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89七絶 253五律 7七律 13五排 1 59四言 20六言 61古體 1009樂府 62 6 84 38辭賦 8琴操 1 5其他 123聯(lián) 74
共123,分4頁顯示   2  3  4 下一頁
先秦
無名氏 一首
無名氏 四首
秦嘉 二首
魏晉
張載 一首
無名氏 四首
李颙 一首
陸機(jī) 261 - 303 一首
南北朝
劉義恭 413 - 465 一首
無名氏 二首
明少遐 一首
李白 701 - 762 一首
嚴(yán)維 ? - 780 一首
代宗 727 - 779 一首
包賀 一首
姚揆 一首
無名氏 九首
《晏子春秋》曰:景公起大臺(tái)之役。歲寒不已。國人望晏子。晏子見公。乃坐飲酒樂。晏子曰:君若賜臣。臣請(qǐng)歌之。歌曰:庶民之言曰云云。歌終。喟然流涕。公止之曰:子殆為大臺(tái)之役夫。寡人將速罷之。
凍水洗我若之何。太上糜散我若之何。
⑴ ○《晏子春秋》內(nèi)諫下。《書鈔》百五十六?!额惥邸肺濉!对娂o(jì)前集》一。
《史記》曰:諺曰云云。固無虛言。非獨(dú)女以色媚。而仕宦亦有之。
力田不如逢年,善仕不如遇合(○《史記》佞幸傳。)。
《漢書》曰:樓護(hù)。字君卿。精辯論議。常依名節(jié)。聽者皆竦。與谷永俱為五侯上客。長(zhǎng)安號(hào)曰:
谷子云筆札。樓君卿喉舌。
⑴ ○《漢書》樓護(hù)傳?!稌n》百三、百四。《類聚》三十三、五十八?!队[》四百六十三、四百九十五、五百九十五、六百六。《詩紀(jì)》九作谷樓。
風(fēng)俗通曰:宋均令虎渡江。謹(jǐn)案虎山棲穴處。毛鬣婆娑。豈能犯陽侯凌濤瀨而橫厲哉。俚語。
狐欲渡河。無奈尾河
⑴ ○風(fēng)俗通正失篇?!端?jīng)注》沔水篇?!队[》八百九十一。
東觀《漢記》曰:茨充。字子河。宛人也。初學(xué)孝廉。之京師。同侶馬死。充到前亭。輒舍車持馬還相迎。鄉(xiāng)里號(hào)之曰:
一馬兩車。茨子河。
⑴ ○《后漢書》衛(wèi)颯傳注?!稌n》三十九。
東漢 · 秦嘉
巖石郁嵯峨。
東漢 · 秦嘉
嚴(yán)石郁嵯峨(○《文選》二十六河陽縣詩注。)。
輶車運(yùn)在輪,飛骨須六翮
⑴ ○《文選》三十八為范尚書讓吏部封侯第一表注。
《宋書》五行志曰:明帝太和中。京師歌兜鈴曹子。其唱曰:
其奈汝曹何。
⑴ ○《宋書》五行志。《晉書》五行志。
?魚諺 魏晉 · 無名氏
三輔決錄注曰:?魚肥。炙甚美。諺曰:
寧去累世宅。不去?魚額(○三輔決錄注。廣博物志四十八。)。
《晉書》曰:王衍嘗詣祜陳事。辭甚俊辨。祜不然之。衍拂衣而起。祜顧謂賓客曰:王夷甫方以盛名和大位。然敗俗傷化。必此他。步闡之役。祜以軍法。將斬王戎。故戎、衍并憾之。每言論多毀祜。時(shí)人為之語曰:
二王當(dāng)國。羊公無德。
⑴ 《世說》注作二王當(dāng)朝。世人莫敢稱羊公之有德。○《晉書》羊祜傳。《世說》新語識(shí)監(jiān)篇注引漢晉春秋。《御覽》四百九十五。《詩紀(jì)》四十四。
二教論曰:諺曰:
紫實(shí)昧朱,狂斯濫哲(○廣弘明集八。)。
晉 · 李颙
焦肺枯肝,抽腸裂膈(○《文選》五十五廣絕交論注。)
容華夙夜零,無故自消歇(○《文選》二十二行藥詩注。)。
南朝宋 · 劉義恭
垂賁華林園,柿味滋殊絕(○合璧事類別集四十八。)。
《異苑》曰:檀道濟(jì)元嘉中鎮(zhèn)尋陽。十二年入朝。與家分別。顧瞻城闕。歔欷愈深。識(shí)者是知道濟(jì)之不南旋也。故時(shí)人為其歌曰:
生人作死別,荼毒當(dāng)奈何(○《御覽》八百八十五。)。
齊民要術(shù)曰:又鋤耨以時(shí)。諺曰云云。此之謂也。堯湯旱澇之年。則不敢保。雖然。此乃常式。古人云。耕鋤不以水旱息功。必獲豐年之收。
鋤頭三寸澤(○齊民要術(shù)雜說篇。)。
南梁 · 明少遐
燈花寒不結(jié)(○酉陽雜俎十二。)。
盛唐 · 李白
佳人微醉玉顏酡,笑伾妝樓澹小蛾。
舞揮秦日月,為整漢山河。
按:見《吟窗雜錄》卷十四正字王玄《詩中旨格》
① 廣德元年,吐蕃入寇,代宗幸陜。及回駕至潼關(guān),夜夢(mèng)黃衣童子歌云云。詰旦,上言其夢(mèng),侍臣賀曰,此土德當(dāng)王,吐蕃破滅之兆也。
中五之德方峨峨,胡胡呼呼何奈何。
諧詩逸句 其一 唐末至五代 · 包賀
霧是山巾子,船為水靸鞋。
唐 · 姚揆
獨(dú)上南樓四望賒
⑴ 《江湖小集》卷二十李龔《梅花衲》引。
浮鐘宵響徹,飛鏡曉光斜。
唐 · 童漢卿
愿假中流便,滋茲發(fā)棹歌。
⑴ 《古今圖書集成友誼典請(qǐng)托部》選句
貧不學(xué)儉,富不學(xué)奢。
千里相送,終于一別。
郡號(hào)清源,官有清德(《嘉慶一統(tǒng)志》卷二六四。)。
魏郡清河,天公無奈何(《隋書》卷二十五《地理志中》。)。
丹州白室,胡頭漢舌。
⑴ 見《元和郡縣圖志》卷三《丹州》。
利不百,不變格。
⑴ 《宋高僧傳》卷十《唐新吳百丈山懷海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