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于琮

相關(guān)人物:共 6 位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
祝有典兮惟敬。天垂象兮在崇。
奉靈星之德。祈戩谷是豐。
乃命宗伯。詔樂工。
徵舊典于祝史。答嘉貺于元穹。
以夫靈者降休祐。星者燭宇宙。
況出應(yīng)天田。見彰農(nóng)候。
足使野夫致享。祠官敬授。
禮而有異。豈雩禜之同登。
樂則必倫。乃絲簧之并奏。
于是驗(yàn)星紀(jì)。稽帝文。
睹農(nóng)祥之晨正。彰土膏之脈分。
奠玉杯于青帝。用潔牲于白云。
乃啟云壇。爰登玉瓚。
拜天貺之昭彰。見星光之照爛。
列黍稷而馨感明靈。奏和樂而聲聞霄漢。
瞻彼太極。載乎紫微。
神之至兮云映曖。靈之降兮日揚(yáng)飛。
列綴兆于峻舞。徵歌頌于絲衣。
禮成文兮樂終變。神胥樂兮儼將歸。
雕豆玉觴。自殊器于宗祀。
青圭紺席。乃葉禮于禳祈。
懿夫高祖建始。福祿奚委。
禮用太牢。名存漢氏。
皇家復(fù)位。樂器是備。
異晉皇之配饗。因南郊而道弛。
禮容盛兮在今。時祀豐兮邁彼。
且夫與眾祈禱。曷不稱嗟。
溥天之惠。罔不休嘉。
豈比夫賈生吊屈。空祀三閭之水。
漢皇幸蜀。虛禱萬里之沙者哉。
是知我禮有肅。苾祀不黷。
告農(nóng)可以勸躬耕。祀圣可以厲浮俗。
固宜不害三時。方成九谷。
然后睹觀澤之禮。承屆天之福。
庶憑之而多祜。睹秋成于西陸。
西皞司分晝夜平,羲和停午太陰生。
鏗鏘(一作鏘鏘)揖讓秋光里,觀者如云出鳳城。
古之養(yǎng)老,禮莫如周。
兼三代之嘗法,新一王之令猷。
尚文德以唱風(fēng),典章尤盛;
奉年耆而興教,飲食忝修。
昔自有虞,訖于二代,必重年德,以均仁愛。
然而禮有質(zhì)而有文,事或興而或廢。
及周之治也,古今之通制皆明;
而老者養(yǎng)之,帝王之馀風(fēng)盡在。
大抵燕者虞之禮,饗者夏之儀。
太牢而食,有商所為。
天下未有遺年者,周人兼而修用之。
就膠庠以致勤,高年畢萃;
順陰陽而為具,異制同施。
莫不鼎俎豆籩,牲牢酒醴。
然四代之異制,萃一朝而為。
禮貴親尚,齒德爵富,雖曰殊風(fēng);
黑衣素裳,深燕縞雜,然在體至。
如樂之作也,六樂并用;
學(xué)之建也,五學(xué)相參。
而況養(yǎng)庶老而明廣愛,事國叟而記高談。
得不比前世而文盛,優(yōu)上壽以恩覃?
尊耆艾于每年,時凡有七;
嚴(yán)豆觴于一日,事遍其三。
故得風(fēng)始朝廷,化流穹壤。
春夏焉先饗而后燕,秋冬焉先食而后饗。
舜禹湯之盛事,得以追修;
鄉(xiāng)國學(xué)之殊方,各隨所養(yǎng)。
向非岐昌之德盛而大,武發(fā)之功肅而嚴(yán),成王治定,姬公思兼,則何以設(shè)珍具以完備,致蒸民之仰瞻?
且異夫禮用四朝,記者美魯侯之盛;
文同三代,史臣推漢德之炎。
則知兆民莫不親其親,圣人惟能老其老。
推年齡以優(yōu)事,監(jiān)古昔而順考。
孔子曰:「周郁郁乎文哉」!
未必不由于此道。
詠史(下) 龐士元 宋末元初 · 陳普
七言絕句
放虎山林計(jì)已非,蛟龍?jiān)朴暌猹q遲。
士元驥足思騰踏,盍在劉琮不告時(自注:劉璋遣法正迎劉備,善意也。先主雖聽張松、法正之謀,然顧璋善意,未忍為不義??酌饔跁r亦未聞有說。士元遽以逆取勸之,先主西上,盤桓猶豫猶三年。士元與張法二人,惟恐取璋不速,日夜勸之,而先主往往不聽。士元之于仁義如此,鳳雛之稱得無過乎。未至成都,死于流矢,豈所謂趨利而蹶者歟。要之,先主不取劉琮,為失機(jī);士元欲速,而能于琮降曹操不以告時,勸先主疾取江陵據(jù)之,則于禮義無害,而其功倍于取蜀矣。程子曰:取璋不義,取可矣。先主自新野南奔時,以弟奪兄,以國予人,卻不知是時士元在何處。)。
旅枕春夜長,雨聲繞松屋。
窗虛羅幌寂,輕飆動馀燭。
展轉(zhuǎn)寐不成,幽思溢中曲。
嗟彼同心人,言貌溫且淑。
別茲良已久,歡晤靡可復(fù)。
迢迢云山青,沈沈江水綠。
握手當(dāng)何時,還來盡忠告。
次韻答何徽州 明 · 林光
七言律詩
樣子方愁背魯儒,更從何地覓真模。
茅居忽警徽州句,行李如催范蠡湖。
吾道本來兼禮用,異端終是入虛無。
腳頭到處皆堪樂,旋把羅浮視峴都。
閑作四首 其一 明 · 楊爵
