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方朔

相關(guān)人物:共 1 位。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天鐘神秀挺人豪,大盡乾坤細(xì)入毫。
共導(dǎo)阿衡降中葉,愿從方朔飽三桃。
窗外三桃錦欲燃,門前五柳碧如煙。
病中既阻芳園會,只有相傳一二聯(lián)。
天造興王地,長陵百世宗。
群龍翔日表,萬馬下云中。
肇祀春添土,神謀早建宮。
樓碑光日月,歲節(jié)走臣工(清明遣官負(fù)土三桃置陵上守陵內(nèi)史繼之制也園寢寔由)。(文皇預(yù)自興建)。
方朔 明 · 何景明
五言排律
調(diào)笑東方朔,沉酣金馬門。
竊桃王母見,懷肉漢皇恩。
月下雙鸞返,云間八駿奔。
玉盤春不獻(xiàn),丹核代長存。
事往丹青錯,圖開錦繡屯。
素湍搖弱水,玄圃折昆崙。
種樹非潘縣,迷花似楚村。
千年一結(jié)實(shí),萬古自蟠根。
海日紅猶爛,天風(fēng)裊更繁。
神仙皆羽翼,洲島異乾坤。
無路乘黃鶴,何由踏赤鯤。
市朝棲大隱,那識歲星魂。
登黃鶴樓 明 · 胡有恒
七言律詩
江夏高樓自昔聞,暇來一望謝塵氛①。
晴開漢水明蒼浪②,煙入陵園散彩云③。
屏滿詩題饒盛美④,石留仙跡尚余芬⑤。
翛然獨(dú)鶴游何處⑥,盡日憑闌長憶君⑦。
【校注】 (1)謝:辭卻?!爸x塵氛”,謂超塵脫俗。 (2)蒼浪:青蒼之浪。 (3)陵園:《武昌府志·古跡》載:“明楚昭王墓、莊王墓及嗣王諸墓俱在府城東南六十里靈泉山?!绷陥@即指此。 (4)屏:屏障,屏風(fēng)。饒:多。 (5)石留句:據(jù)舊志載,黃鵠磯前石壁舊有呂洞賓遺像,磯上有呂仙賣桃跡,相傳為呂仙賣桃之處,俗稱仙桃跡。上有三桃跡,痕留石上宛然,故云“尚余芳”。 (6)翛然:自然超脫貌。《莊子·大宗師》:“翛然而往,翛然而來而已矣?!标懙旅麽屛模骸跋颍ㄐ悖┰疲骸浫?,自然無心而自爾之謂?!?(7)君:指黃鶴仙人。 “暇來一望”,以“謝塵氛”,則作者或在湖廣供職?!皯{闌”而“長憶”仙人,表明登樓所見,處處引起仙游之想。
花滿洛東春已謝,風(fēng)清窗北夏初生。
天機(jī)容易光陰晚,衾枕支離老病嬰。
人世正難逢吏部,談邊能復(fù)對紋枰。
三桃開處匆匆甚,可得重來拾落英。
偶吟 其一 明 · 申光漢
七言絕句
不分看花眼已昏,任他開落自紛紛。
明朝病起應(yīng)無賴,留得三桃當(dāng)錦文。
紅于錦繡白于縑,種得三桃已害廉。
開遍土階奢麗甚,主人無奈太并兼。
南斗日夜敲太白,化為五老八萬尺。
并跨古螭下九江,猛風(fēng)吹作倚天壁。
手懸石鏡照天門,日月東西亂相射。
香爐之峰插其南,星辰燒作珊瑚赤。
青天忽墜金芙蓉,九十九峰破江碧。
峰頭白鹿銜紫云,紫云片片大如席。
石梁瀑布天上來,百折寒濤瀉琥珀。
玉虹雙夾孤電翔,急雷長斗銀河坼。
佛手巖前石鼓高,有時擊鼓天烏號。
