懺悔,便道舍財錢。 外頭遮曲語,望得免前愆。 地獄應(yīng)無事,準擬得生天。 世間有這屬,冥道不如然。 除非不作業(yè),當拔罪根源。 根空塵不實,內(nèi)外絕因緣。 積罪如山岳,慧火一時燃。 須臾變灰燼,永劫更無煙。 迷時三界有,悟即出囂纏。 心無六入跡,清凈達本源。 地獄成凈土,招手別諸天。 報語三涂宅,共你更無緣。 非論早與晚,悟理即無邊。 心如即是坐,境如即是禪。 如如都不動,大道無中邊。 若能如是達,所謂火中蓮。 世上蠢蠢者,相見只論錢。 張三五百貫,李四有幾千。 趙大折卻本,五六太迍邅。 口常談三業(yè),心中欲火然。 癡狼咬肚熱,貪鬼撮頭牽。 有腳復(fù)有足,開眼常睡眠。 羅剎同心腹,何日見青天。 青天不可見,地獄結(jié)因緣。 心王不了事,遮莫向名山。 縱令見佛像,實以不相關(guān)。 猿猴見水月,捉月始知難。 一生解縛鈍,渾身納里眠。 心中無意識,耳無繩索牽。 心本無系縛,同塵亦無喧。 別淚成河海,骨如毗富山。 祇緣塵識法,所以遣心然。 香山有栴檀,寶山無伊蘭。 金山照毛頭,毛頭百億寬。 凈心空室坐,妙德四方安。 空生知內(nèi)外,相事付阿難。 如能達此理,無處即泥洹。 報汝世人莫癡憨,暫時權(quán)住此草庵。 無想衣食飽暖后,世間有物不須貪。 此身幻化如燈焰,須臾不覺即頭南。 更無別路超生死,前佛后佛同一般。 舒即周流十方剎,斂時還在一毛端。 眾生多品類,諸佛祇一般。 庶人見天子,知隔幾重關(guān)。 若有過人策,欲見亦不難。 策中契圣理,坐取國家官。 世人重名利,余心總不然。 束薪貨升米,清水鐵鐺煎。 覺熟捻鐺下,將身近畔邊。 時時拋入口,腹飽肚無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