韻字:  或選擇韻部:
總目多音字下載中華通韻韻表(試行稿)

韻字 五絶 424七絶 3493五律 506七律 570五排 4七排 1 600四言 178六言 199古體 15550樂府 162 3 229 94辭賦 8 33其他 320聯(lián) 305
十五雍
陰平  [供給] [愚貌] 罿 [縷也,緵罟也] [同叿,言語嘈雜] [釜屬] [惺愡] [水名] [更多…]

陽平  [重復] [服從] 農(nóng) [崆峒] 窿 [噞喁] [通作蛩] [雨瀧瀧] [水聲] [熱貌] [肥貌] [更多…]
組詞:詞首詞末
用韻:句末
對仗:對語
漢語字典
拼音:tóng  韻部:
〈名〉
    (形聲。從水,童聲。本義:潼水)
  • 同本義
  • 在四川省梓潼縣境內(nèi),南流注入墊江
    • 潼,潼水也,出廣漢梓潼北界,南入墊江。——《說文》
  • 在安徽省五河縣境
  • 在陜西省潼關縣境
  • 關隘名 。在陜西省潼關縣
    • 馬超成宜,同惡相濟,濱據(jù),求逞所欲?!?a href='https://cnkgraph.com/Writing/1336645' class='poemCommentLink' target='_blank'>《文選·潘勖·冊魏公九钖文》
〈形〉
  • 云起的樣子。引申為盛多
    • 潼滃蔚薈,林木來會,津液下降,流潦霈?!?span id="2cjcovn" class='label'>漢·焦贛《易林》
  • 高貌
康熙字典

  • 唐韻》《正韻》徒紅切《集韻》《韻會》徒東切,??音同。 (東韻)
  • 水名。《說文》水出廣漢梓潼北界。
  • 又水名。《水經(jīng)注》潼水,出江夏郡之曲陵縣西北潼山。
  • 又水名?!杜嗽馈の髡髻x》愬黃巷以濟潼?!对]》潼水,在華隂縣界。
  • 又海名?!锻踝幽辍な斑z記》北極之外,有潼海之水。
  • 又潼潼,高貌?!端斡瘛じ咛瀑x》沫潼潼而高厲。
  • 又《廣韻》《集韻》《韻會》??他東切,音通。 (東韻)
  • 義同。
  • 又《廣韻》尺容切《集韻》昌容切,??音衝。 (冬韻)
  • 義同。一曰水壞道。
  • 又潼容,車裳也,見《周禮·巾車註》。
  • 又《集韻》《類篇》??諸容切,音鍾。 (冬韻)
  • 溼貌。
  • 考證:〔《潘岳·西征賦》愬黃卷以濟潼?!?/li>
  • 謹按文選註車駕東行到黃巷亭。卷改巷。
説文解字  

清代 段玉裁《說文解字注》

潼水。出廣漢梓潼北畍。南入褺江。褺各本作墊。今正。廣漢郡梓潼、前後二志同。前志曰。樟潼五婦山、馳水所出。南入涪。行五百五十里。應劭注云。潼水所出。南入墊江。水經(jīng)曰。樟潼水出其縣北畍。西南入於涪。又西南至小廣魏南。入於墊江。按馳水、潼水、梓潼水異名同實。五婦山卽今四川保寧府劒州州西北五十里之五子山。今劒州及綿州之梓潼縣、葢漢梓潼地。潼水出五子山之西大山。東南流、經(jīng)今梓潼縣。又經(jīng)潼川府之鹽亭縣。又至射洪縣東南之獨坐山。入涪江。今謂之潼江、射江、瀰江。許云南入褺江。卽謂今射洪東南入涪江。涪江下流至重慶府之合州、合嘉陵江也。漢志墊江、應劭音徒?jīng)逊础C峡狄糁貢柚畷?。許書衣部云褺、重衣也。巴郡有褺江縣。此縣爲嘉陵江、渠江、涪江會合之地。水如衣之重複。故曰褺江。其字音曡。淺人乃譌作昏墊之墊。觀應、孟之音。則知漢書字固從衣也。云入褺江者、其縣其水通名也。今四川忠州之墊江縣、則漢巴郡臨江縣地。與漢褺江相歫甚遠。○又按涪下曰南入漢者、言至褺江而入西漢水也。潼下曰南入褺江者、言入西漢水??褺江境也。錯見互相足?!鹩职吹乩碇?、水經(jīng)之羌水下。合白水。又合西漢水。卽今四川保寧府昭化縣城北合嘉陵江之白水也。羌水亦謂之墊江者、葢昔人以其委名其源。魏書吐谷渾阿豺登其國西彊山。觀墊江源。今洮州衞西南三百四十里西嵹山。羌水所出。從水。童聲。徒紅切。九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