三五仙人驚且起,東方先生騎紫鰲。
帝前大醉黃姑醪,復(fù)向瑤池竊三桃
手把瓊枝云中翱,下視八荒如秋毫。
帝也聞之惡其豪,一朝謫下廬山去。
九華之冠赤霜袍,腰間雜佩金錯刀。
彩霞卷地飄組練,蒼煙控馬排旌旄。
直上峰頭叫五老,五老卻立呼其曹。
客來餐之白鳳膏,醉持龍角如持螫。
江間古龍聲嘈嘈,倒鞭白鹿?jié)M山走。
白鹿夜夜哭且吼,赤松不敢與之游。
黃石不敢與之友,樹杪九江如一線。
織女抽來紉吾綬,東折扶桑煮天潢。
白露金莖日五斗,西方之彗摘為帚。
掃盡閶闔萬古之,浮云攬盡滿湘萬。
里之秋色一一掛,之千楊柳我欲白。
日借羽翰尋爾彭,蠡之左鄱陽之右。
不然爾跨白鹿來,北極又恐封狐嘯。
君前雄虺跳君后,我亦竟不去爾亦。
竟不來袖中彩繩,十萬里直系廬山。
入酒杯奇峰峻嶺,收崔嵬白鹿暫臥。
玄圃臺與爾共醉,三萬六千日池上。
蟠桃十度開五老,隨之日日哀長跽。
求歸日百回然后,放爾廬山大江去。
東方先生還蓬萊,共駕燭龍遍九垓。
他日倘過廬山側(cè),江頭拳石何有哉。
維黃鵠之迤邐兮,蟠鄂渚而飲江②。
郁茲樓之杰構(gòu)兮,表荊郢之名邦③。
奠崇墉以為基兮,跨層榭以為房④;
造太紫以為宇兮,架虹蜺以為梁⑤。
欒櫨矗疊,甍牖奕張,藻井旖旎,罘罳高驤⑥。
控壓三楚,延眺八荒⑦。
緬文偉之蛻化,偉荀瑰之仙寮⑧。
咸鶴軒以蜚舉,胥游憩而逍遙⑨。
胡沽客之譎誑,市辛釀而招邀⑩。
繄巖叟兮鐵笛,弄明月兮落梅⑾。
火棗傳而實(shí)繁,金桃迸而石開⑿。
洵仙真之靈跡,歷千古之劫灰⒀。
其上則亭名石鏡,閣號奇章⒁。
仙祠攸躋,遺像相羊⒂。
臺余涌月之字,巖鐫靜春之藏⒃。
樹參差而峍兀,石隱嶙以磅磄⒄。
煙霞出入于窔奧,禽鹿馴擾于朝陽⒅。
其下則頭陀故寺,簡棲妙碣⒆。
龜趺漫漶而既湮,鴻藻聯(lián)翩而猶揭⒇。
漭岷峽之巨浸,導(dǎo)洞庭之洪波21。
吞云夢之八九,束漢沔之陂陀22。
滮滮磕磕,澶澶????23。
粘天浴日,孕蛟蕃鼉24。
掛高帆兮搖曳,棹大艑兮峨??25。
佩感交甫之遘,璧歸穆滿之遺26。
眷蘅皋而攬纈,睇鮫館以27儀之嘆音。
彼孫吳夏口之筑,景宗曲水之城28。
悵霸圖之安在,恍陵谷之互更29。
至若證響循聲,獲羽衣之黃鳥30;
睎光望氣,剖魚腹之青銅31。
屢駭聞而佹見,志齊諧而難窮32。
蓋岳陽僻處于巴丘,制不殊乎傖父33;
仲宣縹緲于荊南,跡猶同乎寓公34。
孰若茲樓之敞烺宏麗,名都稱雄35,依林巒而非寂,鄰囂塵而不訌也36。
且其經(jīng)營丹艧兮,人巧備極37。
帡幪護(hù)呵兮,神工是職38。
在世皇之末造兮,陽九偶值39。
倏豫章之良材兮,天吳漼?40。
班倕兮運(yùn)斤,離朱兮削墨41。
拓故宇之棟隆,藉廢宮以雕飭42。
遂不日而奄成,掩靈光之赫赩43。
占氛察祲,玄覽獨(dú)舒于南戒44;
言時紀(jì)事,人文永夸于絕代45。
匪土木之視侈,同守邦之重器46。
晴云煙景,崔顥豈盡其品題47;
粉壁新圖,李白何由而捶碎48。
聊含毫而綴彩,摭寓目之梗概49。