七言律詩
斯道彌漫貫古今,幽窗正好整囚襟。
毫厘乖謬天機(jī)遠(yuǎn),一念虛明上帝臨。
禮用事時為復(fù)禮,心懲失處見真心。
存亡操舍皆由我,默默須從方寸尋。
附蜀二主 明末清初 · 郭之奇
① 王建以唐昭宗天復(fù)三年癸亥封蜀王,以后梁開平元年丁卯稱帝,國號蜀。傳于宗懿,改名衍。乙酉,后唐莊宗滅之。合二主,自辛亥入成都為節(jié)度,凡三十五年。自癸亥封王,凡二十三年。自丁卯稱帝,實(shí)十九年
王建據(jù)有全蜀,受封唐末。唐亡自帝,不奉梁朔。其僭竊,未可深誅也。使能奉詔聲討,復(fù)君之仇,詎負(fù)當(dāng)年崎嶇斷棧,流離從扈之素志乎?然建本屠儈末流,豈能真憂社稷之辱?獨(dú)其決機(jī)擇利,亦知倚朝為重。誅亂有名,破關(guān)進(jìn)兵,拜表鞠旅。建之舉事,未可概量;建之居身,不啻數(shù)變矣。繇屠販而都頭,而假子,一辱人賤行耳。既而仗劍負(fù)璽,枕僖以膝。雖遜由于戈背;介推割股,亦稱壯夫義士矣。建之一變也,既為利州刺史,阿父見召,及門而拒。辭父作賊,大掠西川,仍無賴兇渠也。建之再變也,俄而表請命帥,聲敬瑄令孜之罪,收綿竹擁兵之豪,儼乎大將旗鼓也。建之三變也,俄而請韋還朝,獨(dú)取成都,昭度猶豫,擒親吏而臠食。印節(jié)既授,泣馬前而跪觴,仍行險(xiǎn)穿窬也。建之四變也,及其久圍彭州,七條示禁,近遠(yuǎn)輸心,幾乎王師吊伐也。建之五變也,若夫連兵累歲,血滿東川,拒使執(zhí)旗,罔知詔命,仍跋扈將軍也。建之六變也,既而略定川土,進(jìn)爵蜀王,御札告難,會兵迎鑾,將繼召陵城濮也。建之七變也,自此唐亡梁篡,行臺方立,神器闇奸。跡其終始七變,了此各帝一方之私圖耳。史稱蜀主目不知書,好與書生談?wù)摚?span id="h02nfsf" class='peopleLink highlighted2' onclick='ShowAuthorProfile("12640", "poem_preface_656548", "禮用")'>禮用唐之衣冠故族,使修舉故事,故其典章文物有唐遺風(fēng)。然而歷年二十,再傳而亡。其得之也,以聽言,以任人;其失之也,以拒言,以棄人而已。其聽與拒者何?張虔裕請遣使奉表,仗天子以行師;王先成請禁淘虜,俾百姓安堵;馮涓言生民之苦,賦斂稍損;韋莊請帥吏民,哭臨故君。此皆事關(guān)大義,建俱從之,故能師以義勝,事以義立。然而大義之最正者,涓之議曰“朝興則昧爽稱臣,賊在則不同為惡”,建卒違之。是以數(shù)年天子,易百世諸侯也。其任與棄者何?建之嘉謀,涓為稱首。蜀之戰(zhàn)功,華洪居半。嗣子幼弱,輔以二人,唐師雖下,未易圖也。涓既杜門,洪以讒殺。長城自壞,獨(dú)不為后人計(jì)乎?洪之讒殺者何?建繪府門以朱丹,蜀人謂畫紅樓,建疑應(yīng)洪姓名,復(fù)聽飛搆,縊以夜酒。史稱王宗滌有勇略,得眾心。既死,成都罷市,連營涕泣,如喪親戚者。華洪也,建更為王宗滌也。建于諸將姓名,無不改從其子弟,終不得一人為厥子宗臣也。
當(dāng)年屠販五都雄,幸依閹子近宸楓。
負(fù)璽從行當(dāng)斷棧,控馬馳煙出焰中。
爾能舒膝為君枕,易塊涓人詎許同。
爪牙誰棄資毛翮,翻憂延虎入蠶叢。
利州已刺溪酋合,髡發(fā)長驅(qū)沃野空。
請帥于朝真獨(dú)見,因人之味豈難攻。
閫外專誅無假父,馬前泣跪去韋公。
罪人斯得軍威振,大勢方操眾丑窮。
七條已布招安寨,三峽旋開劍閣通。
梓邛次第歸圓幅,秦隴蒼茫罷遠(yuǎn)埄。
承制初分玉壘墨,畫樓時映錦江紅。
稱臣莫便因朝改,為惡何甘與賊同。
故事粗依前代舉,典章猶是有唐風(fēng)。
全節(jié)雖然慚克用,偏安或使扼全忠。
可憐嗣子徒酣夢,綿竹須臾似轉(zhuǎn)蓬。
連營涕泣人何在,空教乳臭獨(dú)當(dāng)戎。
積小元成大,升高必自卑。
座邀先輩遍,禮用古風(fēng)為。
壑雪明松檜,湖飔脆管絲。
春來隨賀燕,重舉此堂卮。
淘麥磨得面,煮豆配作黃。
蓋以谷楮葉,攤之深曲房。
石缸水擔(dān)汲,篾簍鹽稱量。
乘炎曬使熟,投塊和如漿。
覆時寧忌雷,成日終宜涼。
勺藥倘同味,鯃鲗難分將。
國賓天子執(zhí),物微禮用章。
疇諳醢人職,聊綴齊民方。
⑴ 禾俗,煮豆揉面而勻之、攤之、覆之,七日而出,謂之黃子。
共 14 首 第 1 頁 下一頁