【校注】 (1)《黃鶴樓集》題下原注:“萬歷甲午俞文宗試諸廣文擬作?!比f歷甲午,為萬歷二十二年(1594)。俞文宗,未詳。明代稱提學(xué)為文宗。李日華《官制備考》: “提學(xué),稱大文宗,大宗師?!币卜褐冈嚬?。明時兩京俱置提學(xué),以御史充之,又以按察使、副使、僉事為各省之提督學(xué)道,巡察學(xué)政。廣文,明代稱儒學(xué)教官為廣文。作者時任婺源教諭。 (2)黃鵠:指黃鵠山。迤 :曲折連綿。江淹《哀千里賦》:“嶄巖生岸,迤 成跡?!?(3)郁:盛。表:卓立,特出。 (4)奠:定。崇墉:《文選·王延壽〈魯靈光殿賦〉》:“崇墉岡連以嶺屬,朱闕巖巖而雙立?!睆堛娮ⅲ骸俺?,高;墉,墻也?!睂娱浚骸冻o·招魂》: “層臺累榭,臨高山些?!焙榕d祖補(bǔ)注:“《說文》曰:臺,觀四方而高者。榭,臺有屋也?!?(5)太紫:太微星與紫微星之宮?!段倪x·班固〈西都賦〉》:“據(jù)坤靈之正位,仿太紫之圓方?!眲⒘甲ⅲ骸爸^學(xué)太微、紫微星宮,以為規(guī)矩?!庇睿何蓍?。 (6)欒櫨:柱首承托棟梁之木,曲木為欒,直木為櫨。《文選·左思〈魏都賦〉》:“欒櫨疊施?!崩钌谱ⅲ骸叭粰铏疽灰玻星敝舛!陛唬何菁购痛?。奕張:高張,盛張?!稜栄拧め屧b》:“奕,大也?!薄稄V雅·釋訓(xùn)》:“奕奕,盛也。”藻井:《文選·張衡〈西京賦〉》:“蒂倒茄于藻井。”薛綜注:“藻井,當(dāng)棟中交木方為之,如井干也?!奔蠢L有文彩狀如井干形的天花板。罘罳:交疏透孔的窗欞。程大昌《雍錄》:“罘罳者,鏤木為之,其中疏通,可以透明,或?yàn)榉娇?,或?yàn)檫B鎖,其狀扶疏,故曰罘罳?!备唧J:猶高舉?!段倪x·左思〈西都賦〉》:“列棼橑以布翼,荷棟桴而高驤。” (7)控壓:控制。白居易《論孫璹張奉國狀》:“控壓隴蜀”。延眺:遠(yuǎn)望?!缎绿茣ろf弘機(jī)傳》:“天子乃登洛北絕岸,延眺良久,嘆其美?!卑嘶模喊朔綐O遠(yuǎn)之地。賈誼《過秦論》:“(秦孝公)有席捲天下,包舉宇內(nèi),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8)緬:追想,遠(yuǎn)懷。文偉:即費(fèi)祎。蛻化:謂蛻去凡骨,羽化登仙。孟郊《終南山下作》:“因思蛻骨人,化作飛桂仙?!避鞴澹汗?,一作“環(huán)”,字叔瑋,一作叔偉,又作叔祎,傳其游黃鶴樓遇仙,隨仙駕鶴而去。仙寮:猶仙屋,仙居。 (9)咸:皆,都。軒:車駕?!苞Q軒”,猶言駕鶴。蜚舉:即飛舉。蜚,通“飛”。胥:皆,都。 (10)沽客:原作“估客”,誤,徑改。沽客,沽酒之客?!墩撜Z·鄉(xiāng)黨》: “沽酒、市脯,不食。”陸德明釋文:“沽,買也。”譎誑:怪誕不經(jīng)。市:買。辛釀:謂辛氏之酒。此二句指辛氏沽酒,道士造飲的傳說。 (11)繄:助詞,表語氣。巖叟:指呂洞賓,巖為其名。落梅:即笛中曲《落梅花》。 (12)火棗:仙棗,指黃鶴樓仙棗亭的傳說。金桃句:相傳呂仙嘗鬻桃于黃鵠山下石壁旁,桃食之甚甘,可治腹疾,而人多為妻子購之,鮮遺其父母者,呂仙怒而舉桃擲之,痕留石上?!段洳尽す袍E》:“仙桃跡在黃鵠磯上,有三桃跡?!?(13)洵:亦作“恂”,誠然,的確。仙真:仙人,真人,謂得道成仙之人。劫灰:《三輔黃圖》卷四:“(漢)武帝初穿池得黑土。帝問東方朔,東方朔曰: ‘西域胡人知?!藛柡?,胡人曰:‘劫燒之余灰也?!狈鸾瘫局甘澜鐨鐣r劫火的馀灰,后遂指亂世之馀。李賀《秦王飲酒》:“劫灰飛盡古今平。” 此謂黃鶴樓古跡歷千載滄桑而至今尚存。 (14)奇章:奇章閣,與石鏡亭相鄰,在黃鵠山頂,黃鶴樓后。相傳為唐牛僧孺宴飲之處。牛于敬宗朝,進(jìn)封奇章郡公,隨即出為武昌節(jié)度使,鎮(zhèn)江夏五年。 (15)攸躋:攸,居所 ; 躋,升,登。《詩·小雅·斯干》:“如跂斯翼,如矢斯棘,如鳥斯革,如翚斯飛,君子攸躋。”朱熹集傳:“躋,升也?!?蓋其堂之美如此,而君子之所升以聽事也?!毕嘌颍杭瘁溽?,漫游、徘徊之意?!冻o·離騷》:“聊逍遙以相羊。”王逸注:“逍遙,相羊,皆游也?!币沧鳌跋嘌稹?。《后漢書·張衡傳》引《思玄賦》:“會帝軒之未歸兮,悵相佯而延佇?!?李賢注:“相佯,猶徘回也。” (16)涌月:臺名。在黃鶴樓旁,奇章亭附近。明時僅存一石,雜草莽間,上刻“涌月臺”三字,書法遒美,幾至剝蝕。臺名“涌月”,取杜甫《旅夜書懷》“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句意。靜春:疑為閣名,舊志未載。 (17)峍兀:高聳突出之貌,亦作“硉兀”。兀,原作“杌”,徑改。隱嶙:原作“隱磷”,徑改。高峻貌。《文選·潘岳〈西征賦〉》:“裁坡岮以隱嶙?!?李善注:“隱嶙,絕起貌?!卑醮g:同“磅唐”。廣大之貌?!段倪x·馬融〈長笛賦〉》:“駢田磅唐?!崩钌谱ⅲ骸鞍跆?,廣大盤礴也?!?(18)窔奧:原作“窔 ”,誤,徑改。幽深之處?!痘茨献印さ缿?yīng)》:“此猶光乎日月而載列星,陰陰之所行,四時之所生,其比夫不名之地,猶窔奧也?!?馴擾:順服?!段倪x·禰衡〈鸚鵡賦〉》:“矧禽鳥之微物,能馴擾以安處?!?李善注:“馴,順也?!稘h書音義》應(yīng)劭曰:‘?dāng)_,馴也?!背枺骸对姟ご笱拧ぞ戆ⅰ罚骸拔嗤┥樱诒顺??!敝祆浼瘋鳎骸吧街畺|曰朝陽。” (19)簡棲:王巾之字。王巾(?—505),字簡棲,南朝梁瑯玡臨沂(今屬山東)人。仕齊官至郢州從事、征南記室。曾作《頭陀寺碑》,文詞巧麗,為世所重。妙碣即指此碑。 (20)龜趺:刻作龜形的碑座。漫漶:模糊不可辨別。蘇軾《風(fēng)翔八觀·東湖》:“圖書已漫漶,猶復(fù)訪僑郯?!变危郝駴]。鴻藻:雄偉的文辭?!段倪x·班固〈東都賦〉》:“鋪鴻藻,信景鑠?!甭?lián)翩:形容連續(xù)不斷。陸機(jī)《文賦》:“浮藻聯(lián)翩,若翰鳥纓繳而墜曾云之峻?!?揭:顯。 (21)漭:《文選·宋玉〈高唐賦〉》:“涉漭漭,馳蘋蘋?!崩钌谱ⅲ骸颁蒌荩核畯V遠(yuǎn)貌?!贬簫{:岷江之峽。鄭震《郢州南樓》:“浪濤江漢出岷峽,洞庭云夢天共流?!本藿捍笏!肚f子·逍遙游》:“大浸稽天而不溺?!?(22)漢沔:指漢水。漢水上游亦稱沔水?!稌び碡暋罚骸案∮跐?,逾于沔。”孔安國傳:“漢上曰沔。”陂陀:傾斜而下,也作“陂陀”“陂陁”。 (23)滮滮:水流貌。《文選·左思〈吳都賦〉》:“滮滮涆涆。” 劉良注:“皆水流貌?!笨目模核??!段倪x·左思〈吳都賦〉》:“濞焉洶洶,隱焉磕磕?!崩钌谱ⅲ骸敖运曇??!卞ゅぃ核髅病!都崱ず岔崱罚骸板ぃ?,縱也?!?:沾濕,濕潤。同“??”?!墩f文·水部》:“??,漸濕也?!?(24)蕃:生息,繁殖。《左傳》僖公二十三年:“男女同姓,其生不蕃?!?鼉:一名鼉龍,俗稱豬婆龍,或稱揚(yáng)子鱷。 (25)棹:劃水行船曰棹。陶淵明《歸去來兮辭》:“或命巾車,或棹孤舟?!痹`作“掉”,徑改。艑:一種大船?!兑磺薪?jīng)音義》卷一:“吳船曰艑,晉船曰舶,長二十丈,載六七百人是也?!倍??: 原作“岢”,誤,徑改?!蹲謪R·山部》:“ 峨,山貌?!贝藶楦呗栔?。 (26)遘:遇?!段倪x·曹植〈洛神賦〉》:“感交甫之棄言兮,悵猶豫而狐疑。”李善注引《神仙傳》:“切仙一出游于江濱,逢鄭交甫。交甫不知何人也,目而挑之,女遂解佩與之。交甫行數(shù)步,空懷無佩,女亦不見?!蹦聺M:周穆王。名滿,昭王之子?!端囄念惥邸氂癫肯隆罚骸啊赌绿熳觽鳌吩唬禾熳淤e于西王母,乃執(zhí)白圭璧以見之?!庇?,梁吳筠《檄江神責(zé)周穆王璧》曰:“昔穆王南巡,自郢徂閩,遺我文璧?!边z,給予,贈予。 (27)蘅皋:長香草之澤?!段倪x·曹植〈洛神賦〉》:“爾乃稅駕乎蘅皋,秣駟乎芝田。”李善注:“蘅,杜蘅也 ; 皋,澤也?!睌埨i:當(dāng)作“攬擷”,猶挹取。鮫館:鮫人所居之館。張華《博物志》:“南海水有鮫人,水居如魚,不廢織績,其眼能泣珠?!惫薄督x》:“淵客筑室于巖底,鮫人構(gòu)館于懸流?!?(28)孫吳夏口:見白居易《行次夏口先寄李大夫》詩下注。景宗句:《元和郡縣圖志》卷二十七云:“曹公城,在(江夏)縣東北二里。梁武帝起義,遣將曹景宗所筑?!薄熬白谇恰?,即指曹公城。曹景宗,字子野,梁武帝時官郢州刺史。《梁書》《南史》均有傳。又《太平寰宇記》:“梁邵陵王綸為(武昌)太守,雅好賓客,樂詩酒,嘗慕王右軍蘭亭流觴曲水之興,故效之(指修曲水池)?!贝瞬环Q“曹公城”,而稱“曲水之城”,蓋將曹景宗與蕭綸事混為一談。 (29)恍:忽然。劉伶《酒德頌》:“兀然而醉,恍爾而醒。”陵谷:《詩·小雅·十月之交》:“高岸為谷,深谷為陵?!焙笠杂魇朗轮兓??!逗鬂h書·楊賜傳》:“冠履倒易,陵谷代處?!罩#^于今?!?(30)證:征,驗(yàn)。“證響循聲”,謂順其聲響而求之。羽衣:指仙道之人。黃鳥:指黃鶴,而非《山海經(jīng)》所載軒轅之山或巫山之黃鳥。本集《黃鶴樓雜記》引《述異傳》云:“荀叔偉,名瑰,事母孝,妙道術(shù),游黃鶴樓,望西南有物,飄然而來,乃一羽衣虹裳駕鶴而至者。鶴止戶側(cè),仙者就席,賓主款對。已而辭去,跨鶴騰空,眇然煙滅?!?(31)睎:望。青銅:古以青銅鑄鏡,故稱鏡為青銅。唐羅隱《傷華發(fā)》: “青銅不自見,只擬老他人?!北炯饵S鶴樓雜記》:“元相國?。ㄔ鞯潱`)之鎮(zhèn)江夏也,嘗秋夕登黃鶴,遙望漢江之濱,有光若殘星,乃令人棹(原作擢,誤)小舟至江,所詢漁者,云適獲一鯉。其人攜鯉而來,登樓,命剖之,腹中得古鏡二,如錢大,面背相合,背隱起雙龍,鱗鬣髯爪悉具。既磨瑩,愈有光耀。公寶之,常置巾箱中。相國終,鏡亦亡去?!?(32)佹:同“詭”,奇異。齊諧:《莊子·逍遙游》:“齊諧者,志怪者也?!?(33)岳陽:指岳陽樓。巴丘:漢時屬下雋縣,三國吳改為丘陵縣,自晉以后因之。今湖南岳陽。傖父:謂粗陋,鄙賤。 (34)仲宣:三國魏王粲字。曾依荊州劉表,不得志,登樓作賦以抒憂。后世遂稱王粲所登之樓為仲宣樓。荊南:指荊州?!段倪x·陸機(jī)〈辨亡論〉》: “吳武烈皇帝,慷慨下國,電發(fā)荊南?!睆堛娮ⅲ骸皥?jiān)起兵于荊州,故云荊南也。” 寓公:本指仕宦之寄居他鄉(xiāng)者,此喻仲宣樓如寓公所居,殊無體制。 (35)烺:明貌。 (36)囂塵:指鬧市。訌:《增韻》:“訌,亂也?!?(37)經(jīng)營:建造?!对姟ご笱拧れ`臺》:“經(jīng)始靈臺,經(jīng)之營之?!钡づ煟骸稌よ鞑摹罚骸拔ㄆ渫康づ?。”孔穎達(dá)疏:“艧是彩色之名,有青色者,有朱色者。” (38)帡幪:帷幄,帳幕。在旁曰帡,在上曰幪。此處喻環(huán)繞、屏障。護(hù)呵:謂守護(hù)。李商隱《驪山有感》:“驪岫飛泉泛暖香,九龍呵護(hù)玉蓮房?!?(39)世皇:指明世宗。末造:猶末世,末期?!笆阑手┰臁?,指世宗嘉靖末年。陽九:指災(zāi)年和厄運(yùn)。偶:遇,與“值”同義。綦毋潛《春泛若耶溪》: “幽意無斷絕,此去隨所偶。”黃鶴樓于明嘉靖四十五年(1566)曾遭火焚?!瓣柧排贾怠保粗复?。 (40)倏:疾速。豫章:木名。樟類。《左傳》哀公十六年:“抉豫章以殺人而后死。”杜預(yù)注:“豫章,大木?!碧靺牵核瘛!渡胶=?jīng)·海外東經(jīng)》:“朝陽之谷,神曰天吳,是為水伯?!錇楂F也,八首人面,八足八尾,皆青黃?!?漼?:水流貌?!稄V韻·賄韻》:“漼,水深貌。”《集韻·職韻》:“?,湢?,水流貌。”據(jù)本集《黃鶴樓雜記》,黃鶴遭火焚后,至穆宗隆慶四年(1570), “父老請治樓而難其材。適有二楠漂江中,人牽挽之不可得。聞于官,郡守吳公令設(shè)祭江滸,木自浮至”,遂用以營治鶴樓。故云“天吳漼?”。 (41)班倕:《后漢書·崔骃傳》引《慰志賦》:“應(yīng)規(guī)矩之淑質(zhì)兮,過班倕而裁之?!崩钯t注:“公輸班,魯人也。倕,舜時為共工之官。皆巧人也。” 喻指巧匠。斤:斧。離朱:《莊子·駢拇》:“青黃黼黻之煌煌,非乎,而離朱是已?!薄睹献印るx婁》作“離婁”。漢趙岐注:“離婁者,古之明目者,蓋以為黃帝之時人也?!x朱,即離婁也,能視于百步之外,見秋毫之末?!?墨:繩墨。木工用來校正曲直的墨斗線。據(jù)本集《黃鶴樓雜記》,隆慶四年(1570)至江中獲二楠木后,即開始重建?!敖橙四痴?,偃臥樓址,精思三日夜,而始運(yùn)斤成焉”。 (42)宇:屋宇。棟?。骸兑住ご筮^》:“棟隆之吉,不橈乎下也?!?孔穎達(dá)疏:“下得其拯,猶若所居屋棟隆起,不必下橈?!敝肝萘焊叽蠛駥?shí)。藉:借。飭:整治。 (43)奄:猶盡。掩:盡,遍。靈光:神異之光。赫赩:猶赫赫,紅光輝耀之貌。原作“赫 ”,誤,徑改。 (44)氛祲:皆預(yù)示不祥的兇氣?!秶Z·楚語》:“臺不過望氛祥?!倍蓬A(yù)注:“兇氣為氛,吉?dú)鉃橄?。”《左傳》昭公十五年:“吾見赤黑之祲,非祭祥也,喪氛也。?玄覽:《老子》:“滌除玄覽,能無疵。”河上公注:“心居玄冥之處,覽知萬事,故謂之玄覽也?!蹦辖洌杭茨辖?,猶南方。戒,通“界”?!缎绿茣ぬ煳闹疽弧罚骸疤煜律胶又蟠婧鮾山?。” (45)人文:《易·賁》:“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笨追f達(dá)疏:“言圣人觀察人文,則詩書禮樂之謂,當(dāng)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贝酥^黃鶴樓為禮儀文化之冠。絕代:久遠(yuǎn)的年代。郭璞《爾雅序》:“總絕代之離詞,辨同實(shí)而殊號者也?!?(46)匪:通“非”。謂黃鶴樓之成,其意不在夸示土木之奢華。重器:寶器?!抖Y記·少儀》:“不訾重器。”鄭玄注:“重,猶寶也?!敝更S鶴樓。 (47)晴云二句:指崔顥所作《黃鶴樓》詩。 (48)粉壁二句:李白《醉后答丁十八以詩譏余捶碎黃鶴樓》詩云:“神明太守再雕飾,新圖粉壁還芬菲?!?(49)聊:且。綴彩:指作文。摭:拾取。寓目:觀看,過目。繁欽《與魏文帝箋》:“寓目階庭,與聽斯調(diào)?!敝傅菢撬?。梗概:大略,大概。張衡《東京賦》:“不能究其精詳,故粗為賓言其梗概如此?!?本賦作于萬歷二十二年(1594),為集中寫作年代最晚的一篇,也是集中殘缺最嚴(yán)重的一篇(多達(dá)十四行,凡二百二十四字)。賦中,作者大力鋪排黃鶴樓的壯麗景色、歷史故事、陳跡以及種種美妙動人的神話傳說,結(jié)尾部分?jǐn)⒓包S鶴樓嘉靖末遭災(zāi)被焚,隆慶中重建之事,以及本賦的寫作動機(jī)。據(jù)《湖廣武昌府志》載,黃鶴樓于萬歷十七年遭受過一次火災(zāi),然本賦并未言及,蓋未釀成大災(zāi)之故。
⑴ 下缺十四行,凡二百二十四字
共 18 首 第 1 頁 下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